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基础-课程教案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76923174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1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构成基础概述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1. 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2. 了解平面构成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3. 了解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4. 把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 基本内容: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学习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在二维平面设计中涉及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平面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平面构成知识只借助二维空间,但它蕴含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适用于其他任何维度的设计领域,所以平面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与学习方法: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2. 重点: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3. 难点: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更好的学习认识平面构成。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 作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向优秀作品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2. 思考并讨论: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张如画,张嘉铭,李鹏 构成基础 中国青年出版社专心-专注-专业授课内容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概括来讲,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是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章 构成基础概述一、平面构成的历史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这时期的构成主义发展处于相对独立阶段,对世界的设计运动影响相对有限。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俄国构成主义开始传向欧洲各国,成为日后设计向现代主义转化的重要因素。著名人物有俄国构成大师李西斯基,波兰设计师亨利克伯利维等,他们为构成主义向今后的形态构成学演变奠定了基础。平面构成的发展必须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讲起。1919年在德国,由格罗佩斯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共14年,前后培养了学生五百多人)。它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基本上被后来的设计院校所采用,因此它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格罗佩斯认为工业时代需要具备充分的能力来运用所有科学、技术、知识和美学的资源,来创造一个能够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新环境,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把当时的一些艺术家如伊顿、康定斯基、克利、蒙德里安、布劳恩等聘为教师,同时也聘请工厂里的技师对学生进行双轨制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有艺术素养,又有科学技术和实用头脑的设计师。包豪斯把绘画、建筑、舞台设计、摄影、编织、陶瓷、染织、印刷等统一运筹,抛弃了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界观念,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脱离社会。包豪斯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当时手工业生产占统治地位、艺术与技术分离的时代是种挑战,而包豪斯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设计体系。他们认为艺术和科学一样,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来进行分析。物质可分解成分子、原子、电子、核子等等,绘画艺术可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形体,以及空间色彩各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基础课训练中,开始只给学生材料,而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用什么材料制作任何东西,衡量作业的标准是花最少的人力、物力,达到最大的成果。包豪斯在论述构成原理和造型原理上都有独到见解,对人体工程学、美学、心理学、材料学都有所研究。这些教学体系形成了包豪斯风格,这种理论对世界各地的设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不断的发展中更加完善。早在50年代,中国就有一些旅欧艺术家研究和提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体系,由于当时我国落后的经济,设计在教育界根本不为重视,而此时在美国、荷兰、瑞士、匈牙利和日本等国却接受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在设计界和工业界产生了影响。70年代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的繁荣,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和意识开始被采用并得以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现代设计教学基础课程之一。