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逍遥游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76439309 上传时间:2022-04-18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逍遥游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广西南宁市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逍遥游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广西南宁市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逍遥游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他无力改变现实,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的自由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1怎样看待逍遥游中所宣扬的“无所待”思想? 【答案】庄子在文中以寓言和一系列的比喻说明自然界和人世间从扶摇九万里的大鹏鸟到抢榆枋而止的蜩与学鸠,从不知晦朔的朝菌到古椿,从“知效一官”等追求名利之士到宋荣子和列子,他们都未能挣脱束缚,都“有所待”。这些描写是用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比喻社会人生的,“有所待”则指人在主观上未能挣脱世俗的束缚。 而“无所待”则告诉人们,只有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超乎外物的千变万化才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不以外物为助才不会受到外物的“夭阏”。这样,便做到了绝对的自由。对人的要求则是“无己”“无功”“无名”,进入忘我无为的境界。 2作者是如何塑造大鹏这一形象的?这一形象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前四种人,自鸣得意,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样所见甚小。庄子借“宋荣子犹然笑之”,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对宋荣子和列子的态度有褒有贬。宋荣子能够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追求,但他还是有没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恃,这就是要依赖于风。 4试对本文的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答案】(1)想象丰富,意境开阔。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滑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2)借助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庄子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l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6文中“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是什么句式? 【答案】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1)定义: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2)一般规律: 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用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如: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如: 覆之以掌。(促织)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时作业(六)”第4题 定义: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 (1)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能够使人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使人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使之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 (2)创造想象。是指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不与当前的行动直接联系而指向于未来,体现了个人的憧憬或寄托。积极的创造想象是创造力实现的必要条件,是科学预见的一部分。 写法指点: 1想象要合理,可以是故事新编,还可以是故事后续,还可以是幻想畅想,但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编造。 2要注意在内容上与现实接轨,不能使人读后觉得言之无味、无启发性、无教育意义或无哲理性。 3可结合心理描写、小说体裁、童话、寓言等载体来进行,在形式上尽量求新求活。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可以想象成两个电影镜头,前一个镜头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一个。 要求:(1)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2)想象合理;(3)不超过40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场景桥边西风瘦马 人物断肠人 镜头一: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 镜头二:_ _ _ 【答案】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寂寞古道上,满怀乡愁的游子骑着瘦马,在沉沉暮色中向远方踽踽独行。 寻找自己的精神伊甸园 摆脱一切功名利禄权势的束缚,在精神上达到一个超然物外、悠然无为、绝对自由的境界,是庄子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的理想。 据庄子记载,庄周生活贫困,住在穹闾陋巷,困窘时织履为生。据说楚王曾派人迎他去做国相,他拒绝了,说是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自乐。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种“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精神伊甸园。 【应用角度】“人生态度”“精神追求”“淡泊”“坚守”“选择”等。 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杨善洲依然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 【媒评文摘】1.