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语文报任安书教学反思总结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68539568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二语文报任安书教学反思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二语文报任安书教学反思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二语文报任安书教学反思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二语文报任安书教学反思总结古文教学历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重点。其原因有二:第一,古文考查在高考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第二,古文学习一直都是高中生学习的难点、盲区。在古文教学的方法、技巧和重难点上,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总结来看就是“古文”教学与“古文化”教学的不同。“古文”教学者,重在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教学,其直接的依据就是高考考试说明;“古文化”教学者,重在对文中文化内涵的挖掘,其直接的依据就是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综合来看,两种语文教学都无错误可言,但对于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专题,两种方法的使用就颇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报任安书为例作相关辨析。报任安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课本的重点文章。在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其属于必修五第三专题第一板块“生存选择”第一篇文章。编者所编排的位置也在某种程度上看出这篇文章的重要性。(范本)从全文看,报任安书一文存在两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本文内容大、文言重难点多;二,本文是史记八书十表之一,无论对于史记研读,还是司马迁研究,_讲对古代士族文化探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史记选读这一课本来讲就更是重中之重了。另外,现有的高考考查模式无形中压缩了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课时的安排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面对以上难题,在报任安书的教学过程中,我有这样的设想:1.摸清编者的意图,分块教学报任安书的编撰分为两个部分:翻译部分和不翻译部分。仔细研读这两个部分,我们不难发现编者在编撰时的良苦用心。翻译部分从文言文角度看,重难点多,翻译有争议的地方多。如第二段“幸勿为过”,单一个“过”字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过”作“过错”解,名词,“为”作“成为”解,整个句子翻译为“希望我的这种做法不要成为过错”;“过”作“责备”解,“为”作“被动”解整个句子翻译为“希望不要被你责怪”。两种翻译都能理解,但不同点在于句子的主体:一个是作者自己,一个是任安。但是编者在编写时,选举了第二种讲法,从文章整体看是有道理的,更符合语段的情感。像这样值得争议的地方在翻译语段中还有几处,编者以翻译的形式固定了说法,对于此类文章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而没有翻译的部分,从文言知识点的角度看,较为简单,符合考试说明中“基本能阅读简单文言文”要求。再从考试考点的角度看,未翻译部分的“激于义理”、“不必死节”、“思垂空文”、“厥有国语”等文言知识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仔细诵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未翻译的三段也是报任安书内涵上的重点。其不仅交代了作者隐忍苟活的原因,而且介绍了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这绝对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本文的教学必须实施科学的分块。2.读懂新课程标准,大胆创新新课程标准对新时代的语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大的角度看,标准提出了三个基本理念: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对于文言文,其说法更为具体:对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借助语感和必要的文言常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热爱和有兴趣,在文言文阅读中能否有意识地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意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教师应该大胆的实施“抓大放小”的策略。针对于报任安书一文,具体来讲:翻译部分,在提取相关文言知识后,运用现代文的教学方法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重在对作者思想的提炼,如对司马迁“生死观、荣辱观”的深入探究,对司马迁“为人处世”原则的探究。探究其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探究这些思想对史记创作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也就是上文所提出的“古文化”教学理念。对于未翻译部分,重在文言知识点的落实,从考试说明的文言文考查要求出发,深入的学习文章中出现的各类文言现象,力求讲透,举一反三,也就是上文所提出的“古文”教学理念。这样看来,报任安书一文通过三课时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解决。纵观_教学现状,高二阶段语文教学任务,除必修课本的教学外,还包括有选修课本的教学工作,其中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更是教学的重心所在。通过报任安书(节选)的教学,让我深刻意识到,古文教学环节中,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立即就给与答复,学生也听懂了。教师似乎完成了“解惑”的任务。但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体现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师就直接公布答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讲解,讲的仅仅是教师自己的理解,另外,学生闪现的学习主动性,又被教师给“扼杀”了。学生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灌输,机械的记忆。新课程要求提出;要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