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7004203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区域环境问题一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1. 持续快速的工业化(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 ,邻近港澳 ,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 ,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 厦门、泉州等主要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2. 城市化过程加速( “一带、四轴、双级、多核 ”,其中 “一带”是指沿海城镇密集带 ;“四轴 ” 包括西部山区发展轴、北部发展轴、中部发展轴和南部发展轴;“双级 ”指实现中心职能整合发展,形成泉厦漳大都市区和福州大都市区;“多核 ”指多个区域次中心 .)二 区域环境问题.(一)山海区域环境问题1. 沿海地区环境体系福建省是一个依山面海的省份,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海岸线长达 3752 千 米,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 1 : 7.01,居全国第一位。,可供建设港口的资源最丰富, 大小港湾 125个,其中深水港湾 22 处,可建 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东山湾、厦 门港、湄洲湾、福清湾、罗源湾、三都澳等 6 个。拥有巨大的港湾资源、矿产资源、旅游 资源以及海洋能源。 “十一五 ”期间,开展了海湾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 修复,启动泉州湾等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选择宁德三都澳、沙埕港和福州市罗源湾、莆田 市南日岛海域网箱养殖区进行重点渔业养殖海域环境整治,改善养殖区海洋环境质量。选 择沿海 12 个重点村镇开展 “海漂垃圾 ”整治行动,近岸海域水环境有所改善。2. 山区环境体系所谓山区,一般是指海拔在 500 米以上的地区。其地势较高,坡度较陡,土层较薄,流 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条件下,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十分敏感, 加之本身的缓冲性能较弱,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能力差,地表水土物质随时可能进入运 动状态,出现大规模的物质迁移和转化,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导致整 个山区及周围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改观,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福 建山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绿色腹地,是福建省生态建设的重要生命线,切不可为了 发展经济而受破坏。? 福建省沿海和山区的环境差异较大,如气候差异、植被差异、水域差异等,同时,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也有很大差异。沿海地区的环境保护应该更多地注重域内主要 河流和近岸海域海水的水质保障、要对水域内的水产养殖严格监管,对沿海的工业 企业的排污严格控制,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的发生。? 福建省山区由于林茂水丰、 污染较轻, 山区环境保护则应该更多地注重植被的保护, 严控砍伐森林、开山采矿等生态破坏现象。发展山区林业优势,注重山区河流尤其 是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二.)区域产业环境差异1. 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就是将经济系统纳入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价值 增值的经济形态,它能够使人类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从而达到 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生态经济是具 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 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 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 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福建省完全可以根据区域环境的差异性,推出山区类型的生态经济区和沿海生态经济区两 种发展模式。山区类生态经济区应突出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核心保护区和控制开发区面积 只能增加不能减少,集约开发区面积必须严格控制总量,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在确保山地 植被良好生存、水源地保护区不受污染和自然保护区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其环境承载力指标应处于省域最上限。 沿海生态经济区应着重于海岸线自然保护带建设,在海域生态系统不受破坏和区域环境承 载力许可的条件下,发展控制开发区和集约开发区。2.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 ( cyclic economy )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是指在人、 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 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 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 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 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要求运 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 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 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其意义在于,循环 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 创新和发展,也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性措施。3. 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低碳经济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宏观层面看,低碳经 济不仅仅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等,它还包括第三产业、高端制造业等低排放行业, 同时实施恰当的人口政策、城镇化、教育政策、社会政策等都有助于实现低碳减排。正是 由于低碳经济的复杂性、系统性,其发展更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各行业有序发展。