清贫一辈子,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官不摆谱,有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杨善洲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人民日报 2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是崇高的事业。在这样的事业中坚守一生,无论身居什么岗位,都会成就伟大;无论历程怎样艰辛,终将书写传奇。 中国青年报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人到中年,活着感觉越来越沉重。这种沉重就像一个人陷入沼泽,你拼命想挣脱泥水的围困,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从而从泥沼的吸引中脱颖而出,但是你似乎越挣扎,陷得越深。 我感觉自己正陷入这种恐惧。我周围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泥沼,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想到了庄子,想到了那个贫穷而中年丧妻的庄子。这只蝴蝶,或者大鹏。这是长翅膀的庄子,从人世的巨大泥沼中超脱出来从而变得轻盈无比的庄子。比起我生活的时代,庄子的周围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泥沼,一个恐怖的陷阱。庄子,包括和庄子一样地位卑微的“士”以及比庄子地位更加卑微也更多数的“庶”,他们只是君主的猎物,被围困在君主的苑囿里,君主什么时候高兴了或者不高兴了,就宰杀一只,纯粹为了娱乐。那是一个毫无生命尊严的时代,那是一个人命低于草菅的时代。 庄子也是一只猎物呀,被君主围捕,但却冲破君主的包围圈,胜利大逃亡了。对于“士”,君主不是纯粹用刀剑来对付,他们还用蜂蜜和甜酒,用玉帛和铜币。他们要让一部分猎物成为自己的宠物,供自己取乐,同时也会为自己充当爪牙,去猎杀更加低级的“庶”。 庄子被诱惑。楚王派使者持千金来了。楚王要降服这只桀骜不驯的猎物。温柔的大网张开了,暗藏杀机。但庄子就是不入其彀中。庄子选择了突围,庄子冲天而起,庄子就是这样被逼出了一双翅膀。 庄子从此不再是一只猎物,庄子完成了自己。因为有了翅膀,因为舍弃,庄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是你一无所有之后,还能自信地对所有的人说:“我富甲天下。”我们有这种气魄吗?没有。所以我们成不了庄子。 庄子曾经向监河侯贷粟。因为庄子家贫。庄子从来不是迂腐的伯夷叔齐,庄子知道生命的可贵。但庄子从来不向君主摇尾乞怜,像那些君主豢养的哈巴狗。庄子是有翅膀的人。庄子的灵魂在天上,在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浩渺宇宙间。庄子是能够吞吐宇宙的人,“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庄子宁愿在污泥中曳尾,因为曳尾污泥,那是在与大自然肌肤相亲。 庄子就这样拔地而起。庄子在我们灵魂的仰望中翩翩起舞。庄子是雄浑的,庄子也是妩媚的。庄子一会儿是大鹏,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会儿是蝴蝶,流连戏蝶时时舞。庄子让当时的社会吃惊,更让后人吃惊。这个长着翅膀的怪物,滑过阴暗的宫廷,滑过君主的刀丛,竟然毫发无损。凭什么?凭他的一对翅膀。 人到中年,我感到生命的沉重。因为我没有庄子的翅膀。说到底我没有庄子那样彻底的思想。思想使人轻盈,金钱使人沉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拼杀。这是另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比起战国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丝毫也不逊色。我们没有翅膀,我们只有欲望。 庄子是旧中国时最伟大的散文家。因为庄子的散文也有一双翅膀。能够飞翔的散文才是好散文,而能够在飞翔中不被大风刮散架的散文才是散文中的珍品。庄子的散文在历史的大风中飞翔了两千年,不仅没有散架,没有像羽毛一样被吹得无影无踪,反而在风沙的打磨中日益铮亮,这得益于庄子翅膀的轻盈,还有坚实。 我飞不起来,因为我的沉重。这种沉重是污浊的,散发着生活的枯枝败叶的腐朽气息。我的生活中堆积着那么多腐朽的枯枝败叶,但我一点也不舍得丢弃,反而视若珍宝,所以我注定无法轻盈。 我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那是许多年前的一首老歌,一首老歌诉说着我们对飞翔的梦想,而一双绑缚着沉重黄金的翅膀,是怎么也飞不起来的呀! 还是不要胡言乱语了。让我们的心,老老实实地在股票与基金的浮沉中,飞翔一生吧。 【精要赏析】“庄子的翅膀”在文中指不慕名利、清心寡欲、崇尚自由的思想以及不屈服于权势、追求生命尊严的精神。作者以此为题,一方面是对庄子人格及其思想的赞美与歌颂,另一方面也借此表达了作者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对理想人生状态和自由精神的强烈渴望。 【教学设想】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体的特点。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把握文章的脉络。 3了解庄子的思想。 4品味庄子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品味庄子的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学态度让我们深受教育。在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个时期主要的思想潮流。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庄子的思想主张吧。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2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信息筛选 1解题: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逍遥游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动。 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明确】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大小之辩。(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界物质限制的。(无己、无功、无名) 3范读课文后让学生试读一遍并在文中找出文眼,明白何谓“逍遥游”。 【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无所待。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 合作探究 文旨一言即可譬之,那么,此前写了什么呢?有所待(凭借)者。 我们来看第一段。 1第一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是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4第一段后面还写了什么?