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全

上传人:z**** 文档编号:74768002 上传时间:2022-04-14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初级经济师工商管理核心知识点背诵版讲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工商企业与其管理概论第一节 工商企业的概论与发展历程知识点一、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工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依法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2)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实体。(3)企业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完整的经济组织。(4)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5)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相应民事义务,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二)企业的形成企业和市场一样,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以企业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比单纯依靠市场方式来进行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企业是市场的替代物。(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企业作为协作劳动的一种组织方式,并不是从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它的出现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2)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企业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因为企业能作为在某种状态下替代市场的一种较低交易费用的资源配置方式。(三)企业的发展1、企业发展的主要阶段(1)手工生产时期。手工生产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2)工厂生产时期。工厂生产时期工场手工业逐渐被工厂企业所代替。(3)企业生产时期。从工厂生产时期过渡到企业生产时期,是企业作为一个基本经济单位的最后确立和形成时期,也是企业成熟化的重要时期。2、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1)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1)经营机制动力机制调节机制或产销机制约束机制或平衡约束机制发展机制或技术进步机制2)企业素质人员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管理素质文化素质(2)企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第一,技术进步第二,多样化经营3、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关系(1)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联系(2)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知识点二、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工商企业的基本构成要素(一)企业要素的概念(二)企业要素的构成人力物力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财力信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技术知识时间空间市场客户11环境12管理知识点三、工商企业的优势与弱势了解:工商企业的优势与弱势(一)企业的优势(1)有效分工和协作(2) 节约费用(3)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4) 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更多(5) 解决冲突的机制更有效(6) 能实现良好的沟通(二)企业的弱势(1)信息传递易缺失(2)监督成本增加(3)激励机制效力减弱(4)官僚失灵现象产生第二节 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与特征知识点一、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掌握:工商企业的主要类型(一)按投资主体划分1、国有企业2、集体所有制企业3、股份制企业4、民营企业(二)按产权组织形式划分(1)单个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三)按实体的集约程度划分1、单一企业其优点是:可以组织大批量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有利于降低成本。缺点是:品种单一,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差。2、多元企业其优点是:能扩大经营围或增宽生产线,资源利用率提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降低经营风险。缺点是:增加了管理难度,提高产品质量的任务艰巨。3、经济联合体其特点是:参加联合的各方本着自愿、互利、效益共享原则,在生产、科研、技术、设备、劳动力、物资与销售等方面彼此联合;联合各方用契约的方式形成法律约束,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成员之间按等价有偿原则进行产品配套、物资协作以与技术转让等生产经营活动。4、企业集团(四)按企业从属行业划分:(1)工业企业(2)商业企业;(3)金融企业;(4)其他类型企业(五)按企业规模划分人们常说的大型企业是指中一型与以上规模的企业;中小型企业是指中二型与以下规模的企业。(六)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1)劳动密集型企业。(2)资金密集型企业。(3)知识密集型企业。(七)按企业同外国资本联合方式划分知识点二、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征熟悉:工商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征(一)企业制度的概念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主要容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的组织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二)企业制度的类型和特征1、单个业主制企业2、合伙制企业3、公司制企业(1)公司制企业的特点(2)公司制企业的种类(三)现代企业制度1、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1)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企业体制(2)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3)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有生有死的企业制度。(4)现代企业制度是各类企业改革的共同方向。(5)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3)政企分开(4)管理科学第三节 工商企业的职能、目标与责任知识点一、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掌握:工商企业的基本职能(1)把国家和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要求并予以满足。(2)确保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国外市场竞争力。