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进制造业技术指南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7515376 上传时间:2022-03-31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先进制造业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上海先进制造业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上海先进制造业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先进制造业技术指南(2005)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5年3月前 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两个优先”产业发展方针,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提升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体现先进制造业的高端。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在承担编制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的同时,会同上海科技情报所,组织各领域专家编制上海先进制造业技术指南(2005)(以下简称“指南”),既作为落实方案的一项措施,也是与2004年编制发布的上海产业能效指南、上海产业用地指南相配套的一个系列指南。指南参考和借鉴了国家有关部门的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关键技术与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不同技术的需求,通过专门研究机构的分析跟踪和有关领域专家论证咨询,分别列出每个行业的关键技术及核心内容。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还组织相关行业协会、产业技术部门和一批资深技术专家,对指南进行了审核修正。指南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体现国家战略、贯彻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和“两个优先”的原则;二是跟踪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和高技术产业最新发展方向的原则;三是坚持阶段性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以2010年为目标,二至三年按照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中的产业划分,从支柱产业技术、装备产业技术、战略产业技术、新兴产业技术和都市产业技术五个方面,形成二十五个重点行业技术指南,供各级政府产业管理部门、开发区、中介机构和企业在投资、招商中参考。指南今年是首次编制,因此,不少方面还需要充实和完善,文中也有不少疏漏乃至不确切、不合理之处,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使该指南在推动上海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徐建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主任2005年3月第一部分 支柱产业技术一、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的前沿,是最具活力、渗透力最强的产业技术。微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和信息家电等技术仍然是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其飞速发展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带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促进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一)半导体1、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集成电路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具有很强的前、后向关联性,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提高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工具开发、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及应用、封装测试等方面的水平,是当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的发展重点。(1)集成电路设计技术1)硬件/软件协同设计;2)SOC设计平台与SIP重用技术;3)低压低功耗电路设计技术;4)市场急需的新型有特色的软件工具开发;5)为适应不同设计流程设计的接口软件。(2)面向整机应用的集成电路开发1)智能卡芯片设计开发及模块制造技术;2)高清晰度电视(HDTV)、DVD、数码相机、数码音响等配套集成电路技术;3)3C 多功能移动终端芯片组(802.11协议);4)数控机床电子专用芯片;5)汽车电子专用集成电路芯片;6)为其它整机产品配套的专用集成电路;7)数字信号微处理器(DSP)和64位通用CPU以及相关产品群。(3)12 英寸90/65 纳米微型生产线1)薄栅介质层形成技术;2)High-K 材料制作及界面控制工程;3)低接触电阻浅结形成工程;4)栅电极形成工程;5)铜互连/Low-K 新材料的形成工程。(4)集成电路封装技术1)更先进的仿真技术和工具,提高封装的机械、电器以及热性能;2)能承受潮气和较高焊接温度的高强度、绿色新型封装材料。包括芯片连接及模塑料等材料;3)50微米以下的超薄背面减薄技术;4)系统集成封装技术;5)圆片级封装技术;6)满足整机更小、更轻、更可靠的要求的新封装设计及工艺。包括载带封装(用于IC卡)、塑封针栅阵列(PGA)、球栅阵列(PBGA)、多芯片组装(MCM)、芯片倒装焊(Flip Chip)、COB(Chip On Board)、COG(Chip On Glass)、COF(Chip On Film)等关键工艺。(5)集成电路测试技术1)支持千万门级、1GHz、1024Pin的SOC设计验证平台和生产测试平台;2)SOC设计测试自动链接技术研究;3)DFT的测试实现和相关工具开发;4)高频、高精度测试适配器自主设计技术;5)测试程序设计方法及建库技术;6)SOC产业化测试关键技术研究等。2、新型电子元器件设计制造技术当前新型电子元器件技术向高频、宽带、微型化、集成化、模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加速开发电子元器件新品种,进行关键技术及工艺攻关,为主要电子整机提供高水平的元器件是新型电子元器件技术发展的重点。