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74249016 上传时间:2022-04-1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专题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专 题题 精精 讲讲 本专题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线整合教材知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从政治制度上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政治活动上包括人大、政协、政府等的职能、性质和活动形式,也包括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本专题重点关注的社会热点有:尊重宪法权威,保障人民民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等等。重组之一重组之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国家与国家与国体国体国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体是指国家性质,国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体是指国家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我国的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不同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它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的特征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人,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新要求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续表)2.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和准则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和准则(1)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含义含义意义意义注意注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必须年满18周岁;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自由都是相对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没有脱离法律约束的绝对的自由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依法进行,不能扰乱社会秩序(2)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内容内容原因原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保卫祖国的需要(3)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从法律关系上讲,二者是同时产生的,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利。 从法律关系的主体来说,一方面,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另一方面,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 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尽自己的义务。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条件。 从对公民的要求来说,在我国,任何公民都必须用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行使权利时,要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和他人权利尊重的义务。3.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及要求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及要求原则原则表现表现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上的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续表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坚持有序参与的要求遵守法律、规则、程序。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第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第二,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第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四,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5.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监督途径和方式直接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意义是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前提。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增强公民意识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利于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联系民主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关键,民主监督是保证角度角度地位地位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通过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公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人民与政府人民一方面接受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认识政府(宗旨、职能、原则),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人民与党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接受党的领导。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与人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6.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重组之二重组之二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1)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性质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加强社会建设。政府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应把握好四点:一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些传统的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会有所弱化,而覆盖全社会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仅不能弱化,还必须强化。二是必须精兵简政。三是必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政府不该管、不必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和中介组织。四是转变政府职能不等于行政不作为,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3)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分析角度分析角度地位地位政府与人民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政府与人大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国的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政府与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与政协我国政府接受政协的监督,听取政协的意见,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政府权力的行使2政府权力的行使政府权力的行使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样依法行政(执行环节)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决策环节)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科学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依法决策: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定程序;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为什么怎么样接受监督(监督环节)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续表)(2)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分类分类监督主体监督主体特点特点行政系统外部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这是根据宪法授权进行的,是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权力机关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政府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实质上是接受人民的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司法机关的监督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诉讼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二是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追究惩治职务犯罪,防范和纠正政府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保证落实依法行政党的监督主要是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及组织部门对政府及其主要领导人员的监督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包括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监督、公民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形式行政系统内部监督行政机关主要是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的监督重组之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重组之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1)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2)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性质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省、市、县、乡四级人大)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人大代表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义务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代人民代表大会表大会制度制度地位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怎么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中国共产党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它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续表)(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它们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其他国家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的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其他国家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负责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政策和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既是支持,也是一种制约。一方面使“一府两院”的工作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依靠,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把“一府两院”的工作置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有效监督之下,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互相监督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不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部门,人民代表大会也不能代替其他国家机关履行职责。3.