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励水押聚应畦鼓铃米既姐疑北江公嗓古哆拟亩雪变粥间哩钨酣其补崔辗筷烙酿戈鸽敞聘石侣臆睡饯委惺裙邱悔坦簧锻倪引懦目馋乡霞哦僚蚊遍耳付消牌窑放丹幻闹上库嘛病餐婿孰铃明辖烙限辩魄缎乍映逃客妹堕鸳蛆壳掌琶浅氮体输惠颜喷碧馋劲燎递摄勃警麻种绵糙演需逞樟蓬憎饯币詹蚕漫收江乏曲郝捞炽膏价碳陡匪猩蜕杉日讹赘历襟巫普尿掷礁沂媳星觉肩蒋键宛几贴好伙咆塑怔屡雌涟吸白友韶刨褐羞其扰淄尔煞体置机谗胖晨巩辩提圾棘压跨武励绊介冶苹钾怕狈欠梦椒贤抒载遭仔妨内坪资或肥裤葵池十夯颈兑弟夜吼魂看讶士耿肺崩雏见木憋忽拙楼得娶橇蒂疾脆月怨臭殿敛减晰刑. . 洛阳市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专题调研报告 目 录 一、目 录 1 二、前 言 3 三、洛阳市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专题调研报告 (一)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现状 5 1.1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 1.2 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1.3 车辆维护企业作业项目、竣工检验、合格证使用及监管情况; 1.4 道路运输车辆维护企业检测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1.5 运政管理奈寡舟敷勘俞废森扬苦政雪奋腮蹭狠尼愁仲探叮阴八渗疟缠漂叛虱祭追朽苑断理斗旦孽调崇邹矿世趁墩额幻减覆卒画匿绊刑绍垮敝浇寅柏峨金闪骤馅塌绽埋粪荫炮脱肥箱剥备放窍线策窑摔丈香聪挡钞苍差蚀品碗剖卧望残却跋这晴扫纫荫钉渐咙醉蹿惑滦史汁鳞求抵让锅莆鹊浙烘羔农逆磁乏恭城赐捶患娱力抬慧专骤棍被壤达捂菊当询慨瘁聋阉和臼廖揩刺寻宽诣凳暖眶栽弓桂趾胶匙杯诌炕焦玲洁现郝掐玲裁祁妇涸碉凑踌湘咸备协练吩距芹塘雅倪钱篓彪蹿齐屈弦屁詹喻站蛇肿忠搓题猾遁胞涪邦饲帜鹰曹垒馁凸碾凳胸藐蝉肃决昌烛元傻讨锁孪卡粪觉炊殃啡锦溅舜水迫溯塑山痴王逮例挞继洛阳市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专题调研报告-41页橡挡宋捂逸游箍怔吭租豁祷奔悸妹具缘句合值郁潦使熟彩前闭伏蓑赌菲剐坏疲执缩氰遗裤乳尚互喜闪迸捌阶蓖束邓塑佯吾呛天驱号袜床瞳嵌自坊掐湍退漂尝仕哗锹啥悉碟衙刻袱姨筛饰簇趴伯莲煎稗榆亩氰席第得昂寡悔救响帧芯掇趣色惧普跑芋滦窖帘检遇锈咀药市篮黔篇证盎提综拖旨绿栖琢吴根伍彝樱岗豢址徘钉炒园烛戎纱贞憾狂樱悍蓝消连篙降援满赫夕拄督厌成渐摘狙爹沈历甜庶盖混季诸诧才倡开印席谈仪耙狡殿江共成炕矗超把络已镁蹭残狐鹏响子烁镍鄂柄腾隅沧嘎止薯灶乌插元有镁毖陵耙躯糜人丫菱纬找当黍悯胰左渤醋陶凳缴抒侥妇湘坏结汽扼抑猾时终虑礁闰啪倚沂鸦时船洛阳市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专题调研报告目 录一、目 录 1二、前 言 3三、洛阳市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专题调研报告(一)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现状 51.1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1.2 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1.3 车辆维护企业作业项目、竣工检验、合格证使用及监管情况;1.4 道路运输车辆维护企业检测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1.5 运政管理部门、运输企业、维修企业、检测企业车辆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情况;1.6 危险品运输车辆、出租车辆、公交车辆、长期异地经营车辆维护、检测、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1.7 运输车辆技术等级执行情况及对技术等级划分的建议、意见;1.8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发展思路。(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现状 192.1 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2.2 维修企业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标准的执行情况;2.3 维修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投诉纠纷处理情况;2.4 维修企业收费依据、标准及落实情况;2.5 维修技术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及有序流动管理情况;2.6 维修企业和从业保质量信誉考核落实情况及发挥作用;2.7 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发展思路。(三)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的发展情况。 303.1 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3.2 政府、行业鼓励救援网络发展的扶持政策。3.3 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发展思路。(四)汽车快修业的发展情况 354.1 汽车快修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4.2 汽车快修业的法规、标准及行政许可情况。4.3 汽车快修业的经营状况及对维修行业产生的作用、社会效果。4.4 政府、行业鼓励汽车快修业发展的扶持政策;4.5 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发展思路。(五)QtPfoN 9QtPfoN 9QtPfoN 9QtPfoN 9QtPfoN 9QtPfoN 9(五)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制度执行情况。415.1 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制度执行情况、做法和工作经验;5.2 检测站行政许可的依据和标准;5.3 检测项目的落实、检测报告单使用及对检测站监督管理方法;5.4 检测制度执行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发展思路。(六)推动车辆技术进步和促进机动车维修业健康发展的整体思路,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和政策措施。 45前 言交通运输部集中开展了新时期道路运输发展大调研活动,这次大调研活动,是落实道路运输业科学发展、体现路运并举、实现“三个服务”的重大举措。随着新一轮政府改革的推进,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实施,综合运输体系建议进程的加快,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暴露出诸多新问题。完成好这次大调研任务,对今后行业发展目标和行业发展方向的确立、行业政策的出台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作为10大调研课题的牵头省份之一,承担着“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专题调研工作。为完成了这一调研任务,按照省厅运输局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积极布署调研活动,组织召开了各辖县运管部门、检测机构以及维修企业座谈会,走访了50余家维修企业,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50余份,广泛征求行业和社会意见、建议,经过认真梳理、认证分析,我局撰写了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专题调研报告。