(1)新型片式元器件设计制造技术1)开发、生产高频、超高频产品;2)高精度宽幅成膜技术;3)高精度印刷迭层技术;4)封装技术以及电极处理技术。5)增加封装品种规格,如开发小型、超小型有引线、无引线等新品种;6)进行封装大生产技术开发,如低弧度键合、封装、可焊性、可靠性等技术开发。(2)新型显示器件设计制造技术1)等离子体(PDP)显示器件设计制造技术;2)液晶TFT显示器件设计制造技术;3)投影管显示器件设计制造技术;4)真空荧光显示(VFD)器件设计制造技术;5)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 设计制造技术;6)其它具有高均匀性、高稳定性、高发光亮度的显示器件设计制造技术。(3)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技术1)光放大器设计制造技术;2)光开关器件设计制造技术;3)光微光器件等有/无源器件设计制造技术;4)平板显示器高压驱动电路设计制造技术;5)光电固态继电器设计制造技术。(4)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制造技术1)解决高阻厚外延材料制造、大面积多层金属化技术、封装技术等关键技术;2)扩展电力电子器件和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品种规模,形成大批量生产能力。(5)敏感元器件和各类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1)微电子机械系统(微、纳米级产品);2)汽车传感器系统;3)环保传感器系统;4)过程控制传感器(力、热、湿、气、磁、光、电压、电流等)设计制造技术;5)医疗卫生与食品业检测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6)微型化、元件化电量隔离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7)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电量隔离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8)系列过电压防雷组合件(压敏电阻器)设计制造技术;9)磁敏元件及巨磁电阻(GMR)传感器设计制造技术;10)甲烷传感器及其监测报警器设计制造技术。(二)计算机计算机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性能的计算机支撑着科学、技术、工业、国防等众多领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整体发展趋势朝着处理速度更快、功能更强大、支持无线宽带网络、应用服务领域更广泛方向演进。1、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核,掌握战略必争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具有重大意义。高性能通用CPU芯片设计,高性能、可扩展、高可用、可管理的、以存储为核心的新型网络服务器系统以及大容量存储系统与集成是该领域的发展重点。(1)高性能通用CPU芯片设计关键技术1)向量处理技术;2)多线程处理技术;3)高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4)CPU设计验证和可测性设计技术; 5)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 6)面向机器结构的编译优化和动态二进制编译技术。 (2)新型网络服务器系统关键技术1)高性能处理器设计;2)对称多处理(SMP);3)群集(Cluster)系统;4)光纤互联网络;5)新型I/O结构。(3)大容量存储系统与集成关键技术1)智能化磁盘阵列硬件和存储专用嵌入式软件;2)海量数据一体化自动管理技术;3)存储系统I/O能力可扩展技术;4)存储系统测试、监控技术;5)虚拟存储技术;6)高性能多媒体服务支撑技术;7)海量存储系统集成技术。(4)笔记本型微型计算机技术1)产品模块化设计技术;2)无线通讯技术。2、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管理和服务方式上的变革产生巨大影响。(1)非接触式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1)专用芯片技术;2)天线技术;3)无线收发技术;4)数据变换与编码技术;5)电磁传播特性。(2)新一代工业控制机关键技术1)现场总线技术;2)实时控制网络集成;3)实时控制软件技术;4)综合自动系统集成技术;5)控制系统仿真模拟技术。 (三)软件软件产业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产品设计生产工厂化和软件工程项目外包化、软件开发的网络化、软件产业向其他产业加速渗透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总趋势。软件技术发展重点是:1、操作系统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突破关键技术,对提高整个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1)Linux操作系统及应用套件技术1)小型化嵌入式Linux;2)桌面系统易用性设计;3)中文处理技术;4)安全增强技术。(2)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关键技术1)跨平台可伸缩的数据库体系结构;2)智能化查询与优化技术;3)事务处理与故障恢复技术;4)并行处理访问控制技术;5)快速数据存储与存取技术;6)标准化数据库接口。2、信息应用系统及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应用系统及行业应用软件对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持续发展能力起到决策支撑作用,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整体技术架构正朝着具有明确的行业特色、有应变能力、业务流程与专业技术有效整合的方向发展。(1)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关键技术1)基于WEB的ERP系统开发平台;2)基于企业建模的ERP快速系统配置及系统动态重构/重用技术;3)ERP工作流引擎;4)ERP快速实施方法及实施规范、企业诊断方法及工具;5)ERP功能构件的集成技术;6)基于XML的ERP与电子商务、CRM/SCM/PLM/PDM集成技术;7)ERP与企业应用服务器、数据库集成技术。(2)电子商务系统技术 1)安全认证技术;2)在线支付技术;3)电子数据交换;4)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与信用支撑环境。(3)供应链管理(SCM)系统技术1)系统业务过程建模技术;2)分布计算技术;3)系统的软件可重构技术;4)数据信息安全保证技术。(4)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技术1)数据挖掘技术;2)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3)商务智能分析与ERP、SCM、CRM等企业应用软件集成技术。