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及三国志中曹操形象之对比研究报告

上传人:dc****87 文档编号:68344874 上传时间:2022-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及三国志中曹操形象之对比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国演义及三国志中曹操形象之对比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国演义及三国志中曹操形象之对比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师学院毕业论文题目?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操形象之比照研究学生显龙*指导教师邹华秀系部名称中文系专业班级10级汉语言文学1班完成时间第一师学院教务处制本科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操形象之比照研究学生:显龙系部名称:中文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邹华秀毕业论文作者声明1本人提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展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奉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明。2本人完全了解第一师学院有关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存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本文被查阅、借阅或编入有关数据库进展检索。同意第一师学院可以采用影印、打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本文的全部或局部容。3第一师学院在组织专家对毕业论文进展复审时,如发现本文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学院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无关。作者签名: 日期:二一年月日. z.-摘 要 自建国以来,全面肯定了历史人物操之后,引发了一股“评操热。一时间学术界对操的形象评价莫衷一是,有人说他是“奸贼,有人说他是“英雄,还有的人则说他是个“奸雄,不一而足。寿的?三国志?较为客观地刻画了操的“英雄形象,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则以“尊贬为核心,将操塑造成了一个“奸雄形象。本文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进展比照研究,以期望从客观的角度来正确评价操这一人物形象。将这两部作品进展比照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操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于进一步地研究、评价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三国演义;三国志;操;英雄;奸雄. z.-ABSTRACT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ao zedong fully affirmed the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 of Cao Cao.After,set off a stock Cao Cao thermal evaluation for a time.Unable to agree on which is right image evaluation time academic circles to Cao Cao.Someone said he was a traitor,someone said he was a hero,others said he was a arch-careerist.This is not the only one.Chen Shous 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considerable depicts Cao Caos hero image,but Luo Guanzhong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he respected for liu Bei to belittling Cao Cao,as it for the core.Shaped Cao Cao into a scoundrel.This article pare the Romance of the Kingdoms with 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to e*pect from an objective point view to correctly evaluate Cao Cao.paring these two works,not only helps to deepen the Cao Cao literal images and historical images of understand and recognize,but also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study,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characters in the novels.Keywords: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Records of the Three Kingdoms; Cao cao; hero; arch-careerist. z.-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言1一、?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操人物形象的异同1一?三国志?