(3)努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4)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使企业和相关方收益。(5)确保国家财政收入,逐步增加员工收入。(6)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员工队伍素质。(7)注重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8)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知识点二、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掌握:工商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具有经济性、社会性、独立性、盈利性四个特征,(一)获取利润(二)满足社会需要(三)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的关系实际上,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利润两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互为条件、相互补充的。首先,利润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程度的标志;其次,利润也是企业满足或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再次,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获取利润与满足社会需要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满足社会需要,企业才能够取得利润;同时,只有取得利润,企业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知识点三、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了解:工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和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涉与诸多方面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除此之外,就外部关系而言,社会还对股东、媒体、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相关社会组织与个人负有特定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企业对股东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保护股东与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之得到合理的收益。对于新闻媒体,企业的责任是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与时,维护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时效性原则,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在社区环境中,企业应当通过积极参与本社区的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持环境清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是认真遵守政府的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或管理,自觉履行作为公民应承担的各项义务。就消费者而言,企业应当把满足消费者需要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尊重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担负起教育、引导消费者的职责。总之,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协调外部关系的基础。(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有利作用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客户忠诚度2.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改善监管环境4.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有助于降低市场壁垒(四)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1.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3.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4.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5.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6.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保证企业正确的经营方向第四节 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与职能知识点一、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概念工商企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人员或经理机构依照一定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人、财、物、信息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目标的活动总称。 对于工商企业管理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任何管理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即在一定的生产料所有制的条件下进行的。(2)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既有管理的共性,又有国情和文化的特殊性。(3)企业管理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即依据一定的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4)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企业中的人和物与其经济活动,即企业管理者既是对工作的管理,又是对人的管理,同时又是对企业的人、物与经济活动的全部要素的系统管理,反映了管理理论的基本容。(5)企业管理是通过管理的职能实现的,即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活动过程来完成。(6)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即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出产。