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教案侦查基础工作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9384630 上传时间:2022-04-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事侦查学教案侦查基础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刑事侦查学教案侦查基础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刑事侦查学教案侦查基础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侦查基础工作本章学习指南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侦查基础工作的内容,认识侦查基础工作在侦查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开展基础工作的步骤和方法。二、学习重点1、各项基础工作涉及的具体内容。2、侦查基础工作的开展方法。3、侦查基础工作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三、学习提示本章以当前重点建设的侦查基础工作为主线,分别阐释了各项基础工作的意义和涵盖的内容,总结了开展这些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融入了目前较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和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开拓性的思考。本章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其中课堂讲授6课时,实训操作4课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训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提高学生对侦查基础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犯罪情报的搜集与运用的方法以及开展阵地控制工作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讨论、演示 、实训教学重点及措施:犯罪情报的搜集与运用、阵地控制的范围和方法教学难点及措施:犯罪情报的运用、阵地控制的方法教学课时数:2第一节 犯罪情报的搜集与运用一、犯罪情报的概念和分类 犯罪情报是公安机关通过侦查措施或其他方法所搜集的与犯罪活动有关的人、事、物、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情况和线索,以及对这些情况和线索进行分析、归纳的结果。犯罪情报经过传递、交流为制定侦查对策和侦查破案提供依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犯罪情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犯罪情报的不同作用,可分为战略情报和战术情报。战略情报,又称宏观情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对全局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犯罪情报。 战术情报,又称微观情报,是与战略情报相对而言的,它是指一般的、反映局部情况或某一方面情况的犯罪情报。2根据情报的内容,可分为人员情报和案件情报。人员情报,是指关于犯罪人和犯罪嫌疑人的情报。如犯罪人员的体貌特征、犯罪事实、犯罪手段特点等。案件情报,是指有关刑事案件的发生及侦查等情况的情报。如发案情况、现场态势、各种物证、损失物品、侦查线索等。3根据犯罪情报的属性,可分为线索型情报、资料型情报和预测型情报。线索型情报,是指能为刑事案件的侦查特别是预谋案件的侦查提供线索的情报,属于动态情报。线索型情报分为行为线索、语言线索和物证线索。资料型情报,是指以各种载体形式存储起来的,能为侦查破案提供依据的情报,属于静态情报,又称二次情报。预测型情报,又称决策型情报,是指为预测犯罪趋势所必需的情报。如各种刑事统计数字、情况报告及各种与犯罪活动相关的社会情报。4根据犯罪情报的不同载体形式,可分为文字情报、声像情报和实物情报。文字情报,是指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情报资料。声像情报,是指用声音及图象进行传递和存储的情报。实物情报,是指以各种实物作为传递和存储载体的情报。5根据地域来源不同,可分为境内情报和境外情报。境内情报,是指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所搜集的犯罪情报。境外情报,是指国外、境外直接或见解与境内犯罪活动相关的犯罪情报。二、犯罪情报的作用1犯罪情报能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有利于提高侦破效率。2犯罪情报能为预防犯罪提供方向和重点,有利于加强预防犯罪工作。3犯罪情报能为预测犯罪趋势,研究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制定打击犯罪活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三、犯罪情报的搜集组织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案件进行分析,注意总结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和种类。课堂讨论某年7月2日,某市发生一起杀人案。侦查人员在勘查现场时,除提取到一带血的旅游鞋鞋印外,并未发现其他物证。因此,侦查部门在对杀人案件进行侦查时,甚至无法确定该案件的性质。后经侦查人员细致的调查走访,两天后,一名侦查员获得一条信息:发案当晚,在杀人现场附近有一姓陈的男青年和其女友被人抢劫。后经查找,找到陈姓青年,他陈述当晚11时左右,他与女友在离杀人现场不足200米远的地方,遭到一男青年持刀抢劫,当时作案人突然从街道阴影处窜出来,用刀对着陈某某的脖子,抢去了陈某某人民币70元,陈某某由于当时未受伤,且仅被抢70元,所以未到派出所报案。陈还对作案人当时使用的作案工具的大小、形状及特征进行了描述,并详细描述了作案人的体貌特征,特别提出作案人上身穿一件红蓝相间的T恤衫。侦查员将其描述的情况与法医对尸体的损伤所推断的凶器相比较,认定杀人凶器与抢劫工具在形状及特征上大致相同。另外,由于两起案件现场相近,时间仅差30分钟左右,因此,将两起案件并案侦查,将杀人案件的性质定为抢劫杀人。专案组分头行动,一边从作案人的体貌特征入手,利用获取到的情报展开摸排工作,一边布置特情注意发现相关线索和可疑对象。很快,特情便报告:在某出租屋租住的周某某有类似的T恤衫。专案组对周某某实施了技术侦控,发现周某某在和老乡的通话中谈到“7.2”案件,周的嫌疑急剧上升。经对周某某居住地进行秘密搜查,发现其住处有红蓝T恤,有旅游鞋,并在旅游鞋上检出血迹,通过比对鉴定,与“7.2”案件被害人血型相同。