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9384637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现实,而在知识迅速创新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最重要的已不仅是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本课题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爱好活动,生活经验不丰富,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不强,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3、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利用情境创设让抽象数学更形象,这样也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4、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的。5、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以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研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进行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对于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研究,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他在长达9年的“暗示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轰动效应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的根由就是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自2001年1月以来,在中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教学实验。实践证明,强调创设数学情境,把从情境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趋动教学,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引发出新的情境,从而又产生出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形成“情境问题”学习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华东师大孔企平教授的四环节论中,首要其冲就是要有一个问题情境以激发小学生的疑问,体现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问题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我区钦州市教育科研“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关注了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因此对于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实验动向。三、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不少学校课改初期就开始研究,也有一定的经验,为什么还要研究它,不觉得有些过时了吗?我们是研究过,但教师做得怎样,这应该是关键之处,如果,我们研究的很好,但老师却不管不顾,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没有显现出课题研究的价值,那么我们的研究就不能说是成功。因此,我们研究本课题要解决好以下问题:1、对情境创设认识的片面理解。教师只注重开课前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只限于课前的导入,实际不然,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2、只注重创设情境,而不能有效的挖掘其使用的最大价值,使得情境创设如摆设,只中看不中用,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脱离。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老师的确每节课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泊。如何设计生活味浓,数学味强的教学情境,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4、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差。 现在,有很多数学课走进了注重课堂气氛,忽视课堂实效的怪圈,表现为:活动的气氛热闹,活动的形式花哨,而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出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5、如何合理的创设数学情境通过课堂研究,是教师掌握合理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深刻理解合理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培养出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要研究合理创设数学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对提高课题效率的作用。怎样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合理的教学情境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此外,还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结合各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的一整套的情境创设素材。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针对“创设情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行动实施,对研究的设想及方案进行完善。2、个案法。围绕典型活动及学生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六、课题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进行情境创设作用研究,研究合理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课题教学的作用。第二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情境创设类别及情境创设方法研究,怎样合理进行情境创设研究,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第三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分年级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整套适合农村小学使用的数学情境素材。通过本课题研究,力求培养出一批科研型教师队伍,并形成案例集、论文集和情境创设素材集。七、课题管理1、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成员例会,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2、每学期初,小组成员交流研究计划,落实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的配置。3、加强信息化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开通课题研究专用博客(4、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每学期对课题研究进度和成果进行考核课题8:“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来源:本站 | 作者:罗玉婵 | 日期:2011年5月13日 | 浏览497 次 字体:大 中 小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一)、国内外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第一,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国外多是在普通教育研究的前提下对课堂提问进行的研究,因此这些研究结果中关于数学课堂提问的“独到之处”较难突出出来,也缺少对在数学课堂中收集的提问材料作纵深向研究。一般教育学意义下的提问研究及其结果也能“关照”数学课堂提问,且有较大的积极性意义,但这类研究及其结果对数学的“依赖性”不强,只有基于数学的课堂提问研究才能直接诊释和直面理解数学课堂。第二,国内在教育学背景下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并不多于国外。在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上虽然较多,但大多数均是在国外一般课堂提问研究基础上结合数学课堂进行的应用性研究,国内在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包括一般性的提问研究)多把注意力放在提问的技巧研究上,似乎有了好的提问技巧就会产生好的提问。如果把所有的课堂行为做思考,它们都具有两面性,即“艺术性”和“科学性”,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研究应走出“技巧”的误区,而应当把它作为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行为来研究。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无论是数学课堂提问研究或者其他学科的课堂提问研究多属在提问的量性研究方面,也就是说,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什么学科的课提问多少次,哪种类型的问题提问多少次以及抽象层次上的课堂提问的功能等等。不可否认,这些方面的研究能从一定的角度能反映出课堂提问的意义,但是,很难将课堂提问的历史存在的意义和与其他教学行为相比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意义揭示出来。(二)、目的及意义。第一,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艺术也就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改革课堂提问方式,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大多数提问缺乏科学依据,问题没有科学性,学生则没兴趣也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其实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思维,并且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可以提一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来唤起他们的注意。