(7)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要随着企业外部情况的变化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知识点二、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了解: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性质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关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企业管理的二重性,是由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企业的生产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它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 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知识点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了解: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企业管理职能是指企业管理这为了实行有效的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在企业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有以下几项具体职能:(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指挥职能(4)控制职能(5)协调职能(6)激励职能企业管理的各项职能不是孤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计划是前提,提供目标和标准;组织是保证,提供计 划实施的组织机构和气氛;指挥使手段,是实现计划目标的必要途径,协调和控制则分别解决计划和目标实施中的增效和实效问题;激励 则是完成一切管理任务的基础和动力第五节 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知识点一、标准化工作掌握:标准化工作标准是指对在企业经济、技术、管理活动中,具有多样性和相关性特征的重复发生的对象,以特定程序和特定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容的全部活动过程。标准化工作就是对企业各种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按照性质划分,企业的标准主要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1.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法等所作的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1)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的规格、参数、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包装运输以与售后服务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2)方法标准。是对生产过程中具有通用性的重要程序、规则、方法所作的统一规定。包括设计规程、工艺规程、材料装备、操作方法、检验方法等。(3)基础标准。是针对生产技术活动中的一般共性问题,根据最普遍的规律制定的基础规则,是生产技术活动中最基本的有指导意义的标准。(4)安全与环境标准。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所作的统一规定。2.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和工作责任,按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工作职责和制度所作的统一规定。包括生产组织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等。3.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法、程序与工作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是为各部门、各工作岗位以与各类人员制定的有关工作质量的标准。其容包括: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任务的数量、质量要求与完成期限;完成任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与相关岗位在工作中协调配合和信息传递的方法;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办法。知识点二、定额工作了解:定额工作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企业资源的消耗、利用和占用的标准。按容不同可分为:(1)劳动定额。劳动定额即劳动消耗定额,也称劳动定员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预先规定的活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又可细分为: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工酬的产量定额、设备看管定额、服务定额等。劳动定员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实现的。(2)设备定额。设备定额可分为设备利用定额和设备维修定额。前者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台设备在单位时间的产量标准。后者指为了编制设备修理计划而制定的有关标准。(3)物资定额。物资定额又分为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储备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单位产品占用或消耗物资的标准,如各种原材料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工具消耗定额、劳保用品消耗定额以与有关物资的储备定额等。(4)流动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标准,包括企业储备资金定额、生产资金定额、成品资金定额等。(5)费用定额。费用定额是通过费用预算规定的部门、个人的费用开支标准,如办公费、管理费等。(6)期量标准。期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制定的有关时间和数量方面的标准。由于企业的生产类型不同,需要在生产组织工作上规定不同的“期”和“量”的标准。如为大量生产规定节拍、节奏;为成批生产规定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投入提前期、在制品储备定额等;为单件小批生产规定生产周期等。在制定定额时,首先,要做到与时、科学、全面;其次,在定额的实施中要维护定额的严肃性,坚决贯彻执行;最后,严格考核并适时修改定额,保证其合理性。知识点三、计量工作了解:计量工作(1)计量技术(2)计量管理知识点四、信息工作了解:信息工作(1)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2)科技经济情报(3)科技经济档案对信息工作的要准确、与时、全面、连续。准确是信息的生命,准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使决策走向成功的保证。知识点五、规章制度了解:规章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企业各项工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员工行动的准则。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部的法律,它协调企业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很多,主要有三种类型。(1)基本制度。基本制度主要是企业的领导体系,如“经理、厂长负责制”“法人管理制度”等。(2)工作制度。工作制度主要是指导企业具体管理方面的制度,如财务制度,计划制定制度,生产技术、销售方面的工作制度等。(3)责任制度。责任制度是企业部各岗位所规定的任务、权力和责任的总称。责任是企业规章制度的核心。通过责任制度确定各个岗位上的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以与所享有的权益。知识点六、职业培训了解:职业培训1.职业培训的含义企业的职业培训,是指按照企业部各岗位的“应知”与“应会”的要求,对在职员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通过业余或脱产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识、业务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教育和素质培训。2.职业培训的分类(1)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企业领导、车间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工段长与班组长培训。对企业领导的培训容大体上是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经济政策、法律法规、改革动态和经济管理理论、外贸知识、领导科学、现代化管理知识等。车间与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培训容大体包括职业道德、经济政策、企业法规、专业理论、管理知识和安全生产等。