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实用教案

上传人:牛*** 文档编号:75768476 上传时间:2022-04-16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79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实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实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创伤现场急救技术实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义: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形成的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分类(fn li)按致伤事件分类(fn li):电击伤、高坠伤-按受伤部位分类(fn li):颅脑损伤、四肢伤-按伤后皮肤的完整性分类(fn li):开放伤、闭合伤按伤情轻重分类(fn li):轻微伤、轻伤、重伤创伤创伤(chungshng)的概念的概念第1页/共49页第一页,共50页。总体目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抢救(qingji)、延长伤员生命减少出血,防止休克保护创口(面)固定骨折,防止并发症快速转运创伤现场(xinchng)急救目的第2页/共49页第二页,共50页。树立整体意识,全面了解伤情,避免遗漏。分清轻重缓急,有所侧重:1)首先抢救生命,重点判断意识、呼吸、心跳是否正常(zhngchng)。2)优先包扎头部、胸部、腹部伤口以保护内脏,然后包扎四肢伤口。 3)先固定颈部,然后固定四肢。操作迅速、平稳,防止损伤加重。注意个人防护。创伤(chungshng)现场急救原则第3页/共49页第三页,共50页。n迅速了解受伤经过,同时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n将伤员就近搬运至安全、平坦的场地,同时置伤员于适合的体位n迅速判断伤情,有重点(zhngdin)地施救现场急救(jji)程序第4页/共49页第四页,共50页。迅速了解受伤经过检查伤员意识、呼吸与通气、循环情况检查伤口部位(bwi)、大小、出血多少各部位(bwi)检查:头颈-躯干-脊柱-四肢现场(xinchng)伤情快速评估第5页/共49页第五页,共50页。伤情的现场分析伤情的现场分析(fnx)和诊断和诊断 伤情现场分析和诊断主要是明确损伤的部位、性质、全身变化及并发症,特别是原发损伤部位相邻或远处内脏器官是否损伤及其程度。因此,需要详细地了解受伤史,仔细地全身检查,迅速做出初步诊断。受伤史:受伤情况伤后表现(bioxin)及演变过 程伤前情况第6页/共49页第六页,共50页。体格检查:首先应从整体上观察伤员状态,判断伤员的一般情况,区分伤情轻重。对生命体征平稳者,可作进一步仔细检查;伤情较重者,可先着手急救,在抢救中逐步(zhb)检查。 1)全身情况检查 2)根据受伤史或某处突出的体征,详细检查 3)对于开放性损伤,必须仔细观察伤口和创面,注意伤口深度、污染情况、出血的性状、外露组织、异物存留及伤道位置等第7页/共49页第七页,共50页。 现场急救的最主要目的是挽救生命,在处理复杂伤情(shn qn)时,一方面,首先并始终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力争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另一方面,由于失血、骨折在创伤事件中频繁发生,加上创伤现场的恶劣环境,因此在创伤现场急救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能是CPR、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通气。现场现场(xinchng)急救基本技能急救基本技能第8页/共49页第八页,共50页。止血止血(zh xu)血液(xuy)循环:正常情况下,血液(xuy)在脉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封闭运行:左心房-左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左心房-第9页/共49页第九页,共50页。动脉出血-速度快(喷射),颜色红静脉出血-速度稍慢(流淌(litng)),颜色深毛细血管-速度最慢(渗血)第10页/共49页第十页,共50页。 出血的主要(zhyo)危害 失血休克死亡 出血压迫功能障碍 出血的种类 外出血 内出血第11页/共49页第十一页,共50页。止血的原理 压迫破裂血管(xugun)的近心端,阻断上游血流,出血即得到控制。第12页/共49页第十二页,共50页。止血止血(zh xu)的常用方法的常用方法 局部压迫(yp)止血 间接压迫(yp)止血 第13页/共49页第十三页,共50页。 指压血管(xugun)止血 第14页/共49页第十四页,共50页。n 头顶部出血(ch xi)-指压颞浅动脉 第15页/共49页第十五页,共50页。n 颜面部出血(ch xi)-指压面动脉第16页/共49页第十六页,共50页。n 肩腋部出血-指压锁骨(sug)下动脉第17页/共49页第十七页,共50页。n 前臂与上臂出血(ch xi)-指压肱动脉第18页/共49页第十八页,共50页。n 手部出血(ch xi)-指压尺动脉、桡动脉第19页/共49页第十九页,共50页。n 下肢出血(ch xi)-指压股动脉第20页/共49页第二十页,共50页。