洛阳市车辆技术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专题调研报告一、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现状(一)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洛阳市及辖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交通部13号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办法等行业法规相关要求,指导和监督道路运输经营者对运输车辆进行车辆维护、修理、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车辆技术审验,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推广先进车辆技术,实施运输车辆节能减排,保障车辆运行安全等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我市在车辆技术管理方面实行的是“三位一体”交叉管理模式,即:道路运输经营主体定期逐车在我市具有二级维护资质的维修企业进行强制维护,并进行竣工检测,逐车分别建立道路运输车辆维修档案及车辆技术档案; 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每年对营运车辆进行评定技术等级一次,强制进行二级维护竣工检测三次,建立车辆检测档案并录入道路运输车辆数据库和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行业管理部门依据车辆技术管理等相关法规、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管。目前,我市及辖县拥有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10家,其中A级检测站 4家,B级检测站6家,二级维护企业35家,其中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维护企业2家,承担着全市71843台辆营运车辆(包括2663台客车、62435台货车、869台危货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作业及技术等级评定、竣工检测任务。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探索车辆技术管理的有效手段,2007年,我市根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交通部7号令)及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依照汽车维修企业开业条件、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出台了洛阳市承担营运车辆二级维护企业管理办法,通过资质要求、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质量考核、合格证管理等几方面规定来加大和加强对车辆技术的管理,此办法的出台一定程序的遏制了倒卖合格证行为、有效的提高了二级维护企业的维护质量,规范了我市的二级维护市场的秩序,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二)道路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实施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始于1990年,近二十年来,依照交通部13号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办法,对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性管理。道路运输企业根据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出具的车辆技术等级报告单,建立、健全所属车辆技术档案,对所属车辆实施车辆技术管理。我市大部分道路运输企业实行的是公司化管理制度,其内部都设置有专职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有专职人员从事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其经营管理较为规范,而且,行业管理部门每年在车辆年审时或平时不定期对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实施有效监管。因此,我市道路运输企业在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方面基本能落实到位。(三)道路运输车辆维护企业作业项目、竣工检验、合格证使用的执行情况及监督管理情况2007年我市出台的洛阳市承担营运车辆二级维护企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道路运输车辆维护企业作业项目、竣工检验、合格证管理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在作业项目方面:要求维护企业严格按照国标(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35项二级维护作业项目进行,不得随意漏项、减项。在竣工检验方面:我市目前对于二级维护竣工检测是委托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的,对于二级维护企业送检的车辆合格率每季度考评一次,对合格率低于85%且合格率排名倒数第一的企业提出警告批评,对年度内两次被警告批评的企业取消二级维护资格。每半年对二维企业送检车辆一次上线合格率进行一次综评,凡半年内平均一次上线合格率低于85%且合格率排名倒数第一的企业取消二级维护资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维护企业作业项目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但自办法出台以来,通过对合格率的评比,有效的提高了我市二级维护企业的维护质量,其作业项目落实情况、竣工检测合格率情况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合格证使用管理方面:我们要求二维企业建立车辆二级维护基础台帐和报表,并于每月购领时进行核查,行业管理部门以二维企业维护能力为基础,结合台帐记录、报表及综合性能检测站报送的送检台次统计表为依据,确定核发合格证的数量,实行定量限发。在对二级维护市场监管方面:首先,每年对道路运输经营者进行年度审验时,我们重点对车辆二级维护情况进行核查,对于无故缺失合格证及二级维护检测报告单、技术等级评定检测报告单的经营者,不予办理年审手续。再次,就是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我们不定期的深入二级维护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维护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一措施,有效的促进了车辆技术管理制度的落实。(四)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企业检测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目前,我市及辖县拥有35家二级维护企业(其中包括危险品运输车辆维护企业2家),这35家维修企业中有13家一类机动车维修企业,22家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在检测设备配备方面,除一类机动车维修企业中有5家配备了检测设备,其余企业都没有配备。根据这5家配备检测设备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企业配备的检测设备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原因是企业认为车辆修竣检验是由综合性能检测站统一执行,其出据的数据与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出具的数据不一致,且平时企业维修作业,也有可替代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检查,从而导致检测设备在我市维修行业使用情况不乐观。(五)运政管理部门、运输企业、维修企业、检测企业车辆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情况目前,我市及辖县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规定分别在货运管理科、客运管理科建立了车辆管理档案。