(5)制造业信息化ASP平台开发及应用关键技术1)生产过程智能控制技术;2)企业流程快速重组的工作流技术;3)产品创新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其系统;4)企业建模工具以及与ERP、SCM、CRM等企业应用软件集成技术。(6)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技术1)多语种的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文字识别技术、语言处理技术;2)基于内容的Internet信息搜索、处理和理解技术;3)大型基础资源库核心技术。3、软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能提高单个软件企业的工程化能力,提升整个软件行业的创新能力,增强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1)公共软件构件库系统技术1)大规模构件库管理与应用技术;2)面向应用领域的构件开发技术。(2)软件开发与质量保证关键技术1)软件企业质量管理建模技术;2)构件的分析、测试、组装与部署技术;3)构件库管理与应用技术;4)协同工作与工作流技术;5)软件过程技术;6)软件度量技术。7)基于软件成熟度模型(CMM)的软件质量保障平台4、中间件技术中间件技术可简化应用程序开发的复杂性,提高软件可重用性,促进软件产业化,实现跨企业的分布式应用。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间件和建立针对应用实际需求的中间件平台有广阔的前景。(1)中间件共性技术1)通信处理(消息)中间件技术;2)事务处理(交易)中间件技术;3)数据存取管理中间件技术;4)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技术;5)安全中间件技术。(2)面向应用的中间件平台技术1)面向领域的应用框架技术;2)应用中间件技术标准与规范;3)基于XML的行业标准及其支撑技术。5、嵌入式软件系统嵌入式软件系统有利于提升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满足仪器控制/信息电器/通信等行业的嵌入式应用需要。(1)嵌入式操作系统关键技术1)实时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技术;2)低功耗能源管理技术;3)构件化嵌入式系统调试、测试技术。(2)嵌入式软件应用平台技术1)嵌入式应用运行环境;2)嵌入式应用开发支撑环境;3)嵌入式软件服务支持环境;4)嵌入式应用编程接口(API)库。(3)高性能嵌入式芯片开发技术1)32位嵌入式CPU芯片及应用样机;2)32位嵌入式CPU芯片系统软件;3)32位嵌入式CPU芯片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及工具。6、计算机辅助工程/产品开发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产品开发技术在制造业信息化中起到关键作用,有益于设计制造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1)数字三维设计关键技术1)几何引擎;2)图形管理;3)真实感图形渲染;4)数据交换接口;5)通用构件开发工具。(2)CAD/CAM一体化开发平台关键技术1)基于组件的开放式体系结构;2)混合维造型;3)软件组件技术;4)可重复使用的对象库。(3)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平台技术1)计算机图形技术;2)数据交换技术;3)工程数据管理技术。(四)通信随着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开展以及网络融合趋势的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通信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技术水平将进一步提升。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是:1、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正向以宽带化通信为特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发展,对数据速率、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的要求越来越高。(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1)智能天线技术;2)多载波调制技术;3)多用户检测技术;4)功率控制技术;5)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6)高效信道编译码技术;7)网络管理技术。 (2)数字集群通信技术1)低速数字话音编码技术;2)高速数字调制技术;3)优化无线数字信令技术。(3)超宽带无线传输技术1)频率共用技术;2)高速(100Mbps以上)传输技术;3)超宽带微波、毫米波器件技术;4)干扰抑制与去除方式;5)位置测定方式;6)超宽带专用通信方式。(4)3.5GHz固定无线接入关键技术1)无线资源分配技术;2)调制解调技术;3)天线技术;4)网络管理技术;5)系统扩展技术。(5)超3G(B3G)及4G的技术研究1)B3G/4G 的频谱分配(标准);2)不同访问手段间无缝接入;3)新型的综合服务平台,包括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研究。2、光通信技术研究开发新型光通信技术对实现下一代先进光网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点突破高速光传输、宽带光接入、超长距通信、节点光交换和自动交换等关键技术。(1)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1)多业务传送,特别是高速数据业务的能力;2)能平滑地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过渡;3)扩展智能化,经济有效地将ASON功能向网络边缘扩展;4)综合管理能力;5)电信级的以太网传送技术(EoT),包括以太网帧的OAM&P、EoT的QoS、EoT的安全性。(2)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关键技术1)光交换技术;2)网络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技术;3)ASON组网与生存性技术;4)动态路由技术;5)自动资源发现技术;6)ASON 标准系列的完善和优化(信令、路由、发现、接入控制、保护,控制平面的管理等); 7)高性能ASON 节点设备;8)ASON网络优化设计技术和工具;9)ASON网络性能管理;10)网络应用技术。 (3)WDM超长距离光传输关键技术1)分布式喇曼放大技术;2)动态增益均衡技术;3)超强前向纠错(FEC)技术;4)色散补偿技术。(4)宽带无源光网络(EPON)与(GPON)技术1)上行信道复用技术;2)测距和时延补偿技术;3)突发信号的收发技术;4)动态带宽分配技术;5)EPON数据安全技术。