二、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1 构成构成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所谓构成就是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实际上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行为其本身就是对已知要素的重构,大到宏观宇宙世界,小到微观原子世界,都可以有自己的组合关系、结构关系。我们进行构成这种分解与组合关系的练习,就是要利用各种可能性,从不同的角度作组合排列,从而产生新的造型。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用一块石头和一根棍组合,形成了斧头、铲子、刀子等器物。现代社会汽车的发明、火车的出现、飞船的上天也都是多种机械的组合,显现出各种新的功能。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被称为三大构成,是构成的主要内容。2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训练,是在平面上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策划多种视觉形式。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形成目的的手段,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和实验,最后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一种创造观念,使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拓设计思路。在这种创造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设计过程,是一种更偏于理性的、逻辑的活动,因此它所创造的画面形式多数偏于数学的美、秩序的美。3 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设计课程分阶段的学习,不要错误的认为构成就是平面、色彩、立体的单项训练,从而在以后的设计中不能很好的应用构成中所学的有效因素。在真实的设计中很难分清哪个因素是平面的,哪一个是色彩的因素,哪一个是立体的因素。设计中往往一个因素是多重作用的,一个设计中也包含多个因素组成的。 从狭义来讲,平面构成是一门介绍二维空间的构成法则,它从点、线、面基础要素开始,讲解在二维空间的设计构成中的法则与应用。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主要学习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这种认识是一个全面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和校正误区等。学习平面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创作能力。(1)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想要设计作品,首先要有正确、客观的观察方法,以便发现问题,整理分析和梳理脉络、展开想象。我们创造的是全新的设计形象,而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去观察世界,按照人类的心理学的规律总结出创作的内在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形态构成要素去创造设计的表象。 (2)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一是学习以往优秀的设计作品,积累有益设计手法;二是向大自然学习,突破现有设计主题,发现新的闪光点;三是借用其他先进学科的研究方法,开辟新的思维领域。 (3)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的出现不但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创作构思,而且也可以改进原有的设计方式,降低成本。三、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如何使画面具备美感,如何创造美的形式,如何在平面上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当然,我们不能仅仅陷入对美的追求上,还要有创新有创意。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而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是实现上述要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不论是以平面因素做主导的广告设计、标志设计、装帧设计,还是以立体因素做主导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我们都能看到平面构成的内在作用。只是不同的设计行业对平面构成的理解也不同,比如广告设计中,人们利用平面构成原理主要通过对人们视觉感知的梳理达到有效传达商品信息的作用,而在建筑设计中,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让使用者能理解建筑空间的构成变化。 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点、线、面构成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1. 认识平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2. 了解点的构成形式;3. 了解线的构成形式;4. 了解面的构成形式;5. 掌握点线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 基本内容:点的特征及应用:点的概念、点的性质和作用、点的构成形式;点的特征及应用:线的概念、线的分类和视觉特征、线的错视;面的特征及应用:面的概念、面的分类和视觉特征、面的错视、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2. 重点: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的视觉特征。3. 难点:点线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构成形式。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采用作品点评、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 作业: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设计练习各1张。2. 思考并讨论:点线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构成形式。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张如画,张嘉铭,李鹏 构成基础 中国青年出版社授课内容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元素一、构成元素1 概念元素:点、线、面、体。万物变化万千,都依一定规律存在。人们总结概括,由具体形上升为概念形,是一种思维上的飞跃。2 视觉元素:将概念元素变成形象化的东西,点线面才有了意义。3 关系元素:(小花形雅致浪漫、大花形大方张扬个性,图形感受、色彩)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了它视觉传达的目的才能达到。