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复习-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620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8013532 上传时间:2022-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620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620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721题。(共12分) 甲 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核舟记) 乙 文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1)峨冠: (2)不属: (3)比: (4)共适: (5)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9、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20、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谈谈理由。(2分) 20、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16、(1)戴着高高的帽子 (2)不相类似 (3)靠近 (4)共享 (5)只有(2分,写对2个得1分)18、(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2分,意思对即可)19、A(2分。整理的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20、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整理真切的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2分。言之成理即可)20、(1)孔子感慨的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要大家珍惜时光。 (2)苏轼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慨叹人生之无常。(2分。言之成理即可)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