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性质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主要内容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政治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结论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3)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区别性质两个“先锋队”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基础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现阶段以各界知识分子为主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参政党联系政治上执政与参政、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种领导是指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法律上地位平等,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事业上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监督上互相监督的关系,更加强调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5)人民政协与民主党派的区别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地位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参政党主体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等民主党派党员性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3.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1)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民族政策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宗教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维护新型民族关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基本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地位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构成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实践要求要求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究之一探究之一 尊重宪法权威,保障人民民主尊重宪法权威,保障人民民主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 关键词句:宪法法律权威关键词句:宪法法律权威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依宪治国 依宪执依宪执政政 维护宪法尊严维护宪法尊严 保证宪法实施保证宪法实施 约束公权力约束公权力 保证公保证公民权利民权利例例1 1 (20152015全国全国卷)卷)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 )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A. B. C. D. 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对双方都有积极影响。对立法工作来说,可以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从而提高法律权威;对公民来说,能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从而自觉遵守法律。符合题意。立法权力边界由立法法规定,涉及具有立法权限的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对此没有直接影响,排除;这一机制有助于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但用“保障”一词则夸大了其作用,排除。例例2 (2015全国全国卷)卷)从2013年开始,某市在社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相关社会组织代表等组成民情理事会。民情理事会通过协商讨论,促进诸如广场舞扰民、小区乱停车等难题的解决。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得益于民情理事会( )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 完善了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形式发挥了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明确了社区居民参加基层民主协商的义务A. B. C. D.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民情理事会通过协调各类基层组织,发挥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也为各方提供了有效的利益协商渠道,从而促进了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符合题意。民情理事会并不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只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排除。参加基层民主协商是社区居民的权利而不是义务,排除。A视角视角1:“群众考干部群众考干部”的基层实践的基层实践1.某县在乡镇“群众考干部”工作中规定,对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考评,由村民代表做考官,考评内容包括农村工作的亲历感悟、农村政策的解读、农村实情的掌握情况等,考评成绩直接影响干部的奖惩。“群众考干部”的做法 ( D )是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 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 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A. B. C. D. 解析:本题以某县在乡镇实践“群众考干部”为话题,考查学生对公民的参与政治生活等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由村民代表做考官,对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考评,这种“群众考干部”的做法,是村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符合题意,D项当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组织机构。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错在“组织形式”上,材料没有涉及村民自治组织形式的创新;错在“法治建设”上,具有或然性,“群众考干部”的做法包括农村工作的亲历感悟、农村政策的解读、农村实情的掌握情况等,这些做法与推进了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之间无必然关系。视角视角2: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重大意义: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的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凡经人大及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回答23题。2.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旨在 ( B )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行公职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强化宪法监督,推进和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弘扬法治精神,督促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A. B. C. D. 解析:本题关注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解题时要注意设问中“旨在”这一条件,即建立宣誓制度的目的、目标,建立宣誓制度,重在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履职的神圣感和责任感,和表述正确,符合题设条件,B当选;在一定条件下,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强化宪法监督,推进和完善法律体现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建立这一制度的主观目的和直接意义,而是一定条件的客观效果,和混淆了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等关系,应该排除。3.“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规定 ( )表明行政机关不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强调公共权力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能够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 有利于厘清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边界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意思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要依法行政,符合题意;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与义务,政府无权超越法律设定权力,这就界定了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符合题意入选,C项当选;行政机关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表述错误;题意是对政府行使权力的要求,而不是政府机构的设置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 C4.(2015天津卷)天津卷)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这意味着 ( ) 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律与人民的关系。法律必须保障人民的利益,造福人民,人民才会发自内心的自觉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才有权威,法治才能实现,符合题意。“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每个公民在行使法定权利,享有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该自觉履行义务,维护法的权威,符合题意。法律具有阶级性,在我国,法律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并不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排除。材料主题是法律与人民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探究之二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关键词句:依法治国关键词句: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法治政府 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依法健全决依法健全决策机制策机制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严格规范文明执法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和监督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例例1 (2015全国全国卷)卷)2014年,我国废除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布企业信息公开暂行条例。条例确立了包括企业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公示、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约束机制在内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实施该条例意在强化社会监督,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 )转变政府行为方式,降低行政管理费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A. B. C. D. 解析:选A项。本题考查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在旧的年检验照制度下,对企业的监督主要靠政府;实施新条例,意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监督,提高监管效能,维护市场秩序。符合题意。降低行政管理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显然不是实施该条例的目的(也不一定是实施条例的客观效果),不符合题干中“意在”这一规定性,和排除。A例例2 (2015海南卷)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大数据正在成为政府改革和转型的技术支撑,甲市民政局用大数据核对17.4万保障房申请户的户籍人口、住房等海量信息,很快检出1.7万不符合条件的申请户。乙市整合卫星、气象、交通、市政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合理调配公安、消防、城管等方面的力量,协同应对一场百年未遇的台风和暴雨,避免了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大数据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2)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解析:本题以“大数据”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政治生活政府职能、哲学创新的作用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求分析大数据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属于“关系论证”类问题,对于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材料以甲乙两市为例,说明了人们能够运用大数据为生产生活服务,为政府改革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撑,由此可以归纳:大数据在信息收集和整合、科学决策、行政效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作用。