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德育过程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75178422 上传时间:2022-04-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德育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什么是德育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什么是德育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什么是德育过程?现代德育过程有哪些特点?什么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施加影 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实践,从而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现代德育过程有哪些特点?1.现代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2、现代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3、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4、现代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5、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复杂过程,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二、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对我国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分别作了如下规定。小学德育纲要中规定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的德育目标分为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和高中阶段德育目标。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有: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等,其中高中还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从培养目标上看,我国的德育目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阶段性、层次性的特点,对不同的学生分别做出不同的要求。小学侧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塑造,中学注重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但是,从德育目标的表述和内容体系的排列可知,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构是首先强调国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然后才是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自上而下,即以国家为中心,按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来规定下一代的培养目标。这种逻辑结构不再强调以人性为本的“做人”基础,明显已不再具有“同心圆”的特征。这种先强调国家、集体的观念,再强调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架构,是造成德育实效不高的根本原因。正如鲁洁教授所说:“学校道德教育自身,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看,向学生所灌输的道德规范、概念被抽去了它的人性的本质内涵,成为一种空洞、抽象的行为规定。它所要和所能达及也只是人的行为表现,无法穿透人的心灵。”为什么我们的德育“无法穿透心灵”呢?为什么我国的德育出现许多悖论呢?如学生轰轰烈烈地搞“保护环境”大签名活动,生活中却乱扔垃圾;在校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在家却是蛮不讲理的小霸王;小学生高谈爱祖国,大学生却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原因就在于我国的中小学德育过于注重国家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学生作为“人”首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我们的德育只注重处理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忽视了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己、与家庭及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一、 什么是认识性德育课程?说明认识性德育课程的特征和功能。1、 认识性德育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与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区别: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灌输,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顺从性和德育活动的纪律性、惩罚性,强调德育内容的传统灌输,以权威管理和灌输行为规范为主要特征。2、 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探究,道德教育的过程是鼓励儿童不断进行了批判性探究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分析,促进思考的自主性、自我制约或精神自由的获得,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理解力,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彻底改变了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判断、思考能力的做法,客观上实现了从灌输向促进认识能力发展的转变,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必须在认真学习现代德育论有关章节基础上完成以上作业)一、 说明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地位、特征和功能。活动性德育课程一般是指学校(班级)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给学生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德育活动。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对学科和活动课程的界定:即活动或活动课程(相对学科课程),设置晨会(夕会)、班团队会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活动等。活动性德育课程克服了理论性德育课程中这些教育的不利因素,课型、结构、内容设置符合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具有教育性。整个教材内容设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并与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人生观及传统美德教育等相结合,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符合德育大纲对中学生德育目标的要求。 第二,具有层次性。第三,具有可读性。第四,具有可操作性2开展“活动性德育课程系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德育能力的不断提高 3开展“活动性德育课程系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多方面能力 4开展“活动性德育课程系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总之,活动性德育课程是德育的主导课程,上好每一节活动性德育课,对于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二、什么是德育网络?德育网络具有什么功能?德育网络是整合各种力量, 由各种社会组织及沟通渠道构成的组织体质.建立德育网络为的是将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化的教育力量,故又称德育一体化网络.德育网的主要特点是将德育的单一渠道改为多渠道,从多方面对学生施加正向的统一的教育,以避免多方面教育要求之间的冲突.一能增强家长及社会各界培养教育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感二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一致三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力度四优化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二、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答: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是指现代学校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根据现代社会需要,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德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人,财,物和信息等),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能,使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德育目标的活动过程.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答一发挥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二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三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效能.三、 现代班级德育管理有哪些基本要求?答:在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施中要特别注意制度,环境氛围的管理,良好的制度生活与环境氛围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教育力量.,班集体德育工作除应遵循德育原则外,还应遵循以下要求:一,全面负责,全身安排1、 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2、 以学为主,全面安排学生和活动二、面向全班,照顾个别1、要面向全班学生2、要面对班集体3、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特点和班级特点等共同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4、要照顾班上学生的不同部份,类型和层次5、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特点,思材施教,长善救失。三、善始善终,循序渐进1、抓好起始班的工作2、抓好毕业班的工作四、协调一致,互相配合1、协调班集体内各种教育力量2、协调班集体和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