3、接入网技术致力于接入网技术开发,有助于实现由窄带向宽带方向的迅速转移,突破现代通信发展的瓶颈。宽带化和IP化是未来接入网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要重点发展以下技术。(1)xDSL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2)智能化功率管理技术;3)实时故障诊断技术;4)速率自适应技术。(2)WiMAX宽带无线接入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2)天线分集技术;3)QoS性能保障技术;4)动态带宽分配。4、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是通信骨干网的重要补充和备份,该领域技术趋势是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相结合,重点发展VAST卫星通信技术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1)VAST卫星通信技术1)地球站微波电路集成化技术;2)地球站抗外部干扰和邻站干扰技术;3)地球站加密技术;4)星上处理与交换技术;5)中低轨道卫星技术。(2)卫星导航定位技术1)核心芯片研发技术;2)多星座多用途接收机技术;3)车辆定位跟踪管理系统;4)车辆自主导航系统;5)与消费电子结合应用技术。5、高速路由器交换技术高速路由器交换技术对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相互融合、渗透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取得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应重点掌握10Gbit/s城域以太网、高性能IPv4/IPv6路由器、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1)10Gbit/s城域以太网关键技术1)接口技术;2)网络管理和业务管理技术;3)故障保护技术;4)服务质量保证(QoS)支持技术;5)网络测试技术。(2)高性能IPv4/IPv6路由器技术1)高速线路接口卡;2)并行处理技术;3)高速互连技术;4)大容量交换网络;5)高速转发技术;6)服务质量保证(QoS)技术。(3)高性能以太网交换机关键技术1)模块化设计技术;2)自适应全双工/半双工线路流量控制技术;3)IPv4和IPv6双协议栈;4)服务质量保证(QoS)技术;5)用户身份认证、服务计费、IP流量管理技术;6)多路由协议支持。6、运营优化技术运营优化技术对通信网络维护体制与业务发展、服务质量与支撑、企业服务本质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发展重点是:(1)传输网综合管理技术1)传输网性能管理技术;2)传输网网管接口及测试技术;3)电路调度和业务电路管理技术;4)干线、本地网间接口调度;5)传输网综合集中告警技术。(2)接入网综合管理技术1)接入网配置和性能管理技术;2)接入网设备集中维护技术;3)支持多厂商设备环境下标准管理接口及测试技术。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解决信息处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安全问题、提高整体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1)无线网络安全技术1)无线局域网(WLAN)验证与加密技术、安全接入技术及抗攻击技术;2)宽带无线接入网(BWAN)安全协议、加解密技术以及接入认证技术。(2)网络入侵检测、预警和安全管理技术1)实时入侵检测技术;2)基于大规模信息采集与分析的战略预警技术;3)智能安全审计技术。(3)网络环境下应急响应和事件恢复关键技术1)事件分析诊断与攻击取证技术;2)网络化系统容灾技术;3)系统和数据快速恢复技术;4)攻击避免与故障隔离技术。(4)NGN下一代安全技术1)下一代交换网(软交换);2)下一代传送网;3)下一代接入网;4)下一代无线网;5)下一代互联网(IPv6);6)网络的安全性;7)网络的服务质量(QoS);8)网络用户的移动性;9)NGN网络的安全性;10)NGN网络的服务质量(QoS);11)NGN网络用户的移动性等;12)适于NGN的高性能IP承载网的研究。(五)数字家电1、数字编解码技术数字编解码技术是影响数字广播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频率带宽资源瓶颈的一项有效技术。数字编解码技术发展方向是压缩率更高、算法更先进的音、视频数字信号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2、数字广播电视节目、数字电影制作设备及系统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的交互性、多样性、制作质量都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主要有:(1)数字视音频演播室控制设备技术;(2)虚拟演播室系统;(3)非线性编辑设备技术。3、数字广播与电视发射、差转、接收设备技术随着数字广播与电视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况转播的需要,广播电视领域的数字技术和产品成为发展的重点。(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关键技术;(2)数字电视系统转换编码技术;(3)光发射、接收设备技术;(4)电台、电视台自动化设备技术。4、交互信息处理系统随着数字电视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交互信息处理技术的需求明显增强。未来发展重点是实现交互式控制系统的服务端系统和设备。5、数字音、视频产品生产制造技术随着编解码压缩技术以及数字图像和声音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标准化,模拟音视频系统正朝着数字音视频系统变革。(1)新型平板显示器件(2)中高分辨率彩色显像管/显示管及玻壳生产技术;(3)DVD刻录、播放设备研发制造技术;(4)CCD摄像机研发制造技术;(5)高保真音响设备研发制造技术;(6)数码相机研发制造技术;(7)数字电视及数字音频设备专用芯片和关键部件研发制造技术;(8)机、卡分离数字电视终端研发制造技术。6、媒体资源管理及数字内容保护技术利用视频、语音等特征进行相应信息编排与标识,重点解决信息检索问题是媒体资源管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1)新的媒体存储技术;(2)先进的存储协议;(3)音视频检索技术(4)数字产品产权保护技术(基于数字水印、信息隐藏、或者网络认证等先进技术); (5)数字产品内容防拷贝技术(基于条件读取、软件加密、或交互验证等先进技术); (6)个性化产品(证件)的防伪技术(基于水印、编码、或挑战应答等技术); (7)非个性化产品的防伪技术(基于现代通信、多媒体、或即查即得算法等技术); (8)密码防伪产品技术(密码防伪安全体系结构、密码防伪关键产品、密码防伪行业应用)。7、智能化信息家电信息家电是伴随着3C融合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融入传统家电,生产智能化并具备网络终端功能的产品。