比 如,发展第三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第三产业是低耗能、低排放的行 业,而且附加值高,劳动者收入也相对较高,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解决扩大内需、增 加就业和刺激消费等问题。城镇化过程同样蕴涵着巨大的减排潜力。通过改善城市格局, 缩短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提高住房节能降耗标准,降低楼房能耗;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鼓励低排放交通方式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建设低碳城市、清洁城市。发展低碳能源战略第一步是节能、提效、减排,所有行业都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第二步是提高煤的洁净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第三步是发展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4. 推进污染减排强化总量控制的 “倒逼传导机制 ”,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继续坚 持以工程减排为主 , COD 减排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并延伸推进乡镇污水处理 厂、工业区污水集中设施建设;氨氮减排要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完善脱氮措施、工业废水稳 定脱氮以及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治理为重点;二氧化硫要在巩固燃煤电厂脱硫运行的同时, 推行钢铁烧结机、工业大中型锅炉烟气脱硫; 氮氧化物要推行燃煤电厂脱硝设施建设。做好新建项目的源头把关,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新上项目的前置条件,约束企业盲目投产扩产。 对已建污染治理设施的排污单位,重点加强生产、排污过程全流程监管。第二章 主体功能区环境特点 一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依据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 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首要前提是科学确定划分依据。其中,资源环境承 载力反映了资源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撑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主 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应优先考虑;国土开发密度则代表区域的开发水平,反映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压力大小,但一个地区的开发水平取决于该区的 资源环境承载力,因此,分析区域开发密度必须以承载力为依据;此外,一个地区的长远 发展和功能定位,除分析其现实状态外,还应兼顾其发展潜力。扭标层(D)L.可利用土地面积与国土面积比(D12, 人均擀地曲积(D2)3. 人均水窃源疏勁亀供水综合生产能力(04)区1域瓷源环境(RI)生态环境嫩幅性(0)生杏功能廈费性(C3)宜战曲故想区曲积比KC05)&主境敏也区面枳比180)67*尴夙灾害墩序区1积比MCD7&木源请养章整地区面积比(D8氛水土保持童蜜地区面积比重0W10,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迹面积it倉|体开发密度 人口密度(D1O L2.建说用地車(D1刃功现有幵发胡.单愎国士面积GDPCD13)幵发遇度5114.琨躍躍设用地工业产佰(D14)能(02)15.人均生活用水飪(D1引适开发进度力6)1乐城頭化水平(皿匸净迁移人口 (D17)宜人氐境内公路密度D1助性区位糸件口)19*交通区位指敷(D19)20.与各地级市駐地距离(D20)发展楷力B3)经济发厦棊础刃*丼=产业占gdp比M(m)22.人均财政收?022、2X人均社会消费品零佣总额(023)定资产找贸占GE5P比X(D24)科技教育水平C9)2S.數胃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D2$)2乐干人J0有人员敷(D25)主观卄发盘向指数(C10)27.处于全習点轴-网络”开发框架的级主体功能区环境特点1. 重点开发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的区域。本区是今后全省工 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也是承接限制开发与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支撑全 省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区域。基于这样的功能定位,该区域未来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进程将会非常快,其环境问题主要来自工业化和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中所产生的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环境政策的重点是要严格控制开发过程中新 增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重点开发区环境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必须提早研究、 严格执行。重点开发区域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为:保持和提高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环境质量全面达标: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态服务功能,实 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2鉴于优化开发区土地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经济和人口高度密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等特点,在政策导向上要在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效能标准, 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开发区域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为:优化区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消减污染物排放 总量,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环境质量全面达标;通过生态修复,不断改善生态,形成适宜 人居生态环境。3、限制开发区主要以森林区、水源补给区、生态农业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为主。该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其环境状况关系到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当前,该区域的环境 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二是由此而引 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等。