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进行点拨,使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能把握要点,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课堂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节课的教学其整体的教学目标,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从实际出发,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利用增加或补充一些资源内容,提出新课标中孕育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提出问题不仅涉及到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还要对原有的思想、知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因此,课堂提问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课堂提问之中,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何谓“问”,它是教学内容和启发性的集中体现,如果运用的好,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第二,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数学的提问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这说明: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提问有意识的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在此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能力。若不注意方法技巧,学生便会对教师的提问不明其意或不知从何答起,这样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了,有时反而会误导学生,严重挫败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因为,有效的提问是增强数学课堂实效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丢弃不恰当的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要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课题的界定。第一,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课堂提问是组织数学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恰如其分的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严重影响了有效的教学。第二,我们分别对我校区三、四年级的位学生和位数学老师进行了开题前的问卷调查。学生和老师的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填写的方式,学生调查问卷设有道题,老师的调查问卷设有道题,都是涉及课堂提问方面的问题。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我们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其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的第二题:认真听老师提问时,你是否能听懂老师在问什么?学生选择能听清听懂的占41%,选择有时听不明白占57%。第三题:你有兴趣或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学生选择A有兴趣的占45.5%,选择B没有兴趣的占2.6%,选择C一般的占51.9%。第五题:你觉得老师提的大多数问题对你来说难度如何?学生选择基本适合我的占67.9%,选择偏难的占9.0%,选择偏易的占21.8%,选择根本无法回答的占1.3%。老师的调查问卷中的第一题:你认为课堂提问设计在整节课中重要吗?老师选择非常重要的占37.5%,选择重要的占62.5%。第八题:你备课时有没有对课堂的提问进行专门的思考?老师们都100%选择了(有时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更加强了我们迫切开展课堂提问设计研究的决心。数学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它不在于提了什么问题和多少问题,而是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对学生是否有意义,所以进行有效课堂提问设计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配合状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却出现不敢、不愿意回答,或答非所问的情况,得不到学生的配合,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调查,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自己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及其成因,彻底转变课堂包办代替的教学观念。进一步便于我们针对师生双方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为深入研究“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提供明确的主向。(二)、教师提问的技巧及策略的研究。1 、“提问” 包括提好的问题和有效的提问策略。教师要学会精心设计问题,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做到提问准确而有效。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们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以及策略,提高教师们的提问的实效性。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所以我们要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三)、教师评价的研究。提问是和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不应重提问而轻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有激励性的,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既要让学生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回答“问题”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想回答问题的愿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评价的方式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四)、小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接受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五)、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课题组将对小学学生提问要突出学生为主体作进一步的研究。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教学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1、文献研究法。(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以及课堂提问设计的有关理论。(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课题的理论和方法,调整教学思路。2、调查分析法。采用师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针对“提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依据。(1)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要点。(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课堂有效提问方面运用的新方法、取得的新经验。(3)调查数学教师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课题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3、课堂观察法。对课堂的教学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交流,在此基础上谋求课堂提问技巧改进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4、教学实践法。结合调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教学中进行新的提问方式的尝试,在摸索中寻找教师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教师有效提问的技巧。5、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数学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条件:1、课题组成员都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都曾参加过各类教育教学比赛并获得较好的名次。他们都是从事小学数学一线教学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都曾参与过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都对课题研究有着较高的热情。2、课题组每周都开展科组活动,讨论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度,遇到的问题及相互交流思想、信息等。结合存在的问题,组织和安排下阶段的工作。课题组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们提供学习的平台。3、完善课题研究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科研例会制:包括每两周一次课题研讨会、每月一次读书报告会、每两月一次课例研讨会。