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77683100 上传时间:2022-04-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流中学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试题一、单选题1宋代诗人陈与义襄义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生活与哲学看这首诗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3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宇宙不存在什么造物主,这种观点是说( )A自然界是天地创造的 B人类社会是从来就有的C天地是万物之源 D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42014年5月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材料告诉我们( )A人与自然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5东晋僧人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这一观点( )A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B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D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6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表明的哲理是( )A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客观的C规律是可以认识利用的 D规律与人相互制约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可知性 B主观性C规律性 D物质性8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D.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9网友纷纷引用泰戈尔的诗映射当今的雾霆天气一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大街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网友如此吐槽折射出人类活动没有正确处理好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为事物与自在事物的关系C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10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有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11“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是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联系。 固有的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现象的 本质的 必然的 偶然的 稳定的 多变的A B C D13秋天,有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谛?”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禅师的话说明( )A事物的变化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C规律是客观的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常的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15下边漫画情人(作者:方成)的哲学寓意是( )A世界观决定于方法论 B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6宗教观念、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等都是( )A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B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现实生活中完全找不到17孔子关于“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论述( )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体现了意识的决定作用A. B. C. D.18“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提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哥白尼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托勒密的结论。这一著名的科学史实证明( )A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 B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都来源于主观世界C正确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D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意识来源于主观世界19临床资料显示,在儿童恶性疾病中,白血病已占到85。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医疗条件,白血病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治愈率仅为8%左右。这说明 ( )A认识的发展具有客观性 B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想象C物质运动缺乏规律性 D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20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时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说明( )A要发挥意识对改造世界的促进作用 B要重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要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21下列名句与漫画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A B C D22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上,正确的表述是 (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23书法“天人合一”表明了一种处世态度。“天人合一”作为太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 )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 B C D24人看物的眼光有“直”与“曲”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物的内部姿态及对外与他物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B人能把握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人类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25当前,中国梦已成为时代高昂的旋律,成为中国走向未来的宣言。中国梦的提出,要求我们把眼光放远,把奋斗的激情、创业的热情凝聚起来,以强大的合力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可见( )A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C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26一般来说,狭窄的房间,若使用明亮的冷调装饰,就会让人从心理上感到空间变得宽敞。这表明( )A意识活动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 B房间大小因心理感觉而变化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7大力发扬“越过千山万水”“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经过千难万险”“吃过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是浙江经济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这表明()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8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9论语子路篇中“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0“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具有目的性 B意识具有计划性C意识具有能动性 D意识具有随意性3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 B.认识具有无限性C.认识的发展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D.意识是客观的322013年7月8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广西调研时强调指出:“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强调了(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3“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规律是客观的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34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强调“有梦想”是因为( )A. 认识决定实践的方向 B.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C.人类的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35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黄旭华,亲自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获得了核潜艇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这说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36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前一个月,命名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计划正式开始启动,由此引发了激烈争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探月计划投资巨大,不值;我国探月不会突破其他国家的水平,是重复其他国家,与巨大投资相比,意义不大。如果按照这种观点来看待探月工程,中国就会丧失成为太空大国的机遇。这表明( )A真理是客观的,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 B认识具有无限性C由于主观原因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是有条件的37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有近水知鱼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A、B、C、D、38唯一两获老舍文学奖的作家宁肯为了写蒙面之城,在西藏生活了2年。他原以为到了西藏肯定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但事实却相反。后来经过15年的生活磨砺,才完成了这种超越。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认识具有反复性与上升性 B真理都有条件和范围C人的认识水平是无限的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93D打印又称三维打印,其理念起源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得以实现,进入21世纪以来,3D打印产业初步形成并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主要体现出( )A认识具有反复性 B真理具有条件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40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这主要说明实践具有( )A. 客观物质性 B. 主观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目的性计划性4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有人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企业家:“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位企业家的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社会历史性 B客观物质性 C直接现实性 D主观能动性42谣言被转发一万遍也不会成为真理,这是因为 (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C.