中的操形象1 1. 经国之才22. 运筹帷幄23. 矛盾性格3二?三国演义?中的操形象41. 狡诈多变的处世哲学4 2. 奸猾老练的御下之道4 3. 心狠手辣的对敌之策5三?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操形象之异同5二、?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操形象产生差异的原因6一时代背景的不同6二文体上的差异8结语9参考文献10致11. z.-引言大多数人认识操,是从?三国演义?开场的。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人物形象塑造更是到达了文学史上的巅峰。在作者笔下,操的奸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万千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贪欲和权势欲在?三国演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用“假仁假义网罗人才,为他所用。以至于笔者读完?三国演义?之后对操很难产生好感直到接触?三国志?之后,对操才有了不同的看法。在?三国志?中操则是一个雄才大概的领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从?三国志?里我们看到的是操文治武功,平定了北方,推动了历史的开展。为什么两部作品中的同一个人物形象会有如此的差异?如果将?三国志?作为史实,则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何又要将操重新塑造成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本文将这两部作品作比照研究,进一步认识操这一人物形象。一、?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操人物形象的异同操终究是怎样一个人,后世有着众多的评价。曾经风行一时的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节目中对操就有这样的评价:“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聪明透顶,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心胸狭窄;大家风,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1。这个评价看似相互矛盾,但却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操形象的复杂多变。而且,在不同的作品当中,操形象也有不同的表现。(一) ?三国志?中的操形象所谓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枭雄。操就是在这样一个乱世中升起的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寿笔下的操,机敏聪明,具有济世之才。?三国志?中记载,操从小便机智并通晓权谋之术,喜欢锄强扶弱,然而在当时人们看来却是“不务正业。不过那时统管三军的太尉桥玄却对操有这样的评价:“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2这样一位身居高位的人对当时的青年操就作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可见操自身才能之出众。1. 经国之才操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应当是在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为郎。没过多久,便当上北部尉。当时的为东汉都城,各类关系错综复杂,很难管理。操就职之后,就严明法纪,让人打造了十余根五色大棒,以作为惩戒之具,并说明“有犯禁者,皆棒杀之。蹇图自恃侄子蹇硕被皇帝宠幸,便违禁夜行,被操抓到后乱棒杀死。一时间,京城那些作威作福的权贵们都收敛了很多,没人再敢违犯禁令。操此举让其声名大噪,但也因此得罪了以蹇硕为首的一干权贵,被调至偏远的顿丘,任顿丘令。这一年,操二十三岁。虽然因此次事件操被远调,但这也为操积累了政治资本,为他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根底。操对时局的把握亦是非常地精准。董卓作乱之后,纵兵抢掠京城,另立君王,自封相国,引起了各路诸侯豪强的反对,已然是失“义于天下。操认为“卓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3,之后他参加了以袁绍为盟主的“反董卓联盟。然而这一联盟中的各个势力却是离心离德,根本无法与董卓相抗衡。于是操喊出“投死报国,以义灭身的口号,以一个“义,站在了时代的更高台阶。除了对时局具有精准的洞察力之外,从?三国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操在应对大大小小战役时卓越的指挥才能,以及勇于不断革新的政治魄力。他奖励耕战、重视人才选拔,并且减免赋税、加强对功臣的封赏。这一系列的举措稳定了他在北方的统治,其经国之才显露无疑。2.运筹帷幄?三国志?中记载了很多操运筹帷幄,出奇谋而制胜的战役。操初显指挥才能是在驻军顿丘之时。当时于毒、白绕、眭固等黑山贼攻打东武阳,操大破之。这次战役在?书?中亦有相关记载:于毒攻武阳,诸将皆以为应回兵自救,操却说:“膑救而攻,耿弇欲走攻临菑。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4结果也如操所言,此围救之策逼退了于毒,解了武阳之危。可见操不仅具有过人的战争敏感性,而且精通兵法。在?三国志辽传?中还有这样一个战例,操征讨鲁之时让薛悌送密函至,以教辽如何应对权的袭击。密函中提示,假设是权来袭,则让辽、典领兵出战,乐进驻守。之后辽等三人在操的提示之下配合作战,于是权围攻十余日,无功而返。这可谓是操版的“锦囊妙计,凭借着一封书信逼退权,而且使本有矛盾的辽、典、乐进三人冰释前嫌,此一石二鸟之计充分说明了操过人的战争敏感性,也突出了他出色的御下之道。寿在?三国志?中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文中对操不吝赞美之词,甚至于用“超世之杰来形容操。在?三国志?中,操正是这样一位“超世之杰,他崛起于黄巾起义,与袁绍争霸中运筹帷幄,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优异的军事才能,统一了中国北方。