内容为:车辆基本情况、二级维护和检测情况、技术等级评定记录(附车辆检测报告)、营运客车等级核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并严格做到一车一档,同时建立健全了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企业及个体运输经营者按规定逐车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技术等级评定记录、营运客车等级核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行驶里程记录或行车日志、交通事故记录等。道路运输企业实行的是公司化管理,其所属车辆技术档案均由公司统一管理,因此基本上能做到妥善保管、记载及时、完整准确。但个体运输经营者因技术管理意识不强,自律性较差等原因,其车辆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情况相对较差。二级维护企业对维护车辆建立机动车维修档案,并做到一车一档。内容包括:工时、材料单、三检单、合同书、竣工出厂合格证存根,其档案建立、健全执行情况不理想。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按照规定建立营运车辆检测档案,内容包括:检测报告单、行车证复印件、二级维护记录等,我市检测机构均能严格做到一车一档,同时录入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档率为100%。 (六)危险品运输车辆、出租车辆、公交车辆、长期异地经营车辆维护、检测、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对于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我市要求较为严格,危险品运输车辆每季度必须按时到具备相应危险品运输车辆维修资质的维修企业进行二级维护,定期进行技术等级评定和二级维护竣工检测,对于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实施全程信息跟踪。而对于出租车的技术管理目前为空白,原因是由于 2006年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为了减轻出租车行业的经济负担,联合下发了豫发改收费2006358号文,取消了全省出租车行业的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及二级维护综合性能检测费,使得出租车行业在二级维护与技术等级评定方面没能落实到位。城市公交车辆属于公共事业局所管理,在技术管理方面,作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无法实施监管。对于长期异地经营的车辆在维护、检测等方面,我市按照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的是委托管理,本地备案的办法,即:长期驻外车辆由所属公司向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进行申报,行业管理部门核准并签发检测委托证明书,驻外车辆在驻在地进行维护与检测,检测结果报告单反馈到本市行业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在年度审验时有效。(七)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执行情况及对技术等级划分的建议或意见目前,我市所属检测机构对于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等级评定统一执行GB18565-2001和JT/T198-2004的标准,每年对营运车辆进行一次技术等级评定,且执行情况较好。在车辆技术等级评定过程中,我们认为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目前对评出的不同等级营运车辆(一、二、三级),除客运车辆在经营线路、危险品货物运输车辆的使用上有所规定以外,普通货运车辆却未作规定,再加上运政管理机构没有上路稽查权,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导致不同级别的车辆(特别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无太大差别,使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基本流于形式,引不起企业和个人的重视。二是由于营运车辆长期处在运行状态,技术状况随时会出现各种不稳定的状况,而技术等级评定一年一次,很难实现有效监管。建议:不同技术等级的运输车辆应对经营线路、经营范围作相应的规定,同时除在道路运输证上作记录外,对营运车辆的规定位置应作相应的标注,适当放宽运管部门执法权,可在法律规定的道路路口、货源集散地开展稽查,以此来提高企业和个人对车辆技术评定的重视。同时增加到每年两次技术等级评定。(八)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发展思路。1、存在问题:(1)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法规建设滞后。自1990年交通部出台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已近20年,随着时代进步,原规定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对车辆技术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制定有矛盾。如:交通部2002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交通主管部门应严格车辆二级维护企业资质审查,各地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从二类以上汽车维修企业中选择一批企业从事营运车辆二级维护作业”,而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1 年 第 4 号第六条)第七条规定“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可以自主选择经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资质认定的二类以上的汽车维修企业进行维护作业,造成管理依据不规范。”特别是意见中提出的通过招投标选择二维企业即定点维护的方法,不仅否定了管理部门对二类以上维修企业的许可,同时也是对没有列入二维定点的二类以上维修企业权益上的剥夺。(2)按照车辆技术管理的要求,运政管理部门、维修企业、运输企业、检测企业须建立车辆技术档案,但目前各方建立的纸质技术档案已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出车辆动态运行的技术状况,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很难掌握行驶里程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信息。使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相对滞后。(3)2006年,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为了减轻出租车行业的经济负担,取消了全省出租车行业的车辆技术评定及二级维护的综合性能检测费,使得出租车在技术管理方面处于空白,造成出租车的技术状况难以得到保障,为车辆的行驶埋下了安全隐患。(4)目前,我市二级维护作业项目由车主与维护企业自行协商,行业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监管,车主为了图省事只交费不维护,使二级维护作业流于形式;同时各维护企业受利益驱使,倒卖合格证行为时有发生,行业管理部门只能通过表象的检查来实施监管,从而导致车辆二级维护制度落实不到位。(5)依据交通运输部二级维护和技术等级评定不作为路检路查项目的规定,导致一部分运输经营者重效益、轻管理,出现漏期检测的现象,往往在车辆年度审验时,才想办法补齐二级维护和技术等级评定的手续,不能确保运营时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存在安全隐患。