n 足部出血(ch xi)-指压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第21页/共49页第二十一页,共50页。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大出血操作(cozu)要领注意事项: a.松紧适度 b.注意保护肢体 c.禁止长时间持续使用止血带第22页/共49页第二十二页,共50页。止血止血(zh xu)操作示范操作示范第23页/共49页第二十三页,共50页。包扎包扎(boz)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shngku)和创面,减少感染机会。帮助止血。保护内脏等重要外露组织、器官。常用包扎材料:绷带三角巾四头巾第24页/共49页第二十四页,共50页。包扎步骤:充分暴露伤口。迅速检查伤情:是否(sh fu)合并骨折、内脏损伤等。将伤口包扎得牢靠、服帖。第25页/共49页第二十五页,共50页。 绷带(bngdi)包扎 环形包扎第26页/共49页第二十六页,共50页。n 螺旋(luxun)包扎第27页/共49页第二十七页,共50页。n “8”字包扎(boz)第28页/共49页第二十八页,共50页。 三角(snjio)巾包扎 帽式包扎第29页/共49页第二十九页,共50页。n 燕尾(yn wi)式包扎第30页/共49页第三十页,共50页。不同部位不同部位(bwi)包扎示范包扎示范第31页/共49页第三十一页,共50页。 包扎注意事项: 包扎前要覆盖敷料(flio)。 禁止在创口、创面上直接上消毒剂或消炎粉。 动作轻巧、迅速,包扎部位要准确,松紧适宜,包扎要尽量无菌操作。 注意自我防护。第32页/共49页第三十二页,共50页。骨折骨折(gzh)固定固定骨折的现场判断受伤史骨折的表现骨折固定的目的: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zhunhu)为开放性骨折、便于病人搬运第33页/共49页第三十三页,共50页。 现场固定(gdng)材料 常用固定(gdng)方法 上臂固定(gdng)第34页/共49页第三十四页,共50页。n 前臂(qinb)固定第35页/共49页第三十五页,共50页。n 下肢(xizh)固定第36页/共49页第三十六页,共50页。n 脊柱(jzh)固定第37页/共49页第三十七页,共50页。骨折固定的操作骨折固定的操作(cozu)示范示范第38页/共49页第三十八页,共50页。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项夹板长度适中肢体与夹板间要有衬垫保护固定松紧适度,要注意观察末稍循环开放性骨折固定时,禁止将外露组织(zzh)还纳严禁当场整复第39页/共49页第三十九页,共50页。搬运搬运(bnyn)操作要领:要根据(gnj)伤员的伤情轻重和特点选择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等措施。疑有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时不能让伤员试行站立。疑有肋骨骨折的伤员不能背运。第40页/共49页第四十页,共50页。搬运搬运(bnyn)操作示范操作示范第41页/共49页第四十一页,共50页。搬运的注意事项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且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员搬动(bn dn)要平稳,伤员体位要适宜疑有脊柱骨折时搬运要特别慎重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伤员第42页/共49页第四十二页,共50页。通气通气(tng q) 气道梗阻的现场判断 特殊表现:“V”形手势,痛苦(tngk)面容第43页/共49页第四十三页,共50页。气道不全梗阻,伤员可有咳嗽、喘气或咳嗽微弱无力,呼吸困难,伤员呼吸时可听到气流的改变,皮肤粘膜(zhn m)青紫、发绀气道完全梗阻,伤员皮肤粘膜(zhn m)青紫、发绀,不能说话、咳嗽和呼吸,失去知觉,窒息,很快呼吸衰竭第44页/共49页第四十四页,共50页。通气的操作:气道较浅处的异物可直接用中指伸入咽喉抠除。海姆立克(Heimlich maneuver)急救法:对病人冲击腹部及膈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将堵塞住气管内的异物冲出。昏迷伤员放置(fngzh)体位时要防止吸入性窒息。第45页/共49页第四十五页,共50页。通气操作(cozu)示范第46页/共49页第四十六页,共50页。现场现场(xinchng)操作要求操作要求 现场急救时要沉着、冷静就地取材,快抢、快救、快运。止血(zh xu)-确实包扎-牢靠固定-稳妥搬运-安全通气-及时第47页/共49页第四十七页,共50页。谢谢(xi xie)第48页/共49页第四十八页,共50页。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49页/共49页第四十九页,共50页。NoImage内容(nirng)总结定义: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形成的组织结构破坏和(或)功能障碍。按伤后皮肤的完整性分类:开放伤、闭合伤。3)先固定颈部,然后固定四肢。将伤员就近搬运至安全、平坦的场地,同时置伤员于适合的体位。各部位检查:头颈-躯干-脊柱-四肢。伤情现场分析和诊断主要是明确损伤的部位、性质、全身变化及并发症,特别是原发损伤部位相邻或远处内脏器官是否损伤及其程度。足部出血(ch xi)-指压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第五十页,共5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