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分析 (4)

上传人:hs****5 文档编号:71625958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分析 (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学案例分析 (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课例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执教人:吕丽芳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感受:怎样物体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第二部分则是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去找到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最后通过观察音叉的振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当物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就消失了。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1、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由于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的确定:根据教材的特点张老师采用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因为探究是学生学号科学课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立足于从学生探究的进度、教师的引导、时机等方面进行研究、观察。所以教师采取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探究实践使学生构建新知。教学环节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1、试用各种办法使锣、钢尺、橡皮等物体发出声音。2、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特点。3、学生运用感观来感觉声音的存在。通过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了发挥,学生用摸、敲、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来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扩散能力得到了发挥。教师的导课有特点,导在关键处,导在学生迷茫时,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发挥。教师充分的利用多种实验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如自主实验、小组实验、师生互动实验等。课后反思:这节课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究、合作、交流的全过程,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了发挥。同时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亮点,以更好的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二是教师有指导介入过早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