二、图与地关系 图:简单说,就是要表现的物体,处于画面前方。 地:就是背景、处于画面后方。 正负形象:图在前,地在后为正,反之为负。任何形都是由图与地两部分组成,要使形感到存在,必然要有地将它衬托出来。在设计中,成为视觉对象的我们叫图,其周围的空间叫地。一般来说图与地是共存的,具有前进性、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成为图。而地是陪衬作用,与图相比有后退感,它是依赖图而存在的,要辨认一方,必须依赖于对方的存在。这说明我们对图和地的形态都要考虑,要认真研究图与地的关系,使它们互相衬托、互相关联,形成完美有趣的视觉效果。三、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点、线、面综合构成: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形态。点、线、面的表现力极强,既可以表现抽象,也可以表现具象,是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这种最基本的形态的相互结合与作用形成了点线面的多种表现形式。1 点从造型设计来看,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从造型意义上讲,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不具有长、宽、高和厚度,只有位置。2 线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3 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四、平面构成的要素点1 点的定义 点可以看作是一切形态的开始,它是一种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并具有矢量化的特征。 点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超过一定比例的点,就转化为其他形态元素。 2 点的形态特征(1)相对性 (2)无面积 (3)无方向性 3 点的心理特征(1)单点 单点有着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当点居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受到平静、集中的视觉感受。如果点的位置偏移,就会给人一种不安定的视觉感觉。 同时点又好像被画面的边缘吸引,形成丰富而多变的视觉力。 (2)两点 在原单点的基础上还存在另外的一种视觉张力,会引导视觉移动,形成视觉流程。同时两点相连就可以具有方向感。 (3)多点 三个以上的点可以称为多点,多点的并置可以形成灰面,大小点的有顺序并置,可以形成空间感。 (4)点的错觉 明亮的暖色和和高明度色的点有膨胀前进的感觉。冷色和黑色及低明度色有收缩后退的感觉。 同大小的点,由于周围点大小的不同,就使中间两点产生有不同大小的错觉。 在一个两直线的夹角中, 同一大小的两个点,其位置靠近夹角的点比远离夹角的点有较大的感觉。 同一大小的两点,由于空间对比关系的作用,紧贴外框的点相对离外框远的点感觉要大。 4 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以点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既要看到点的灵活性又要注意点的不稳定性,尽量利用点的大小、方向、位置的变化产生丰富的聚散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画面效果的平衡;(2)设计中心的突出;(3)视错觉的利用和规避。五、平面构成的要素线1 线的定义 线是是点移动的轨迹,是面相交的边界,在迪卡尔坐标系中线只有位置和长度而不具备宽度和厚度。2 线的形体特征 (1)相对性(2)方向性 3 线的分类与心理特征 可描述性分类:几何线和自由线。 情感表达分类:积极线和消极线。 几何线:是可以用数学几何公式对其进行描述的线。包括:直线、样条曲线、圆弧线、抛物线、渐行线等。 几何线的心理效果: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同时也带有数学的神秘感。比如:垂直线具有严肃、庄重、高尚、强直等性格;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平和、寂静、疲劳的感觉;斜线具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前进的感觉。 自由线:是不规则的线条,很难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自由曲线具备更加丰富的表现力,给人们更加丰富的想象。自由线富有灵活、幽雅的女性感。自由曲线的美,主要表现在其自然的伸展,并具有圆润和弹性。自由线有不可预测的变化方向,在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其美的特征,同时也要有效地组织它的结构与变化,防止产生混乱的视觉效果。 积极的线:主动的表现情绪的波动,控制画面的节奏,对于画面的其他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平面设计中反映情绪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线:被动的表现情绪的波动,被图画的其他因素控制节奏,受到压抑和限制。消极的线往往由画面挤压形成。在平面设计中用来反映情绪消极的一面。 4 线的错觉 (1) 等长线 线端头加入不同方向斜线 (2) 等长线 垂直方向直线比被分割成两段的水平直线 (3) 环境对比产生的视错觉 (4) 斜线断开产生的视错觉 (5) 因环境因素产生的视错觉5 线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以线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线的速度大小、力度强弱、方向变换对于人心理感受的影响。六、平面构成的要素面1 面的定义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线的移动方向必须与线构成一定的角度。面具有一定的长、宽、位置但没有厚度。 2 面的形态特征面的相对性3 面的分类与心理特征 (1) 几何面 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进行描述,是按照某种数率进行运行的线的轨迹。分为直线构成的面和曲线构成的面,直线构成的面能呈现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在心理上具有简洁、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曲线构成的面,比直线柔软,有数理性秩序美感。 (2)自由面 它的形成过程具中充满了偶然性与不确定因素。自由面充满了自由带给人愉悦,但也容易出现一种散漫、无秩序、繁杂的效果。 (3)实面 是由连续不断记录的线的轨迹构成面。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稳定、坚实、明朗。 (4)虚面 是间隔记录线的轨迹。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神秘的、变幻莫测的。 4 面的错觉 (1)大小的错觉。 (2)上下并置的同等大小的两圆,上边的给人感觉较大。 (3) 带有圆角的正方形。(4) 不同方向的线构成的虚面。5面的构成形式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 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 (3) 徒手的面。 (4) 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5) 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 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6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2. 掌握基本形组合的方法和技巧;3. 认识基本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 基本内容: 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基本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经过各种组合而形成的,形态的主要关系有8种,包括分离、相遇、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骨骼:是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是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的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无形的格子、线、框; 基本形的设计:基本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以几何形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相减或相重合等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基本形;二是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利用与改造构成的基本形; 基本形的群化组合:是指在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基本形的前提下,再使用这个基本形为造型要素,作方向、位置、大小等变化,构成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新图形。基本形的群化组合包括规律构成和自由构成。规律构成的方法有线形状排列、对称状排列、环线状排列、放射状排列和平面状排列。2. 重点:基本形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方法。3. 难点:基本形的组合方法。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采用作品点评、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 作业:群化组合构成练习。分别用2-4个基本形,只改变基本形的数量、位置、方向、组合关系,不改变基本形的大小变化新图形。尝试使用线形状、对称状、环线状、放射状、平面状的构成方式各设计一组。2. 思考并讨论:基本形的组合方法与实际应用。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张如画,张嘉铭,李鹏 构成基础 中国青年出版社授课内容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一、基本形 1 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基本形元素。基本形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由于构成本身的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设计的基本形应简练些,不要过于复杂,复杂的基本形所构成的图形,往往容易显得繁琐。基本形就是构成图案的最基本的要素,除了自身有形状、位置、大小、方向、色彩和肌理等视觉元素的变化外,基本形之间还可以产生多样的关系属性:分离、接触、覆盖、透叠、差叠、减缺、联合、重合。 分离 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接触 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覆盖 一个形象覆盖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透叠 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差叠 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减缺 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联合 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重合 2 基本形的设计基本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以几何形为基础;二是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利用与改造构成的基本形。 (1)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基本形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线、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或相重合等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基本形。原形的选择 用来创作新“形”的原形的选择,为了分割和分割后易组合构成,原形必须具有简洁、完整的外形特点。对原形进行分割 在平面构成中,把整体分成部分,叫分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割方法: a.等形分割: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会有良好的效果。 b.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但它的随意性分割,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 c.比例与数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构图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给人清新之感。如黄金分割法、数列等。 打散重构 前两步完成后,已有新形产生。但为了满足设计的需要,为设计提供更多组合变化,提高创造能力,可以将分割形再做进一步的组合构成。(2)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 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一种都独具特征与美感。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和变形,可以创造出各种符合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3 群化组合构成基本形的群化是指在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基本形的前提下,再使用这个基本形为造型要素,作方向、位置、大小等变化,构成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新图形。