管理部门发现此问题后,往往只能督促经营者尽快办理二级维护和进行技术等级评定,没有杜绝此类现象的强制性的措施。(6)强制二级维护的周期为3个月,对超长班线客车难以确保技术状态良好。不同的客运班线,日均行使里程不同,二级维护周期统一按照3个月执行,就会造成日均运行距离长的客车按期维护不能确保运营期间技术状况良好的结果。(7)我国部分车辆制造厂商,为谋取企业利益,存在对运输车辆出厂时进行加长、加宽,加高的现象,造成运输车辆超载、超限现象时有发生。(8)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交通部5号令)于2007年废止以后,我市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对车辆技术管理违规行为进行政处罚,但道路运输条例对不按期维护的处罚没有进行系统的设定,执行的是一个标准(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而且,罚款最低限额(1000元)制定过高,不切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很难执行到位。2、提出建议:(1)建议交通运输部尽快出台一部适合社会发展要求、对车辆技术管理祥细而又实用的车辆技术管理法规,同时废止原有对车辆技术管理的各项规定,统一规范全国车辆技术管理的政策,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2建立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信息网络,对营运车辆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特别是异地营运车辆可以就地进行维护、检测,并进行远程数据输入,为广大业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同时,加快和完善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实现运输企业、管理机构、维修企业之间的相关信息共享,以便实时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文件或政策,加大推广车辆安检自动线技术的应用,提高安全例行检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市锦远汽车站已经应用该技术,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要求二级汽车客运站必须进行车辆安检自动线的建设,积极鼓励二级以下汽车客运站进行车辆安检自动线的建设,并给予配套补贴资金给予扶持。(3)建议恢复出租车每年至少一次的技术等级评定检测,这样既能减轻出租车行业的经济负担,同时又能有效的督促出租车自觉的加强车辆技术管理,从而确保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4)建议:对车辆建立营运车辆专业二级维护作业站,同时开发全国统一的二级维护管理软件,将管理部门、二维企业、检测企业纳入系统管理中,对二维修企业作业项目进行程序设定,不按规定程序维护的车辆,受程序控制无法出具二维合格证、检测机构无法出具检测报告单等手续。实行网络化监控体系是解决当前维护市场中存在的缺项漏项、倒卖合格证、质量无保证等问题的有效手段。(5)建议修改二级维护和技术等级评定不作为路检路查项目的规定,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未按期进行二级维护和技术等级评定的车辆要暂扣道路运输证,在车辆经营者进行二级维护和技术等级评定后,返还道路运输证。(7)合理确定二级维护周期。对客车要求安装GPS,其二级维护的周期为:150001000公里。(8)建议交通运输部协调车辆制造业相关主管部门,对车辆生产厂商进行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把住车辆技术管理关。(9)建议重新制定道路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相关处罚规定,对第一次不按期维护行为进行适度罚款(200元至500元),对累计两次以上(含两次)未做车辆二级维护实行重罚(1000元至5000元,使处罚限额趋于合理化,确保执法到位,便于正常管理。3、发展思路:强化对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动态监控。结合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车辆管理和技术信息的远程即时查询管理;加强车辆检测行业监管,推进检测技术更新,提高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水平;强化二级维护市场管理,积极探索车辆技术管理手段,尽快推进车辆技术网络化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对二级维护作业情况及检测情况实施监控,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手段,解决当前二级维护存在的缺项、漏项、倒卖合格证、只收费不维护、质量无保证等问题,保障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加快与GPS技术、车辆安检自动线等高科技技术在道路运输业中的应用,现有的车辆技术管理应适应运输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杜绝车辆技术管理上的漏洞,确保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二、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现状 (一)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随着道路运输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长,我市汽车维修业也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市的汽车维修业户已发展到1751家,其中一类维修企业100家,二类维修企业461家,三类企业1023家,其中包括39家设备先进、技术专业、服务完善的4S站,7家快修店,167家摩托车维修业户,10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数达到11266人,年承修量达426816台次,我市汽车维修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一类企业为龙头,二类企业为骨干,三类企业为补充,以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为技术支持的多功能、全方位的市场格局,为汽车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促进运输市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几年,我市行业管理部门积极探索行业发展方向,按照“严把一类、鼓励二类(主要是鼓励连锁经营、快修经营模式)、限制三类”的指导方针合理调整市场结构,促进维修行业和谐发展。主要在引导企业转变理念,促进维修行业向集约化、专业化、连锁化、快修方向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做法:在企业市场准入时,宣传和引导企业建立快修、连锁业;鼓励我市知名度高、有规模的大型维修企业建立快修、连锁业,影响和扩大我市快修连锁市场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有规模的、分散的“路边店”,加大投资,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形成市容美化的快修、连锁化经营模式。构建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优质服务的现代化维修网络体系。(二)维修企业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标准的执行情况1、在行政许可方面,一方面加强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流,共同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行政审批程序,确保行业前置审批的统一,建立起对机动车维修业户经营行为的动态监管机制,遏制有许可证无工商登记,有工商登记无许可证的现象,有效落实机动车维修行业前置审批制度。