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一)

上传人:i**** 文档编号:70313998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历时比较与思考(一)论文关键词东西方修辞传统传播秩序社会发展公平与公正论文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修辞学传统以及 19 世纪以来中国、日本、美国等修辞学研究的简要历时考察,阐释了东西方修辞学传统差异的社会根源,论述了传播秩序的公平、公正之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平幸福生活是人类的理想之一。如何实现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是实现人类幸福生活追求的必要途径。作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传播秩序在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修辞是提高传播质量和效率,促进思想和意志社会化、统一化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建立公平、公正的传播秩序、社会秩序的重要途径。修辞秩序的不同反映了社会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状况,反映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态势。这一点在人类修辞学研究的历史中有充分的反映。在本文中,我们试图从学术史的角度,透视人类传播秩序的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公平、公正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有所助益。1 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的回溯11 中国的修辞学传统在中国, “修辞 ”一词可以追溯到周易上记载的孔子所说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大意是 “修饰文辞和言语, 确立至诚的感情, 是营修功业的根基。 ”(秦颖,1993:8)这里的 “修辞 ”是两个词,与今天的 “修辞”有一定差异。当时, “修辞 ”并没有现代的意义,很难说是一个研究客体。先秦时期,诸子著作中有许多相关的论述,都蕴涵了一定的修辞道理。这些修辞思想有关于口语的,也有关于书面语的。后世的修辞论多散见于相关的文论著作中, 比如王充的论衡、刘向的说苑 善说、曹丕的典论 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 、钟嵘的诗品序、陈骙的文则、严羽的沧浪诗话等等。这些著作多是关于文章修辞的。我国的现代修辞学诞生于 20 世纪上半叶,至 20 世纪末趋于成熟、完善。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主要著作有汤振常的修词学教科书 、龙伯纯的文字发凡、王易的修辞学和修辞学通诠 、唐钺的修辞格、陈介白的修辞学和新着修辞学 、徐梗生的修辞学教程以及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等。 50 年代后,先后出现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张志公的修辞概要 、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等著作。 80 年代后又涌现出许多修辞学著作,比如倪宝元的修辞学、王德春和陈晨的现代修辞学、郑远汉的言语风格学、黎运汉的汉语风格学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 、张炼强的修辞理据探索以及陈汝东的 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认知修辞学、当代汉语修辞学等。这些修辞学著作多不区分口语修辞和书面语修辞,但并不专门探讨演讲或演说修辞。我国古代修辞论关涉的多是语词修饰,以及修辞格、文体、风格等。我国的现代修辞学初创时期,也主要研究修辞手段的结构和功能。20世纪 60 年代以后,逐渐开始研究语体、语境以及其它言语规律。 但是,中国修辞学没有形成西方修辞学研究中的演说和论辩传统。人们对修辞的定义多着眼于 “修饰 ”、“调整 ”、“调适”、“美化 ”、“技巧 ”等,20 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修辞学研究的深入,人们也开始从言语行为、传播行为等方面界定修辞。12 日本的修辞学传统日本修辞学开始于何时,认识不一。有人认为在1950 年之前,日本不存在劝服意义上的修辞学。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日本修辞学开始于明治时代。这种意义上的修辞学是指积极的表达艺术。(MassimilianoTomasi,2004:27)19 世纪 70 年代末期兴起的日本修辞学主要以文章做法、修辞格、论辩、美文等为研究对象。其修辞研究立意重在文章的内涵、结构、类型、文体、风格以及修辞手法、修辞技巧。日本修辞学在词面上有 “修辞学 ”、“文章学 ”、“美辞学 ”、“雄辩学 ”以及用片假名 “ ”等不同形式。其中, “美辞学 ”是 Rhetoric 的意译,是 “修辞学 ”的旧称。日本明治修辞学可概括为以下四种形式:一是研究文章或作文法的,如五十岚力的文章讲话、新文章讲话、加藤熊一郎的应用修辞学:演说文章等。二是研究美辞的,也就是修辞的。比如高田早苗的美辞学 、坪内逍遥的修辞学、岛村抱月的美辞学、新美辞学等。美辞及华文 (Belles-lettres)是 18 世纪英国修辞学的主要内容。明治时代,这种修辞学思想被引介到日本后,与当时的语文教育趋势形成默契,产生了不少新的日本美辞学著作。 三是以 “修辞 ”为名的,比如五十岚力的修辞学大要、修辞学纲要、修辞学讲话,大和田建树的修辞学、武岛又次郎的修辞学以及佐政一编的 修辞法、服部元彦的修辞学、渡边吉治的现代修辞法要等等。四是研究论辩的。文章研究,是基于日本的国民语文教育传统和汉学传统,美辞和论辩研究,则主要是受西方修辞学的影响。但是因为缺乏社会基础,这项研究没有文章学兴盛。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黑岩大译述的雄辩美辞法 、尾崎行雄翻译的公会演说法等等。日本修辞学从一开始就深受西方修辞学中论辩理论和美文学理论的影响。早在明治初年日本人就开始翻译介绍西方的修辞学著作,比如西周的百学连环 、菊池大麓翻译的百科全书中的修辞及华文(RhetoricandBelles-lettres,1879)。