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8692101 上传时间:2022-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镇污水处理适用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村镇污水处理适用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村镇污水处理适用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村镇污水处理现状及适用技术介绍一、农村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农村水污染现状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程度低、人口密度小、环境容量较为富余,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污染问题并不突出。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目前,我国共有行政村45400多个,农村人口达77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5%,按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污水60L计算,每天共产生4000余万吨生活污水。据2005年建设部组织对全国部分村庄调查结果显示:96%的农村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接沿地势排入周边水体或渗入地下,造成河流、水塘或土壤污染,威胁农民的生活环境。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现有185个乡镇,3953个行政村,142.2万户,农村人口达381.8万人。按每人每天平均产生污水60L计算,则全市农村每天共产生生活污水约23万吨。北京市于2006年在全市郊区县79个村开展了污水处理试点工程,截至目前,只有45个村建成并投入运行,投运率只有57%。2007年再建120个试点工程,与全市待建污水处理站的总数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农村水污染的原因:1、 农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造成水污染;2、 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水污染。农村水污染的特点和规律:1、 规模小且分散;2、 气候差异大;3、 水量水质变化大;4、 管理水平低;5、 资金短缺;6、 缺乏标准和规范。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1、 设计规模与实际偏差大;2、 工艺选择不合理;3、 用电增容问题尚未解决;4、 投资和运行费用短缺;5、 缺乏政策和标准支持;6、 管理水平不高。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及模式: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一般小于20000m/d,大部分为20005000m/d,农村污水处理规模更小,通常在1000m/d以下,多数为150500m/d。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维护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是阻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环保意识相对较弱,村政府的财政收入少,自筹资金搞环保几乎不可能。靠国家投资,因数额巨大,也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看政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村民欢迎建设污水处理工程,但90%以上的村民担心运行费用成为负担,希望由政府出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必须结合农村污染治理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开发“投入少、成本低、易管理”的适用技术。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分为分散处理模式和集中处理模式,应因地制宜选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做到既节省投资又便于管理。分散处理模式主要适用于分散居住农户的生活污水处理,优点是:灵活、施工简单、管线短、埋深浅,缺点是建站多,管理不方便,建站投资大,适用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地区。分散处理模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积累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集中处理模式是将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收集,集中建站处理。该处理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便于管理、出水水质好等优点,缺点是连接管线长,埋深大,管网投资高。二、村镇污水处理适用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湿地:湿地指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或为半咸水水体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也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深的沿海水域。湿地被称为“自然之肾”,被认为是“天然的污水净化器”,相对常规的污水处理系统而言,湿地处理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单、运行稳定等优点,而且不需要消耗化学药品,因此在长期应用天然湿地净化功能基础上于20世纪7080年代人工湿地逐步发展起来。人工湿地,通用名词Constructed Wetland,最早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运用实例可追溯到1903年,世界第一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建成与英国约克郡,连续运行直到1992年。我国自“七五”开始对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入90年代,国内关于人工湿地的研究逐步增多,目前已建成一些示范工程。