立即拘留周某某!周某某被抓获后,老实交代了7月2日抢劫杀人的犯罪过程。侦查人员通过上网查询情报资料,发现周某某系安徽“9.6”抢劫杀人案在逃犯。专案组在审讯中继续深挖,一举破获浙江“12.10”抢劫案、“1.11”抢劫案。讨论题:1、 侦查员搜集到了哪几类情报?2、 在本案的侦破过程中,侦查员运用了哪些方法搜集情报?1犯罪情报搜集的含义犯罪情报的搜集,是指公安机关采取各种公开和秘密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在一定范围内,发现、获取犯罪信息和其他有助于揭露、证实犯罪的信息的一种活动。2犯罪情报搜集的基本要求全面完整在搜集犯罪情报时,应把属于搜集范围的人、事、物的情报信息,无一遗漏地全部搜集上来,对每一项情报的内容,在搜集时力求完整无缺。客观准确在搜集犯罪情报时,要绝对保证搜集内容的客观准确性,切忌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对于资料型犯罪情报来说,客观准确尤其重要。快速及时刑事侦查工作要求抓住战机,快速反应。在犯罪情报的搜集上也需要快速及时。及时获取信息,尽快形成资料,迅速传递应用。尤其是大要案和暴力犯罪、预谋犯罪的情报线索,必须从快从速搜集,以免贻误战机。持续不断犯罪情报的搜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必须经常地、不间断地进行;对于犯罪情报的内容也要不断地进行新的补充和修改,使其所载信息经常得到校正和更新。3线索型犯罪情报的搜集线索型犯罪情报是指可供侦查的有关犯罪活动的可疑迹象和特定的刑事案件线索。它主要包括预谋案件的情报线索和未破案件的情报线索。预谋案件的情报线索搜集的对象和内容未破案件的情报线索搜集的对象和内容线索型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4资料型犯罪情报的搜集资料型犯罪情报是指有关部门对刑事犯罪活动各种情况和线索的客观记录,包括文字记录、声像记录等。它主要包括人员资料、案件资料和样本资料等。人员资料的搜集案件资料的搜集四、犯罪情报的运用犯罪情报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拥有科学实用、高效便捷的犯罪情报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现代的犯罪情报系统应该是集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它囊括社会面各方面的犯罪信息以及能为侦查工作提供帮助的其他社会信息,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快速、准确、实用,能满足刑事侦查工作的多种需求。这种信息系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情报信息资料,它的管理已逐渐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种类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信息查询由单项向多功能迈进。犯罪情报的运用方式主要有:1 查询犯罪情报系统,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依据。第一步:案例分析讨论福建省三明市“1999.5.6”特大杀人案件的侦破环节教师对案件侦破经过加以介绍,由学生分析总结犯罪情报资料的运用途径。第二步:演示:福建省刑侦综合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查询情报信息首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查询的条件;其次,应根据犯罪情报信息系统的程序设计,确定查询的途径、用词、方法;最后,要对查询的结果进行整理、评价、分析,再交付使用。对犯罪情报信息系统的查询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利用途径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依据。从案到人、从人到案、从案到案是经常采用的运作模式。从案到人是侦破现行案件的有效模式,侦查员可将痕迹物品、作案手段、犯罪分子体貌特征等未破案件的信息作为查询条件,输入犯罪情报信息系统中,比对查找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提高侦破效率,尤其在打击流窜犯罪方面成效显著。从人到案的模式可以破获积压案件或实施串并案侦查,侦查员将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作案手段特点以及指纹、鞋印、工具痕迹等信息作为查询条件,通过对犯罪情报信息系统内资料的查询比对,与未破案件挂钩,完成从人到案的侦查。从案到案是将从案到人和从人到案结合起来的,对犯罪情报信息进行深层次的逆向、交叉、循环、配套的查询,最大限度地发挥犯罪情报破案的效益。2加强阵地控制和刑嫌调控。开展阵地控制和刑嫌调控工作,除了采取传统的控制方法外,还可借助犯罪情报信息系统庞大的信息容量和科学的程序设计,将控制的战场延伸到犯罪情报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中。犯罪情报信息系统中的违法犯罪信息、日常管理信息、通讯信息及其他与侦查工作有关的信息共同监控着刑嫌人员的动向,反映侦查阵地的新情况,并能发出报警通知,为基础工作节省警力、财力。侦查员要善于综合运用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在逃人员信息、外来人口信息、旅店出租业信息、典当行日常经营信息、娱乐场所管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犯罪情报,用科技手段加强阵地控制和刑嫌调控工作。3开展刑事统计,掌握刑事犯罪动态,总结犯罪规律特点,预测犯罪发展趋势。情报部门应定期对犯罪情报信息系统内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统计,掌握一定时期内刑事案件的发案数、破案率,各类刑事案件的消长情况,违法犯罪人员的成分、结构及犯罪手段的变化,发现刑事犯罪的新情况、新动向,总结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预测刑事犯罪发展趋势。备注:资料型犯罪情报的搜集和犯罪情报的运用主要通过实训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详情参见刑事侦查学实训计划。 第二节 侦查阵地控制 侦查阵地控制是指侦查部门为获得斗争的主动权而对犯罪分子可能经常涉足的地区、场所、行业等予以占领,使之成为同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一、阵地控制的范围侦查部门控制的侦查阵地通常有以下三大类:1、复杂地区和场所2、与交通运输有关的部位3、特种行业二、阵地控制的要求阵地控制是一项基础工作,要使这项基础工作在打击和预防犯罪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要主动进攻,强化控制机制2、要坚持秘密控制与公开控制相结合3、要加强领导,建立专门力量4、要形成控制网络化三、阵地控制的常用控制方法根据侦查阵地的不同类型,不同地区、行业、场所的不同特点,阵地控制采用的控制方法各不相同。