《“捉住”灰尘》教学设计

上传人:泽*** 文档编号:77701157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捉住”灰尘》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捉住”灰尘》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捉住”灰尘》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捉住”灰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上节课的补充, 教材设计的探究形式、 方法标志着我们后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空间将更加开放。教材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灰尘会漂浮在空气中。本环节应承接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展开。通过比较下雨前后空气能见度的差异,使学生明确灰尘是污染空气的因素之一。教材用“你有什么证据?” 引起学生探究空气中灰尘含量多少的兴趣, 教师要营造氛围善加利用,为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作铺垫。第二部分:设计实验“捉住”灰尘。教材提供了现成的实验方法和记录表格,它们是学生设计一份完整实验方案的重要信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提示设计实验是五年级学生可以也应该掌握的探究方法。本环节经历设计实验的过程, 可以从组织学生讨论:“要捉住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怎样捉灰尘?”开始。教师先安排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充分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中灰尘的运动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再对教材60 页介绍的实验方法和 61 页的实验表格进行分析,“双面胶如何放置?放置多久?如何避免实验装置被破坏?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这些细节要提示学生思考。第三部分: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中哪里灰尘多?哪里灰尘少?为什么?这主要是“摆事实”的过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汇报时的事实依据和表述方式。力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时,要从广泛收集实验数据入手,让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事实依据中归纳出灰尘多的地方和灰尘少的地方。对于“空气中的灰尘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的原因,学生们会有很多的猜测或者解释。教师不必急于帮助他们分析和判断。因为在紧接着的第4 部分将进行更加深入地讨论。第四部分:灰尘来自何处?某地空气中灰尘多的原因?承接上一个环节的交流汇报,教材出示了 3 幅图片。“正在冒烟的大烟囱”可以使学生回想到上节课使用燃料燃烧的实验, 教师要利用这幅图片使学生知道 “烟” 是细小的颗粒物组成的,帮助学生准确判断哪些是“灰尘” 。“被灰尘笼罩的城市上空”会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比如汽车尾气、地面浮尘被卷起、燃烧现象等等,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避免跑题。第三幅图片很典型,爆破、采矿、拆除建筑物这些很容1 / 4易造成灰尘的人类活动,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补充。 这部分的讨论和交流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释现象的重要过程。第五部分:如何减少灰尘?这部分讨论建立在学生对“灰尘是如何产生的”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之上。 “标本兼治”和“从源头治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环保思想,通过本环节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环保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方法。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 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细致。同时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教学目标1. 能借助简单的工具, 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 并能够比较出不同地段灰尘的多少。2.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3. 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 建立“使空气不受污染” 的责任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难点:会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对类似的现象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评价任务1. 做“捉灰尘”实验,研究不同地点空气中的灰尘数量。2. 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讨论减少空气中灰尘的方法。教学准备1. 中央电视台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2. 双面胶、装饰用马赛克彩砖(或 1cm1cm小木片)、记号笔、放大镜。教学过程一、导入1.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2 / 4因此,我们希望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空气质量如何。2. 观看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3. 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的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录像中提到的悬浮物主要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灰尘。二、“捉”灰尘实验1. 你知道哪里的灰尘比较多?哪里的灰尘比较少呢?2. 能够证明吗?怎样才能“捉住”灰尘?3. 说明实验方法。(1)用记号笔给马赛克写上编号。(2)将双面胶贴在马赛克上。(3)把贴好的双面胶的马赛克放置到你认为灰尘多少不同环境中,然后将双面胶的另一面撕开对着空气。记录下开始实验的时间。(4)静置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将马赛克收回到实验室进行观察。(5)将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在61 页的表格中。4. 提出实验要求(1)小组内同学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分工,实验时通力合作。落实实验要求。(2)尽可能的保证双面胶“捉”灰尘的时间相同。(3)将马赛克放置在不容易被别人碰到的地方。(4)回收马赛克时手不要碰到双面胶表面。5. 分组实验。6. 汇报小结。(1)教师引导孩子用这样科学的表达方式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XX地方的灰尘多, YY 地方的灰尘少。因为在相同时间里,在相同面积内落入的灰尘 XX地方的数量多, YY地方的数量少。(2)按照灰尘从多到少的顺序,记录各小组汇报的地点。(3)比较各小组的汇报,讨论: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少?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多?三、讨论灰尘的来源及成因3 / 41. 为什么空气中的灰尘数量有着这样的差别?2. 是谁制造了空气中的灰尘?3. 分别观察 3 幅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四、讨论控制灰尘的方法1. 我们有办法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吗?2. 小结:我们一方面要减少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 另一方面要控制会制造灰尘的人类行为。只有这样空气中的灰尘才会逐步减少,空气才能恢复清新。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灰尘是那么可恶, 那么没有用。 可如果我说灰尘是我们人类的保护伞,我们离不开灰尘你信吗?在这里我推荐大家看一篇文章假如没有灰尘 。请大家课下了解一下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教学反思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本课亮点体现三大方面:一、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让事实说话,让实验证明,从而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素养。二、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整个实验,从材料的选择,地点的确定,工具的放置,数据的保存,都做到细致周密。三、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没有思考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 课后的巧妙拓展,教会了学生看待任何问题要客观、公正、全面。这既是科学课所倡导的思想,也是生活处事必须坚持的原则。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