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

上传人:mby****80 文档编号:76925773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驱动型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 任务驱动型作文一.必备知识1. 知识储备(1)理解概念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2016年才出现的一种作文形式。是指命题者提供现实性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呈现对立问题,增加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按照指令完成写作任务、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的作文测试形式。可以这样理解,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改造版”“升级版”,是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要求考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对于学生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2)文体要求议论文熟悉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结构特点、论证方法 (3)常用结构模式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 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 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通俗来说:一是直接或者间接复述材料引出观点;二是分析原因、危害、影响等;三是联系现实;四是提出解决办法。能力要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方法路径 对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的搜集、汇总和分析,尤其是2015、2016、2017、2018年的高考作文,明确此类作文的特点。 平时注重此类作文的训练,在训练中逐步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二.真题回放1.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全国卷)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试题解析材料共四句话,第一句点明了命题的背景;第二句从教育改革、社会进步这两个“大”的层面指出了高考的意义,意在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考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第三句从个人梦想、家庭期许这些“小”的层面指出了高考的意义,意在引导考生表达在备战高考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第四句分号前的内容上升到时代的高度,分号后的则回到高考考场,一个“你”字,拉近了作文材料与考生的心理距离。本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也引导整个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忆往昔,展未来,理性地探索高考4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从而将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3.佳作示范如此高考,休矣!我看高考四川考生据重庆晨报报道,2017年4月中旬,因不满主管部门对违招行为“选择性处罚”,四川绵阳南山高中的上百名教师到市教体局和市政府“讨要说法”,揭开了一些名校炒卖优质生源、四处“挖墙脚”的招生黑幕。读罢这则消息,我不禁哑然,难道“性相近,习相远”的古训错了?难道打造名校靠抢生源?难道上了名校就能成才,不上名校就成不了才?显然不是这样。考生、家长、学校,无不将考上名校当作成功的标准,对名校、名师、名生趋之若鹜。在这样的环境下,考生与高考机器有何异?让子女通过高考,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将高考简单理解为“鲤鱼跃龙门”的“龙门”,忽视了高考培养人格、丰盈知识的功能,是否也太短视了呢?而在下面这则消息中,那些利用考生、家长对于成功“跃龙门”的渴望,炒热高考“助考神器”的商家们,是否也太唯利是图了呢?盲目跟风的考生、家长是否也太不理智了呢?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在近几年高考前夕,各类关于高考的商品便热卖起来,印有“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的文具和贴有“高考专用”标签的衣服,这比同类商品贵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五十,甚至拜佛、上香、开光等活动也趁此机会“揩油”。读罢这则消息,我不禁愕然。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家争相购买这些噱头十足的东西呢?毫无疑问,是陈旧的成才观、择业观。“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这些传统教育的沉疴仍然左右着广大考生、家长、学校的观念。如果说考前“讨彩头”的家长、考生认为高考乃人生之重要结点,想通过心理暗示来减压,是无可非议的。但若是商家借机敛财,家长、考生迷信于兹,则未免滑天下之大稽了。高考虽是人生的重要节点,但如果因此就如下面这则消息中的人那般漠视规则,就大错特错了。据媒体报道,2016年高考期间,烟台一考生在最后一科英语考试中,因为迟到一分钟被拒入场。考生当时就崩溃了,虽然围观的家长纷纷替考生求情,但该考生仍旧未能入场。读罢这则消息,我不禁冷笑。高考之所以生命力强大,就在于它的公平、公正。尽管考生有千万条迟到的理由,但如果放了这位考生一马,那么,下次是否有迟到一小时的考生要求入场呢?退一步讲,就算让迟到考生入场而且不会造成泄题,这对其他考生就公平了吗?归根结底,还是陈旧的成才观、择业观使然。所以,让考生、家长、学校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才是消除年复一年的高考乱象的治本之策。这些因扭曲高考本真价值而产生的高考乱象,无疑是一些不该诞生的“怪胎”。随着高考“深水区”改革的成功,这些“怪胎”胎死腹中,为时不远矣。4.名师点评作者从三则有关高考的材料中,提炼出了共性的东西陈旧的成才观、择业观,跳出了常人的视野,既新颖,又开阔。作者抓住与高考有关的“三方”考生、家长、学校,衍射至相关联的社会、商家,剖析事件的原因:招生乱象、“助考神器”热卖、考生迟到被拒求情,皆由陈旧的成才观、择业观造成。这样多角度分析,抓住了种种现象的本质,令人无可辩驳。文章在严谨、周密的逻辑剖析事理的同时也不乏活泼、生动的语言,如“挖墙脚”“揩油”一类的惯用语,“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一类的古语,“助考神器”“讨彩头”一类的时尚用语,交相辉映,足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三.名师点拨1.试题特点 (1)实质上还是新材料作文,但有一定的区别:材料内容体现多元性价值取向: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呈现思辨性特点。关涉的人物对象或问题不是一个,而是几个或几类,“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考生要对材料涉及的多个人物或问题必须做出选择。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贴近社会生活,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2)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目的:说理要求:就事论事、议不离事(就事论事,呈现思维的深化紧扣事件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即完成任务)专论一点:(集中精力论透一点)文明交流:(入情入理不偏激、深入的理由阐述、开放的文明交流)(3)重在培养以下两方面的说理:说理方向:紧扣任务驱动对象,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说理原则: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2.方法运用(1)识别特点:“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2)明确内容:“给驱动任务”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比如:你对上边材料中,你赞成谁的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针对材料中的这个问题,你认为谁的做法是对的,谈谈你的看法。针对这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命题人明确要你谈这个问题。这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3)“任务驱动” 内涵解读: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文体应该是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内容驱动(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如2015年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卷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材料往往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权衡”作出自己的“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方案。对象驱动(细节上“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如果议论的点很多,但没有就一点说清道理,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专论一点”。)思维驱动:重点体现“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反映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这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呼应“探究性”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的期待。3.失分易错根据以上的分析,学生在此类作文中容易犯的错误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不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不能把握此类作文的写作重点。(2)论点不清。学生不能鲜明地体现自己的观点。(3)分析说理不透彻。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分析肤浅,抓不住主要问题,不能由表及里、深入地分析问题的实质。(4)文体不清。主要是对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把握不到位,论点不够鲜明,论据不充分,论证方法单一,缺乏说服力。(5)思辨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分析问题的视野太狭窄,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6)文章结构安排不合理,思路不清晰。(7)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四.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立意分析: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误区:(1) 不要单纯堆砌许多素材,要围绕任务指令,对素材进行分析,阐述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2) 不能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解读。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字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字,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立意分析: 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材料源于央视2017年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人在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性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意愿。这样命题既利于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具体化。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因为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所以,本题的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做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关键词组合,并由此写好文章,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误区:(1)不能忽略了作文的写作视角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不能忽略了作文的思维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