基本形的群化可以是比较随意的自由构成,也可以由比较规律性的原则构成。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在单位元素的群化过程中,可能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基本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 线形状排列:群化时,单形沿水平、垂直或斜线方向排列; 对称状排列:群化时,沿左右、上下方向排列; 环线状排列:群化时圆形、方形、菱形等多边形环列构成; 放射状排列:群化时向一个中心点集中排列,构成放射图形;平面状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群化构成的基本要领: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所以,单形的数量不宜过多; 单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重叠、透叠,避免松散; 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美观,为此,应该注意外形的整体效果; 注意画面的平衡和稳定。二、骨骼 1 骨骼的概念骨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织框架。 2 骨骼的分类 按规律性分类 .规律性骨骼:有着严谨的有数字关系的骨骼线。包括重复骨骼、近似骨骼、渐变骨骼、发射骨骼。 .非规律性骨骼:没有严谨的骨骼线,基本形或其他形按较自由的方式进行排列。包括特异、对比、密集。 按表现形式分类 .有作用性骨骼:它使每个基本形必须控制在骨骼线内。它包括概念性的骨骼和实际出现在设计中的骨骼。作用是既可以影响基本形的形状,也可以分割空间。基本形在作用性骨骼单位内可以自由的改变方向、位置、正负、肌理、大小等。 .无作用性骨骼:无作用性骨骼是一个纯粹的概念上的骨骼,它不出现在设计中,不会影响基本形的形象,也不会分割空间,但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3 骨骼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骨骼在应用时可不出现,成为纯概念上的骨骼,只起到编排图形形象的作用,这时为不可见骨骼。骨骼也可以直接出现在画面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时为可见骨骼。 骨骼的种类形式多样,当骨骼简单时,基本形可以相对复杂些,变化也可以多样些。当骨骼复杂时,比如密集,应用时一般只由骨骼直接构成画面,没有基本形或只有简单的基本形参与,否则画面过于混乱。4 骨骼在设计中的应用 骨骼在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要表达的主题,以适当的设计意念来选取适当的表达形式,运用适当的骨骼来对形式进行组织。 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4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2. 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手法。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 基本内容:重复构成:重复就是相同的形象反复排列。此方法能够加深印象,增强其整齐美、节奏感的效果;渐变构成: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它能使人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特异构成:在设计中有意违反某些规律,使少数元素与整体的秩序不符,使之成为画面的焦点,打破画面原有的单调布局,以得到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发射构成:是基本形围绕一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发射构成具有一种渐变的效果,有较强的韵律感。构成后有一种闪光的效果,能给人强烈的吸引力;密集构成:密集构成在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图形的方法。基本形的排列没有明确的骨格限制,作自由的结集,有时趋向点,有时趋向线,通常并不均匀,也不规律,这种处理方法叫密集;肌理构成:肌理在构成中是指形象表面的纹理。肌理分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大类。2. 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3. 难点: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实际应用。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采用作品点评、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 作业:利用重复、渐变、特异、肌理等形式分别设计作品1张。2. 思考并讨论: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平面构成形式运用的案例。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张如画,张嘉铭,李鹏 构成基础 中国青年出版社授课内容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常用的形式有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发射构成、密集构成和肌理构成等。一、重复构成1 重复的概念相同或相近的形态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叫重复。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重复这种构成形式来源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装束一致,排列整齐,给人以壮观、整齐的美;还有建筑中重复排列的窗子,室内墙壁、天花,地面的瓷砖,纺织品面料,军事检阅中的方队,大型团体操等等。现代商业广告也以重复为手段,如在电视中反复播放同一广告,或同一广告宣传画不断地出现在地铁站和汽车站台上,都收到了极好的广告效应。2 重复构成的形式(1)基本形重复构成在设计中连续不断地使用同一的元素,称重复基本形。重复基本形可以使设计产生绝对和谐统一的感觉。大的基本形的重复,可以产生整体构成后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本形重复,产生形态肌理效果。a单体基本形的重复。一个形体反复排列。b单元基本形的重复。二个或二个形体一组反复排列。c近似基本形的重复。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基本形反复排列。同一基本形的重复可以使设计产生一种绝对和谐的感觉,但如果完全重复,也会产生单调感。为了打破这种感觉,我们可以在基本单位之内适当加以变化,改变基本形而形成若干近似的新形象,成为近似基本形。近似基本形重复构成的画面产生一种在统一之中有变化的丰富的视觉效果。基本形的重复还分为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两种形式。