根据各地的经验,阵地控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建立专门力量控制2、布建秘密力量控制3、公开管理控制4、组织行业职工控制5、技术控制四、对几种主要阵地的具体控制方法1、对复杂地区和场所的控制(1)控制商场、超市、集市的方法(2)控制公共娱乐场所的方法2、对与交通运输有关部位的控制(1)控制车站、码头的方法(2)控制市内公共电、汽车的方法(3)控制出租车的方法3、对特种行业的控制(1)控制旅馆业的方法(2)控制旧货业的方法(3)控制印铸刻字业的方法备注:阵地控制的内容在课堂只做总体简介,布置学生课后先自学及阅读参考资料,再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到福州市公安局信息指挥中心开展观摩教学。参考资料:1、公安部刑侦局.“2001年新世纪开端的刑侦工作”J.中国刑事警察,2001,(1)2、金华市公安局.“覆盖全市的流动治安岗哨”J中国刑事警察2002.(1).3、“与外来人口共同构筑治安防控体系”. J中国刑事警察,2002.(6).4、“控制交易市场 构建阵控网络” J中国刑事警察,2003(4).5、“强化情报工作 严密阵地控制” J中国刑事警察,2002.(5).6、“加大阵控力度 拓宽破案渠道” J中国刑事警察,2002.(5).实训与观摩教学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搜集和运用犯罪情报的基本技能。教学方法:实训教学重点及措施:资料型犯罪情报的搜集、检索 教学难点及措施:资料型犯罪情报的情报分析教学课时数:2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与安排参见实训指导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阵地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主要方法。教学方法:观摩教学、社会实践教学重点及措施:对复杂地区和场所的控制 教学难点及措施:对复杂地区和场所的控制教学课时数:2教学内容:复杂地区与场所的控制方法、特种行业的控制方法、出租车行业的控制说明:本次课主要采取观摩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观摩教学的场地为福州市信息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负责人带领学生参观中心的设备及工作流程,介绍讲解阵地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当场演示现有控制工作,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分批组织学生利用周末休息日参加福州市反扒大队的行动,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理解阵地控制的作用。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刑嫌调控、刑事特情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重点及措施:刑事特情的建立与管理,结合案例讲授 教学难点及措施:刑事特情的建立与管理,结合案例讲授教学课时数:2第三节 刑嫌调控说明:刑嫌调控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课后自学和阅读参考资料完成,在课堂讲授中用20分钟加以总体的介绍。一、刑嫌调控的概念和作用刑嫌,是刑事犯罪嫌疑人员的简称,是指具有实行犯罪的某种主观因素,又有犯罪可疑迹象,但尚未发现、掌握其犯罪证据,不能对其开展立案侦查的人员。刑嫌调控,是指通过对刑嫌人员的了解、观察,以合法形式进行限制等,及时掌握其活动情况、搜集侦查线索,发现、控制和制止现行犯罪活动的一项秘密侦查措施。刑嫌调控的主要作用有:1、能够占据主动,侦破预谋案件2、可以迅速破案,提高破案效率3、可以促进秘密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二、刑嫌调控的对象根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前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实践,下列人员应列为刑嫌调控的对象:1、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少管、治安处罚及受过其他打击处理的人员中有重新犯罪迹象的人;2、正处于缓刑、假释、监(所)外执行、保外就医、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人员;3、因各种矛盾激化,有行凶报复苗头,或可能铤而走险,制造祸端的分子;4、经济暴富、财产来源不清、收支明显不符,有盗窃、抢劫、诈骗、销赃、窝赃等嫌疑的人;5、外来人口中,无身份证明、无正当职业、经济来源可疑、有犯罪嫌疑的人员;6、社会交往关系复杂,多与有劣迹的违法人员接触,拉帮结伙、寻衅滋事、有进行有组织犯罪嫌疑的人员;7、有流氓、扒窃等犯罪劣迹和走私、贩毒,制造、传播淫秽物品,容留、胁迫妇女卖淫的的嫌疑人员;8、有盗窃、抢劫枪支意图,有私藏、贩卖枪支、爆炸物品嫌疑的人员;9、因证据不足等原因未被打击处理,但犯罪嫌疑尚未被排除的人员。10、其他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 对16岁以下的少年,一般不列入刑嫌人员,可配合家长、学校加强对他们的帮教工作。其中有可能进行重大或连续犯罪的,可短期列入刑嫌人员。三、刑嫌调控的方法1、刑嫌对象的线索来源在打击现行、深挖余罪的破案活动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在日常调查研究、摸底排队工作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在特行管理、公共复杂场所控制和处理治安案件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通过侦查讯问和犯罪嫌疑人的揭发、检举,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从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居民房屋出租管理工作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从监狱、劳改、劳教、拘役、戒毒等改造、教育场所提供的材料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从人民群众的控告、举报和来信、来访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结合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集中严打、破案战役、专项斗争、侦查协作等,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从刑事特情、治安耳目、关系人提供的情报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从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与审查中发现刑嫌人员和嫌疑线索。