3.矛盾性格?三国志?中不但对于操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均有大篇幅的表达,而且对于性格方面也是有所表达。?三国志?中的操性格极为矛盾,他有着温情的一面,也有狠毒,睚眦必报的一面。讨伐绣一役,操的儿子昂身死,疼爱昂的丁氏哭闹,操一怒之下将其遣回了娘家,半年之后操心中觉得愧疚,于是到丁氏娘家再三劝她回家。其间操“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丁氏不答,而后“操却行,立于户外,又劝,丁氏依旧不答。操“遂与绝。5以当时操的身份能做到这种地步,实属难得,“抚其背、“却行,立于户外等描述也表达了他对亲人温情的一面,这是一种毫无功利性的情感流露。然而操绝对不是温情脉脉的人,在?三国志?中也客观记述了他狠毒、睚眦必报的一面。操在和袁绍交战时许攸背袁投,并为操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出谋划策。然而事成之后许攸自恃功绩,放纵不羁,甚至在酒席上直呼操小名,屡次提及自己对攻下冀州的功绩。之后被操厌恶,放任手下许褚杀掉了许攸。许攸被许褚杀掉之后,操却只是责备了许褚而非降罪于他,可见操对于杀许攸确实有一番思虑。曾经被操“跣足而出迎来的许攸最终落下杀身之祸,其自恃勋劳虽是诱因,但也足见操的心狠手辣。纵观整部?三国志?,寿对操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虽然操杀掉了一些不合于己的人才,但是其自身的才能和人格魅力皆尽凸显,不愧为“超世之杰。(二) ?三国演义?中的操?三国演义?以?三国志?、?资治通鉴?为主要史实依据,并参加了各类野史、传说,对其中的人物进展了文学化的再加工,对于操这一形象,则塑造成了一个十足的“奸雄,并且主要突出了其“奸的一面。1. 狡诈多变的处世哲学 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以猛将形象出场的,梁、宝领军败逃之时,被一路兵马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操字孟德。之后的介绍却给人以狡猾多变的印象。操小时候颇为顽皮,曾触怒叔父被告之父亲嵩,从而被父亲斥责。操便心生一计,于叔父拜访时,装作中风倒地。叔父告之于其父,嵩急忙前往观察,而操却安然无恙,并对父亲说:“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6嵩听信了他的话后再不听操叔父的话,从此操更是恣意放纵。虽说小孩子大多都会通过说谎来逃避大人的说教或是责骂,但要像操这般心思缜密,表演到位,就不是一般的小孩子能做到的了。俗话说“从小看大,这也为之后小说描写其奸诈埋下了伏笔。之后操得太尉桥玄所赏识,不畏豪强,除暴安良,但却依然不改奸雄本色。他行刺董卓不成,逃离京都,途中因猜忌心过重误杀吕伯奢一家,并连出门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一并杀死,且口出狂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吕伯奢一家与操一家乃是世交,仅凭狐疑猜测就将别人一家杀死,其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私的处世哲学显露无疑。2.奸猾老练的御下之道操对待家人和朋友都不离谎话与欺瞒,对手下更是老练奸猾。“割发代首事件就是较为有代表性的例子,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可是,操在过麦田之时却因马受惊而践踏了农田。操随即便叫来行军主薄,“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人急忙阻止。在郭嘉以春秋大义“法不加尊的劝阻下,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7即借郭嘉的话,轻轻将死罪抛开。于是拔剑割发,游示三军。此番作为让他赢得了三点美名:其一,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说明他要带头执行军令;其二,他拔剑自刎,说明自己严明法度;最后,在郭嘉的劝导下,他沉吟良久割发代首。此一石三鸟之计,既保住了自家性命,又赢得了严明法度的美名,使得“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更是得到了百姓的谅解。在小说的如此描写之下,一个奸猾老练的弄权者形象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操对手下兵士百姓都能有如此手段,对待能臣良将更是手段高超。在操遇到人才并想将其留为己用时,就会想尽方法笼络,也会用些奸诈手段。在?三国演义?量表达了操在用人方面手段奸诈的事件。例如在之战时,操差点被吕布手下猛将辽给一把火烧死。当操破白门楼,擒住辽之后,已有劝降辽之意,故与之谈笑,却被辽几句话激怒,欲拔剑杀之。然而在关羽和备劝阻后,“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8这段描写甚为精彩,由操的“笑表现出他的得意;“大怒表现出他的杀意。但之后却感情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操“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归根结底还是爱才之故,而且为了防止太为难,于是说“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这一句圆场的话将“操式的厚黑学展现地淋漓尽致,确实不愧为当世“奸雄。3.心狠手辣的对敌之策?三国演义?既然将操设定为“奸雄形象,则就绝对不会缺少表现操对待敌人心狠手辣的一面。“屠戮应该是众读者们不会陌生的事件,操得知父亲殒命之后,率领大军攻打,以报杀父之仇。而后不听宫劝说,于是就有了“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开掘坟墓。9的一幕。虽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给自己父亲报仇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操却盲目地将仇恨扩大,乃至屠戮无辜百姓,可谓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的手段确实太过狠毒,其心狠手辣也可见一斑。以上的事例充分突出了?三国演义?