工段长和班组长的培训容主要是思想作风、企业法规、业务技术、现场管理知识、安全生产与文化知识等。(2)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程技术人员是企业的技术资源和宝贵财富,其培训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法规、技术经济政策、新技术发展动态、产品开发研究与管理、专业知识、计算机应用与外语等,以便使他们更新知识,拓展思路,精通业务,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3)工人的培训。工人是企业的主体,对这类人员的培训主要是:思想作风、职业道德、企业法规、应知应会与操作技能、安全生产与遵章守纪以与岗前培训等。第二章 工商企业组织结构第一节 企业组织设计知识点一、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掌握: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一)分工、专业化与协作(二)分工协作与生产效率 企业分工协作和社会分工协作1.企业分工可以减少企业投入和增加产出,从而能提高生产效率第一,分工可以使劳动者的劳动技巧获得提高。第二,分工能够减少劳动转换的时间 。第三,分工导致了先进劳动工具和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第四,分工便于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从而使各要素都能充分发挥优势,提高效率。2.分工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效率第一,企业的专业化经营可以使各企业专门生产一种(或系列)产品和服务,从而可以使企业家的智慧和精力更加集中,使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可以更好地改进技术、节约原材料和提高生产效率。第二,市场通过价格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使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产出,并在竞争中达到社会各个产品的最佳比例。知识点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掌握: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一)管理幅度的基本含义通常情况下,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二)管理层次的基本含义(三)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具有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其中,管理层次受到管理幅度的制约和影响。对于一个特定的组织,其管理幅度越大,则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而管理幅度越小,则所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两者成反比例关系。知识点三、集权与分权熟悉:集权与分权(一)集权与分权1、集权与分权的含义2、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标志3、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二)授权1、授权的含义授权是指上级委托给下级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具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在授权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以下问题:(1)授权不同于代理职务。(2)授权不同于助理或秘书职务。(3)授权不同于分工。(4)授权不同于分权。2、授权的基本原则知识点四、直线与参谋关系了解:直线与参谋关系企业中的管理人员根据工作方式与具体作用不同可以分为直线主管和参谋两种类型。(一)直线关系与其特点直线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关系,其实质是命令关系。(二)参谋关系与其特点知识点五、部门化了解:部门化(一)企业部门与部门化的基本含义部门是指企业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定领域。企业划分部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将性质和容一样或相似的工作归集在一起便于相互间的协作和统一管理;二是有利于明确企业中各项任务的分配与责任的归属。(二)现代企业部门划分的主要方法1、职能部门化按职能划分部门化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管人员集中精力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有利于目标实现。其缺点是容易产生部门主义或本位主义,会给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带来困难。2、产品部门化按产品部门划分有利于发挥专业设备效益,发挥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有利于部门协调、产品增长和发展。其缺点是要求更多的人具有全面管理的能力,同时增加了主管部门控制、协调难度。3、区域部门化按区域划分部门有利于改善地区的协调,有的放矢地展开经营管理工作,也有利于培养管理人才。此种方法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企业需要更多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同时营造成主管部门控制的不便,区域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有一定的困难。知识点六、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原则了解:企业组织设计的任务、依据、原则(一)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二)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1)企业战略。(2)企业环境(3)企业技术(4)企业发展阶段(三)企业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统一指挥的原则(2)权责对等的原则(3)分工与协作原则(4)精简的原则第二节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与选择知识点一、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掌握: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一)直线制直线制又叫单线制,它是工业经济发展初期所采用的一种简单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管理层,上下垂直领导,各级领导者执行统一指挥和管理职能,不设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直线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权责分明,指挥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决策迅速,用人较少,费用较低,工作效率较高。其缺点是没有专业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领导的助手,要求企业领导者通晓各种业务,成为全能人物。(二)职能制职能制是在直线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在各级行政领导之下,按专业分工设置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业务围有权向下级发布命令和下达指示,下级领导者或执行者主要听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指挥。职能制的优点是:将企业管理工作按职能分工,适应了现代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分工较细的特点,同时,提高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减轻了各级领导者的工作负担。