2、刑嫌调控的方法严格刑嫌人员的审批制度建立刑嫌人员情况登记制度针对不同对象,因人施策,搞好调查控制多种措施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四、刑嫌调控工作管理1、设立专管机构或配置专管人员,落实责任制2、畅通信息传输渠道,提高情报利用效益3、实行量化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制4、定期整顿刑嫌调控工作,清理列控刑嫌人员第四节 刑事特情工作刑事特情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建立、领导和指挥的,用于搜集犯罪情报、进行专案侦查、发现和控制刑事犯罪活动的一支秘密力量。它为侦查工作服务,但不是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建立使用刑事特情的具体机关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其他任何单位和部门都没有建立和使用刑事特情的权力。刑事特情按其担负的任务不同,可分为三类:情报特情、专案特情和控制特情。刑事特情作为一种锐利武器,是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服务的,阶级性非常鲜明。刑事特情作为一种特殊的秘密侦查手段,政策性、艺术性很强,管理使用工作难度大,因此为保证特情工作发挥巨大作用,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需要与可能的原则。2、积极慎重、隐蔽精干的原则。3、统一规划、合理布建的原则。4、只能用于侦查、控制犯罪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原则。5、绝对保守秘密的原则。没有秘密就没有特情工作。6、刑事特情工作必须置于党委和公安机关的领导和监督之下的原则。一、刑事特情的选择建立1、刑事特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1)能够发现或接近犯罪人。这是选建特情的首要条件,不具备这一条件,就不能选作特情。(2)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这是胜任特情工作的能力条件。特情的活动能力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犯罪分子的观察识别能力。二是左右、控制犯罪分子的能力。三是灵活机敏、随机应变的能力。四是善于交际的能力。五是记忆能力。除此之外身体条件、一技之长也是活动能力的反映。(3)愿意为我工作或能控制使用。即要么其有为我工作的动机,要么其主观上并无为我工作的愿望,而出于种种原因或压力而不得不为之。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在选建刑事特情时既要三个条件全面考察,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严掌握。课堂讨论情况介绍:我省A市缉毒大队接上级部门传递的情报称,该市一名叫林坤的人正与境外犯罪分子接触,密谋走私毒品出境。经查,林坤,男,35岁,我省B市人,曾于1996年涉嫌贩毒被B市逮捕,后因证据不足未起诉。该林近几年在A市活动,与社会上的违法犯罪人员来往,并收罗了一些吸毒人员充当其马仔贩卖毒品。 A市缉毒部门对林坤早有注意,但此人行踪隐蔽,和同伙大都采取单线联系的方法,通过其几个得力助手指挥马仔,获取其犯罪的证据难度较大。接此情报后,缉毒大队通过技侦手段得知,林坤近期确与两名香港人频繁联系,商谈走私毒品一事,遂立案侦查。为近距离地获取情报,缉毒大队决定使用专案特情贴靠侦查。 人选一:甲,林坤手下“五虎将”之一,2000年跟随林参与毒品犯罪,主要负责毒品的运输,2003年2月因涉嫌在A市某公寓贩卖毒品海洛因(100克)被逮捕,已交待了贩毒事实,但对其他犯罪情况不予承认,目前被羁押在A市看守所;人选二:乙,我方特情081,A市本地人,社会闲散人员,1999年被建为特情,曾协助我破获“200159”案和“2002910”案,能力较强。081社会交往关系多,与林坤一马仔丙认识多年,二人私交不错。人选三:丙,林坤的马仔,以贩养吸,主要从事零星贩毒,头脑灵活,两次从我方的搜捕中逃脱。丙曾在乙面前抱怨林坤从零星毒贩处捞取太多利润还不担风险,自己却是“拎着人头”为他玩命。讨论题:应选择谁作为本案的专案特情?(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和考虑,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2、刑事特情对象的选择选择特情对象,是特情建立工作的基础。选择特情对象应讲究一定的方法。可以通过对刑事犯罪活动特点、规律的调查;通过对刑事嫌疑人员的调查;在实施专案侦查的过程中选择特情对象。选择特情对象还应通过适当的途径。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在普通群众中;在侦查破案,审查处理的现行犯罪分子中;在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中;在服刑犯和两劳人员中;在派出所、内保单位的推荐人员中等途径选择特情。在选择特情时,应注意到以下5类人不宜选作特情对象。他们是:(1)未满18周岁的少年。(2)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3)流氓恶势力的首犯、累犯,(重大)诈骗犯(惯犯),严重吸毒成癖者。这几种人如特殊需要的须报经省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4)被公安机关处决的犯罪分子的近亲属。(5)有精神障碍者,有说大话、说假话习惯的人。3、建立刑事特情的方法、步骤(1)建立刑事特情的方法启发觉悟的方法;教育争取的方法;结交朋友的办法;控制使用的方法(2)建立刑事特情的步骤建立特情应按照全面调查正面谈话考察履行手续呈批正式谈话等步骤进行。4、建立刑事特情的审批权限(1)建立刑事特情一般应经县(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负责人审查批准,目前县级刑警大队长便可批准。(2)建立专案特情,应经组织专案侦查的县(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专案负责人批准。(3)在看守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中选建的特情对象,由选建单位向监管部门提出意见,经县(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核,提请同级检察机关批准,以取保候审等适当名义放出使用。