(1)机顶盒(STB)研发制造技术;(2)智能手机研发制造技术;(3)便携式个人信息综合处理终端研发制造技术;(4)其他各种创新的信息家电研发制造技术;(5)信息家电的技术标准。二、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是上海最大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对上海经济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石油化工技术正向专业化、炼化一体化方向发展,重点降低基础产品的成本;精细化工技术重点突破系列精细合成、精细加工和新催化等关键技术,不断开发高附加值、高性能的新品种,以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需求。(一)石油化工1、精炼成品油技术石油炼制是石化工业发展的龙头。石油炼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发展清洁燃料、提高轻质油收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1)清洁汽油、柴油生产的组合技术;(2)航空煤油的加氢裂化技术;(3)重油深度加工新技术;(4)新型催化材料和炼油装置的控制与优化技术;(5)高档润滑油、全精石蜡生产技术;(6)重交通道路沥青生产技术。2、乙烯为主的烯烃大型生产技术乙烯是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乙烯工业技术发展重点是:(1)大型高效裂解装备技术;(2)大、中型乙烯分离工艺及配套的丁二烯抽提、碳五分离和裂解汽油重整加氢芳烃抽提、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及设备技术;(3)茂金属聚烯烃生产技术。3、油田化学品相关技术油田化学品贯穿石油生产的全过程,对增加产量、提高采油率起着重要的作用。(1)耐高温、耐盐聚合物驱油剂研发制造技术;(2)钻井液用化学品研发制造技术;(3)高效清防蜡剂和降凝降粘剂研发制造技术;(4)高稳原油破乳剂研发制造技术;(5)采油和炼油缓蚀剂研发制造技术。4、天然气化工相关技术上海是资源依赖型城市,西气东输工程竣工后,天然气作为化工原料,可以大大优化化工原料结构。(1)天然气制合成气技术;(2)天然气制乙烯及其衍生物技术;(3)天然气制液体燃料和芳烃技术。5、工程塑料及合金技术随着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合金技术的发展,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合金化及高性能工程塑料产业化成为发展潮流。(1)通用塑料(PP、PE、ABS、PS、PVC等)的改性技术(2)氟塑料成形加工技术(3)交联聚乙烯材料和电器用合成树脂材料研发制造技术(4)PA11塑料、PC塑料、通信和电力电缆及油气输送用聚烯烃管材生产技术及设备(5)通过纳米技术改性制备具有性能突变的高分子材料;(6)高刚性、高韧性、低成本的聚合物合金材料研发制造技术;(7)低成本、耐酸碱、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技术;(8)阻燃材料研发制造技术。6、新型纤维材料技术纤维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在纺织、航空、汽车、信息、建筑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期将重点发展:(1)用新型成纤聚合物制备功能性纤维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技术;(2)高性能纤维合成技术;(3)新型成纤聚合物的产业化技术;(4)天然纤维的高性能化及新型天然纤维的产业化技术;(5)环保及可生物降解型纤维生产技术;(6)复合超细短纤维及产品生产技术。7、重要产业用纺织品生产技术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种类迅速增加,其耗用纤维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1)汽车配套用纺织材料(汽车轮胎帘子布、气囊、内饰材料、新型蓬盖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车用非织造布和新型涂附磨具材料等);(2)过滤材料生产技术(高效过滤材料和阻燃、抗静电、耐高温型高性能过滤材料);(3)医疗卫生用功能性、舒适性防护材料生产技术;(4)新型建材(水泥阻裂纤维,结构性加固修复材料)生产技术;(5)农用纺织品生产技术。8、大型合成橡胶及橡塑弹性体新工艺、新产品充分应用高新技术在橡胶工业已取得的成果,重点发展:(1)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研发制造技术;(2)有机硅橡胶、氟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特种橡胶批量生产技术;(3)子午线轮胎制造材料以及技术。9、新型聚氨酯系列配套材料生产技术开发新型聚氨酯系列配套材料生产技术,促进聚氨酯材料向应用和环保方向发展。(二)精细化工1、生物化工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是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结合的产物。现代生物化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传统化工产业提升,而且也符合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绿色化学的要求,代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1)生物催化剂技术及产品1)酶催化的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2)高效酶催化剂新品种和新用途;3)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4)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技术;5)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技术;6)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合成技术;7)可降解生物材料合成技术。(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及产品1)微生物发酵生产新产品技术;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3)新功能的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4)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等;5)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6)减少排污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3)天然物中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1)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2)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3)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新产品技术。