、课题阶段检查制:对课题研究做好过程性检查工作,不定期对有关教师和学生进行检查,了解试验进展情况,督促课题过程性研究的开展,及时进行过程性研究小结,为结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召开课题中期研讨会,由课题组成员做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科研成果档案制:强化过程管理,对在试验中所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作品及时整理、归档,并有专人负责,作为课题验收的重要依据。4、经费保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教育研究工作,给教学教育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经费保障。领导亲自进课堂,亲临指导教学研究,为营造学校的研究氛围做出了表率和榜样作用。(二)、预期成果:1、教学实践成果。、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全面认识数学提问的价值,不断深入探究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将所学的理论和感悟到的知识通过课堂进行实践探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教学观念,做到每节课在备课时就认真设计好提问,通过反思、总结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课堂上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回答教师提问的愿望和要求,教师能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每一个问题,课堂上学生能在提问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知。2、理论研究成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调查报告。、成立问题资源库,收集有关的教案、课件、论文、案例及平时的资料收集等。、评选出优秀的论文、教学设计、课例并汇编成集。3、队伍建设成果。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规范和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的教学质量。六、特点与创新之处。 (一)、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考力。有些教师误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就要多问,采取了一问到底的策略。看似热闹,但数量过多,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思考,有的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设计有效的提问,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新能力。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没有疑问、没有形成认识冲突之时,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二)、分对象、分层次性的提问,让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作为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在上课时,不同的问题问不同的学生,让问题问到点子上,发挥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的老师提问,喜欢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对答如流,省时省心。但总叫那几个人,“圈子”划得太小,时间长了,其他学生知道应答无份,就处于消极的状态。这样,老师就像一个导演,好的学生就像演员,学习成绩一般或教差的学生就像在观看演戏的观众,没有参与的趣味,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很难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有一种老师只提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壶不开提哪壶”。显然是为了提起学困生的注意,让他们跟上来,但往往占去很多的课堂时间,使教学节奏松弛。当老师跟他们“周旋”时,其他学生也成了“观众”,或因问题索然无味,对听课失去了兴趣。有的老师提问“学困生”是惩罚性的,让你不努力,寒碜寒碜你!学生答不上来,老师一通批评、挖苦、讽刺,有时搞得哄堂大笑,课堂成了老师的“发火场”,教学效果大受影响。有的老师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有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使学生无处下手,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层次和梯度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三)、提问设计不流于形式,具有启发性。有的教师课堂提问偏离了课前预设,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心中的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的提问设计,能使学生开发思维,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掌握知识。启发学生要从三方面着手:1)体现启发性要在发问形式上下功夫。发问要有新鲜感、新奇感、幽默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真正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同是问一个概念可以正问也可以反问,可以直问也可以曲问,可以明问也可以暗问,可以实问也可以虚问;同样是一个思考性问题,可以编成因果性的思考题,还可以编成解释性,评价性,分析性,推理性,综合概括性的思考题等。2)体现启发性要在发问时机上下功夫。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3)体现启发性要在情景性上下功夫。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的。应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问题应与具体学科,具体知识点相联系,否则难以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不能追求那种忽视问题本身与具体知识相联系的纯粹性问题。根据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而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其主动探索未知。七、课题研究步骤、进程。 (一)前期准备(2009年9月2009年10月)1、查看搜索国内外相关的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明确选题的方向。(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2、推敲研究题目,确定课题研究题目及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负责人:潘世满)3、开展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负责人:刘翠芬、梁再仿)4、拟定通过课题方案,召开数学教师会议,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负责人:罗玉婵)5、上交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罗玉婵)6、及时编订课题研究需要的各种表册。(负责人:罗玉婵)(二)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1月)1、通过网络、杂志等资料,以科组活动的形式,学习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观念的转变等理论知识及学习有关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文章。(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2、实验老师制订个人研究计划,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课后做到及时评课,相关老师进行意见反馈并做好记录。(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3、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地的名师课堂的观摩。(负责人:视具体情况而定)4、以学习、研讨、个人尝试、经验交流为主要形式,理论结合实践开展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学实验的效果。(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5、通过调查、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实践方法进行改进。(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6、撰写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的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做好有关课题资料的整理、上交。(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交以上资料一份。)(负责人:全体实验老师)7、做好优秀教学课件及优秀课例的收集工作。(负责人:辛海燕、潘伟连)(三)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1年2月2011年7月)1、针对第二阶段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验证,实验老师总结经验,并开展交流会议。(负责人:潘世满)2、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各地的名师课堂的观摩。(负责人:视具体情况而定)3、选定实验老师上一节课题研究的汇报课,科组进行集体备课,课题组领导组织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负责人:谭少兰)4、收集撰写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的研究”的论文、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做好有关课题资料的整理、上交。(负责人:辛海燕、潘伟连)5、做好结题总结工作,完成结题报告,参加课题结题申报。(负责人:罗玉婵)责任编辑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