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如实反映 D.真理和谬误之间不存在由此及彼的桥梁 43奥地利科学家柯瓦格涅尔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引起的。如今部分国家己经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这表明 ( )A.认识对实践发展只有促进作用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实践只有直接现实性4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45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46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会转化为谬误。这主要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中包含着谬误D.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试卷第3页,总4页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诗体现了参照物不同,事物的存在状态不同,有的运动,有的静止,这说明物质世界是决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说法正确;AC本身说法正确,但与诗句蕴含的哲理不同,排除;说法错误,静止是事物的存在状态,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C【解析】试题分析: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考点:本题考查运动是绝对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王充的观点认为自然界万物的产生是客观存在和发展的过程。王充的这种观点属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世界的客观性,认为世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A、B、C三项本身错误,故不选。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4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人与自然是可以和谐相处的,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把握规律,造福人类,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降雨天气造成巨大灾害,说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自然界规律的客观性,而并没有强调人类的产生,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5C【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这一观点否认了绝对运动而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考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6B【解析】试题分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故选项C正确;选项A没有正确反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道理,故排除;选项C与题意无关;选项D说法错误。答案选B。考点:规律的客观性7D【解析】试题分析: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D入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教材有明确表述,即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可知性,也不是主观性,更不是规律性,故排除其他选项。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记忆类题目,教材关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有明确表述,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准确提取。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8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而并没有涉及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而并没有涉及运动和静止的统一,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欧洲研究中心通过实验探测到粒子的存在,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并没有涉及规律的客观性,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9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网友的观点强调雾霾天气造成的影响,雾霾天气是人没有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故A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人为事物与自在事物的关系,而是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否定与肯定的关系,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0A【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的基本知识。“大脑越用越灵”表明的是大脑运动对大脑的积极意义。由此不难看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B项没有表明运动对大脑的作用,不选。C项不选,材料并没有说明意识的产生问题;D项本身错误。11B【解析】试题分析:“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表明世界不会因你的情绪而改变,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D两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C项不属于哲学观点,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本质。12B【解析】试题分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正确,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错误;错误。该题选B。考点:规律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规律的含义的识记,要熟练掌握课本内容,难度较小。13C【解析】试题分析:“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是说,即使没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一切该发生的终会发生,自然规律是没有人能够抗拒的,所以不要因花落而伤感,也不要为人生的种种生老别离而烦恼。是说规律是客观的。故ABD项错误。本题选C项。考点:规律是客观的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14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人脑也是客观存在的。故ACD项错误。本题选B项。考点:哲学中“物质”的理解点评:掌握丰富、准确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这里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15C【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A颠倒了二者关系,A错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B错误;情人的绘画创作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情人的反映,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题目体现的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改造客观世界,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16B【解析】试题分析: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宗教观念、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都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说法正确;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不是人脑自生的,A说法错误;它们的原型来自于现实生活,说法错误;C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不是它们的共性,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1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民无信不立、和而不同等思想精华,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强调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作用,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主义的观点,故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项与材料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物质决定意识,故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考点:本题考查意识能动性的相关知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意识。“地心说”“日心说”都是长期观测和研究的结果,前者是错误的意识,后者是正确的意识,这说明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来源于客观世界,A项说法正确。其他三项说法错误,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是意识。19D【解析】试题分析:受目前的科技水平和医疗条件的限制,人们对白血病的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D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说法错误;运动是有规律的,C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20D【解析】试题分析: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但不同的意识所起的作用不同,正确的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A说法错误;BC与题意不符;在生活困难的时期,树立生活的信心,战胜困难,这是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说法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21C【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项方面,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项只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不合题意,不能入选;D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2D【解析】试题分析:漫画中“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就苦恼”强调了我们要尊重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选D。强调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合题意;强调矛盾的同一性,不选。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23B【解析】试题分析:天人合一的哲学意义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选B。天人合一并没有强调创造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错误;我们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考点: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24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人看物的眼光有“直”与“曲”之分。直的,看到的是事物表面的姿态;曲的,看到的是事物的内部姿态及对外与他物的关系”说明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故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了意识活动的特点的知识。