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八章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69832867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八章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八章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发展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八章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发展中国家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和进行环境保护,掌握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治理环境,以便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八章计划3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恶化的诸现象及其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环境与资源是两个密切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人们在追求财富增长时,很可能造成环境的破坏,然而只有经济高度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治理环境。一、环境问题的产生 广义的环境是指围绕某一主体的外部世界。这里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类主体的外部世界。人类的环境包括:(1)它是一个整体。包括人类以外自然界构成的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构成的事物。(如土壤、矿藏、森林、植被、水份、大气、阳光,甚至宇宙);它还包括人类产生后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周围事物(如堤坝、水库、运河、林带、道路、房屋、院落、村落、乡镇、城市等);(2)它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巨大系统(从地下到地表、从地球到太空);(3)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人和环境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关系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条件。它提供了人类所需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吸纳人类生产生活所排出的废料(废渣、废水、废气),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场所。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是与工业化同时起步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使煤和石油大量地使用,年排往空中的二氧化硫达到1亿吨。发展中国家开始由于经济发展问题的压力,并没有注意到环境问题,只是到了80年代才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诸现象1、工业化、城市化引起的环境污染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如冶炼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甚至比工业化更快的速度发展,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可能不到1%,进入80年代,发展中国家人口中城市人口要占1/3,在中南美洲,城市人口要占65%,1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2/3在发展中国家。必然带来发展中国家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烟囱和锅炉的排放,一些工业城市漂浮微小尘粒,对肺部不利,易得慢性病。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污染了河流 ,甚至污染了居民的生活水源,影响到物种的保留、繁衍和进化。水污染每年造成200多万人死亡,数十亿人患病,水短缺造成农村家庭卫生条件更加恶劣。为安全饮水,农村居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市政当局付出了大量的费用,供水不足限制了城市规模的扩张。2、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压力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人口增长,人们通过砍伐森林来开发耕地,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异常。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非洲有130万公顷、亚洲有180万公顷、中南美洲有420万公顷热带雨林在消失。在东南亚、非洲、南美洲保留的热带雨林由过去的16亿公顷减少到现在的9亿公顷。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发生沙漠化。此外还有辐射污染,生化污染,核污染等等。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过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关注贸易、投资和债务等问题。9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主张要保护环境。但是两者的观点有区别。发达国家意见:第一,发达国家对于环境恶化负有历史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对环境构成了现实的威胁。第二,人口增长与贫困是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应当控制人口增长和消除贫困,第三,人类应当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谋求发展,第四,环境保护要订立国际条约,禁止一国污染转移到他国。第五,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要讲求效率。对污染者造成的损坏要征税和收费,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和废物排放。发展中国家的观点:第一,发达国家对于地球的退化负有主要责任,发展中国家是受害者。第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是贫困,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消除贫困。发达国家不能以环境问题为借口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阻碍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国际上在处理环境问题时,不能以此为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停止援助发展基金和制造贸易壁垒。第四,发达国家应率先保护全球环境,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技术转让和优惠的资金帮助。第五,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南南合作,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观点区别,集中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保护环境优先,还是发展优先,发展中国家主张发展优先。第二节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市场机制的局限一、资源与环境 (一)资源的概念:资源是由人类发现的、有用途、有价值的,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过的的物质,它具有相对稀缺性、并具有量、质、时间和空间等多种属性。