其缺点是:容易形成多头领导,有可能妨碍企业的统一指挥,不利于建立健全责任制,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三)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又叫生产区域管理制,它的特点是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者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领导人的参谋部门,是企业管理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四)矩阵制矩阵制又叫目标规划管理制,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既有按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规划项目(产品、工程项目)划分的横向组织结构,两者结合,形成一个矩阵。(五)事业部制事业部制又叫联邦分权制,它是目前国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在总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产品或地区、市场的不同,分别建立经营事业部。(六)企业集团结构知识点二、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熟悉: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应考虑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若干要素。(一)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二)企业规模(1)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要获得规模效益,普遍要求建立分权型组织系统。(2)小型企业组织简单,通常实行直线式管理,集权程度较高。(3)中型企业有小企业集权经历,规模扩大后普遍有分权要求。(三)企业经营发展战略(1)守业型企业普遍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2)扩型战略的组织要求以集权为主,同时容纳一定程度的分权。(3)守业和扩相宜型战略是居于守业型和扩型之间的战略。(四)企业所处的环境(五)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作风直接相关的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的组合。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始创人或早期领导者倡导的,他们明确地把这种特定的理念和价值观表达出来,并有意识地灌输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形成有特色并持之以恒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战略。第三节 新型企业组织模式知识点一、虚拟企业组织模式掌握:虚拟企业组织模式(一)虚拟企业的基本特征(1)具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2)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3)注重研究开发能力的构建。(4)产品趋向数字化。(二)虚拟企业的主要优势(1)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快速。(2)具备最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3)能够分摊开发投资费用。(4)能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三)虚拟企业的经营方式(1)虚拟制造。虚拟制造就是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众多部门、车间通过订单、合同形式“组合”成一个虚拟工厂,使得管理层可以在巨大的空间围协调和控制生产活动。(2)虚拟开发。(3)虚拟销售。(4)虚拟结算。(5)虚拟管理。即企业将一部分管理职能委托给外部专业公司来完成。(6)虚拟服务。知识点二、战略联盟组织模式掌握:战略联盟组织模式战略联盟组织模式就是不同的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通过契约形成的联合体,是企业之间暂时性的组织形式。(一)战略联盟的基本特征(1)结盟成员的双赢性。(2)组织结构上的松散性。(3)比较优势是战略联盟的基础。(4)有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5)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二)战略联盟的组织原则(1)目标导向原则。(2)创新型原则。(3)更新观念原则。(4)相互约束原则。(5)讲求信誉原则。(6)保护商业秘密原则。(三)战略联盟的基本形式(1)合资企业式联盟。(2)功能协议式联盟。(3)股权参与式联盟。(4)框架协议式联盟。(5)同业俱乐部。知识点三、学习型组织模式了解:学习型组织模式按照美国锅里学者彼得圣洁的定义,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以与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就是一种能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一)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1)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团体构成。(3)“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4)组织边界的重新界定。(5)组织成员事业与生活的平衡。(6)领导者的新角色。设计师、仆人和教师。(二)企业组织的学习模式(1)适应性学习模式。(2)发展性学习模式。(3)过渡性学习模式。(4)创新性学习模式。(三)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990年,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明确提出了传统企业进行修炼的五个关键性的方面:(1)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它被认为是“学习组织的精神基础”。(2)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3)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为组织成员的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4)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5)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第四节 企业组织变革知识点一、企业组织生命周期熟悉:企业组织生命周期(一)企业组织生命周期的含义所谓企业组织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企业的诞生、成长直至最后消亡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在本质上是按顺序演进的,它遵循的是一种规律性的进程。(二)企业组织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演进与组织特征1.企业的创业阶段2.企业的集体化阶段3.企业的规化阶段4、企业的精细阶段知识点二、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掌握: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一)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原因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原因在于组织本身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既要面对部的若干子系统,又要面对外部环境。(二)企业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1)技术。(2)政治、法律。(3)经济。(4)社会。