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案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7245572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藤野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二.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三.教学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与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明确:(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与去仙台求医的缘由。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弃医从文的经过。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2.讨论交流:(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明确: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容,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与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明确: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与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精神。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3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明确: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鲁迅先生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还有起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早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就常和许寿裳等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期间还受到了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响。4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第三课时一1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己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2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与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3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注意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所以,这样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也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来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从这点看,我们教材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三小结: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四板书设计藤野先生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问中国女人裹脚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关于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曾任教于国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作者四岁时便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学习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关于本文:本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中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管理和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现出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一、词语积累(给加红的字注音并解释)文绉绉(zh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翳(y):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龌龊(wchu):不干净,脏。比喻人品质恶劣;或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下流:这里指卑鄙、不道德的意思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轻薄:言语举动有轻佻和玩弄意味二、分析课文,然后思考:1、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3)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4)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1)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2)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3)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4)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三、课外探索。1、母亲往往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产生重要影响?同学们,你们的母亲,哪一点给你们的印象最深?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事情,把它们写一写。我的第一本书学习要点你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随着记忆,与作者一同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理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书”对我们共同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关于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与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与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掌握下面的词语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马鬃(zng)搀和(chn)调教(tio)2、注意下面字词的书写。幽默梦幻红薯稀奇奥秘苦楚崇敬欣慰3、成语积累翻来覆去磨磨蹭蹭哄堂大笑二、课文容分析。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过“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2、“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它含义?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3、“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4、“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和沉重。作者自己家的生活是困窘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5、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两句话“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作者的第一本书,意味深长。它不仅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与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的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既是作者的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6、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与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三、思考问题:文中有哪三个人物最让人难忘?自选其中之一,虚构一篇小故事。提示:二黄毛、乔元贞、老师弄不成。注意理解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的描述。四、牛汉创作过很多的诗歌,请同学们阅读牛汉的悼念一棵枫树,体会一下牛汉诗的特点。悼念一棵枫树我想写几页小诗,把你最后的绿叶保留下几片来摘自日记湖边山丘上那棵最高大的枫树被伐倒了在秋天的一个早晨几个村庄和这一片山野都听到了,感觉到了枫树倒下的声响家家的门窗和屋瓦每棵树,每根草每一朵野花树上的鸟,花上的蜂湖边停泊的小船都颤颤地哆嗦起来是由于悲哀吗?这一天整个村庄和这一片山野上飘着浓郁的清香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想不到一棵枫树表皮灰暗而粗犷发着苦涩气息但它的生命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芬芳使人悲伤枫树直挺挺的躺在草丛和荆棘上那么庞大,那么青翠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还要雄伟和美丽伐倒三天之后枝叶还在微风中簌簌地摇动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向大自然告别哦,湖边的白鹤哦,远方来的老鹰还朝着枫树这里飞翔呢枫树被解成宽阔的木板一圈圈年轮涌出了一圈圈的凝固的泪珠泪珠也发着芬芳不是泪珠吧它是枫树的生命还没有死亡的血球村边的山丘缩小了许多仿佛低下了头颅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相连的生命列夫托尔斯泰教案北仑区紫石中学胡俊杰1、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排比的修辞方法。2、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3、教学课时:3课时4、教学预设第一课时1、导入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2、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3、精读文本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1须发2面部轮廓结构3面部特征4长相5拜访者的态度。)