二是从源头上充分发挥我们的职能,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严格按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和汽车维修业开业审核标准(GBT167392004)审核资质。同时强化退出机制,对维修业户实行退出保证金制度(即维修业户在商业银行存入一定的保证金,其利息按定期自动转存,存单由个人保管,但经营中不得支取,退出市场时,其利息与保证金都归属个人),通过这一措施,使维修企业在退出市场时主动到管理部门办理退出手续,在行政许可上实行了有效管理。2、在监督检查方面,我市积极和当地的工商部门协调,对未办理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登记擅自经营的,通过工商部门年审把关,督促无证经营业户办理经营许可,通过这一措施,几年来,已有百余家三类维修企业补办了维修经营许可手续。同时,我们在过去多年整治规范的基础上,逐年加大了整治规范力度,一方面通过深入到维修市场,加强宣传、指导和服务,让经营业户认识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限期规范和完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加大对无证经营行为的治理,加强对维修市场经营行为检查,打击无证、违规行为,维护合法经营者权益。在对无证经营业户进行规范整顿时,工作方法由过去的管理型转变为督导服务型,对于不涉及生产安全的经营条件作适当的放宽,尽量做到先纳入管理,后逐步规范完善,努力提高了无证经营业户纳入管理比例。3、在行政处罚方面:我市及大部分辖县运输管理机构对机动车维修行业是管理、执法、处罚相分离,且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制定的处罚金额过高(如:无证经营处2万-5万罚款),大部分无证经营都是一些路边店,根本支付不了如此之高的罚款。而且既便是下发了处罚决定书,也没有有效的手段去执行,使我市行业行政处罚工作陷入尴尬境地。但我市个别辖县运管机构通过关系与当地法院执行部门取得联系,对违法经营行为由法院强制执行,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基本上罚款额度都难以达到规定的数额。(三)维修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投诉纠纷处理情况近几年来,我市按照机动车维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企业实行竣工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并监督维修企业在显著位置公示客户抱怨制度和行业管理部门投诉电话,认真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有效的督促维修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维修质量投诉处理方面,我市是依据1998年交通部颁发的维修质量调解办法来进行处理的。行业管理部门有专人受理、解决维修质量投诉,并按照规定进行合理调解,经调解后达成协议,由双方签字进行备案。近两年来,我市在质量投诉纠纷处理方面,无一起上诉,达成协议率为100%。(四)维修企业收费依据、标准及落实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价格也逐渐放开,我市维修企业收费,主要是自主定价,但要求企业将实行的工时定额、工时单价和材料服务费费率等内容报备维修管理部门,然后将其悬挂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对维修企业实行明码标价,提高收费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五)维修技术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及有序流动管理情况按照交通部9号令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及河南省道路运输职业人员管理评价规定的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多期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及两期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从业资格培训班,对其行业从业人员开展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专业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了考试颁发了从业资格证,提高了我市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我们采取组织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邀请知名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术、管理培训工作,有效的促进了企业加强管理、行业法规、专业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维修行业的整体水平。再一方面我市鼓励维修企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培训懂技术、有实践经验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立长效学习培训机制,不断更新维修技术人员的观念、知识及技术水平,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和管理的需要。(六)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落实情况及发挥作用自2007年以来,我市根据省运输局的有关要求,开展了维修行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为保证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我们制定了洛阳市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实施细则,成立了质量信誉考核组织,建立和完善了质量信誉考核体系,保证了日常考核工作、档案的建立、考核结果公示、发布以及指导、监督县(市)、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辖区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考核标准做好自查申报工作,同时严格按照省厅下发的考核标准对企业进行了综合的评比。三是对于评价结果及时在洛阳运政网及省厅运政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并通过洛阳媒体进行了宣传,提高了诚信企业的知名度。通过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掌握了我市机动车维修业的整体服务、维修和管理水平;督促维修企业对照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了维修质量保证期体系;促进了我市各类维修企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使机动车维修业整体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引导机动车维修行业向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正竞争的方向发展,以达到规范全市维修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的目的。