因此,针对该类区设计的环境政策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利用环境政策的约束功能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尽可能减少开发活动中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如退耕还林 还草的经济补偿政策、林区职工的安置政策等等,以更好地促进这一区域的生态修复和建 设。整个政策框架的设计要更为务实。具体此类区域环境政策实施的基本目标为:维护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成为福 建省生态安全保障区。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环境保持良好状态。4、鉴于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定位要求,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保障其生态服务功 能核心的作用,是这类区域环境政策实施的唯一目标。禁止开发区环境政策框架的应从以 下三方面来考虑:(1)在该类区域内,需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区的开发活动;(2)环境政策的重点应该是在严格禁止环境污染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制度,加强该区域 的生态建设;(3)以战略性眼光对待发展问题,抛弃传统的经济发展考核指标,建立以环 境保护指标为中心的区域发展评级指标体系。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政策严控污染优选产业严格发展生态保护定位重在发展稳步发展重在改善加强保护政府 作为引导主导政 策 考 量 点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本,提高政策工具的效率,以降低执行政府成环境保护与生态改善是第 一要务,对此应发挥主导作 用注重发挥经济激励性和自愿型环境政策, 政策 的激励引导作用,如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绿 色贷款等政绩考核、环境补偿、财政 转移支付等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政策,加强对清洁环保技术 和其他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给予补贴的政策要着重考虑实行强制性环 境标准,环境管理类政策适 当调整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环 境 特 征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减弱较弱弱生态系统敏感性弱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 性小大政 策 思 路政策目标控制新增污染; 缓解既有污染。源头”控制污染禁止新污染, 根除既有结 构性污染限制不合理 f的开发,促进生态的保护、回复和建设辛禁止开发,加E强生态保护、建设政策重点领域污染控制:空气污染、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有害废弃物等生态保护、生态建设、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监管思路政府直接监管为主,逐步发挥 市场机制作用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直 接监管为主政攵府监管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总量标准厅场交易排污权交易补偿机制政策工具/、事激岸中经济 我励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税费专项财政补贴用于支持清洁 环保技术和其 他环境友好型 的技术创新用于生态建 设、生态恢复 等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信息发布自弓愿与社环境认证会约束三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福建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显示出相对独立性的同时,福建省内的生态环境在 空间上,又显示出巨大的差异性,并且表现在生态要素、区域和功能等各个维度上。与对 外相对独立性相联系的是福建省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紧密的关联性。这种整体关联性”不仅表现在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在空间展布方式和分布范围上的一致性和叠 合现象;也表现为福建省内以水系为通道的上、下游之间的生态关联性。福建河川径流的 含沙量较低,这与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较好有关。所以福建省沿海地区 的宏观生态环境质量是紧紧依赖于内地、上游地区的植被建设和森林保护状况的。福建省 全省陆域水系密度大,且大多在省内自西向东单独入海,主要流域上游地区大多为经济欠 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下游有福州、厦门、泉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通过密集的河流通道对经济产品流和生态服务流的传输,使全省东西部之间形成了地域上 密切关联、经济上山海互补、环境上相互依存的流域人口、经济和城镇带。指 标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划 分 依 据优化开发区域 是指全省国土 开发密度已经 较咼、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开 始减弱的区 域。这类区域 也是城镇化和 工业化水平较 高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 福建省具有一定的 城镇化和工业化基 础,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环境承载力较 强、集聚经济和人 口条件较好的区 域。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种类 型:一是生态地区,指资 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或 生态环境恶化冋题严峻、 或在省内具有较咼生态功 能价值的区域;二是农业 地区,指在本省区上具有 较大粮食安全保障意义的 区域。福建省禁止开发区域 是指有代表性的自然 生态系统、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 集中分布地、有特殊 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 地和文化遗址等零散 分布的生态地区。分 布 区 域包括福州中心 城区(指鼓楼 区、台江区、 仓山区、晋安 区、马尾区)、 厦门中心城区(指思明区与 湖里区)、泉州 城镇密集区(指丰泽区、 鲤城区、晋江 市、石狮市)包括沈海高速在闽 所贯穿的市、县 (区)。由六大港湾 (三都澳、罗源湾、 兴化湾、湄州湾、 厦门湾、东山湾)、 三大中心城市(福 州、厦门、泉州) 部分市辖区和多个 区域中心城市(漳 州市、龙海市、南 安市、莆田市、福 清市、长乐市、宁 德市、福安市、福 鼎市等)及一批中 心城镇共同构成, 是全国八大城镇群 之一。包括16个生态地区和农 业地区(详见福建省主体 功能区环境政策专题研究 附件一:福建省限制开发 区域名录),总面积约6.7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 54.45% ; 2005年户籍总人 口 964.64万人,占全省的 28.50%左右。其中,生态 地区面积占限制开发区域 总面积的52.6% ;农业地 区面积占限制开发区域总 面积的47.4%。指依法设立的各类国 家级、省级自然保护 区域、历史文化遗产、 重点风景区、森林公 园、地质公园和重要 水源地等,以及按照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 求划定的基本农田保 护区、蓄滞洪区等(详 见福建省主体功能区 环境政策专题专题研 究附件二:福建省禁 止开发区域名录)。