(4)在服刑罪犯和劳教人员中建立特情,应经地市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审核,主管处局长审批,并征得监狱、劳教所同意,报省级监管局、劳教管理局批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手续。为适应个别重大案件侦查急需,经地方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监狱、劳教所负责人同意,可以将建立的特情借出使用。借用特情后,应当在日内补办法律手续,借用期间不得改变服刑罪犯、劳教人员的身份。(5)物建境外普通社会成员、犯罪组织中的一般成员为境外刑事特情,需经地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报省级公安机关刑侦部门备案。物建境外社会知名人士、企业高级职员、犯罪组织中的骨干成员为境外刑事特情,需经省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报公安部刑侦局备案。二、刑事特情的领导使用1、领导使用刑事特情的原则(1)坚持党委的实际领导和严密监督;(2)服从党的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利益;(3)区分内外使用;(4)严禁使用特情诱人犯罪和共同犯罪;(5)保守机密,单线领导等原则。2、领导使用刑事特情的基本方法由于刑事特情的素质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接触的侦查对象不同,因而领导使用的方法和目的也不尽相同,但不论担负何种任务的特情,在领导使用过程中都应注意以下几种基本方法。一是设置专门机构,专人管理。二是量才使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特情的主观能动性。三是精心设计,具体指挥,强化战术意识。四是赏罚分明,注重教育。五是遵纪守法,严格监督。六是加强联络,注意保护。3、 领导使用刑事特情的具体方法。(略)为加深对此处知识点的理解,组织对案件的分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某年7月3日上午9点左右,某市一派出所两名民警驾三轮摩托车前往该市邮政局缴纳电话费,不慎将装有一支“六四”手枪和八发子弹的腰包遗忘在车斗内。十分钟后,两名民警从邮政大厅出来后,发现遗忘在车斗内的腰包已不翼而飞。两人询问附近摆摊设点的数名群众,未获取有用情况,遂报案。刑警支队迅即派员勘查现场,并组织人员走访周围群众,发现搜集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和破案线索;另一路人员迅速查询案件资料,力争从近年来发生在公共复杂场所的同类案件中发现嫌疑线索;最后一路组织管情民警分头召见特情,部署任务,围绕枪案开展工作。11时多,一特情L打来电话,要求12时整同侦查员在某茶馆见面,有重要情况反映。见面后,L反映:当天上午10点多,他的朋友小A与李某到他家玩;小A告诉他,李上午9点多在市邮政大厅外一辆三轮摩托车里搞到一个腰包,内装一支“六四”手枪,还有子弹;李还说犯了这么大的案子,公安部门一定不会放过,他在当地也呆不住,准备当天下午16点就搭车去广州、深圳,干一番大事。李某,男,27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刑三年,刑满释放后,又参与抢劫、绑架等暴力犯罪,系负案在逃犯。L已以挽留小A和李某在家吃午饭为名将二人留在他家,自己借买菜名义出来同侦查员见面。讨论题:此时,侦查员应怎样指挥特情控制李某?三、刑事特情的教育1、刑事特情教育的内容2、刑事特情教育的方法四、刑事特情的联络和工作据点 1、刑事特情的联络 2、刑事特情的工作据点五、刑事特情的管理刑事特情的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侦查部门为保证特情工作正确而顺利进行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并通过这些措施和规章制度,管理和约束特情为我工作,达到特情工作预期的目的。1、刑事特情的管理(1)人员管理和特费管理。(2)管理权限。(3)工作纪律。2、刑事特情的考核3、刑事特情队伍的整顿4、刑事特情的奖惩5、刑事特情档案六、刑事特情的保护刑事特情的保护是指在使用刑事特情的过程中,侦查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掩护特情的身份及特情的人身安全。1、一般特情的保护。2、专案特情的保护 说明:四、五、六部分安排学生自学完成。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侦查协作和追逃工作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教学重点及措施:侦查协作,讲授 教学难点及措施:侦查协作,讲授教学课时数:2第五节 侦查协作一、侦查协作的概念和作用侦查协作是指刑事侦查部门之间以及刑事侦查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在侦查工作中为发现控制犯罪、揭露证实犯罪、缉获犯罪嫌疑人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协同与配合的一项专门活动。首先,加强侦查协作有利于提高打击犯罪的力度。当前,犯罪活动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突出地表现在大要案增多,严重暴力犯罪、系列性犯罪、流窜犯罪、有组织犯罪突出;犯罪活动空间跨度大,有些案件涉及区域广泛,犯罪分子隐匿、逃遁的速度加快,连续作案频率增高,各种流窜犯罪分子更是利用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条件,大跨度地流窜作案。对付这类犯罪活动,单靠某一县、某一地区、甚至某一省市的侦查部门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加强侦查协作,将协作机制融入地区间、警种间、部门间的分工责任内,才能实现空间控制的广阔性,侦控查缉措施的及时性和超前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犯罪情报,减少对犯罪活动、嫌疑线索的未知度,提高侦查破案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形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力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其次,侦查协作有利于发挥公安机关整体作战的优势。在刑事犯罪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形势下,如果打击刑事犯罪仍沿用过去封闭状态下的破案模式,即使投入大量警力,而破案效率还是要受到很大限制。关键是要公安机关,特别是刑事侦查部门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形成以刑事侦查专业队伍为骨干,以公安派出所为基础,各警种积极参与,紧密配合,各地区密切协作,统一指挥,快速反应的整体作战格局。