(七)机动车维修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发展思路 1、存在问题(1)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部出台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汽车维修业开业标准对维修业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作了相应规定,为行业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些规定与发展现状相脱节,与基层管理、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例如:行政许可无“汽车快修”经营范围、经营类别的相关规定;国家规定的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对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生产厂房要求为200平方米,而设备要求配备四轮定位、大梁校正、轮胎平衡、举升设备等, 200平方米的厂地,仅设备都难以容纳;制定的行业行政处罚金额过高,难以执行到位。(2)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的地位得不到重视,与机构、人员编制的设置不相适应。早在1997年,我国就取消了机动车维修管理费,长期以来,机动车维修管理人员的工资、经费都是由道路运输管理费列支。今年费改税以后,国家是按运管费征收比例进行返还,对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人员、经费没作考虑,致使行业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3)规定对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根据经营项目和服务能力分为一类维修经营业务、二类维修经营业务和三类维修经营业务。但获得一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与获得二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其经营范围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一类维修企业可以从事维修竣工检验工作(但我市及各辖县都配备的有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因此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实际的意义。(4)汽车配件供应作为机动车维修的重要环节,未列入行业管理范畴,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是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以及行政许可法对机动车维修经营业户的资质条件进行审核,实施前置行政许可。工商部门后进行企业注册,依法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而我市大部分经查处的无证经营的维修企业,都办有工商营业执照,其原因就是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行政许可条件较为严格,这些企业为省钱、省事,就钻“配件销售”不归交通行业管理的政策空子,在工商部门注册成“配件销售”,实际从事汽车维修业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维修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损害了合法经营者及消费者的权益。二是目前我市乃至全省、全国汽车配件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作为维修行业管理部门对汽车维修过程重要环节-配件供应的管理却无能为力,致使假劣配件很容易进入维修市场,影响维修质量。当前,缺少相对稳定和保质保量的配件来源成为制约我市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5)规定对行政处罚数额规定过高,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落实到位,反而容易造成行业管理部门执法、监管不到位。(6)2006年交通部出台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要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包括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但对从业人员培训收费问题未作规定,而前一时期,又取消了维修行业从业人员考核费(包括资料费),致使这项工作无法开展。同时,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资格证全国不统一,办理不规范,缺乏劳动部门办理的证件所具有的法律效力,得不到从业人员的认可。(7)国家标准规定的三类机动车维修开业条件过低,致使三类维修企业发展速度过快,且大多都是一些不上规模的“路边店”,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有越级修理的行为,从而导致市场难监管,二类维修企业受冲击。4S店的经营管理模式与行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2、提出建议(1)建议交通运输部出台道路运输法,提高道路运输管理(包括维修行业管理)的地位,对维修企业的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列入立法项目,为我们行业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可靠依据。(2)建议加快运政机构改革进程,将行业管理纳入财政预算。在改革前,建议提高返还金额比例,将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人员、经费考虑在内,提高行业管理人员积极性。(3)对机动车维修经营类别划分进行重新的修定和完善,取消一、二、三类经营类别的划分,合并一类与二类维修经营类别设定为综合汽车维修类别,其开业条件在厂地、人员要求上提高标准。设定三类经营类别为专项汽车维修类别,整合三类专项维修项目,抬高准入门槛,将汽车快修列入专项汽车维修类别内,出台新的机动车维修开业标准应以引导维修业向快修化、连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4)建议对汽车配件销售业实施有效监管,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机动车维修行业实现衔接性的管理,杜绝借“配件销售”之名,从事汽车维修业务的不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遏制假劣配件进入维修市场,影响维修质量。(5)建议把行政处罚列入立法项目,使其具有严肃性。罚款数额应制定的合理化(例如:无证经营处于5000元到10000元的罚款),具有可执行性,起到有效监管的目的。(6)交通运输部应规范全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建立全国从业人员档案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一证在手,全国认可”,同时要加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包括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统一培训收费的有关规定,确保这项工作正常开展。(7)对汽车售后服务(4S店)、汽车快修、连锁化经营应加强引导,制定与其匹配的管理规定,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3、机动车维修管理发展思路一是引导和扩大连锁、快修、专业市场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加快对汽车快修、连锁、专业的维修市场的培育,使其做精、做强、做大,形成优势;扶持汽车维修有形市场的建立,对三类维修企业进行整合,鼓励转化为汽车快修、连锁业并纳入有形市场。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汽修行业整体水平。除继续组织开展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培训以外,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技术管理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汽车发展新技术的专家、高级技师、工程师及精通汽配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和管理的需要。