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71979284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 计本课重在通过学生以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 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到一种做科学家的满足感,同时进一步明确科 学是什么。通过反复提问题的练习,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他们 感到科学与提问题紧密相连。本课教学内容如下:1. 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也能做科学,我们的身边就有 科学,我们就是一位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提高 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科学素养。也许在他们中就会出现从做小科学到做 大科学的人。2. 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从吹泡泡到玩玩 具,都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因为孩子们的天性使然,所以容易 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用这样的活动体会科学的过程是再好不过的了。 孩子们会很愿意提出问题。3. 解释科学是什么。将科学是什么显性化,突出问题的产生一 一解决问题一一得出结论的过程,与后续单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架 构起教材科学探究的椎架。4. 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并将其记录下来。这是训练学生 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会提问题。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带各种玩具。四、教学活动建议本课首先是对自己吹泡泡与爱迪生的发明创造进行对比,找出两 者的相似之处。由于上节课己经对自己吹泡泡的经历做过反思,所以 这一环节只要让孩子们读一读爱迪生的故事就可以了,但需要将两者 的相似之处记录下来。这是科学课的首次记录,注意要指导学生,用 简单的词语记录就可以,不必强调用很完整的语言。教师还可以补充 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 的重要意义。安排玩玩具是为了激发学生提问题,如果教学中有别的好活动, 您不妨一试。其实做什么活动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们创设提 问题的情境,让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 动。强化科学是从提问题开始这种意识。接下来的活动有些难度,将科学是什么从具体的活动中提炼出来, 上升到抽象。这种显性化处理的目的,就是建立科学就是这样的这种 认识,有意识地将平时每个人的经历与科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学生 感觉其实科学就在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一位小科学 家,自己想的事做的事里就会有科学。原来科学离我这么近!打破科 学神秘感,亲近科学。每人提10个科学的问题可以说是本单元的总结活动,是为学生 们在今后科学课的学习中会提问题专门设计的。关于提问题,要求从 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可以在记录之后,在全 斑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五、参考资料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19世纪30年代, 各种各样的电灯相继问世,但却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人们仍旧生活在 黑暗中。爱迪生想:怎样才能做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钱便宜, 而且无声、无烟、无臭,对人体无害的电灯呢?为了解决玻璃泡里那 一截耐热材料这一难题,他分别找来炭丝、白金和根等稀有金属进行 实验,先后试了 1600种耐热材料,但是电灯只亮了 8分钟,离他的 目标还差很远。爱迪生顶住失败和反对者嘲笑的巨大压力,重新投入实验。他用 棉纱做的灯泡寿命延长到45个小时用杉木、黄杨、月桂、亚麻、稻草到19世纪80年代,试验过的 植物纤维材料共约6000种,灯泡的寿命已达300个小时,可爱迪生 却毫不满足。一天,他无意中撕下竹扇的竹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起 来结果,第一盏炭化竹丝灯诞生了,它竟连续不断地亮了 1200个小 时。这种物美价廉的灯泡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谁都不会忘记,是爱 迪生照亮了世界。青霉素的发现弗莱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的青年医生。 在战场上,他目睹了受伤的战士由于伤口溃烂,没有好药治疗而痛苦 死去的惨状。为了研究治疗的方法,他培养了许多能引起溃烂感染的 葡萄球菌。一天早晨,他观察细菌生长的情况,偶然发现一些葡萄球 菌死掉了,是什么东西杀死了这些葡萄球菌呢?这使得弗莱明大感兴 趣。经过仔细认真研究,他发现了一种霉菌可以很快吃掉葡萄球菌, 这就是现在大量使用的抗生紊一一青霉素。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并不说明他比别人聪明多少。他之所以能够 发现青霉素,更重要的原因只是他比别人更注重观察,更注重形成假 设,并努力去实践罢了。创造力、创新的能力潜藏在每一个人的心田 里。滤毒罐的发明谢林斯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俄国化学家。德 军使用了毒气,毒死了英法联军的许多士兵。谢林斯基想:什么东西 可以对付毒气呢?他想到了制糖时木炭可以把糖里的有害杂质吸去。 于是他又想:木炭是否也能吸去毒气呢?他做了大胆的实验:他把自 己关在一间小屋里,用木炭包堵住自己的口鼻,让助手向屋里放毒气, 一旦受不了时,他就拉响铃铛,助手听到铃声就立刻冲进去救他。实 验进行了很长时间,也没听到铃声,大家以为他死了,突然他从屋里 走了出来,实验成功了!这就是后来在战场上大量使用的滤毒罐的发 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