各地公安机关要强化协作意识,克服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的倾向,对于异地侦查机关的侦查请求,应当及时、无偿、有力地进行协作配合。通过侦查协作,彼此间协调侦查破案的有关事项,缩短时空距离,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加快侦破进程,达到侦查活动的高效率。同时,还能实现优势互补、警力互补,从根本上增强遏制犯罪的力量。加强侦查协作不是权宜之计,是同刑事犯罪活动斗争的客观需要,是刑事侦查部门长期的任务。随着对外开放、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刑事犯罪活动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境外、国外的犯罪渗透活动,如贩毒、走私、偷渡、贩运文物、伪造货币、跨国绑架、国际诈骗等国际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因此,侦查协作既要在国内大范围地普遍开展,又要向国际方面发展,国际间警察的合作将日益加强,侦查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扩大。二、侦查协作的原则1、及时协作的原则 在进行侦查协作时,协作地侦查部门应分清情况,及时进行处置:对于获取的犯罪线索,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传递有管辖权的侦查部门;对于请求查询犯罪信息资料的,应认真查办,及时反馈;对于协查犯罪嫌疑人情况的,应当接到通知后7日内将协查结果通知请求地侦查部门,交通十分不便的边缘地区应在15日内通知;对于协助执行强制措施的应当迅速进行,防止出现意外情况。2、无偿协作的原则对异地侦查部门提出的各种协作要求应当无条件予以配合进行,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也不得以种种借口、种种形式,拖延、推诿或不执行协作。3、依法协作的原则提请协作的侦查部门应当按规定制作办案协作函件,提出具体的协办事项和要求,并办理好相应的法律手续,否则由于法律手续不具备或不完备,协作地侦查部门有权拒绝协作。同时当协作地侦查部门接到协作请求时,应当指定主管业务部门办理,依法行使职权,不能因为强调侦查协作而出现越权办案的现象。三、侦查协作的内容1、交流刑事犯罪情报 侦查协作要交流的刑事犯罪情报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讲,包括协作范围内各种带有突出性的犯罪活动,尤其是恶性犯罪的新苗头和发展趋势;有组织犯罪、流窜犯罪、跨区域犯罪的活动;境外、国外犯罪渗透活动状况以及结合部、毗邻地区的犯罪动向等。从微观角度讲,包括某一案件、某一犯罪集团的案件线索;犯罪窝点,转移、销售赃物等线索;负案在逃犯的线索及犯罪手段、特点相同案件的线索。2、查缉犯罪嫌疑人查缉犯罪嫌疑人是侦查协作经常性的工作。为了提高查缉工作的效率,请求地侦查部门应把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犯罪情况、社会关系及可能潜逃的地区及时向有关协作地侦查部门通报,并办好相应的法律手续,派人前往进行缉捕活动。为了做好查缉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各地公安机关应建立和完善通缉、通报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建档登记、及时查证和反馈,及时布置控制工作,发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3、协查刑事案件协查刑事案件工作内容广泛,涉及案件侦查中的许多方面,如协查案件中有关情况和线索,有组织犯罪中的成员,被盗抢的机动车辆,犯罪嫌疑人的落脚点,不知名尸体,追赃和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等。对于协作区发生的具有明显跨地区作案特点而有条件联合办案的,有关地方侦查部门经过协商并征得主管领导同意后,可组成联合办案组或采取统一设计侦查方案、分别侦查、适时综合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4、开展并案侦查开展并案侦查是协作打击流窜作案、跨区域连续作案的重要措施,能取得破一案带一串的成效。协作中各单位要主动承担并案侦查的责任,组织精干力量会诊案情,制定侦查实施方案。侦查中一般情况下要根据串案涉及范围、案件大小等实行分工负责制。涉案地应遵循小案服从大案,少案服从多案的原则,以案大、案多的涉案地刑事侦查部门为主开展侦查。其他地区刑事侦查部门应积极配合,积极查证线索,随时沟通情况。必要时联合布网,查缉案犯。5、会诊疑难案件,进行技术支援对案情复杂、久侦不破的案件,承办单位可邀请协作地区侦查部门有丰富破案经验的侦查员、专家,共同研究案情,找出形成疑难案件的原因,提出开展侦查工作的建议。此外,在刑事技术方面,除加强现场痕迹物品、犯罪手段方面的犯罪信息交流外,还应组织技术难题攻关,重大案件技术支援,复核鉴定结论。在侦查手段上相互支援,如互派秘密力量或借调侦查员开展内线侦查及代为跟踪监视等。案例:杨新海特大系列杀人案件对杨新海案件的发案情况和破案经过进行简单的介绍,配合多媒体课件,说明侦查协作的作用、内容和方法。四、侦查协作的方法1、提出协作侦查的请求当请求地侦查部门在案件侦查中认为需要到异地开展侦查的,除情况紧急外,都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件,并办好相应的法律手续,向异地侦查部门提出协作侦查的请求。办案协作函件的主要内容包括:请求侦查的内容;提出请求的事实根据;协作侦查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要求。2、接受协作侦查请求负责协作的侦查部门接到异地侦查部门请求协作的函件后,应对协作函件请求内容等进行审查,然后指定主管业务部门负责及时开展侦查。对函件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请求侦查的事项是否具体;请求的事项是否合法,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不具体、不完备的应通知补充,对不合法的可驳回请求。3、开展协作侦查决定接受办案协作请求后,协作地办案单位应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地开展侦查活动。在侦查中如果请求地侦查部门是派人前往的,可以参加到侦查工作中来,但在侦查中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只能属于从属地位,不能喧宾夺主。4、通报协作结果 协作侦查结束后,协作地侦查部门应将结果以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通报请求地侦查部门,通报中写明侦查的经过、获取的材料、抓获的嫌疑人员、查询情报资料的结果等等。对于一些善后工作,如赃款赃物的移交、嫌疑人的押解等,由双方进一步协商解决。