绝对重复是指基本形始终不变的反复使用;相对重复则是指基本形的方向、大小、位置等发生了变化。(2)骨骼重复构成构成中的骨骼就是构成图形的骨架、框架,使图形有秩序地排列,在有规律的骨骼中,重复骨骼是最基本的骨骼形式。规律性骨骼有两个重要元素:水平线和垂直线(还可以根据画面的需求变化)。若将骨骼线加以宽窄、方向或在线质上加以变化,就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骨骼排列形式。当基本形和骨骼单位确立后,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设计,不可机械无变化地对待基本形的重复。二、渐变构成1 渐变的概念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它能使人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渐变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如自然界中物体近大远小的现象,夜晚马路的线与灯光的点构成几何形的透视网,霓虹灯的闪烁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水中的涟漪由小变大等等,这些都是有秩序的渐变现象。2 渐变构成的形式渐变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空间距离、反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深浅、明暗,声音的强弱层次都可达到渐变的效果。(1)基本形的渐变,是指基本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逐渐变化。a形状渐变: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成为另一个形象。有具象形渐变和抽象形渐变两种形式。b大小渐变:基本形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给人以空间深度之感。c方向渐变:基本形的排列方向渐变,会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d位置渐变:基本形与基本形间的距离渐次地变密或变疏。e色彩渐变:基本形的色彩由明到暗渐次变化。 (2)骨骼的渐变:骨骼线的位置逐渐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形成骨骼的渐变。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形和骨骼线的变化非常重要,既不能变得太快,缺少连贯性;又不能变得太慢,重复累赘,这样才能使画面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又有空间透视效果。三、特异构成1 特异的概念特异是规律的突破,是在重复和渐变骨架或基本形中的一种变异变化,在规律中出现轻微差异或局部突破,有意地出现一个或数个不规律的基本形或骨骼单位,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造成动感增加趣味。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证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和,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特异的程度可大可小。在设计中要打破一般规律,可采用特异的方法,以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意。自然界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红”,成语“鹤立鸡群”的“鹤”,都是不同形式的特异。特异在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如特大、特小、特亮,突变、逆变,所产生的独特、异常现象,对视觉的刺激,有振奋、震惊、奇特、置疑的作用。2 特异的形式大部分基本形都保持着一种规律,其中一小部分违反了规律和秩序,这一小部分就是特异基本形,它能成为视觉中心。特异基本形应集中在一定的空间。a大小特异:基本形在大小上的特殊性,能强化基本形的形象,使形象更加突出鲜明,也是最容易使用的一种特异形式。b形状特异:基本形在形象上的特异,能增强形象的趣味性,使形象更加丰富,并形成衬托关系。特异形在数量上要少一些,甚至只有一个,这样方能形成焦点,达到强烈的效果。c色彩特异:基本形在色彩上的特异,能丰富画面的层次,使黑白灰的关系更加清晰、明快,可以从填黑、勾线、空白等表现手法中得到色彩的特异。d骨骼特异:规律性的骨骼之中部分骨骼单位在形状、大小、方向、位置等方面发生变动。另外特异还可以象哈哈镜一样,采用压缩、拉长、扭曲形象等手段来设计画面,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四、发射构成1 发射的概念首先,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自然界中水花四溅、盛开的花朵,都属于发射的形式。其次,发射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渐变,它同渐变一样,骨骼和基本形要作有序的变化。但是,发射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发射具有很强的聚焦,这个焦点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其二,发射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和光学的动感,使所有的图形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周扩散。2 发射构成的形式(1)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一幅发射构成作品,它的发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在画面内,也可以在画面外;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发射线:即骨骼线。它有方向(离心、向心或同心)、线质(直线、曲线或折线)的区别。(2)发射骨骼的种类离心式:基本形由中心向外层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中心,是运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由于基本形的不同,它有直线发射和曲线发射等不同的表现形式。直线发射就是从发射中心以直线向外发射、扩散的构成,其中包括单纯性构成和复合式构成。直线发射呈现直线所具有的情感特征,其发射线使人感到强而有力,有闪电的效果。曲线发射由于发射线方向的渐次变化,能表现出曲线所具有的特征,线的变化使人感到柔和而富有变化,并且还有一种运动感。向心式:基本形由四周向中心归拢,形成发射点在画面外的效果。 同心式:基本形层层环绕一个中心,每层基本形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视觉上扩大的结构、扩散的形式。 多心式:基本形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这种构成效果具有明显的起伏状,空间感也很强。 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多心式在实际设计中可以组合起来用。不同形式发射骨骼叠用,或者是不同发射骨骼与重复、渐变骨骼叠用,都可以取得丰富多变的效果,有强烈的视幻感觉,但须做到结构单纯、清晰、有序。