(三)企业变革的部驱动因素(1)企业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职能的转变。(3)企业成员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知识点三、企业组织变革的先兆了解:企业组织变革的先兆随着企业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与企业部各种资源条件的变化,大多数企业都会出现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1)企业决策效率低下或经常出现决策失误。(2)企业沟通渠道不畅。(3)企业的组织职能难以正常发挥。(4)企业缺乏创新。知识点四、企业变革的战略类型了解:企业变革的战略类型(1)技术变革。技术变革主要是指生产流程方面的变革,包括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变革涉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技术,包括工作方式、装备、工艺流程等。(2)产品与服务变革。产品与服务变革是关于企业产品或服务产出的。新产品包括对现有产品的小改进或者更新模式。(3)战略与结构变革。战略与结构变革所涉与的完全是企业行政管理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关系到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包括组织结构、战略管理、政策、报酬系统、劳资关系、协调策略、管理信息与控制系统,会计与预算系统等。(4)文化变革。文化变革是指针对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态度、期望、信仰,以与行为和能力等方面所进行的变革。主要涉与员工思维的变化。知识点五、影响企业成功变革的因素了解:影响企业成功变革的因素(1)企业战略(2)企业成长(3)社会发展(4)技术创新(5)企业文化第三章 市场调查与预测第1节市场调查概述知识点一、市场调查的定义了解:市场调查的定义市场调查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调查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市场的活动。(2)市场调查的具体对象是市场体系,即市场主体(个人、家庭、政府、企业)、市场客体(消费品、生产要素)、市场媒体(货币、价格、信息)等。(3)市场调查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4)市场调查是为企业的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服务的。市场调查的容了解:市场调查的容常见的市场调查的容如下:(1)市场需求调查。(2)市场环境调查(3)消费者行为调查(4)市场供给调查(5)市场营销因素调查(6)市场竞争情况调查(7)顾客满意度调查市场调查的分类了解:市场调查的分类(一)根据市场调查目的的分类(1)探测性市场调查(2)描述性市场调查(3)因果性市场调查(4)预测性市场调查(二)根据调查组织形式的分类(1)专项市场调查。(2)定期市场调查。(3)连续性市场调查。长时间、不间断的调查。(三)根据调查方法的分类(1)文案调查。文案调查是指通过搜集各种历史和现实的统计资料,从中摘取与市场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对调查容进行分析研究的市场调查方法。(2)实地调查市场调查方案设计了解:市场调查方案设计(一)确定市场调查目标和容进行市场调查,首先明确市场调查目标。企业的需要不同,市场调查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的确定是解决向谁调查和由谁来提供资料的问题。(三)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对市场调查容的细化和具体化。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确定各个具体的问题。(四)设计调查问卷搜集第一手资料的最普遍的工具1、调查问卷的容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通常包括:标题、问卷说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调查主题容、编码、作业证明记载。2、调查问卷的测量尺度根据赋值的规则不同,测量尺度可以分为四种形式:(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是是用来区分调查总体单位类别的计量尺度。(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在定类尺度基础上测量同一特征上不同类别之间顺序关系的尺度。(3)定距尺度。定距尺度是在定序尺度的基础上测量不同序位之间差距的尺度。(4)定比尺度。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基础上进一步测量不同定距之间倍率的尺度,更好的反映所测特征的差异程度。3、调查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五)确定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方式是指市场调查的组织形式。调查方法是指具体实施搜集信息的手段。(六)确定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确定资料整理的方案包括对资料的审核、订正、编码、分类、汇总等作出安排。确定资料分析方案是对资料分析的原则、容、方法、要求和调查报告的编写与成果发布等作出规定和安排。(七)确定调查时间、期限和进度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规定调查工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即一项调查工作从策划到调查工作结束的时间。调查进度:将市场调查项目整个进行过程安排一个时间表,确定各阶段的工作容、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和人员安排等。(八)确定调查费用预算调查费用通常根据调查围和难易程度而定。(九)确定市场调查报告的形式1、市场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2、市场调查报告撰写需要注意的问题(1)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应满足用户市场调查目的的需求;(2)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应遵循必要的撰写步骤;(3)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应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4)行文流畅,易读易懂;(5)市场调查报告应做到客观真实。(十)制订市场调查的组织计划第2节市场调查方式与方法知识点二、市场调查的方式了解:市场调查的方式(一)全面市场调查全面市场调查也称为市场普查,是指为了搜集比较全面、精确的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全部样本所进行的逐一的、无遗漏的专门调查。1、全面市场调查的种类2、全面市场调查的特点(二)抽样市场调查抽样市场调查简称抽查,它是指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市场调查的方法了解:市场调查的方法(一)访问法1、面谈访问法(1)入户访问法。入户访问的优点:直接性强;灵活性强;准确性较强;调查有深度入户访问的缺点:费用高,时间长;适合较小围的市场调查;对调查人员的要求高;调查质量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拦截访问法拦截访问法是指在某个场所拦截在场的一些人进行面访调查。主要用在商业性的消费者意向调查中。(3)计算机辅助面访调查2、访问法访问法是以打的形式与选定的被调查者交谈,以获取信息资料的调查方法。调查可分为传统调查和计算机辅助访问。3、邮寄调查法4、留置调查法留置调查法是将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当面交给被调查者,说明填写要求并留下调查问卷,请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再由调查人员定期收回的一种获取信息资料的调查方法。(二)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调查人员不与被调查者正面接触,而是通过在旁边观察和记录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市场调查法。