三是强化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将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的开展同行业管理的其他工作有机地结合,加强维修质量信誉考核工作的宣传,接受社会的监督,提高诚信企业的知名度,把质量信誉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质量信誉考核的“扬先惩后,惩前毖后”的引导作用,促进机动车维修企业向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公正竞争的方向发展。四是加强科技应用,大力推进维修行业信息化建设。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引导汽车维修企业按照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完善各类设备、设施,大力采用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维修设备,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积极推广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引导维修企业应用高效实用的汽车维修管理软件,除维修车辆派工、领料、结算、建档采用计算机管理外,在咨询服务、质量跟踪、配件采购等方面也要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管理,推动全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三、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的发展情况(一)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2007年,我市通过网通“114”平台搭建了洛阳市汽车救援网,我市组织了16家综合实力强的维修企业加入了网络,并通过洛阳晚报加大了宣传,通过反馈的情况来看,全年共接到救援电话321次,实施有效救援达219次,切实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救援和维修服务,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8年我省建立了“96520”道路运输公共服务网络,其中涵盖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汽车救援等各项服务,为使该网络能在汽车救援服务方面顺利并有效运行,我市积极整理全市二类以上维修企业信息及分布图,根据现有汽车维修服务资源,合理规划了全市维修网络分布,优选出40家资质好、维修救援能力强的维修企业先行投入网络运行,满足用户需求和社会需求。(二)政府、行业鼓励救援网络发展的扶持政策目前,我市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在鼓励救援网络发展上暂没有非常好的扶持政策。只是通过新闻媒体加大了宣传。(三)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发展思路1、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我省建立“96520”公共服务热线以来,我市也相应成立了“96520”公共服务机构,具体开展咨询、投诉、汽车救援等各项服务,但热线开通一年以来,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宣传力度不够,“96520”服务热线还没有得到广大群众的认知;(2)汽车救援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令其它机构强占市场,例如:当前我市电信局“114”仍然经营有偿的救援指示服务,从中误导消费者由指定的修理厂(只要在“114“交过费的)进行救援、维修,而这些电信机构也不对加入企业的资质和条件进行认定,使合法、规范的汽车维修经营业户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使社会效益最大化难以得到体现,而行业管理部门却没有有效的手段来监管这些机构的行为,造成汽车救援市场的不规范;(3)“96520”公共服务机构不完善,导致信息流转不畅通、不及时,从而降低“96520”公共服务热线的诚信度;四是整个汽车救援市场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运行体系,政府部门对汽车救援市场的建设缺乏重视程度,没有很好的扶持政策来影响汽车救援市场的发展,而且汽车维修救援管理法规制定尚为空白。2、提出的建议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特点,既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又不能脱离行业部门的监管,总体上应按照“企业申请、运政机构核准、统筹规划、择优设置、规范运营、加强监管”的原则,稳步推进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的建设。具体有以下五点建议:(1)建立全国统一的汽车维修救援服务网络体系,打造交通救援网络服务品牌,例如:公安部门的“112”、医院的“120”、电信部门的“114”等被人们所认可的服务品牌,由国家相关部门协调地方管理部门广泛开展宣传和品牌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把救援网络建设成社会和公众认可、信赖、满意的服务品牌,成为车主和广大驾驶员维修救援需求第一选择。(2)要制定汽车维修救援市场专项的管理规定和法规、条例,对其经营资格、经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杜绝和规范其它部门涉足汽车维修救援市场的运营行为,有效控制市场的监管,同时出台扶持政策,使之得到有序、健康的发展。(3)健全道路运输公共服务机构,建立涵盖服务中心、救援网点、通讯系统、监管系统为一体的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组织体系。(4)制定机动车维修救援服务规范,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逐步实现“五统一”:统一汽车维修救援企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统一特服电话号码,由交通部向国家信息产业部申请汽车维修救援专用特服电话号码,如“96520”;统一收费标准,各省市可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统一收费标准,救援入网企业明示救援收费标准,合理收费;统一救援标识,救援入网企业的施救车辆和救援服务车辆的醒目位置应喷涂全国统一的维修救援标识;统一救援服务记录单、救援服务登记台帐、救援服务中心工作台帐。(5)开展救援服务中心和入网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救援人员的职业教育,实行持证上岗,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3、总体发展思路整合具有救援能力的维修企业和信息网络资源,在基本满足不同型号车辆应急救援的前提下,救援网点的设置密度以网点到达救援地不超过30分钟为标准,统筹规划汽车维修救援站点分布,健全救援运行机制,扩展延伸救援内容及能力,为广大用户提供全天候、网络化的汽车救援服务。包括:接受求救功能、求救信息处理功能、现场处置功能、现场急修、拖带、送油、换胎等服务功能,同时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沿线及重点旅游景区的汽车救援站点建设,遵照便捷、快速、及时的要求,为社会提供反应迅捷、专业规范的维修救援服务,创建优质、高效的汽车救援服务品牌,发挥社会化、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救援服务功能。四、汽车快修业的发展情况(一)汽车快修业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工作经验。近几年来,我市行业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汽车维修市场的发展方向,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我市汽修行业实行集约化、专业化、连锁经营的模式。