结合湿地的生态自然特性与农村污水处理特点,人工湿地在农村污水处理的应用前景是比较广泛的。SBR革新工艺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SBR之所以称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一是运行操作早时间上是按序批式运行;二是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是按序列、间歇运行。SBR工艺是一种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周期循环间歇曝气系统,工艺流程简洁,是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由调节池、反应池、中间水池组成,其核心是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次沉淀等功能于一体。SBR工艺具有结构简单,运转灵活,操作管理方便;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系统构筑物少,布置紧凑、节省占地等优点,但是对于小水量的村镇污水处理来说,SBR工艺及其改良工艺显得构筑物多、投资大,限制了SBR工艺的优越性发挥。一般来说,村镇污水排放的间歇性非常明显,从工艺上非常适合采用SBR工艺的运行方式,但农村污水收集系统一般不完善,总排水口水位较低,给工艺选择和布置带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对传统SBR工艺池型结构和进水流态进行系统优化后开发出地埋式SBR革新工艺。该SBR革新工艺省去了调节池和中间水池,只需在一个池内即可实现调节、曝气、反应、沉淀和排水等多种功能,避免了连续进水对沉淀期和排水期污泥的扰动,使处理效果明显改善,降低工程投资。该SBR革新技术有以下优点:1、 具有调节、曝气、反应、沉淀和排水等多种功能,实现了污水处理和工艺布局的一体化,既可在连续进水条件下运行,也可间歇运行;2、 省去一级提升,从而省去调节池;3、 采用水下射流曝气,省去鼓风机房布置,降低噪音污染;提升排水,省去中间水池,解决了传统SBR工艺高程布置的难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4、 采用完全地埋式结构,地面可以绿化或硬化。污水速分生物处理技术单纯的物化法对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污废水处理效果较差,通常仅用在重金属废水等特殊的工业废水处理中,生物技术是处理有机污染污废水的有效手段,甚至是必要手段,若要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则需要与物化法相结合,现在国内实用的污废水处理工艺绝大部分是以生物处理为主,以物化法为辅的处理工艺。为了充分发挥生物处理的优势,减少或消除自身缺陷造成的问题,人们以生物处理为核心研究出了许多新型的处理工艺,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首先提出的流离理论和生物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就是这些新型处理技术之一。流离技术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后,北京科净源公司、全军环境工程中心在消化吸收该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技术产权的速分处理技术并应用在工程实践上。流离现象是一种流体运动的自然现象,存在于气体、液体的运动中,投入河流的漂浮物随着水流的运动总是飘向岸边,室内的灰尘、纸屑随着人群的走动,总会集中在墙角、桌角,落叶随风总会聚集在某些特定的地方,这些都是自然界的流离现象,在水流场中只要存在流速差就会产生流离现象,污水速分生物处理技术,就是通过以速分球为微生物载体,利用流离原理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聚集在速分球周围进而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降解的一种技术。速分处理技术特点:1、将流离理论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污水处理工艺。2、速分球的应用,为微生物的固定繁殖提供场所,同时为流离现象的形成提供条件。3、速分球的表面改性技术使得微生物更宜固定在球体表面。4、独特的气-液-固三相运动方式及其相互配合的控制参数是形成良好流离作用的必要条件。5、微生物被固定于载体表面,使得世代周期长的硝化反硝化菌得以大量生存,系统脱氨氮效果好,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总氮去除率也可达85%以上。6、由于固定化技术的引入及水流流动方式,使系统呈推流式运行。在系统的各个局部,载体表面生长好氧菌,内层生长厌氧菌,形成好氧厌氧好氧的反复进行,处理程度高,出水水质好。7、系统中沿水流流动方向可形成较长的生物链。沿水流方向前端为好氧菌,中段出现原生动物、后端为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生物链。高级生物以低级生物为食,产泥量极少,可做到基本不排泥。8、系统工艺简单,易操作管理,不需污泥回流,也无后续二沉池及污泥处置系统。UAF污水处理技术UAF(升流式厌氧滤池)污水处理技术是在第二代厌氧反应器处理工艺特性基础上针对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而研制开发的一种高效新型厌氧污水处理技术。UAF反应器是内部填充有微生物附着填料的厌氧反应器,下部为布水管,向上依次为承托层、填料层、集水管和排水管。污水从反应器底部进入,通过固定填料床,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分解,净化后的水通过集水管收集后排出滤池,产生的气体通过上部的排气孔排出。UAF工艺特点:1、 承受水力负荷能力强,可用于浓度较低的有机废水处理;2、 固定式填料可持留高生物量,使污泥停留时间长,污泥产量低;3、 微生物种群沿反应器进水高度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分布,在反应器底部发酵细菌和产酸细菌占有最大的比重,随反应器高度的上升,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逐渐增多并占主导地位。4、 反应器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工艺运行稳定,易于操作,与其他厌氧工艺相比,启动调试周期短。5、 水力停留时间长,可以间歇运行、耐水力和有机冲击负荷能力强。6、 需要良好的配水和集、排水系统,以保持水流畅通。7、 进水预处理要求高,以防止堵塞滤料。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