发 展 方 向全省人口规 模与经济密 度最大的区 域。未来应当促进产业结 构升级,形成 提升省域综 合竞争力的重要区域。今后全省工业化和 城镇化的重点区 域,也是承接限制 开发与禁止开发区 域的人口转移,支 撑我省经济发展和 人口集聚的重要空 间载体。今后需要加强生态修复、 环境保护和农业基地建 设的区域,是以服务业为 重点,适度发展与本区域 功能不冲突的工业经济, 并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 序转移的区域。主要包括 生态本底脆弱的区域、 具 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 区域和主要农业地区。今后要实行强制保 护、禁止一切对自然 生态人为干扰的区 域,是传承我省文化 遗产、确保生态系统 安全、保障粮食安全 的核心区域、具有重 要生态服务功能区 域和农业地区。第三章环境保护投入效益最大化政策一 普及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一)、清洁生产1清洁生产其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 和服务中,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 排放,以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2、一是清洁生产的目标是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二 是清洁生产的基本手段是改进工艺技术、强化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 用水平和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及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中去; 三是清洁生产的方法是排污审计,即通过审计发现排污部位、排污原因,并筛选消除或减 少污染物的措施及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四是清洁生产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人类与环境,提高 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二八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 对 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 ”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的 一种实现形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强调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再利用”原则是指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 地成为垃圾; 资源化”原则是指废弃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既 可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石,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的扩展。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实施的 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就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一个产品、一台装置、一条生 产线都可采用清洁生产的方案,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同样可以实施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不仅仅限于企业层面,也不仅仅限于生产层面。在空间上,它还包括区域层面的 中循环、国家层面的大循环乃至全球层面的巨循环;在经济环节上,它突破了单纯的生产环节,也强调交换环节中的绿色交易(绿色市场)、消费环节中的绿色消费、分配环节中的绿色分配。二经济手段控制污染-生态补偿政策生态补偿机制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 的政策涵义是一种以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 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 受益者和破坏者经济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生态补偿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对生态环境 本身保护(恢复)或破坏的经济进行补偿;二是将生态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的行为; 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四是对 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福建省建立生态补偿新机制1在全国首创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福建省先后在闽江、九龙江和晋江等3个流域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2、首创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福建省选择了 10个水库开展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试点,首创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东圳水库试点工作主要在于构建四大生态防治体系:丘陵山地以水源涵养林为主的生态屏 障体系;农用地综合治理体系;生态缓冲带保护体系;人居环境整治体系。3、试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为依据,综合考虑各地生态公益林数量及其对流域的贡献大小、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按三类标准测算:一是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市,地处福建省江河 下游地区,经济较发达,也是生态公益林效益的受益地区,按0.1元/吨标准测算;二是南平、三明、龙岩市,是福建省江河的主要源头地区,也是生态公益林分布面积大的区域, 做出的贡献也大,按 0.05 元/吨标准测算;三是漳州、莆田、宁德市,属生态公益林分布次 要地区,按 0.06 元 /吨标准测算。以上各市补偿金承担额度一定3 年。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存在问题1、长效机制的建立应有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和导向。2、生态管理职责交叉,资金使用不到位,生态保护效率低。3、生态补偿形式单一,补偿标准低、补偿不足,补偿标准“一刀切 ”,补偿政策执行中存在不均衡和不公平。4、生态补偿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广泛的公众参与。 