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6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71354575 上传时间:2022-04-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6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6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6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考点6 城市与城市化(2010天津文综T9108分)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2伴随图7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城市人口增长状况分布图为背景,主要考查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分布、城市结构的变化三者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能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准确而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影响因素的知识。【规范解答】1选A,2选B。第1题,本题考查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第2题,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注意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工业用地扩大。【类题拓展】高考能力之一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准确而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 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从平时的训练反馈看,读题不仔细不全面,这是大多数考生常犯的错误。题目本身往往含有众多界定答案方向和思路的信息,我们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要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并能准确地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特别是对于读图题,题干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同学一遇到读图题,往往不看题干就直接进入对图像的判读,致使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丢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多数题目的题干往往包含该图是哪一类型的图像、反映哪个具体区域等重要信息。能否准确地获取这些信息,对于试题的解答起重要作用。 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2010江苏T13144分)图8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曲线、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4.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距市中心距离与面积大小来判断土地利用类型。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特点。【规范解答】3选C,4选B。第3题,因为居住用地是城市最广泛的利用方式,故为居住用地;由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故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中心,故为商业用地,由此判断C正确。第4题,因为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曲线2005年面积比例大于1990年,曲线2005年与1990年面积比例大约相等,由此判断B正确;A、C、D三项中居住用地比例减小,与曲线距市中心12千米处2005年面积比例大于1990年矛盾。【类题拓展】城市功能分区要注意影响功能区划分主要有经济、历史、社会三个方面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影响最大。经济因素(地租高低)又受距市中心距离、交通通达度两个因素影响。受经济因素影响一般从市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其中住宅用地是城市最广泛的用地形式,用地比例最大,因此,3题不难判断为居住用地。(2010海南地理)某沿海城市人口达1,600万,约60居住在离市中心3千米的范围内。城市人口54居住在贫民窟。下图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据此完成57题。5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B行政中心C海洋运输和贸易D居民人口密度6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08 kmB916 kmC1724 kmD2535 km7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命题立意】本题以某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解答该题需要明确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及其形成原因。【规范解答】5选C,6选A,7选D。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较近的地区,以海港和铁路、公路为主要的用地形式,这反映出海洋运输和贸易是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距离大型商贸中心08km的范围内,没有未开发的地区,这说明该区域范围内开发很充分。第7题,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在已开发的地区中,几乎都是以其他建筑为主,没有哪一种城市功能区占据主导,因而该城市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类题拓展】柱状统计图的判读柱状统计图即用柱高表示有关数据资料的图形,可以直观地进行时间和空间对比,以揭示说明时空分布特点或发展变化的表现。解读该类图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应明确是哪一要素或哪几种地理事物的柱状图,如上题表示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2)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如上题中纵坐标表示的是用地面积,横坐标表示的是与大型商贸中心的距离。(3)利用坐标系读取数据或分析变化特征,进而说明时空差异原因。(2010江苏T15164分)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圈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9.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 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命题立意】本题以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人口增长的特点。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判断三个城市圈所处地区类型(发达地区或发展中地区),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特点、城市化特点。【规范解答】8选A,9选D。第8题,因为乙城市圈70年代自然增长率超过1%,说明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由此判断A正确。B、C、D项自然增长率都低于1%,与高自然增长率矛盾,因此B、C、D项与题意不符。第9题,因为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增长率小于零,说明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甲城市圈90年代迁移增长率超过1%,自然增长率大于丙城市圈,说明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由此判断D正确;乙城市圈 60年代迁移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都超过1%,说明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故A项与题意不符,乙城市圈90年代迁移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都比较低,说明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B项与题意不符, 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C项与题意不符。【类题拓展】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自然增长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人口再生产类型,从而判断年代、国家类型,反之亦可;同样,国家类型与城市化特点之间也可互判。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