1、观察法的分类(1)按调查人员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2)按观察提纲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3)按取样的标准,可以分为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2、观察法应用的条件3、观察法的优缺点观察法的优点:直观可靠;真实性高;不受语言交流的影响;独立取舍,不受调查对象的影响。观察法的缺点:难以观察到被调查者的心理动机等在因素;受时间空间限制;调查费用高;对调查人员素质要求高;观察员素质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易产生观察误差等。(三)实验调查法1、实验调查法的含义实验调查法是指从影响调查问题的许多因素中选出一个或两个因素,将它们置于一定条件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研究是否值得大规模推广的一种实地调查法。2、实验调查法的类型(1)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是一种最简单的实验调查法,它是在不设置控制组(对照组)的情况下,考察实验组在引入实验因素前后状况的变化,从而来测定实验因素对实验对象影响的实验效果。(2)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是指在实验中,分别设立控制组和实验组两个样本组,要求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实验前测量和实验后测量,然后进行事前、事后对比。(3)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控制组实验组对比实验是指在同一实验期,把两组情况相似的实验对象中的一组指定为实验组,另一组指定为控制组,两组按一定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然后对两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四)文案调查法文案调查法,又称为资料分析法。是利用企业部和外部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料和情报,对调查容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市场调查方法。(五)网络调查法(六)焦点小组访谈法焦点小组访谈法是又称小组座谈法,是指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挑选一组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或客户,在一个装有单面镜和录音录像设备的房间,在训练有素的主持人的组织下,就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从而获得市场信息。第3节市场预测概述知识点三、市场预测的定义与原理了解:市场预测的定义与原理(一)市场预测的定义市场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二)市场预测的原理(1)惯性原理。(2)因果原理。(3)类推原理(4)概率原理市场预测的容了解:市场预测的容(一)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预测的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产品需求总量预测。(2)市场需求构成预测。(3)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预测。(二)市场供给预测市场供给预测是指对一定时期和一定围的市场供应量、供应结构、供应变动因素、市场占有率等进行分析预测。(三)市场营销组合预测(1)产品预测。(2)价格预测。(3)销售渠道预测。(4)促销方式预测。市场预测的步骤了解:市场预测的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2)搜集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预测分析和修正。(5)编写预测报告。市场预测误差了解:市场预测误差预测误差是指预测模型的理论估计值同历史观察期的世纪发生值之间的差异。对待市场预测误差的正确态度: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并采取最适当的方法加以修正,努力缩小预测值与实际值在空间、时间和数量上的差距。(一)市场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1)预测人员因素的影响;(2)市场规律的过程性影响;(3)调查资料因素的影响;(4)预测方法选择的影响;(5)数学模型构建的影响。(二)市场预测误差测量(1)绝对误差。同一市场数据真实值的预测中,绝对误差越小,预测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越小,预测越准确。公式:E=Y-T(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是一个百分数。相对误差越小,预测的准确程度越高。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更能反映预测的可信程度。公式:Er= 100%第4节 知识点四、市场预测方法定性市场预测方法了解:定性市场预测方法一、定性市场预测方法定性市场预测方法是预测者根据掌握的资料,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专业水平,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方向和程度上的估计与推测的一种预测方法。(一)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预测组织者邀请相关专家,通过会议的形式,对市场未来趋势、企业发展前景等做出判断,并在专家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综合专家们的意见,进行市场预测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2)交锋式会议法(3)混合式会议法(二)德尔菲法1、德尔菲法的特点(1)匿名性。(2)反馈性。(3)量化性。2、德尔菲法的程序(1)组成专家小组。(2)准备资料。(3)初步预测。(4)反馈修正(5)确定预测值。3、德尔菲法的数据统计分析(1)平均数法(2)中位数法(三)集合意见法集合意见法是由调查人员召集企业、外部的相关人员,根据个人对事件的接触、认识、市场信息、资料与经验,对未来市场进行判断预测,并加以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四)主观概率法主观概率法是预测者对市场趋势分析事情发生的概率做出主观估计,或者说对事情变化动态的一种心理评价,然后计算它的平均值,以此作为预测事件结论的预测方法。一般和其他经验判断法结合运用。(五)转导法转导法也称为连续比率法,是以间接调查所得的某项经济指标预测值为基础,依据该指标与预测目标间相关比率的资料,转导出预测值的一种方法。定量市场预测方法了解:定量市场预测方法定量市场预测方法是根据比较完备的历史和现状统计资料,运用数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找出预测目标与其他因素的规律性联系,从而推算出未来的发展变化情况。(一)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将观察期的统计数据,由远而近地按一定跨越期逐一求取平均值,并将最后一个平均值定为预测值的方法。移动平均法预测的准确程度取决于移动跨越期的长短。跨越期越短,预测值对数据波动的反映越灵敏,有利于反映实际数据的波动情况,但反映长期变动趋势的效果较差;跨越期越长,预测值反映实际数据波动的灵敏度降低,但有利于避免偶然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1、简单移动平均法简单移动平均法是对时间序列的数据按一定跨越期进行移动,逐个计算其算数移动平均值,取最后一个移动平均值作为预测值的方法。2、加权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是在移动跨越期,对距离预测期较远的数据给予较小的权重值,反之则给予较大的权重值,计算出加权移动平均值数列,并以最后一个加权平均值作为预测值。(二)趋势外推法趋势外推法是根据时间数列呈现出的规律性趋势向外推导,从而确定预测对象未来值的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的基本假设是未来是过去和现在连续发展的结果。