(矿藏的质是指化学品位,量是指重量、体积等)资源的分类:1、储备资源与可耗尽资源。矿藏。煤、铁、铜、天然气、石油等等2、生物资源。庄稼、森林、动物。3、流动资源。太阳能利用、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土地资源。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中有20%为沙漠和干旱地区,20%为冰川、冰土、草原,有20%是不可开垦的山地,有10%因土壤不适宜耕作,只有不到1/3,即150亿公顷的土地可以耕种。但是目前随着人口增长用地、非农业用地、建厂、修路、城市扩张等每年约需0.5亿公顷土地,再加上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以及土质退化等现象不可掉以轻心。淡水资源。公元前,每人每天需12升水,中世纪前后为2040升,18世纪是60升,目前发达国家大城市为500升/人。美国人口学家保罗哈里森指出,1900年,全球淡水年消耗量约为400立方公里,1975年为2800立方公里,预计2015年达到6500立方公里。全世界每年的淡水资源为4500立方公里,其中只有一半为人类所利用。森林资源。森林出产的木材、果类、香料、饲料、药材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直接的生活资料。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适于生存和活动的场所。据估计近百年来,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到1/3,从1862年的55亿公顷减少到1958年的37亿公顷,再减少到1978年的26亿公顷。生物多样性资源。表现在三个方面: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世界生物资源140多万种,其中作为种定下来的有175万种,占13%。在这175万种之间,至少有4000种植物、5400种动物濒临绝种的危险。至于微生物的情况尚无法弄清。自1600年以来,地球上已有484种动物。645种植物消失。哺乳动物、鸟类动物从16001810年灭绝了38种,从1810到目前灭绝了112种。有人估计到2050年地球上的生物有一半接近灭绝。生物链的破坏、生态系统失衡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物种、保护生态环境已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二)资源与经济发展战前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资源掠夺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铜、镍、铅、锰、锌和天然气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储量丰富(铝土矿、铁矿、石油、锰矿、磷矿、锡矿、铜矿等)。水力发电、风能、太阳能、热能、森林资源等也较丰富。资源对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须的条件。中东发展与石油资源。配第讲劳动是财富之富,土地是财富之母。但是一国经济发展并不取决于资源一个因素(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拉美、非洲某些国家与亚洲四小龙在资源和发展方面的比较)。新兴工业化国家正是利用了外部资源,加快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垄断(高新技术所造成的进入障碍),外贸等。资源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但是重要因素。资源多比资源少好。发展中的一些大国,如中国和印度,人均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资源合理使用是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如大气、河流、土壤、森林,如果使用的速度和手段合理,它们可以恢复原状,如果使用过度,排污过多,生态功能就会质变,导致生态破坏。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与价格密切相关。改变一种资源的价格,就会改变这种资源的消费量,改变这种资源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消费量,从而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二、外部不经济与市场失灵经济外部性包括积极的、即外部经济性和消极的、即外部不经济。外部经济性是指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周围其他人造成了良好的影响,该个人或企业并未获得额外收益。如蜂农养蜂,家庭种花等。外部不经济是指个人或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周围其他人造成了不良影响,该个人或企业并不为此付出代价,也不提供补偿。如在公共场所抽烟喝酒,企业排出的污水、有害气体等。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条件下,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外部不经济只计算私人个别成本,没有计算社会成本。如果考虑到社会成本,是得不偿失的,这又叫市场失灵。为 什么会有市场失灵?其原因:(1)市场机制要正常地发挥作用,必须要求市场中参与交易的物品和服务有明确的产权。有些情况下,产权必须是专一的,多人使用某一物品,往往会妨碍该物品的正常使用和管理。对环境资源要确定明确的产权是很难的,如海洋、河流、空气等。(2)市场机制要公平地发挥作用,必须使市场中参加交易的主体有平等的经济谈判能力,从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志进行自由交涉,如果交易主体中仅有部分具有较强的交易能力(如大的企业主),就可能出现一部分主体得益,而另一部分主体受损(如分散的居民)。在环境问题上,一方是大企业,另一方是分散的居民。两者对信息的掌握和谈判能力是不对等的。大企业掌握的信息多,谈判能力强。而分散的居民则相反。(3)在某些发展中国家,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它们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政府的干预往往使资源价格扭曲,过低价格造成资源滥用和环境破坏。如土地成本过低,导致土地滥用浪费;农药成本过低,导致滥用农药。 第三节 环境治理的对策与展望 一、产权界定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计划经济是主张国家完全的干预,因此,解决经济中的问题,缺少效率。传统经济学主张政府不干预,完全由市场调节。科斯关于产权的理论认为,可以通过经济交换的手段解决产权问题。通过产权界定,用经济交换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是一条较好办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缺陷:(一)部分产权难以界定,如河流、海洋、大气,公海等产权如何确定?(二)有时双方讨价还价成本太大,难以达成共同满意的结果。如一条河流受污染,把沿河的所有居民集合在一起,商讨赔偿金额及有关事宜,成本太高,往往得不偿失。(三)信息不充分导致交易难以达成。如前所述,分散的居民对于清洁的河流价值多大,污染后要赔偿多少?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总是希望赔偿的资金越多越好,而大企业则希望赔偿越少越好。双方的协议往往难以达成。二、政府干预下的环境政策与评价 在许多情况下,仅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便留给了政府。政府通过以下四种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一)直接管制。 政府直接控制各个企业的排污数量。(二)征税制度根据规定的排污数量等级,政府征收不同的税收额。(三)补贴制度对于排污少的企业,给予规定标准的资金补贴奖励。(四)排污权制度给予不同企业下达不同的排污指标。没有用完指标的企业,可以将节余的指标出售给排污超量的企业。地区排污总量控制,各企业可以互相买卖排污指标。三、环境保护政策的决定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就存在环境问题。人类早期并未重视环境问题:一是客观原因。人少,工业少,污染少。二是主观原因,过去生活水平较低,注意不到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的经济社会原因:一是人口增加,二是工业化和污染排放率加大,三是大城市发展,四是环境保护经费不足。要保护环境,必须要有经费投入。对于环保经费投入要遵循价值规律。采用成本收益法衡量。