它们各有什么凭借? 【明确】尘埃:以息相吹 大舟:水 适莽苍、百里、千里者:三餐、宿舂粮、三月聚粮 方法点拨 1文章一、二段大量地运用了对比。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是怎样对比的。 (1)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大知) 蜩与学鸠: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小知) 结论:“小知不及大知” (2)朝菌:不知晦朔(小年) 蟪蛄:不知春秋(小年) 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年) 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大年) 彭祖:以久特闻(大年) 众人:(七十古来稀悲)(小年) 结论:“小年不及大年” 2再三对比说明了什么? 【明确】暗示人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游”。 课堂小结 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那么真正的自由与逍遥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课后注意研习课文最后一段。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作业设计 1阅读课文第三段,谈谈你对“无己、无功、无名”的看法。 2搜集一些关于鹏鸟的诗句,做成学习卡片。 板书设计 逍遥游 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在大自然中活动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 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大小之辩。(亦不自由) 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界物质限制的。(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诗人李白有一名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表达了诗人充满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大鹏,最初就来自庄子。庄子的逍遥游对后世的影响力是无法估量的。同学们,你是否也从课文中得到了某些启发? 文本解读 信息筛选 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思路先反后正,先破后立。 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合作探究 庄子的文章不但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文章本身亦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儒家经典和其他的先秦诸子文章风格迥然不同。逍遥游就集中地体现了庄子文章的特色。那么是怎样的特色呢? 【明确】第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逍遥游阐述的是深刻的人生哲学思想,即什么是自由,人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但是,庄子并不是通过理论的逻辑论述来阐明这个问题的,而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的故事,来展现作者的思想。这些故事将庄子所追求的那种玄妙的、难以表述的逍遥的精神境界,形象地展示出来。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全书共有一百多个寓言,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寓言故事集。通过寓言故事来阐述思想是一种很好的、也是特殊的方式,有意会之妙。庄子对这种方法的运用可称典范。 第二,想象丰富,境界开阔。阅读逍遥游,我们无不被庄子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沉浸在庄子所创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太空,想象十分奇特,给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象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方法点拨 1我们现在再回过头对“逍遥”二字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 关于逍遥游的思想主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现在一般认为,所谓的“逍遥”,就是从一切社会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主观的“绝对自由”。这种理论和办法就是“逍遥游”。本篇所叙述的几个故事,如大鹏展翅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宋荣子和列子的故事,等等,其实是从反面说明他们的不逍遥,因为他们都有所“待”,即有所依赖。 直到文章的最后,庄子才提出他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是一种“无待”的境界,即“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一种摆脱了一切主、客观束缚的绝对的自由。显然,庄子所追求的这种逍遥或自由在社会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庄子认为,人只能通过精神的修养,即无知无欲,保持恬淡宁静的心境,体认人与“道”,人与宇宙万物的一体,这样才可以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2同学们你喜欢庄子所描述的逍遥的状态吗?你觉得这样的逍遥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请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大多数学生还是会受到庄子思想的感染而爱上“逍遥”,要说绝对逍遥与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庄子所说的逍遥,真正意义上并不在于指导行动而是指向内心,即人的精神上的逍遥。 拓展探究 “大鹏南徙”这个寓言我们能不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并从中获得新的启示?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明确】1.要善于捕捉时机。(大鹏选择海运之时) 2要充分利用外物。