想要表现出的“乱世奸雄的操形象,而且“雄多被“奸所掩盖住了光芒,以至于让读者大多只注意到了操奸诈阴险的一面,而忽略了他自身的才华和品质。这一点与?三国志?大相径庭,接下来,笔者将比照两部作品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以作比照研究。(三)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操形象之异同世人对于操的奸雄印象,十有八九起源于许劭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在这两部作品中,对于操得到如此评价后的反响描写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三国志?中是这样描写的:“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10而到了?三国演义?中,则如是描写:“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11二者看似都记述了同一个事实,容一致,但却有一字之差。在操听到许劭的评价之后,?三国志?说的是“太祖大笑,而到了?三国演义?中则成了“操闻言大喜。“笑和“喜虽都有表达快乐的意思,但是“大笑表达的更为涵,更有包容性。即便如今已经无法考证操当时笑的真正意图,不过如果联想到?三国志?中所展现出的操自身的才华和品质,则这一个“大笑就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气,一种广阔的胸襟。而相比之下“大喜则近似于“窃喜,显得目光短浅,太过小气。再看操在待人处事方面,两部作品的描写也有不同。神医华佗在民间可谓是家喻户晓,?三国演义?中对他的死有着很清楚的记述。操患有头痛病,久治不愈,于是请来了华佗为他医治。华佗告诉他需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病根“风涎,如此便能根治。操大怒,觉得华佗欲害他性命,华佗举了关羽刮骨疗伤的例子来劝其无需多疑。“操曰: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时机,欲报仇耳!12于是将华佗置于狱中,拷问实情。数日之后,华佗竟是死在了狱中。这便是大家都熟知的?三国演义?对于华佗身死的记述。而在?三国志?中却是这样记载的,操病痛加剧,命人请华佗看病,华佗先是以思乡之情推辞,之后又以妻子生病为由欺瞒操。被识破之后操大怒,于是便抓了华佗入狱。并说:“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但是之后操爱子仓舒病重,“太祖叹曰:吾侮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13两段描写说的是同一事件,但其因果联系和行事方法却大有不同。?三国演义?更强调的是操的主观臆断,因疑心而杀华佗;?三国志?中却是因为华佗三番五次地推辞欺骗而惹怒了操,从而获罪入狱且死在狱中。一种是主动,一种是被动,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在?三国志?中操表现出了“侮杀华佗的情绪,与?三国演义?的形象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像这样的差异之处在作品中还有很多,相比之下,很容易看出其中人物形象的不同。前文也提到过,?三国演义?主要是要塑造一个“奸雄形象,并且要突出“奸的一面;而?三国志?则是突出“雄的一面,故称操为“超世之杰。为何两部作品会有如此差异呢?这正是笔者接下来要探究的原因。二、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操形象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时代背景的不同 史书的撰写,多少会受到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所成史书的感情基调也会有所区别。我们都知道,国灭了蜀国,司马氏夺权废立晋,之后又灭吴,从而完成国家统一。于是寿所著?三国志?为了政治的需要对操的一生作简要的记述,多写其政治生涯和历经的大小战役,而性格方面就只做了简单的描述,也没有受到太多道德倾向的影响。为国家统一而灭蜀的国当然是正统,操作为国的领袖也当之无愧为“超世之杰。所以,在?三国志?中看到的操大多是其济世之才、运筹帷幄的一面,而很少能看出操的“奸雄特点。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符合统治者的利益,稳固其统治根底。史书虽力求客观,但终究是要以稳定当权者的根底为前提。假设是一本史书写的皆是当朝太祖如何争权夺利、杀人如麻,则这样的史书必定不会为当权者所容。反观?三国演义?则是在历经了数朝之后的演义作品,这就无需再考虑国甚至是晋国当权者的利益。历史上的操重严法度,符合的是法家的思想,而?三国演义?的创作者们多受儒家思想的道德标准所熏,操的所作所为便与他们所遵循的儒家思想所不符,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尊贬的政治倾向性。从当朝选官制度来讲,当时入仕最主要的途径是被推举为孝廉,这一制度在当时却被各大门阀所把持,成为他们干预朝政的工具。使得当时出身寒门的士人根本无法进入朝廷,到达改变命运的目的。而到了唐朝,科举制度日渐成熟,寒门士人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入仕。这样一来,士人们在这太平盛世中皆可凭自己的才干建功立业,也让他们看到了成为英雄的希望和途径。所以,他们崇拜英雄,也歌颂英雄。操戎马一生,平定北方,如此功绩正迎合了唐代士人们的英雄情结,故而能得到他们的赞扬和肯定。但是操却非唐朝人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唐代士人们在赞扬和肯定操功绩的同时也揭露了操在铜雀台腐败奢靡的生活。例如商的?铜雀妓?中有如是描写:“主矜峨眉,美人美于玉。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14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5也被传为千古名句,可见唐代士人们对操好色荒淫的挖苦。同时,在唐代的民间小说、演义中,操依旧以奸诈狡猾、残暴无道的形象出现。?独异志?中载:“操无道,置发丘中朗、谋金校尉数十员,天下人冢墓,无闻新旧,开掘时,骸骨横暴于野,人皆悲伤。而据?三国志?记载,真正掘墓盗棺的人却是董卓,如此移植到操身上正是说明了操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为了迎合受众群体的好恶,已经越来越背离真实面貌,“尊贬已成为定势。