3 发射骨骼与基本形的关系在发射骨骼内纳入基本形,采用有作用或无作用骨骼均可,但基本形元素排列必须清晰、有序。利用发射骨骼引导辅助线构筑基本形,使基本形融于发射骨骼中,突出发射骨骼的造型特征。辅助线可以在骨骼单位中勾画,也可以是某种规律性骨骼重复、渐变与发射骨骼叠加、分割而成。以骨骼线或骨骼单位自身为基本形,基本形即发射骨骼自身,无须纳入基本形或其它元素,完全突出发射骨骼自身。这种骨骼线简单有力。五、密集构成1 密集的概念密集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组织图面的手法。在密集构成中,基本形在图中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最密或最疏的地方常常成为整个设计的视觉焦点,在图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像磁场一样,并有节奏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它是利用基本形数量和排列的不同,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2 密集的类型(1)趋向点的密集将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点散放在框架之内作为骨骼点。使它们成为众多基本形得以聚拢的出发点或归结点,并依托这些点形成不同的运动方式。单一密集式单一密集指所有的基本形趋向一个焦点。但为避免形式上的单调乏味,首先应注意焦点不可居中,不可偏下;可采用两种以上的近似基本形断断续续地迫向焦点,越接近焦点基本形越密,远离焦点的地方应稀疏;同时还应注意聚合力的适度平衡,不可偏重一侧。复合密集式复合密集指众多基本形分散趋向不同的焦点。为了避免平均分配,应将主要的聚拢点放在视觉中心区域,并适当加强它的聚合力,依次减弱其他焦点的聚合力,以达到轻重有序、主次分明的设计目的。(2)趋向线的密集将一条或两条以上的直线或弧线作为骨骼线,分别置于框架内的不同方位,使它们成为众多基本形趋从的起跑线或终结线,依托这些线也会形成不同的运动方式。并列密集式将预设的骨骼线顺向并列,使所有的基本形分别趋向不同的线段。但这些线段应采取直弧不一、长短不齐的顺向并列,以免形成呆板的队列式秩序。纵横密集式将骨骼线纵横曲折地摆放在框架之内,使基本形产生方向不一、趋向不齐的运动变化。交叉密集式将骨骼进行不同方向的交叉或连接,使框架中既有骨骼线又有骨骼点,从而使多数基本形趋向主要位置上的交叉部位,形成相对有次序的组织排列关系。(3)趋向面的密集将点线形成的简单的面放置在框架中,使众多基本形依托这些面的边缘聚拢在一起,形成方向较为复杂的运动方式。同类密集式可在两种近似的众多小基本形中,将每一种形放大一个,驱使众多小基本形向自己同类的形状聚拢。使用这种形式,一是须分清主次,二是远离焦点的基本形要有所穿插变化。异类密集式此式同上一种正好相反,即众多小基本形向着异于自身形状的大基本形聚拢,以表示正负两极中相吸相斥的变化。(4)自由的密集既没有规律,又没有明显的点、线、面的引力中心,而是依意象中的节奏、韵律趋势作疏密有致的变化。节奏密集式依照大多数基本形式形成的基本走向,采取动静、断续相结合的处理手法,构成鲜明的节奏律动趋势,逐步显示密集的变化形式。气韵密集从不同方向归拢来的贯连趋向,形成集小流为巨流的气势,在互有开合的运动中构成一脉相承的密集效果。(5)规范的密集将密集的简单基本形放置在渐变、发射等骨骼之中,使基本形借助规范的骨骼单位,形成有秩序的聚拢。渐变密集式将大小适中的基本形放置在疏密渐变的规律性骨骼单位之中,随着骨骼单位的不断放大或缩小使形象出现鲜明的聚散变化。发射密集式将简单的基本形放置在网状的发射骨骼单位之中,使画面形成层层有序的聚合之势。在密集构成的训练中应注意:基本形的面积要小,数量要多,以便有密集的效果。基本形的形状可以相同或近似,在大小和方向上也应有些变化。在密集的构成中,重要的是基本形的密集组织,一定要有张力和动感的趋势,不能组织涣散。六、肌理构成1 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肌”皮肤;“理”纹理、质地。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平滑和粗糙、柔软和坚硬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在我国肌理效果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采用压印法,在起舞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绳纹样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肌理形态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和利用。 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凡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物质,都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繁多的物质现象。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例如:人面部的皮肤纹理,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即使是极其细微的差别,也会由面部不同的肌理体现出来。对肌理的探索与发现是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学生在了解物体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对物象更新的认识,使肌理运用于现代设计中。2 肌理的形式 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视觉肌理 视觉肌理是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它实际是一种平面的纹理图形。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比如用铅笔、钢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以用画、喷、洒、浸、染、淋等手法制作。可以使用的材料也很多,比如:木头、石头、玻璃、油漆、纸张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使用,更加扩大了肌理和材质的表现性,将有更多的肌理效果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的挤压,纹样印在纸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 肌理的制作手段很多,要不断的试验,不断的探索,才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形态。 (2)触觉肌理 用手抚摸有凹凸感的肌理为触觉肌理。触觉肌理是从设计表面有凸凹的浮雕感的半立体性的纹理而得到。光滑的肌理能给人以细腻、滑润的手感,反之则不然。例如:木质、岩石的肌理能给人以纯朴、无华的感觉,使人恬静。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 自然肌理:自然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木、石等没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 创造肌理:创造肌理是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过雕刻、压揉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 肌理产品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肌理应用恰当,可以使设计具有魅力。