第(2)题,要求学生运用创新推动思维发展的哲学知识加以说明“大数据促进了认识的发展”这一结论,答题时要按照“理论依据+演绎分析”的格式展开。答案:(1)便于全面高效收集与整合交通、环境、资源、户籍人口等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水平;能够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能力。(2)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实践创新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大数据的运用创新了处理数据信息的方式方法,推动了思维方式的发展;新的认识工具的运用,拓展了认识的对象,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视角视角1:强化人大预算约束,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人大预算约束,规范政府收支行为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预算法,在经过四次审议之后,完成了20年来首次大修。材料一材料一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法律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预算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预算编制和调整,对未按规定编制、调整预算等行为,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修改后的预算法明确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材料二材料二 为了遏制不断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修改后的预算法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问题作出修改。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债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根据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并只能用于用于公共服务,不可用于政府运营。(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法对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2)新预算法确立了地方政府直接发行债券的法律依据,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预算法是如何通过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解析:预算法的修订是当前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本题结合这一话题关注“法治政府”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小题,要求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预算法对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属于关系论证类问题,需要调用全国人大、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依法行政等知识展开分析。第(2)小题,要求分析新预算法是如何通过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一定的难度,实质是考查学生对财政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设问指向较为明确,要求分析“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阐释“促进”的过程。基本逻辑为:举借债务形成财政收入提供资金支持财政的三大作用。答案:(1)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修改预算法,建立健全预算制度,为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预算法的修改强化了各级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加强对政府预算的管理和监督,促使政府在收支行为上坚持依法行政;引入“追究行政责任”的惩戒规定,对于政府审慎行使权力,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地方政府举借的债务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地方政府依法发行债务可以更好地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债务偿还、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有利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有利于充实必需的建设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说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视角视角2:“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依法推进依法推进2.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W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承接项目的主体包括依法成立、信誉良好的各类企业等。购买范围涵盖广泛,如城市道路清扫、养老院、残疾人康复等社会事务服务等事项。购买流程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材料二材料二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必须透明、公开,并推向制度化约束。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布购买的服务项目、内容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建立健全项目申报、预算编报、组织采购、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的规范化流程,确保参与主体公平竞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1)结合材料一,分析W市政府做法的经济意义。(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保证“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依法推进。(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解析:本题以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话题考查学生运用经济、政治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第(1)小题时,首先要明确有哪些做法,然后分别阐释这些做法的积极作用,阐释时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分析。第(2)小题,要抓住设问中的“依法”推进,着眼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调用政府的知识探究措施。第(3)小题,考查学生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析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依据,旨在引导学生整合中国共产党的知识。答案:(1)该市政府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有利于加快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岗位;政府坚持透明、公开原则和制度化约束,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各项权利,发扬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政务公开,建立公开办事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遵循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3.(2014全国卷)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撤销铁道部,将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材料二材料二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中国铁路总公司于2013年3月挂牌成立,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注册资金为10360亿元,是中央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义。(3)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解析:本题关注行政体制改革主题,从国务院机构改革切入,综合考查政治、经济和哲学知识。第(1)小题,要求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一方面,需要调用国务院的地位、职能及其机构设置现状进行必然性分析,另一方面,需要从推进改革的现实意义进行重要性分析,这需要整合时政知识全面分析。第(2)小题,要求分析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意义,答题时,需要抓住“剥离铁道部的经营职能”“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体现了推进政企分开、国有经济等问题。第(3)小题,在经济和政治考查的基础上的延伸考查,要求学生运用哲学整体与部分的原理,阐释国务院机构改革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整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需要调用该原理的内容进行演绎分析,很多学生从该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展开,反映了考生把握设问指向的能力缺陷。答案:(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主要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国务院部门在职能定位、机构设置存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有利于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2)有利于政企分开,建立合理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按照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3)事物是由若干部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而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整体改革。探究之三探究之三 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关键词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关键词句: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例例1 (2015全国全国卷)卷)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014年12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是成立,负责管辖审理跨行政区划的民商事、行政和资源诉讼案件。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旨在 ( )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排除地方对司法活动的干扰提升司法公信力 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A. B. C. D. 解析:建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主要目的在于处理好司法机关与地方的关系,排除地方为维护局部利益对司法活动的干扰,从而提升司法公信力。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涉及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监督,缺乏支撑;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试点,但材料也无涉及,排除。C例例2 (2015全国全国卷)卷)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材料一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材料二材料二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解析:第(1)题是一道归因论证题。试题通过材料一,对“税收法定原则”进行界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由法律规定。要求考生在学习领会的基础上,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此类归因论证的“大逻辑”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必然性,可从客观实际的要求(如国情、世情等)、事物的自身属性(如性质、地位、作用等)等角度展开,侧重“前因”。就本题而言,应结合我国国情,指出坚持税收法定原则是我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二是分析重要性,即分析其重要作用、积极影响等,侧重“后果”。就本题而言,依据税收法定原则的含义,贯彻落实这一原则首先需要制定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然后要实施税法、依法征税。因此其意义包括: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依法规范政府的税收征管行为,保护纳税人权益。第(2)题也是归因论证题。分析必然性,要结合小微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事物属性)、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客观实际)展开分析;分析重要性,既要分析实施税收优惠对小微企业的作用,还要结合实际展开分析由此带来的其他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