2、新型催化技术催化技术是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共性技术之一。60%以上的化学品、90%的化学合成工艺均与催化剂的使用有着直接关系。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化工深加工对新型催化技术的要求将更加迫切。(1)精细化工催化技术;(2)碳一化工催化技术;(3)高分子聚合物催化技术以及生物催化技术;(4)纳米催化技术;(5)光催化技术;(6)电催化技术;(7)膜催化技术;(8)等离子催化技术;(9)催化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技术,包括贵金属和有毒害元素的替代技术。3、新分离技术分离是化工生产过程中获得高质量,高纯度化工产品的重要手段。当前分离技术主要是向降低设备投资高,减小分离能耗,提高分离效率,增加分离的纯度方向发展。(1)膜分离技术;(2)分子蒸馏技术;(3)催化精馏技术;(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5)高效结晶技术以及开发新型吸附分离技术;(6)生物分离技术;(7)化工生产中有毒物质的分离回收技术。4、膜材料技术膜材料及组件在能源、电子、石化、轻工、医药、环保、海水淡化和有色金属工业等领域均起着重要作用。(1)功能高分子膜材料及成套装置技术;(2)均相系列荷电膜及装备技术;(3)聚烯烃类微滤膜及应用;(4)纳米结构敏感膜;(5)液体脱气膜、装置及应用技术;(6)氯碱用膜材料生产技术。5、新型电子信息化学品相关生产技术电子信息化学品是一类加工精细、技术含量高,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化学品的总称。其技术发展重点是:(1)高分辨率光刻胶研发生产技术;(2)印制电路板(PCB)加工用化学品生产技术;(3)超净高纯试剂及特种电子气体生产技术;(4)高档封装材料生产技术;(5)彩色液晶显示器用化学品生产技术。6、新型煤化工生产技术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建设新型煤化工产业对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超细煤直接催化加氢生产液体燃料的关键创新技术;(2)煤干馏及煤焦油生产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新技术;(3)新型煤气化净化剂(催化剂);(4)合成气制含氧化合物及烃类化合物新工艺技术。7、新型农用化工产品生产技术农用化工产品是农业稳产增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开发高效、低残留、无公害农用化工产品是新型农用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1)直播田、抛秧田用除草剂及玉米、大豆、油菜等旱田用除草剂生产技术;(2)取代高毒有机磷的新型杀虫剂、新型杀菌剂生产技术;(3)吡啶,氯氟化吡啶等系列农药中间体生产技术;(4)系列高浓度复混肥、专用肥生产技术;(5)大氮肥增产节能改造技术;(6)优质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工业化技术;(7)低品位磷矿石综合利用工业化技术和提高化肥利用率技术等。8、专用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用精细化学品产品品种复杂,范围广,产业关联度大,具有卓越的功能性和突出的专用性,是化学工业最具活力的新领域之一。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和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精细化学品。(1)环境友好的新型水处理剂生产技术;(2)新型造纸专用化学品生产技术;(3)新型表面活性剂研发生产技术;(4)高性能、水性化、功能涂料生产技术;(5)新型感光材料研发生产技术;(6)新型油墨研发生产技术;(7)新型染料生产技术;(8)油品添加剂、特种粘合剂生产技术。三、精品钢材钢铁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物资,其生产和消费集中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状况。高强度和长寿命是新一代钢铁材料的研究热点,也是当今世界钢铁材料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一代钢铁材料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超细晶化,达到微米级组织;二是高洁净化,达到经济洁净度;三是高均匀化,消除宏观偏析(中心偏析)。(一)炼铁技术1、直接熔融还原炼铁技术近年来钢铁工业的发展受到焦炭资源与环境等的严峻挑战,因此,都把直接熔融还原炼铁技术作为发展重点。(1)COREX炼铁技术;(2)FINEX炼铁技术等。2、高炉富氧喷煤技术高炉喷煤已成为高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喷煤技术的发展目标是大幅度提高喷煤量,大幅度降低焦比。(1)高炉冷却及水质稳定技术;(2)新型高炉冷却器设计和制造技术;(3)优质碳砖生产技术;(4)高炉喷补技术;(5)高炉精料以及炉料分布控制技术等。(二)炼钢技术1、高洁净钢生产技术提高钢的洁净度可以明显降低薄板的表面缺陷,提高钢的内在质量及钢材的加工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1)完善铁水“三脱”预处理工艺,转炉采用顶底复吹和少渣冶炼技术,实行静态和动态模型控制;(2)开发采用多功能炉外精炼技术,满足钢水深脱碳、深脱硫、脱氧、成分精确控制和夹杂物变性处理等要求;(3)优化结晶器振动技术,开发结晶器内液面控制和钢水流动控制技术、钢水的电磁搅拌技术以及凝固末端液芯轻压下等技术,提高连铸坯表面和内在质量。2、超细组织钢铁材料的热加工技术钢铁工业正朝着“高洁净、高均匀化、超细晶”的技术要求发展。目前,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充分发挥HSLA钢的优越性,合理的热加工工艺是提高HSLA钢性能的关键因素。(1)控制轧制(CR)技术;(2)加速冷却(ACC)技术;(3)热机械轧制(TMCP)技术等。3、Consteel连续炼钢技术Consteel电炉炼钢技术具有连续加料、连续预热、连续熔化、连续冶炼的特点,具有周期短、能耗低、噪声小、投资成本低等优点,在炼钢领域里是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先进技术。(1)连续加料技术;(2)连续熔炼技术;(3)废钢预热技术;(4)炉气综合利用技术等。