另外肌理的构成形式可以与重复、渐变、发射、变异、对比等形式综合运用。 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5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1. 掌握形式美法则,提高构图表现力;2. 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 基本内容:形式美定义: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被称为最基本的美学原理。艺术中的对称原则不是艺术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客观世界的实际规律在艺术中的反映。与对称不同,平衡是通过适当的组合给人以舒适、平稳、信任,不平衡的构图给人以危机感。就平面构成而言,均衡是诸多形态在二维空间组合时量的对比关系和位置的疏密对比关系。对比与调和: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在画面上要达到既有对比又有调和的统一的画面,就必须通过设计者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调和。节奏与韵律:节奏必须是有规律的重复、连续,节奏容易单调,经过有规律的变化产生韵律。节奏是韵律的条件,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变化与统一:统一总是和变化同时存在的。变化是各组成部分的区别,是以一定规律为基础。统一是有变化的各部分经过有机的组织,使其整体得到多样统一的效果。 比例:是物体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在体积、长度等因素上的数量对比关系。2. 重点:掌握形式美法则。3. 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品。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采用作品点评、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 作业:设计作品1张,突出表现一种形式美法则。2. 思考并讨论:运用形式美法则分析优秀平面广告作品。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张如画,张嘉铭,李鹏 构成基础 中国青年出版社授课内容第五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探讨形式美法则,几乎是艺术学科共通的课题。当你判断你所接触的某一事物的存在价值时,必须同时面对合乎逻辑的内容和美的形式两方面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审美追求。然而,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或某一造型设计时,我们发现,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大多数人都存在着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中,帆船的桅杆、电缆线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整等感受,而水平线则使人联系到地平线、平原、大海等,因而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从数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律”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时至今日,美的形式法则在构成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形式美是美的事物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而视觉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组合所具有的美。平面中的结构与形态的对称、连续、重复,形状的大小、位置、肌理等形式因素所体现的美就是形式美。以点、线、面为基本形态要素,运用比较简练的基本形,采用各种骨骼和排列方法,加以构成变化,可以组合成无数新的图形。点、线、面基本元素,如何加以构成会产生更美的效果,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已形成一套美的形式观念。这套被总结出来的规律经验就是构成美的形式法则。一、对称与平衡 对称与平衡被称为最基本的美学原理。对称:艺术中的对称原则不是艺术家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客观世界的实际规律在艺术中的反映。对称的形态在视觉上有自然、安定、均匀、协调、整齐、典雅、庄重、完美的朴素美感。假定在某一图形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对称轴的方向如由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变成上下对称。如垂直轴与水平轴交叉组合为四面对称,则两轴相交的点即为中心点,这种对称形式即称为“点对称”。对称分为轴对称、发射对称、移动对称、扩大对称等种类。平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通过形式上的相等、相同与相似给人以“严谨、庄重”的感觉。平衡是通过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适当的组合给人以舒适、平稳、信任,不平衡的构图给人以危机感。就平面构成而言,均衡是诸多形态在二维空间组合时量的对比关系和位置的疏密对比关系。在生活现象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兽的奔跑、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1 对比:对比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一起的时候所产生的现象,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运、静,刚硕、柔软,高、矮,强、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对比。大小关系放在一起时比它们单独地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用这种对比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面效果。对比主要包括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肌理对比、重心对比、空间对比、虚实对比。2 调和:调和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为的、有意识的合理配合。调和和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