第五节 追逃工作一、追逃工作的作用追逃工作是侦查机关为追捕在逃犯罪嫌疑人及两劳人员而开展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业务工作。追逃工作是完成侦查破案任务的重要环节,是打击防控犯罪的有力举措之一。1追逃工作能缉获在逃犯罪嫌疑人,有效地打击犯罪和惩戒犯罪分子。2追逃工作能发现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动向,有助于扩大战果。3追逃工作能减少在逃犯继续犯罪,对于防范控制犯罪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料1大洋网讯 福建省检察、公安机关追捕在逃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取得较大战果,目前已有名追捕对象归案,共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万元。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高检院、公安部的部署,全国性追逃行动从今年月日开始。福建省各级检察、公安机关密切合作,成果显著。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名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归案,其中人慑于追捕的强大声威,主动投案自首,占归案总人数的.。一批涉案金额大、在逃时间长、罪行严重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在这次专项行动中落网。据统计,目前归案人员的涉案总金额共计万元,其中百万元以上人,万万元人。福州市商业银行马尾支行原行长贺冬玉挪用公款万元,长期潜逃,前不久被马尾区检察院干警抓获,是这次全国性追逃行动中归案的涉案金额最大的案犯。涉嫌挪用公款万元、潜逃年之久的福建省闽发贸易公司福州分公司原经理张真健,在此次专项行动中也落入法网。资料2新华网北京月日电(记者孙承斌)日前结束的全国公安机关“追逃”专项行动取得全面胜利。在天时间里,公安机关共抓获在逃人员万余名,有力策应、配合了正在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 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在已抓获的在逃人员中,被公安部通缉在逃人员名,公安部督捕在逃人员名。这些人员中,既有涉嫌爆炸、杀人、抢劫、绑架勒索等严重暴力犯罪在逃人员,也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在逃人员;既有“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骨干,又有涉嫌严重经济犯罪在逃人员。一批在逃人员落入法网,还带破了一大批重、特、大刑事案件,有力地消除了一批社会治安隐患。 今年月日,公安部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天的“追逃”专项行动,以配合策应公安机关正在开展的“打黑除恶”、治爆缉枪、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条战线的斗争。各地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精心制定行动方案,周密组织、部署,广大公安民警不辞辛苦,连续奋战,在社会上形成了“追逃”声势和氛围。 高科技在此次专项行动中展现威力。各地公安机关充分发挥高科技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实行“网上作战”,运用“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在逃人员信息数据库”光盘等高科技手段,对出租房屋等重点地区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进行比对查询;对旅店、宾馆、贸易市场、工矿企业等复杂场所的住宿、经商、打工人员进行流动查询;对清查行动中发现和查获的可疑人员进行重点查询,取得显著成效。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有力配合了专项行动。截止到月日上午时,“公安部通缉令”在公安部网站开通一个多月,点击率高达万人次。在整个“追逃”专项行动中,公安部为奖励提供重要线索的群众、举报人和缉捕有功的民警,已发放奖金批计人民币万元。上海徐汇区一位居委会干部说:“公安机关追捕在逃人员是为老百姓扫除祸害,我们有义务积极配合。” “追逃”专项行动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在政策感召和各方规劝下,全国共有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浙江省两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从匈牙利、俄罗斯回国投案。一名潜逃多年的犯罪嫌疑人投案后感叹:“逃跑绝对没有出路。”二、追逃对象行为分析在逃人员在潜逃的过程中所选择的逃跑方向和落脚地,与关系人是否保持联系,以及在潜逃中的不同心理特点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正确分析、掌握在逃人员的活动规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追逃政策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对策。案例:从马加爵案件入手,分析潜逃心理1在逃人员与关系人的联络规律家庭成员是在逃人员所依赖的主要关系,是其他关系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在逃人员绝大多数都与家人有联系,但联络方式比较隐蔽:有的探家却不在家中居住;有的采取在异地投邮的方式给亲人投寄信件,通信署假名或找亲友转交;有的在异地用公用电话同家人通话,谈话内容十分注意;不在严打期间和节假日回家等。亲戚朋友是在逃人员的第二关系人,包括亲戚、同学、同事、战友等。一部分在逃人员会同第二层次的关系人保持联系,通过他们找工作、落脚外地或得到庇护。亲戚朋友的关系人是在逃人员的第三关系人,属外延关系。这个层次的关系人是在逃人员既能避开追捕,同时又有所依靠的选择。也有一些在逃人员选择投靠旧时同伙、狱友或自己姘头等社会关系。2 在逃人员在潜逃的三个时期的活动规律随着潜逃时间越来越长,在逃人员罪责感逐渐减少,与家人联系开始增多,潜逃活动的轨迹发生明显变化。犯罪现行逃窜阶段 这个阶段犯罪人刚作完案,急于逃离发案地,犯罪心理焦虑程度大,罪责感重,心理压力大,行为上易走极端,是缉捕和攻破其心理防线的关键阶段。潜逃初期流动性是这个阶段在逃人员的突出行为特征。犯罪人的心理焦虑仍较大,警惕性高,注意隐藏自己,一般选择治安防范较弱的偏僻地区,如郊区农户、出租房和复杂的基建工地等,一有动静,立即更换住处。隐藏稳定期犯罪人的心理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罪责感降低,心理焦虑减轻,开始考虑如何生活。他们选准长久落脚点后,改名换姓,甚至安家立业,企图长期藏匿。