4、特种冶炼技术采用真空冶炼、精炼等特种冶炼工艺,能有效控制特种金属及其合金的化学成分和气体等杂质含量,确保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1)改进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电渣炉等特种冶炼工艺设备技术;(2)掌握真空自耗炉超短弧控制及氦器冷却技术、电渣重熔气相保护技术;(3)优化并提高合金成分的均匀性、降低气体含量和夹杂物含量的技术,并加强微量元素对特种金属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5、特种不锈钢材和高性能电工钢材料生产技术采用抗辐射性、耐不同介质腐蚀的特种不锈钢材料,可大幅度提升核电、化肥、石化等行业的装备水平,正日益成为研发热点。(1)解决不锈钢冶炼中脱磷的难题,采用高合金化、纯净化、高氮化冶炼技术,开发生产各类特种不锈钢材;(2)开发双相不锈钢及无镍、少镍的铬、锰、氮系列经济型不锈钢的生产技术;(3)研究高硅钢(6.5%Si)和高磁感应强度的冷轧取向硅钢片的生产技术,试制生产高性能电工钢材料。6、氧化物冶金技术氧化物冶金技术的实用化研发是当前炼钢技术发展的重点,正在一步步走向实用化。(1)脱氧技术(脱氧元素的种类、添加顺序、添加时间、添加前的钢水成分、温度、镇静时间);(2)铸造技术(铸造方法、温度、凝固速度、冷却速度、钢水的流动性、偏析和裂纹等冶金缺陷的防止条件);(3)凝固后的加工处理技术(冷却速度、温度变化、加工条件)。7、高效连铸技术连铸技术是钢铁企业实现优化生产流程的关键技术。在高质量的基础上,以高拉速为核心,实现高连浇率、高作业率。(1)电磁连铸技术;(2)接近凝固温度、高均质、高等轴晶比的优化浇铸技术;(3)全数字化控制技术;(4)薄板坯连铸、薄带连铸技术等。8、冶金综合自动化技术(1)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1)焦炉燃烧过程控制技术;2)高炉过程自动化系统;3)转炉炼钢过程自动化系统;4)电炉炼钢过程自动化系统;5)精炼过程自动化系统;6)连铸过程自动化系统等。(2)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1)冶金行业信息网络建设;2)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CIMS);3)企业综合信息网络系统;4)企业数据库系统;5)企业信息管理软件包等。(3)控制系统智能化技术1)加热炉模糊控制与热风炉燃烧智能控制系统;2)连铸浇注计划调度智能系统;3)连铸结晶器液位模糊控制及拉漏神经网络预报系统;4)连铸坯打印识别及质量判断专家系统;5)带钢层流冷却模糊控制技术等。(三)轧制技术尺寸精确、板形平整、通板的机械性能均匀、表面缺陷与粗糙度可控是提高金属带材,尤其是精密冷轧带材质量的关键。(1)完善紊流酸洗与酸轧联合技术,形成独具特色的板形控制技术,全面提升金属带材和轧制精度和板形质量;(2)采用轧辊毛化技术和织构优化技术,生产表面无缺陷或粗糙度可控的轿车面板、冷轧高强度深冲薄板;(3)采用激光拼焊技术,开发轿车用异钢种、不等厚冷轧钢板。(四)热处理技术1、热机械控制加工与热处理技术热机械控制加工与热处理技术可控制金属材料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达到优化组织结构,大幅度提高钢材的综合性能的作用。(1)针对不同钢种,优化热机械控制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包括采用未再结晶的控轧、控冷技术和热处理技术,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热轧板带;(2)采用UFC的强化冷却工艺,生产热轧双相钢、复相钢和相变诱导塑性钢,满足轿车等行业对冷成形高强度钢板的性能要求。2、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不锈钢的应用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处理技术发展程度。(1)表面本色白化处理技术;(2)表面镜面光亮处理技术;(3)表面着色处理技术等。(五)节能护炉技术1、冶金炉窑节能技术冶金炉窑节能作为钢铁工业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1)不同产品冶金炉窑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TAC技术);(2)纯氧或富氧燃烧节能技术;(3)余热(废气)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包括大型高炉炉顶煤气压差发电综合节能技术,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干法回收利用技术、以及电炉废气预热废钢技术等)。2、干熄焦技术干熄焦技术是炼焦业节能治污的一条新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回收红焦中的热能进行发电,实现节能、环保、增产、降耗的目的。(1)改进装料装备技术;(2)实现连续排焦;(3)采用旋转接焦技术等。3、球团烧结技术球团烧结技术可以降低烧结燃料消耗,改进烧结矿质量,提高烧结矿产量。(1)均匀布料技术;(2)点火与抽风技术;(3)竖炉球团高效生产技术等。4、转炉溅渣护炉技术转炉溅渣护炉技术是近十年来转炉炼钢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创新之一,可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1)适用于以生产板材为主的大型转炉钢厂的高FeO炉渣溅渣技术;(2)复吹转炉溅渣技术和底吹喷嘴的长寿维护技术;(3)特殊铁水(如中高磷铁水和含V、Ti铁水)冶炼的溅渣技术等。四、汽车汽车工业已成为资金和技术密集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围绕节能、安全与环保三大战略,鼓励各种新车型及零部件制造方面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开发与应用是现代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一) 汽车节能技术汽车节能技术可降低能耗,改善汽车的做功及运行性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成本的支出,是当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也是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重点主要有:1、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EMS)(1)电子控制燃油喷射(EFI)技术;(2)高能无触点点火技术。2、可变气阀正时技术(VVT)(1)采用液压控制系统改变进气与配气相位技术;(2)采用不同的凸轮改变气阀升程技术;(3)采用电磁控制全可变气阀正时系统技术;(4)采用ECU控制发动机性能全面优化。3、汽油机缸内直喷和超稀薄燃烧技术(1)与稀燃匹配的燃烧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2)带涡流控制阀的可控螺旋进气道技术;(3)高能无触点点火技术;(4)稀燃型氧传感器燃烧稳定性反馈控制技术。