1)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的句子。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铺排兼用: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2)第2段的主要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4、布置作业: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第二课时1、复习旧课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2、感悟文本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和连珠的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外,还用了什么修辞?(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运用夸,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与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与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与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第三课时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课外拓展:托尔斯泰代表作品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介绍。再塑生命教案资料-人教版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教学方法 导学法。以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理念,通过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力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模式为引导激趣,感知课文,理解生命,合作探究“爱”,令主题升华“爱让生命绽放光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min)播放千手观音。由千手观音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1min30s)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三、生字词(1min)1.搓捻cu nin 繁衍 yn 迁徙 x 觅食 m 小憩 q 遨游 o 枝桠 y刹那 ch穿梭 su 暖和huo 花团锦簇 c 冥思遐想 xi2.困惑:感觉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冥思遐想:深沉、悠远地思索或想像。恩惠:给予或受到好处。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来不与欣赏。多指美景与艺术品。企盼:盼望。油然而生:很自然地产生(思想、感情等)四、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0min)你认为沙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1min)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有爱心、耐心的老师。你认为海伦是一位怎样的学生?(1min)是一个好学、聪明、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学生。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min)“爱是花的香味吗?” 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爱是不是太阳?” 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爱有点儿也不想玩了。” 有了爱,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你是怎样理解“再塑生命”这一题旨的?(2min) 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 文中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2、概括段意:(3min)一、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二、莎莉文老师“我”认识、了解大自然。三、莎莉文老师逐步引导“我”认识“爱”。3、课后练习(10min)五、拓展性学习:(10min)要求: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A、奥斯特洛夫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患小儿麻痹症;F、海迪自学成才;G、膑受膑刑,著膑兵法;I、埃与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侯赛因是盲人。六、课文小结:(1min)本文是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在向莎莉文老师投去敬佩目光的同时,为这位聋哑女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所感动。同时,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很值得我们好好品读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一活动背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之后,由课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位桥二中是一处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经常劳作在田间地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寄宿生,每周回家一两次,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的契机。二、活动目的:母爱,犹如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三、活动组织与计划: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八人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交流。本活动拟用三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第二阶段:1利用周日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自己的希望和要求。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3针对以上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第三阶段: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一)导入: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齐唱歌曲妈妈的吻。(二)小组成果展示:1、感受母爱: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朗诵诗文;展示相片、图画;播放音像资料。2、走近母亲:(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2)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3、回报母亲: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三)课下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在歌曲懂你中结束本课。五、活动反思:本次综合性活动容易实施,且是学生和家长乐意接受的容,所以效果较好。同时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家庭,学生通过与家长交流,认识到了父母生活的艰辛,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成长。很多同学以前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口的“小皇帝”生活,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洗碗、铺床、提水等做一些力所能与的事。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着:“以前我以为父母挣钱供我上学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不顺心时我就发脾气,不上学,现在我真正认识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我应自己做事,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可以看出同学们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受到了教育。有的父母在学生日记本上也写了几句话:“感老师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体谅我们”“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开学初打算辍学的郗宗祯同学的母亲亲自到学校为他交上了书钱,并且说为了孩子将来,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读书。一次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教育了学生,感化了家长,真是一举多得。纸船 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一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永恒的妈妈当第一次睁开初生的双眸最先看到的是人母的无比圣洁慈爱的睇视和欣喜的泪流眼睛一眨不眨,仔细的盯着你你朦胧无知的心本能地律动却无法表述亲情只一阵四肢乱舞急得你忍不住大声啼哭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抚育终于坐直子你小小的身躯在调整了情商和智商之后决不等待,径直喊出了生命中最珍宝的第一声妈妈这是最感人的原始蕴蓄无论世界上流韵着多少种语言只有这一声呼喊绝对的一样没有什么乐音,没有什么诗歌能比这一声更动人别老母黄仲则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哭.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润之母爱诗歌我走了,妈妈我走的时候噙一眶泪水没有回头没有敢回头我知道那不经意的回首会让你的不经意的眼神辛酸的笑容将我挽留我知道你脸上一定挂着微笑可你的心在流泪啊,妈妈儿心里明白你只说了句:去吧,孩子倦子归时,妈妈等你我走了,妈妈我走的时候噙一眶泪水没有敢回头当我转过门前的那片枫林你看不见我了当枫林那湿湿的泪雨从心里流出你看不见我了只是啊,妈妈我再不能抑制,再难止住如线的泪水我回头了,妈妈我才敢回头我还是回了头尽管泪眼看不见黄土但是我知道妈妈,你还在扶门望你的儿子久久的,不愿回头多少次梦中哭着,喊着妈妈,我要回家多少次梦中看见,妈妈你用你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哭泣的伤口哦,妈妈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后带着鼓励的目光含着希翼的眼神挂着等待的笑容我知道了,妈妈你一直站在我身后每当午夜梦回总有一个声音:去吧,孩子倦子归时,妈妈等你21 /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