25A【解析】试题分析:中国梦的提出,要求我们要把奋斗的激情、创业的热情凝聚起来,以强大的合力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说明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A说法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反映,B说法错误;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说法错误;D与题意不符。考点:本题考查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6C【解析】试题分析: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狭窄的房间,若使用明亮的冷调装饰,就会让人从心理上感到空间变得宽敞”体现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答案为C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7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大力发扬精神,指导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现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而不是体现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排除A,而D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强调意识对改造世界的影响,而不是对认识世界的作用,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强调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知道作用,而不是强调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8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存在是客观的,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具有阻碍作用,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主观感觉,而是取决于客观事实,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体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入选。考点:本题考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29B【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欲速则不达”,指的是过于急性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这不仅启示我们做事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按常规办事并不一定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故A项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C、D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考点: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30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题干说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说明意识具有能动性,故C观点符合题意,AB题干中没有体现,D观点错误,意识不是随意的,故答案应选C。考点:意识的能动性点评:意识的能动性是考试的重点,考生要注意全面把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自觉选择性(意识的特点),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本题难度适中。31B【解析】试题分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认识具有无限性。B正确且符合题意;A正确但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排除;D是唯物论知识,不符合设问中的知识范围,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认识具有无限性。32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从实践中获得认识,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通过实践证明某种认识的正确性,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并没有强调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纸上谈兵,强调认识,下马服务,强调实践,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强调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即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D入选。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33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做学问要不知足,说明认识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即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而没有涉及到规律,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真理,而涉及的主体是认识,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做学问要不知足,就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入选。考点: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34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而不是认识决定实践,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而不是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强调有梦想,因为人类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科学理论,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35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矛盾,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黄旭华亲自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获得第一手资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并没有涉及认识得到发展,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把实践引向歧途,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6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但真理不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真理的条件性,而不是探讨认识的无限性,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中国不能丧失成为太空大国的机遇,而不是强调认识观点的不同,故排除。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围绕嫦娥工程的观点,有反对,也有赞成,但是否正确也在特定的条件范围内,从中国抓住成为太空大国的机遇的条件下,赞成嫦娥工程就是真理,故入选。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37C【解析】试题分析: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体现的是量变引起质变,体现的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案选C。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8A【解析】试题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这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宁肯为了写蒙面之城,在西藏生活了2年,没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后来经过15年的生活磨砺,才完成了这种超越。这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与上升性。A符合题意。B、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观点错误,不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考点:本题考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9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没有涉及认识的反复性,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真理,也不能体现真理的条件性,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3D打印理念源于19世纪,20世纪实现,21世纪产业初步形成,体现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矛盾特殊性,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4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从苏东坡的把酒问月到今天的嫦娥探月,以及未来中国的载人登月。千年之前,人们只能望月惆怅,今天千年梦想成为现实”,既表明了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也说明了人类实践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的特征。41C【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去做、去行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说明了实践区别于认识的本质在于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42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的是真理,而不是认识,故排除。B选项观点错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如实反映,所以谣言转发一万遍也不会成为真理,故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真理43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不是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认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故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科学实验,故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4B【解析】试题分析: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C错误。答案为B考点:本题考查认识具有无限性45C【解析】试题分析:庄子认为两人辩论,它们自身不能判断谁对谁错;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谁是谁非。他的观点认识到了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考点:本题考查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46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从而迫切要求加大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体现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A入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实践,而不是事物的绝对运动,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47B【解析】试题分析: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能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会转化为谬误。由此可见,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真理是主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故A项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C、D两项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考点: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答案第7页,总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