直线趋势外推法是指如果企业各期数据大体上呈现直线趋势变化,找出拟合直线,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是趋势外推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三)季节指数法季节指数法是根据预测目标各个日历年度按季(月)编制的时间数列资料,以统计方法测定出反映季节变动规律性的季节指数,并利用季节指数进行近期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利用季节指数法的关键是计算时间数列的季节指数。第四章 生产过程组织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概述知识点一、生产组织掌握:生产组织(一)生产组织概念生产组织概念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中组织工作的统称。(二)生产组织必要性知识点二、生产过程掌握:生产过程(一)生产过程的概念生产过程即生产系统的运行过程。是每一个工业企业最基本的活动的过程。(二)生产过程的构成一般企业的生产过程基本上是由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指产品在投入生产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各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例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等。(2)基本生产过程。企业将劳动对象变为基本产品所进行的直接生产活动。例如纺织企业的纺纱、织布;飞机制造企业的加工、装配。(3)辅助生产过程。为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各种辅助性生产活动。例如设备维修、工具制造等。(4)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例如运输、保管等。基本生产过程是核心,生产技术准备过程是重要的前提,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为基本生产过程服务,并且为更好地实现基本生产过程创造条件。知识点三、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了解: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一)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生产过程组织是指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生产系统所有要素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它的目标是即能使作业行程最短、时间最省、耗费最小、又能按客户的需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要求生产过程的合理组织是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为社会提供产品,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基本任务和必然要求。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必须考虑很多客观要求:(1)连续性原则。(2)比例性原则。(3)节奏性原则。(4)准时性原则。(5)柔性原则。知识点四、生产类型了解:生产类型(一)大量生产类型(二)成批生产类型(三)单件生产类型第二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知识点一、厂址选择掌握:厂址选择厂址选择就是确定工厂坐落的区域和具体位置。(一)影响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1)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需要、布局和规划;各地方的规划、发展与有关法规。(2)接近客户,交通便利,通讯方便。(3)资源的充分获取和利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人力、物力资源。(4)气候、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环境保护。(5)长远发展的余地。(二)厂址选择的主要步骤(1)确定选址目标厂址选择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新建选址:以投入量少、产出量大、效益最好为决策目标;二是改扩建选址:费用效益、权衡与原有的生产运作设施之间的关系,整体优化为目标;三是搬迁选址: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联系起来。(2)收集数据,分析因素,拟定初步候选方案。(3)评价候选方案。(4)选定最终厂址方案。(三)厂址选择的方法1.因素评分法因素评分法是对多个候选厂址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步骤如下:(1)首先列出有关的影响因素,并规定对各因素进行评价的尺度,一般情况下用分数作为尺度。同时规定尺度的围,如 1-10 或 1100 均可。(2)对各因素按其重要程度赋予一定权数。(3)按照规定的尺度列出每一等级的相应分数,为候选厂址的各个因素进行定级评分。(4)用各个因素的得分与相应的权重相乘,并把所有因素的加权值相加,得到每一个备选地址的最终得分。(5)选择总分最高的候选厂址为优选方案。对于一些非定量的因素,因素评分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决定因素的权数和评分都有一定主观性,因此在最终确定厂址时,还要和其他方法的分析结果综合起来评定。2.重心法知识点二、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原则与形式熟悉: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原则与形式(一)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原则(二)生产过程空间组织的形式(1)工艺专业化布置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设置生产单位的优点是:对产品品种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便于充分利用生产设备与生产面积,提高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系数;便于进行工艺专业化管理,并有利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缺点是产品加工路线长,运输工具、运输工人和中间仓库增多,使厂运输费用增加;生产周期延长,资金占用增加;管理工作复杂化。(2)对象专业化布置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设置生产单位的优点是:可以缩短产品加工路线,节约运输工具和人力,减少仓库等辅助面积的占用;减少产品的运输时间和停放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生产中在制品占用量和流动资金占用量;减少了车间之间的生产联系,从而简化并改进了计划管理与生产核算工作,有利于建立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有利于按期、按质、按量、成套地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有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缺点是:不利于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不利于对工艺进行专业化管理;对产品变化的适应性差。(3)混合式布置混合式布置就是指综合利用工艺专业化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的原则。(4)固定布置。固定布置是指将加工的对象如产品、零部件的位置固定不变,而人员、设备、工具向其移动,并在该处进行加工制造的一种设施布置方式。第六节 清洁生产与5S管理知识点一、清洁生产掌握:清洁生产(一)清洁生产概述1、清洁生产的产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围开始兴起。正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理念与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伴随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2.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