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1、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政策3、继续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机制4、积极探索流域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5、将生态补偿机制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使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在法制化的基础上6、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7、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生态补偿的认知和参与。 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措 一是建立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生态补偿区域内的地区和企业在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之前, 必须经过环境主管部门的许可,并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生态补偿保证金。 ) 二是建立生态补偿责任保险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可以将投保的地区和企业因为生态补偿所 致经济上的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再将损失转移给潜在的负有生态补偿责任的 地区和企业。 ) 三是设立生态补偿基金(对那些既没有缴纳保证金又没有参加保险而又无力承担补偿责任 的地区,应该通过生态补偿基金进行补偿。该基金具有的高度辅助性和补充性,只能将该 基金的使用限于填补漏洞 。 ) 经济手段控制污染 -绿色信贷政策“绿色信贷 ”是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研发和生产治污设施、从事循环经济生产和 “绿色制造 ”以及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 同时对污染生产和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额度限制并实施高利率的 金融政策手段。绿色信贷政策是通过信贷资源的调节与控制,达到环保部门和银行业联手 抵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从源头来促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信贷政策有助 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一旦承贷企业违反规定发生污染事件而关停并转,金融机构将 面临贷款损失和社会形象受损的双重压力,因此,金融机构在以债权人的身份贷出货币时, 必须以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为前提。福建省绿色信贷实施1、突破原有企业贷款模式率先开展能效贷款实验。2、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联手国开行开辟“绿色通道 ”落实节能减排项目的 “绿色信贷 ”3、与人行合作将环境执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4、根据 “绿色信贷 ”政策,凡属于节能减排鼓励类项目,在办理贷款时,不但可简化贷款手 续,而且能享受到利率优惠、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的待遇。绿色信贷实施中存在问题1、绿色信贷 的信息沟通机制及银行控制手段的有效性。2、覆盖面还不够广。3、绿色信贷的标准缺少具体的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4、银监会要求银行在项目涉及重大风险的时候,一定要求项目的发起方提供环境污染责任 责任险,目前省内没有推出这种产品。5、缺少推进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做得好的企业缺少鼓励性经济扶持政策, 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完善绿色信贷1、银行金融机构要尽快建立自身的环境和社会安全保障部门2、将企业排放和环境违法有关信息逐步纳入企业征信系统3、金融机构要提高推行绿色信贷的技术水平 经济手段控制污染 -排污权交易制度 排污权是指市场主体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许可向环境直接排放或间接排放主要污 染物数量的权利。排污交易权是指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排污单位将节约下来 的污染排放指标,将成为一种可以用于交易的 “有价资源 ”和 “无形财产 ”,既可在企业与企 业间进行商业交易,也可 “储存 ”起来以备自身扩大发展之需。而那些无力或忽视使用减少 排污手段、导致手中缺乏排放指标的企业,将不得不按照市场价格,向市场或其它企业购 买指标。实施排污权交易的目的:提高治理污染费用的效率,加快达标的速度。其本质是把排污权 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以求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排污权交易是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治 理污染和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节约防治污染费用和减少排放总量,追求以最低费用使用 最少排放指标的一种新兴市场手段,它已成为发达国家为控制排污总量广泛采取的一种市 场化运作方式。排污权交易的主要作用1、较好的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排污权交易是改变环保监管工作和发挥企业治污积极性的有效方式。3、排污权交易能以最低成本达到污染物削减的目的。4、排污权交易能自发调整和优化工业布局。5、排污权交易起到银行的调剂和储蓄作用。 排污权交易实施中存在问题1、与配套的排污总量分解计划、排污许可等制度法律法规缺失问题2、“总量控制 ”应该如何确定问题。3、排污许可的分配机制问题。4、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涉及科学合理性问题,特别是公平性问题。5、排污交易的价格机制不健全。 经济手段控制污染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1、环保领域引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利于发展多元化环保政策。2、有效解决政府、企业和受害者面临的经济负担问题。3、可与生态补偿政策结合制定生态补偿责任保险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可以将投保的地区和企业因为生态补偿所致经济上的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再将损失转移给潜在 的负有生态补偿责任的地区和企业。 ) 环境污染责任险将按四步骤来实施:1、在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环保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条款,条件成熟时将出台 “环境责任保险 ”专门法规;2、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 主,试点先期选择环境危害大、最易发生污染事故和损失容易确定的行业、企业和地区,具体试点方案由环保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提出;3、环保部门提出企业投保目录以及损害赔偿标准,保险公司开发环境责任险产品,合理确 定责任范围,分类厘定费率,保险监管部门制定行业规范,进行市场监管;4、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 公开制度等。经济手段控制污染 -奖励节能减排1、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财政支持2、建立重点耗能企业、重点污染源企业节能减排考核制度3、建立专项资金第四章 低碳房地产发展 低碳房地产是低碳经济的突破口? 