到了两宋时期,操的形象进一步恶化,“贼已成为宋代士人的共识。操在唐代还留存的“英雄影子到了宋代已经荡然无存。除了鄙视其“奸诈无道之外,又根据当时的民族矛盾,人们将北方的操看做“南下的侵略者,而备则是汉室的象征。“尊贬的情感在南宋到达了一种极致,“尊即为“尊汉,所以历史上的操无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罢,灭蜀也罢,都坐实了“篡汉的罪名,又如何能不被广阔汉人所贬斥。之后的元、明、清皆是延续了“贬的主流思想。无论是在元杂剧亦或是明清小说中,操皆是作为反面角色出场。操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传播的过程中历史元素越来越弱,而文学元素越来越强,这也就是两大作品?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操形象差异的时代因素。二文体上的差异就其创作文体而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时间为序列、以几个人物备、操、诸亮等为主线的历史小说,其价值在于十分详细地反映东汉末年至东晋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中种种人物、势力的价值关系,特别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影响、变化、开展的过程。因此?三国演义?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历史的再现,它不等同于单纯的历史书类著作,不能简单的复述历史,必然要在历史的根底上进展一系列的再创造。这种文学创作有时要结合各类传说、野史,甚至是要进展想象和一定的虚构,而且也要迎合广阔读者的意愿从唐宋时期开场“尊贬就已经深入人心,以及宣扬自身的政治文化理念。由于?三国演义?的素材大局部源自民间传说、野史,所以为了增强小说的文学性,作者把历史上一些乱臣贼子的特点融入了操这个形象中,在“虚构和“写实这一方面,着重于“虚构,突出其阴险狡诈的“奸雄本质,也表达出了对其“窃国弄权、“欺君罔上的谴责。而?三国志?则是一部正统的史书,它记述了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的历史。在著书过程中,寿继承了司马迁求真务实的精神,在进展编撰的时候取材精审,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史实。例如,?三国志?对审配之死的记载是:操攻打邺城之时,俘获了审配“幹配声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对于这一段历史,同时期的袁晔在?献帝春秋?则写成了:审配战败“太祖逃于井中,于井获之。对于这一段描述的出入,裴松之评论到:审配是袁氏一代忠臣,战败后竟逃于井中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不知资、晔之徒竟为何人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疑误后生矣。实史籍之罪人,达学之所不取者。16从裴松之的这段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较为赞同寿在取材方面的慎重,这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寿“务实的态度。而且寿在记述过程中皆是力求客观,并没有像演义那般的艺术加工,仅是以详略之法来展现人物形象。可以说,?三国志?表达了操的历史形象,而?三国演义?则表达了操的艺术形象。结语总而言之,?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的操形象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写作目的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物都会被赋予不同的文化色彩。无论是评价操还是其他的历史人物,都应该以慎重的态度,辩证的角度去对待问题,不能单纯的贬斥或者是为其翻案,大唱赞歌。我们要肯定操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也肯定他表现出来的文韬武略;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他性格狠辣、暴虐的一面。我们研究操这个性格最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当把他的优点做精华以继承,把他的缺陷当糟粕以摒弃,并加以警醒。参考文献1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M.:文艺,2006,7:2.2寿.三国志M.呼和浩特:远方,2008,11:2.3寿.三国志M.呼和浩特:远方,2008,11:5.4寿.三国志M.呼和浩特:远方,2008,11:9.5寿.三国志M.呼和浩特:远方,2008,11:162.6罗贯中.三国演义M.:时代文艺,2000,5:6.7罗贯中.三国演义M.:时代文艺,2000,5:94.8罗贯中.三国演义M.:时代文艺 2000,5:106-107.9罗贯中.三国演义M.:时代文艺 2000,5:53.10寿.三国志M.呼和浩特:远方,2008,11:3.11罗贯中.三国演义M.:时代文艺 2000,5:6.12罗贯中.三国演义M.:时代文艺 2000,5:405.13寿.三国志M.呼和浩特:远方,2008,11:549.14定求.全唐诗卷三百三十M.:中华书局,1960:3347.15定求.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M.:中华书局,1960:5980.16寿.三国志M.呼和浩特:远方,2008,11:213-214.致 本论文是在邹华秀教师的全力指导下完成的,邹教师有问必答,诲人不倦的精神让我十分感谢。同时,邹教师给予了学生非常精辟的建议,使我思路得以开阔,从而沿着论文主线容顺利完成了写作。邹教师不仅在论文上给予我悉心的指点,更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等各方面认真负责。于我而言,教师不仅授我以文,更教我做人。至此,我对邹教师抱以深切的感谢之情,谨向教师深深的鞠躬。.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