(大鹏抟扶摇) 3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大鹏去六月息) 课堂小结 同学们,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庄子天下是一篇出自庄子后学的哲学史性质的论文,文中讲到庄子的思想时,说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这两句话非常典型地总结了庄子的思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逍遥游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也是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确实是这样的人,人的精神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为外物所屈,才是真正的、丰富的人。 作业设计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2搜集关于庄子的体现其人格品性的小故事,抄于学习卡片上。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辩:物(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之语 3真正的逍遥游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人世间) (1)知、行、德、征(能)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教学参考】 无限趋近而永远不可能达到 对逍遥游中“逍遥”境界的解读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也最能集中反映庄子的思想。理解了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对把握庄子全书思想有重要意义。 然而,对文中描述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逍遥境界,很多学生会困惑:庄子的这种描述,是一种天地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也不可能达到的主观幻想,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实现呢? 其实,当你把这种描述物化为现实状态,从物质和存在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实则已走入了阅读的误区。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庄子的世界,贴近庄子的思想呢? 首先,读庄子的文章,不能被文章中恣意变化的故事牵引,必须体悟语言和故事背后所蕴涵的作者的真实意图。比如,在逍遥游中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句子,庄子认为这样的人是顺应了天地的自然法则,达到了真正的逍遥。 庄子描述的这些能摆脱一切束缚的具有神性的“至人”“神人”“圣人”,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真实存在的,只能存在于想象世界里。这种想象和描述,实则是庄子对现实人生困境的一种超越,是庄子向往的理想人格和精神状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灵魂上的逍遥,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困扰的无知无欲恬淡超然的心理状态。这种理想的精神状态,通观庄子全书,也没有用特别清晰严谨的逻辑语言来表述,而是通过制造不断变换的意象,用感性直观的形式、诡谲多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道理表达理想。因此,对于庄子的思想,你无法用语言去说清楚,而只能透过文字去感悟。 其次,就文本而言,逍遥游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生需要逍遥。但怎样才算逍遥呢?庄子认为是“无待”,即无所凭借。但如何才能达到“无待”呢?文中列举的蜩、学鸠、鲲鹏、斥,无论小知还是大知,小年还是大年,都有所凭借,有所束缚,因而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逍遥。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那就是顺应自然本性,无动于外,保持安宁恬淡的境界,超越现实,超越物欲。 其三,若想透彻地了解庄子思想,仅靠读一篇逍遥游是无法做到的,一要了解庄子其人其书,二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庄子生活的战国中期,礼崩乐坏,天下扰攘,诸侯纷争不断,暴君佞臣杀人如麻,士人小子欺世盗名,社会已无正义和是非之分。曾为漆园小吏的庄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的残酷有着比常人更清醒、更冷峻的认识。为了保持心中的那片净土,他不愿做官,拒绝权势媒聘。他把入仕看成自愿去当祭品,宁肯过着穷闾陋巷、困窘织屦甚至借贷的生活,也坚决不与权势合作。然而,对人类的苦难,他终究是“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胡文英庄子独见)。 所以,“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他用奇异诡谲、浪漫荒诞的文学形象,从终极意义上表现出对人生深刻的、真正的、永恒的尊重与最大程度的价值关怀,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表示与世道的对立。他以恣肆的笔触嘲讽那些争权夺利的统治者,劝诫人们不为智累,不为情牵,不为物惑,不被名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摆脱现实的一切束缚,超然物外,不但要忘记功名,而且要忘记自我,与道融为一体,这样才能遨游于无穷的领域,达到绝对的自由之境。 而我们的学生因受年龄阅历的限制,不可能那么容易地体会到庄子所描述的精神境界。即使包括我们成人在内,对这种境界也只能是无限趋近而永远不可能达到。不过,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苦苦追寻这种境界,甚至可以终生不看庄子,不用庄子。但是,假如你在实际生活中是一个功名心很重的人,或者人生受到干扰,处于彷徨、失意、苦闷的时候,有了它庄子,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你摆脱世俗的羁绊,从而获得解脱。 南怀瑾有个形象的比喻:儒家像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则是药店。而且还说:“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道家),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历史上许多人物都是这样运用庄子与道家思想的,比如苏东坡、柳宗元。当他们人生失意不得志的时候,他们用儒道互补的思想处理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解释进退穷通的困惑,把道家思想当做一副治疗心灵创伤的药方,从而在失衡的心态中获得一种平衡和慰藉,在动荡喧嚣的现实世界安顿自我。药也许不能健体,但至少它能治病。 所以,我们今天学习逍遥游,了解庄子思想,不过是在学生的心灵土壤中埋下一颗种子。一旦有适宜的气候时,这粒种子就会发芽。这样,即使我们内心无路可走的时候,我们的人生也不至于变得苦闷、凄凉。 (节选自语文教学通讯 作者:赵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