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7221898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榆林模拟)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解析: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B2(2019河南八市联考)1933年,学者张荫麟指出:“甲午一役关系我国国运至巨,宜为治我国近世史者所注重。顾关于此役,从中国观点之第一手的纪录,至为窘乏,即使间接之史料亦稀。”这反映了()A历史研究应关注第一手资料B史料缺乏不利历史研究C甲午战争提升我国国际地位D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情怀解析:张荫麟先生之所以主张关注甲午一役,是因为关系我国国运至巨,虽然第一手、第二手史料缺乏的情况下张先生也要强烈呼吁重视,故D项正确。答案:D3(2019百校联盟联考)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解析:从材料辛丑条约的内容,可知列强企图继续保持在中国的特权和地位,故A项正确; B项是表面现象,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A4(2019皖江名校联盟联考)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洪秀全此举意在()A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B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C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D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意在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故选B项。答案:B5(2019临沂模拟)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这体现了()A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C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D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解析:各省谘议局章程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说明西方的议会制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中的钦定宪法大纲带有宪法的性质,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从19始末开始的,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也是在19世纪末,故B项错误;清末的预备立宪使清朝统治基础不仅没有加强,反而有所削弱,故D项错误。答案:C6(2019怀化模拟)辛亥革命以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中西问题,很少涉及中国古今问题,而新文化运动时期则集中讨论古今问题,尤其是文化上的古今问题。此变化实质上反映出()A中外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B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C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减弱D文化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解析:依所学,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这种变化说明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层次加深,故B项正确;依所学,中外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依所学,中国近代的潮流是向西方学习,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并未减弱,故C项错误;依所学,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否定,故D项错误。答案:B7(2019邯郸模拟)下表是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表明()时间结果19121920年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19211923年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解析:材料中“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表明是自发,“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表明是自觉阶段,故A项正确。答案:A8(2019石家庄模拟)1927年4月至5月,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并规定“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员兼任”。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B重视党内纪律与监督C努力加强对国民政府的监督D开始关注革命领导权解析:根据题目中“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不得以中央委员及省委员兼任”得出,更多的是关注中共对领导权的重视,并未牵涉党内的监督,故B项错误、D项正确。纠正党内的右倾错误是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的意义,排除A项;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党内的纪律与监督,未反映对国民政府的监督,排除C项。答案:D9(2019佛山模拟)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解析:由材料中中共政权国号的变化,可知最初称“苏维埃”有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后来去掉“苏维埃”一词,说明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答案:A10(2019安徽十校联考)2014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的纪念活动仪式现场出现了14个方阵,鸣14声礼炮;同时,纪念馆南而广场的国旗杆高也设计为14米。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关于抗战起始时间问题学界争论近年取得一致意见B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战重要意义的肯定C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D提出“十四年抗战”说旨在凸显共产党抗战的作用解析:中国抗战14年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局部抗战算起,表明肯定东北局部抗战的重要意义,故B项正确;14是纪念中国抗战14年,与抗战起始时间的界定无关,故A项错误;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一致抗日,故“意在撇开国民党抗战的贡献”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发挥重要作用,但不是材料中突出14年抗战的主要意图,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9广州模拟)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B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C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解析:根据“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可得出其想取得外交的主动,改变国际形象,赢得国际援助,故C项正确。答案:C12(2019安康模拟)在194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时,毛泽东说:在过去28年的长时期中,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很多,比如走路,过去的工作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对他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下一步主要是追剿国民党的残余部队B中共当时已取得民主革命的完全胜利C旨在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基础D中共将面临“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解析:根据材料“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只不过是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1949年6、7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中共面临着建国、社会主义革命等艰巨任务,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山西五地市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瞭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父权、皇权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家国同构;利用乡村自治束缚农民;重视伦理教化等。原因: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宗法制度及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2)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及民主政治思想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清政府统治腐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方案的努力。14(2019泰安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影响最大的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以及斗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大问题。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国共两党活动的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两党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政治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了巨大的差别,导致两党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再结合近代中国国共两党的史实,围绕“政治实践与社会环境”这一主题可以确立的主题是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然后再结合国共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论述时一定围绕着所立的主题进行阐述。答案:论题政治实践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阐述:(1)孙中山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建立了专制独裁统治,最终丧失民心,导致政权垮台。(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国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致力于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先后与国民党进行两次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探索并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不断加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政权建设;通过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之,任何政党的政治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基本国情,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进行积极探索,否则必然会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