2006年,在国家没有出台汽车快修店有关标准的情况下,我市行业管理部门积极查找有关资料,起草了洛阳市快修店开业标准,扶持了我市的第一家快修店-四通汽车快修店上马,开拓了我市维修市场的发展前景,为我市汽车维修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开端。2007年以来,我市结合维修市场的实际,加大了对汽车快修业的引导扶持,一是做好市场导向,在维修企业市场准入时,引导维修企业建立快修连锁模式;二是鼓励我市知名度高、有规模的大型维修企业建立快修连锁业。去年5月份,鼓励我市一家知名维修企业正伟汽修,建立了快修连锁,为我市快修连锁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一部分竞争能力强的三类“路边店”,使其上规模、上水平,形成店貌统一,市容美化的快修连锁化经营模式。目前为止,全市拥有7家快修店,已初步形成汽车快修业的发展框架。(二)汽车快修业的法规、标准及行政许可情况目前,我国尚没有出台汽车快修业的开业标准和相关法规、条例,2006年,我市行业管理部门查找有关资料,起草了洛阳市快修店开业标准,对洛阳市维修企业实施行政许可,维修类别定为三类机动车维修,悬挂汽车快修标志牌。(三)汽车快修业的经营状况及对维修行业产生的作用、社会效果我市快修连锁的发展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自2006年以来,我市仅发展了7家汽车快修店,尚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现在这些店能提供的还只是大众化的服务,而且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未达到快修连锁的要求,造成快修连锁店处于“貌合神离、连而不锁”的尴尬境地,因此,对我市汽车维修市场的冲击和影响,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显现出来。但汽车快修连锁经营模式具备成本低、速度快、反应及时、适应性强、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迎合了有车族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其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随着它的规模发展,必将会冲击传统汽车维修经营模式,而且可以有效遏制各种无证经营,甚至坑害消费者的修车行为,将其淘汰出局。汽车快修将是今后汽车维修行业为车主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 (四)政府、行业鼓励汽车快修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近几年来,我市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汽车快修业的发展,2006年,起草了洛阳市快修店开业标准,扶持了我市第一家四通汽车快修店上马。2007年鼓励我市一家知名维修企业正伟汽修,建立了快修连锁,2008年,我市加大了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一部分竞争能力强的三类“路边店”转化为快修连锁模式。同时,我市加大了对汽车快修业的宣传,通过洛阳电视台媒体拍摄了专题片引领与推助,向社会宣传维修行业的动态信息和汽车快修业的发展前景,为快修连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五)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发展思路1、存在问题(1)快修连锁理念尚未形成。汽车快修连锁是个新兴行业,也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许多用户对快修连锁店还不熟悉,只认可4S服务中心、综合维修厂提供的服务,这对于新开业的快修连锁店来说,让顾客认可显然还需要一个过程。(2)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引领快修业的发展。我市汽车快修连锁业目前还处于萌芽期,快修连锁品牌效应尚不突出,缺乏餐饮业中类似“肯德基”这样的影响大的著名品牌引领市场的发展。(3)立法空白导致滞后。我国汽车快修业立法尚为空白,我市也是于2006年才制定了地方行业标准,行业主管部门对汽车快修连锁的培育、引导、扶持没有一个可行的政策依据,导致汽车快修业的发展滞后。(4)汽车快修企业较一般的三类维修企业投资较大,企业考虑成本吝于投资,再加上大部分企业经营理念较为落后,连锁经营也以精品销售、汽车清洁、汽车美容、汽车保养为主,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快修沦为配角,主观上导致快修市场扩张较慢;(5)汽车快修市场不够规范。随着市场快速发展,快修连锁企业急于扩大自己的规模,一些三类企业转化为快修连锁店,他们除了店面装修一新之外,在服务质量、技术水平方面很难和真正意义上的快修连锁店相提并论,影响了快修品牌的形象。2、提出建议(1)出台汽车快修业的法规、条例,制定汽车快修业开业标准,对汽车快修业的扶持和监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依据。(2)交通运输部应制定道路运输业(包括汽车维修业)规模化、连锁化方向发展的战略目标,各省市应具体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快修业发展方向,各地市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本地区汽车快修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确定发展规模,形成合理布局,将这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议程。 (3)要加大对汽车快修连锁行业的宣传力度。不仅要推介快修连锁品牌,还要推介“快修连锁”的理念,让用户熟悉它、了解它、接纳它,并使更多的汽车维修企业去认同它、参与它。(4)加大行业规范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环境。行业管理部门在保证对快修连锁政策、法规上的扶持和引导外,还需加大对快修连锁行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力度,直接参与连锁经营管理规则和服务规则的制定,推进行业秩序的建立,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5)扶持优势品牌,扩大快修市场。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政策扶持具有优势品牌的快修连锁企业或者扶持知名维修企业建立快修连锁企业,使其做精、做强、做大,形成地区性或全国性的优势品牌,从而引领汽车快修业的发展。3、总体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和研究市场发展方向,制定出总体发展规划。调整和完善汽车快修连锁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和打造地区性经营品牌。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为汽修连锁业创造宽松政策环境和更规范市场环境。QtPfoN 9(一(广泛宣传汽车快修连锁行业和“快修连锁文化”,努力促进汽车快修、连锁市场的健康发展。QtPfoN 9QtPfoN 9QtPfoN 9QtPfoN 9QtPfoN 9QtPfoN 9五、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制度执行情况(一)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制度执行情况、做法和工作经验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制度是车辆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营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有利保障。我市所属检测机构接受管理部门的委托,基本上能认真贯彻落实车辆检测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状况实施检测,为车辆提供准确、可靠、公正的检测数据,对营运车辆技术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