通常分三步:第一步,初步鉴定待评估的环保方案,第二步预测每个环保方案带来的后果,第三步确定可选择的环保方案。具体选择哪一种环保方案,可根据社会贴现率,用净现值法进行比较。各国环保经费与环境损害值的情况(见100页)。经济越发展,环保经费与环境损害值的比值越大。19701975年美国环保经费与环境损害值的比值1:3,共3000亿美元。法国1999年800900法郎。日本1955年环保经费550亿美元,1960年环保经费与环境损害值的比值是1:27.7,1975年环保经费61340亿日元(比值1:3,48),中国1981年环保经费200亿元,环保经费与环境损害值的比值是1:6。经济越发展,环保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高。环保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上世纪7090年代发达国家为13%,发展中国家为0.51%,1975年美国1.6%,联邦德国1.8%,日本1.32%,中国0.9%,到90年代中国上升到0.93%。在环保方面,有两点是基本的:第一,发达国家环境损害绝对值高于发展中国家,投入环保经费绝对量和和环保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环境损害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小于发展中国家。第二,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费与损害值的比值大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越发达,其比值越大。四、环境与发展 无论用产权界定,还是用政府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最终是与解决贫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解决了贫困,环境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有的国家和地区因为贫困,毁林开荒,造成土壤贫瘠,沙漠化。在环境问题上,是发展优先,还是保护优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分歧。在环境问题上,有一种理论,库兹涅茨曲线,即倒U曲线。即经济不发达时,环境较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环境得到治理。这实际上是主张先污染后治理。应当采取边发展、边治理。在环境问题上,还有一种零增长的观点,为了保护环境,经济零增长。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主要防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土壤污染和其他环境污染,为我们这代人和子孙后代着想。消除贫困,才能最终解决环境污染。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五、中国环保和资源利用情况。2000年全国环保事业单位18144个,其中专业单位数12806个,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15万人,占36%,企业单位从业人员202.3万人,占64%。年末经营性固定资产8484.7亿元,年收入1689.9亿元,利润155.7亿元。环保相关的工业总产值9547亿元,七大水系(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监察点水质情况。十三大湖泊的水质。2009年全国4.727亿公顷海域中,较清洁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1.76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2.91万平方公里。2001年全国城镇工业与生活废水排放量为428.4亿吨(2009年近590亿吨),工业废水排放量200.7亿吨(2009年209亿吨),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47.8万吨(2009年2214.4万吨),其中工业来源占80%以上,生活来源占近20%。烟尘排放量为1059.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占79%以上,工业烟尘占近20%。2009年全国森林火灾8859次,其中重大火灾35次,特别重大火灾1次。中国资源情况,中国处于亚洲东部,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二位。山地高原占国土面积的59%,平原盆地占31%,丘陵占10%,2009年有13.3474亿人口,耕地1.2172公顷(18.2580亿亩),人均近1.37 亩。中国在占不到世界7%的耕地上养活了占世界1/5以上的人口。在林业方面,2001年我国有2.63亿公顷林地,森林面积1.59亿公顷,森林蓄积量112.67亿m, 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的1/5,人均蓄积量只有世界的1/8。2009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到1.95亿公顷。2001年我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人均0.33公顷,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三化草原面积(退化沙化碱化)达1.35亿公顷。2009年我国草原面积仍然保持在4亿公顷左右。我国淡水资源只有世界的7%左右,1998年我国拥有人均淡水资源2285m,是美国的近25%、德国的105%以上,法国的70%以上。2009年我国人均拥有淡水资源1816.2m。 20世纪80年代我国每年用水5000亿m以上,农业用水量占87%,这是因为20世纪5080年代,中国的水浇地增加了三倍以上,中国的粮食产量80%是水浇地生产的。中国水资源紧张,但是用水并不节约。90年代初我国每吨钢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每吨白报纸的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6倍。中国生产一公斤小麦需1吨水,是发达国家的2倍左右,华北平原灌溉用水5060%被蒸发渗漏。中国的水污染使得一些地方水资源缺乏。中国煤炭资源丰富,2009年已探明储量1776亿吨,占世界的16%多,可开采量622亿吨,占世界的近12%,已探明的石油储量52.72亿吨,占世界的3.74%,探明的天然气储量11710亿m3,占世界储量的0.93%。中国石油产量1999年居世界第五位,年产1.6亿吨。2009年已探明石油近30亿吨,天然气2.7万亿多 m,煤炭3189.6亿吨,铁矿石213亿吨,锰矿近1.86亿吨,铜矿2591万吨,金矿1909.7吨,银矿38448.5吨。 中国的资源相对匮乏,在未来的工业化中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使同量资源带来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效益。第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做好长期规划。第三,大力搞好可再生资源开发,如植树造林、绿化等。第四,研究新技术,引进新技术,创新新技术,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利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原子能发电等。以便基本替代对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使用。六、关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第176第179页)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重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府干预下的环境政策与评价。难点提示:产权界定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教学手段:演示、幻灯、投影、音像,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思考与练习1、简述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简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和贫困之间的关系。3、政府干预环境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销售管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