从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制造业、 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主力 从部门结构分析,工业是最大的能源消费部门,交通业和建筑业则是能源消费增长 最快部门。?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处于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链的中游,传统高排放、 高耗能的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行业都与房地产业 的发展相关,房地产低碳之路必将成为化解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矛盾的重要突 破口。发展低碳房地产对拉动上游绿色生产、推动下游绿色消费,促进房地产产业 结构调整,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有效的低碳政策措施1、重视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节能减排;2、征税、补贴、基金、市场交易等政策工具的多样化与综合运用;3、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创造或借助了一些“中间力量 ”,促进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咨询公司、投资公司、科研机构及媒体等多方面力量的参与和合作,使政府以少量公 共资金的投入获得良好效果 ;4、促进企业决策者和公众观念的转变。中国低碳房地产发展战略1、结合国家整体减排目标,制定房地产业减排目标和强制执行措施,执行从项目规划、项 目建设、项目验收到投入使用的生命周期全程低碳节能标准。2、制定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相应法规文件和标准规范,建立房地产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 收、运行等全过程节能效果评价系统。3、制定低碳住宅建设标准与节能控制指标,从住宅小区规划、建筑单体、环境控制等方面 进行建筑节能评级与认证并保持认证标准的差异性、可持续性及可操作性。4、参照美国的 LEED 认证、英国的 BREEAM 评估体系构建我国低碳建筑标准的第三方 测评体系。构建低碳房地产行业发展管理体制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与住宅小区规划环节衔接,实行“产居一体 ”的低冲击开发模式,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建设,保持住宅区与就业密集区有便利的公共交通联接,方便居 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出行,实现低碳交通。2、推进新能源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实现房地产全寿命周期成本( 建造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及环境成本 ) 之间进行综合平衡。3、完善土地供应机制,推进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鼓励购买中、小套型的经济实用住宅。4、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下, 改变毛坯房 ( 期房 ) 销售模式为现房、 精装房销售, 适当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限制过度住房消费行为。化解低碳房地产研发企业风险1、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能源政策、技术政策、产业政策、消费政策支持力度,从 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出台优惠政策措施。2、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鼓励措施,化解企业风险,鼓励更 多房地产企业投身低碳发展。3、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建立规划、设计、开发、施工及物业管理领域的官、 产、学、研密切合作的国家研发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支持低碳房地产技 术的研发、示范和使用。4、搭建低碳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通过开创低碳信贷产品、设立碳基金、鼓励和 引导企业参与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促进国内与全球房地产业发展同步。 引导与鼓励公众低碳消费1、整合低碳房地产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性,促进企业决策者及公众观念的转变,形成支持 低碳房地产发展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引导企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 “低碳经济 ”形象, 促进政府、企业完成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指标2、按我国科技部编制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 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对公众进行低碳生活宣传及低碳消费引导,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3、合理分摊公众低碳消费成本。政府对购买全新低碳住宅消费者、对现有住房进行节能改 造家庭、使用 ( 更换 ) 节能建材及节能电器的居民,提供抵押贷款、减税或补贴等差别性优 惠政策。4、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选 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避免过度装修。5、推动家庭生活各环节 “节能减排 ”,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建设低碳社区,实现 住宅社区能源消费自给自足。健全低碳房地产技术支撑体系 1、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加速发展天然气、核电、风能、太阳能、 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改变建筑用 能及能耗结构。2、 通过整体优化设计,采用被动式的能源策略,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 内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和废弃能源 ( 热电厂废热与余热、地下热水、地源热泵、沼气、太阳 能、风能、海洋潮汐能等 ) ,减少化学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3、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能源利用“3R ”,即再利用 ( Reuse )、再节约 ( Reduce ) 、再循环 (Recycle) 与建筑 “四节 ”(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 。4、研发新型墙体体系,优化外墙 ( 墙体材料、保温隔热 ) 、门窗、屋面、楼地面四位一体的 节能保温隔热技术、合理控制窗墙比,做好窗墙密闭保温隔热、热桥 ( 冷桥 )、遮阳等细部 处理,来保障建筑节能减排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