后者论述了各种风格手段、 修辞格以及简单的演讲形式、游记、历史文章、说明文的写作、说服和诗歌、戏剧的艺术手法等。该书对日本修辞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高田早苗、大和田建树、坪内雄蒇、岛村抱月和五十岚力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该书以及其它西方修辞学著作的影响。此外,在尾崎行雄翻译的公会演说法、黑岩大译述的 雄辩美辞法、中江兆民翻译的 维氏美学等著作的影响下, 日本出现了 “日本雄辩学会 ”、雄辩出版社以及一些论辩修辞学著作,如马场辰猪的雄辩法 、雄辩学会编的雄辩学讲话、竹内尉编的模范即席演说及其分类的新研究 ,安部矶雄雄辩学讲座等。此外,还出现了日英比较修辞学著作,比如增田藤之助的英语修辞学讲义:英和比较等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近代修辞学史的研究也很大进展,涌现了不少重要的学术著作,比如速水博司的近代日本修辞学史:西洋修辞学的导入和挫折、原子朗的日本修辞学史研究、速水博司的修辞学史 近代日本等。但是,总体看,20 世纪中叶以后,日本的修辞学研究逐渐转向了文体学和外国修辞学,没有出现明治时代那样的繁荣景象。13 西方的修辞学传统在西方, “修辞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在古希腊时期, 修辞学成为显学,涌现了许多修辞学家和修辞学教师,比如科拉克斯(Corax)、蒂西雅斯 (Tisias)、伊索格拉底 (Isocrates)、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的修辞学研究主要以演讲术和论辩术为主,以说服的方法为主。当时对修辞的界定也是以此为出发点,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修辞术是 “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MichaelG.&MichelleBallif,2000:24)到了古罗马时期,修辞学侧重于演讲风格的研究,比如西塞罗、昆体利安的著作。随着罗马民主时代的结束,修辞学也萎缩到了修辞形式研究。到了中世纪,修辞学受到宗教的打压,被认为是异教徒术。在奥古斯汀 (St.Auguistine)的努力下,被古罗马修辞学家所忽略的古希腊的修辞学哲学基础有所恢复。当时,修辞学主要被用于传教和书信写作,但是修辞学成为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三大重要学科之一。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重新发现和重视古希腊时期的修辞学著作。17 世纪到 19 世纪,被称为西方的现代修辞学时期。 这一时期的修辞学被索尼亚 弗斯等概括为认识论、美文学和演说家三种倾向,人们试图从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和美学角度阐释修辞的属性,涌现出了像培根(FrancisBacon)、康帕拜尔 (GeorgeCompell)、怀特利 (RichardWhately)、布莱尔 (HughBlair)等修辞学家,同时出现了美文学和演说术运动。修辞学从演说、写作扩大到了文艺批评。20 世纪初,西方修辞学开始复兴,并逐渐向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艺批评等学科延伸成为一门显学。 麦克尔 莫然 (MichaelG.Moran)和米歇儿 巴里夫 (MiehelleBallif)在20 世纪修辞学和修辞学家 批判研究及来源一书的导言中指出: “20世纪可以描述为一个修辞学的世纪。尽管在世纪初修辞学虽拥有丰富的遗产,却缺乏智慧的活力,但20 世纪中叶后,修辞学不仅在其既有的英语与语言传播系科,而且在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成为了一个核心概念,一个核心术语。 数世纪以来一直遭受贬损的修辞学,发现自己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20世纪看起来已向修辞学敞开了欢迎的怀抱。”在 20 世纪,西方修辞学不但复兴、发扬了古希腊的修辞学传统,而且奋力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为相邻学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成为一门备受瞩目的学科。2 对比中的东西方修辞学传统综观人类修辞学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和差异。在数千年的修辞学发展历程中,东西方修辞学都研究人类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流,都研究修辞的手段和方法,都重视修辞的影响功能,都关注了人类的修辞规律。但是,各自所关注的方面、焦点和重点,以及研究的立意、视角和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却各不相同。21 研究对象不同中国的古代修辞学主要研究语言运用的手段、方法,尤其是书面语写作的手段、方法、风格以及原则。虽然先秦时期的修辞论也涉及口语修辞,比如 “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 ”“人而无辞,安所用之。 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汉 刘向说苑 善说 )这些指的就包括了口语修辞。秦代之后的修辞论,则基本是关于书面语写作的。这与古罗马、中世纪到 19 世纪的西方修辞学有相似之处。22 修辞功能观不尽相同东西方修辞学的修辞功能观不尽相同。东西方修辞学都重视修辞对修辞对象的影响功能,但是,各自的视角和阐释却存在很大差异。中国古代的修辞思想中强调道德修养。人生追求、人际关系协调和社会管理等四种功能。那时,人们把言语技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修辞能力,看作是个人安身立命、参与社会政治管理的基本能力。这从当时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得出来。比如孔子所说的“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周易 系辞 )就说明了修辞之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管理的价值。 叔孙豹所说的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 ) ”,则阐述了修辞之于人生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