3在逃人员与原籍的联系反映的行为规律本地在逃人员,即在原籍作案的在逃人员,大多数利用关系多、地熟、人熟的条件,以原籍为隐藏地。农村在逃人员一般是到当地的可靠关系或亲属处躲藏,家住城市的多在亲朋好友出躲藏,或在城乡结合部、城市中治安复杂场所租房暂住,以避风头。外籍在逃人员,即在非原籍地作案的在逃人员,其流动性大,大多数在犯罪后逃离犯罪地,经济状况较差的多逃回原籍,其他则流窜外地继续犯罪或以打工为生。4在逃人员罪行轻重与潜逃行为的关系犯轻罪的人心理上罪责感小,侥幸心理大,认为公安机关不会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抓捕。他们一般选择离家较近的地方或是本地隐藏。犯重罪的人心理罪责感较大,对其罪行有相当的思想准备,案发后都尽量远逃,在与家人的联系上十分谨慎。5在逃人员的犯罪经历反映的行为规律偶犯的心理罪责感较大,案发后都迅速逃跑,随时间推移逐渐与家人联系,在潜逃后期一般都回到家乡。偶犯在潜逃中重新犯罪率较低。惯犯的心理承受力较强,罪责感弱,家庭观念淡薄。他们逃跑时比较有计划,潜逃中多继续作案,流窜各地。6在逃人员的谋生技能决定其潜逃后的生活方式在逃人员凭借不同的谋生技能,在潜逃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常见的有:继续作案;靠人资助;务农;外出打工经商。继续作案者多为惯犯,主观恶性强;靠人资助者一般没有谋生技能,性格上依赖性强,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和家人联系;务农者多为农民,个性比较稳定;外出打工经商者所犯罪行较重,多远离犯罪地。三、追逃工作的实施准则1着眼全局,立足本地2讲究效率和效益3以明确的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为保障四、追逃工作的组织实施1建立专门追逃机构,落实责任制为保证追逃工作的经常性、连续性、有序性,各地公安机关应建立专门的追逃机构,组建专业追逃队伍,摸清在逃人员情况,建立规范的在逃人员档案,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明确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把追逃真正作为专门工作来做。2强化情报工作,深入细致做好追逃基础工作搜集在逃犯信息追逃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在逃人员信息的调查了解,以及对其潜逃行为的分析研究,因而搜集在逃犯的综合信息是一项长期的不断积累的工作,应常抓不懈。搜集内容包括在逃人员的基本情况、涉案情况、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生活习性、生存能力、职业特点、犯罪经历、照片等。搜集时可以通过同公安机关其他部门(如法制部门、派出所)的联系掌握在逃犯的第一手材料,同时深入群众了解有关在逃犯的更为详细的资料。充分运用技侦手段获取逃犯信息规范在逃人员信息管理,强化情报资料建设3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开展网上追逃网上追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而开创的一种追逃方式,它畅通了在逃犯信息的交流渠道,能迅速发现、核查、比对在逃人员,提高追逃工作效率。网上追逃要充分运用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和各地刑侦综合信息系统,资源共享,实现网上通缉、网上核查比对。开展网上追逃要善于将全国在逃人员信息与其他犯罪情报信息系统进行交叉比对查询,拓宽追逃思路。可供比对查询的情报信息有:违法人员信息、监管场所收押人员信息、劳改劳教人员信息、偷私渡人员信息、重点人口信息、刑嫌人员信息、申请出境人员信息、外来暂住人员信息、旅店业住宿人员信息、驾驶员信息、复杂场所、特种行业从业人员信息、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等。资料:12月10日,涉嫌拐卖儿童的福建籍犯罪嫌疑人黄炳芬被云南临沧公安边防支队官兵抓获,粉碎了他企图潜逃出境的美梦。当天下午4点左右,该支队河外边防派出所干警在为群众办理中缅边境地区出境通行证过程中,发现其中的福建籍男子黄炳芬神色慌张,当干警们问他出境做什么时,黄炳芬一会儿说出境打工,一会儿又说是去窜亲戚,前言不搭后语,引起了值班干警的怀疑。于是立即通过网上追逃进行核查,结果发现其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均与福建省莆田县公安局追逃的一名犯罪嫌疑人相符。随后,干警们又及时与福建省莆田县公安局取得联系,进一步证实了黄炳芬确系负案在逃人员。经查,今年43岁的黄炳芬,系福建省莆田县人。1998年l月至8月间,黄炳芬伙同李某、张某和范某等人,先后拐卖儿童7人,从中非法获利8万余元。案发后,黄炳芬于1999年5月开始潜逃,先后流窜到昆明等地躲藏。随着“追逃”专项行动的不断深人,黄炳芬感到躲在内地不安全,于是,便妄想逃到境外,没想到还是逃不过边防官兵的“火眼金睛”,刚到边境就落人了法网。4加强阵地控制,管好外来流动人口5多管齐下,全方位缉捕在逃人员。充分运用秘密力量。通过上线贴靠,及时捕捉在逃人员信息,构建公秘结合的追逃网络,提高对在逃人员的发现率和捕获率。组织追捕与架网守候相结合。对有潜逃住址的逃犯及时组织专门力量,采取顺线追踪、蹲点守候等措施一追到底,不获不休。加强政策法律宣传,营造追逃氛围,大力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通过公开悬赏通缉、张贴公告、印发宣传品、召开逃犯家属座谈会、个别谈话、上门动员等形式,加强政策攻势,营造浓烈的追逃氛围,讲明宽严兑现政策,公布举报电话,敦促在逃人员投案自首。6适时开展专项治理,加强追捕攻坚公安机关针对当地在逃人员情况,适时开展追逃专项治理工作,尤其是在外来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应经常整顿外来人口管理秩序,清查出租屋,注意发现线索,抓获在逃人员。对那些负有重大案件的逃犯、长期在逃人员,要实行挂牌督捕制度,落实责任,力争将其尽早缉捕归案。复习与思考一、主要概念1、犯罪情报;2、犯罪情报的搜集;3、阵地控制;4、刑嫌调控;5、刑事特情;6、侦查协作;7、追逃。二、思考题1、应如何搜集不同类型的犯罪情报?2、在侦查工作中应如何运用犯罪情报?3、如何进行侦查阵地控制?4、什么是刑嫌调控?如何对刑嫌分子进行调查控制?5、为什么要进行侦查协作?6、如何追逃?本章主要参考文献来源:1、李双其.瞿丰主编.侦查基础建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22、蔡辉庭.李双其主编.刑事侦察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83、马文元、林维业、许细燕主编侦查学教程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4、中国刑事警察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历年期刊5、中国法治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