4、柴油机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1)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位置控制技术(TICS系统);(2)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时间控制技术;(3)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直接数控技术。5、小型高速柴油机技术(1)燃油喷射系统及高压喷射技术;(2)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3)可变进气涡流、可变配气相位、多气门、增压中冷或双增压器技术;(4)尾气排放的前、后处理及微粒物控制技术;(5)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6)计算机辅助发动机计算分析与结构设计技术。6、低风阻半身造型技术与低滚动阻力轮胎技术(二) 汽车安全技术汽车安全技术可增强汽车驱动性,改善车辆行驶稳定性、操纵性、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的重要技术研发领域。提高ABS、TCS、智能型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车内环境控制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TS)等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重点。1、汽车行驶主动安全技术(1)防撞雷达、红外、激光技术;(2)防抱死制动控制技术(ABS);(3)牵引力控制系统技术(TCS);(4)制动力分配技术(EBD);(5)电子辅助制动技术(EBA);(6)车辆行驶动力学调整系统技术(VDC或ESP)(7)轮胎报警与智能轮胎技术;(8)驾驶人分神报警技术;(9)变道监控系统技术;(10)智能黑匣子技术。2、被动安全乘员保护技术(1)包括织带夹紧装置、织带预紧装置、吸能织带、可充气式安全带等在内的三点式安全带新技术;(2)智能安全气囊技术;(3)侧面碰撞保护气囊技术。3、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技术(1)传统液力自动变速器技术(AT)的动力系统统一控制技术;(2)无级变速器(CVT)V形钢带和V型槽的设计制造技术;(3)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技术(AMT);(4)自动变速器可靠性技术。4、悬架电子控制技术(1)油气悬挂技术;(2)电控可变阻尼减震技术;(3)车身姿态控制技术(4)半主动悬架技术;(5)全主动悬架技术。5、电子控制四轮驱动与四轮转向技术(4WD、4WS)6、电动助力转向技术(1)电动助力转向传感器技术;(2)电机、离合器和减速机构技术;(3)电动辅助制动技术;(4)线控操纵技术。7、车内环境控制技术(1)包括不含氟氯碳化物的空调制冷剂、空气自循环微滤网、多区控制自动冷暖空调、双层中空隔热玻璃、座椅自动预热等在内的车内气候控制系统技术;(2)驾驶信息平视显示技术;(3)中央控制门锁与防盗报警、跟踪系统技术。8、智能交通系统技术(ITS)(1)智能导航系统技术;(2)包括无线网络在内的车载通讯系统技术与车载语音识别技术;(3)前后障碍物距离的雷达自动测距和汽车自动驾驶系统技术;(4)交通信号、电子交警技术;(5)车辆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9、车载诊断(OBD)技术(三) 清洁汽车技术清洁汽车技术能实现汽车的超低污染排放或零排放,从而减轻或消除汽车对环境的破坏问题,改善汽车与环境的协调性,实现汽车本身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清洁汽车技术的发展重点有:1、尾气三元催化技术(1)低膨胀、耐高温、高强度、多孔隙的蜂窝陶瓷载体技术;(2)高稀土、低贵金属含量的催化剂技术;(3)催化剂的涂附技术和催化转化器的设计制造技术;(4)催化器与整车排放系统的匹配技术;(5)紧密偶合型、电加温型和柴油机微粒控制催化器技术;(6)可用来减少功率损失的电控喷射技术、增压中冷技术、四气门技术、稀薄燃烧技术。2、发动机排气再循环技术(1)再循环装置与发动机进行匹配技术。3、代替能源技术(1)压缩天然气(CNG)与液化石油气(LPG)技术;(2)醇燃料、醚燃料(DME)应用技术;(3)生物柴油应用技术;(4)太阳能应用技术。4、电动汽车技术(1)电动汽车的总体设计技术;(2)先进的电池及其管理技术;(3)电动机及控制驱动系统技术;(4)整车监控与管理系统技术;(5)使用环境与配套技术。5、混合动力汽车技术(1)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等各种单元技术;(2)各系统电子控制技术;(3)整车动力系统优化与控制技术;(4)制动能量回收技术。6、汽车燃料电池技术(1)氢气生成技术;(2)氢气携带与储存技术;(3)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技术。(四) 其他先进汽车技术1、先进制造技术(1)高效、低成本的柔性化汽车制造技术;(2)虚拟制造技术;(2)CAN总线技术应用。2、研发试稳技术3、车用新材料技术(1)塑料、镁合金、铝质材料、车用钢板及纳米应用技术;(2)车用材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4、先进照明技术(1)照明新光源及夜视技术;(2)转向随动大灯、制动点头随动大灯技术。5、信息娱乐系统技术第二部分 装备产业技术五、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重要工业部门,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当前,机械工业产品正广泛引入信息等高新技术,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形式,向集成化、数字化、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方向发展。其发展重点有:数字化机床、环保机械、工程机械、医疗仪器设备、半导体设备和轻纺机械等。(一)机床1、超高速加工技术超高速加工技术是指采用超硬材料的刃具,极大地提高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来提高材料切除率、加工精度和质量的现代加工技术。(1)超高速切削与磨削技术;(2)超高速主轴单元制造技术;(3)超高速进给单元制造技术;(4)超高速加工用刀具与磨具制造技术;(5)超高速加工在线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等。2、超精密加工技术超精密加工又称亚微米级加工技术,正在向纳米级加工技术发展。(1)超精密加工的设备制造技术;(2)超精密加工工具及刃磨技术;(3)超精密测量技术和误差补偿技术等。3、激光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分为激光加工系统和激光加工工艺。重点是:(1)激光切割技术;(2)激光焊接技术;(3)激光表面处理技术;(4)激光加工光束质量及加工外围装置技术;(5)激光加工设备参数的检测技术;(6)激光加工用大功率CO2和固体激光器技术等。4、近净成形技术近净成形技术是指零件成形后,仅需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