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检测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784865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检测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检测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语选读诲人不倦检测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诲人不倦(检测版)姓名: 学号: 得分: 批改人: 一27二10三16四47得分100一、选择题:27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下列字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诲人不倦(hu) 素以为绚(xun) 矜而不争(jn) 三年之丧(sng)B、不悱不发(fi) 贫而无谄(chn) 人焉廋哉(shu) 钻燧改火(su)C、如切如磋(cu) 信而好古(ho) 刑罚不中(zhng) 曲肱而枕(gng)D、巧笑倩兮(qin) 向隅而泣(y) 驷不及舌(s) 虎豹之鞟(ku)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B、女与回也孰愈? C、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D、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B、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B、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见之,虽少,必作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兼人:敢作敢为,一人相当于两人。 B、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起:启发C、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愈:更加D、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移:改变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路问:“闻斯行诸?” B、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C、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D、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7、下面句子,属于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好犯上而不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B、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C、子曰:“莫我知也夫!” D、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文不名的瓦片。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推荐精选C、近几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撰写出版的自传屡见不鲜,始作俑者是节目主持人赵忠祥。D、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10年全国卷1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二、名句填空:(周而不比)10分,每句1分0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 02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 ,益矣。 , , ,损矣。” 0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 0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 05子曰:“群居终日, , ,难矣哉!” 06子曰:“ ,则远怨矣。” 07子曰:“君子矜而不争, 。” 08子曰:“人之过也, 。观过, 。” 09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 , 。” 10子贡问友。子曰:“ ,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三、翻译句子:16分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子曰:“有教无类。”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推荐精选四、思考题:40分(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孔子为什么主张不愤则不启,不悱则不发?4分2、这一主张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3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请指出“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内容?4分2、孔子对儿子的教育并无偏私,孔子这样做是否少了些父亲的温情?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从文中可知子路和冉有的性格有何不同?4分2、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此你有何评价?4分(四)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推荐精选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4分2、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4分(五)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跟子贡、子夏“言诗”了?4分(六)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4分2、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矛盾的?4分答案:一、选择题:30分题号12345678910推荐精选答案BDABCBDDB二、名句(略)三、翻译句子: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说:“人的天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而使品行智力相差很远。”2、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说:“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诲,而没有种类的差别。”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去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方给他看而他却不能联想到其他三方,就不再教他了。”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横,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还比不上贫穷却仍很快乐,富有却能够谦逊好礼。”四、思考题:47分(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孔子为什么主张不愤则不启,不悱则不发? 4分2、这一主张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原则?3分【答案】1、孔子主张教学应充分激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精神和热情,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只有在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下适当予以点拨启发,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只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2、这一主张体现了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7分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请指出“问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别指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4分2、孔子对儿子的教育并无偏私,孔子这样做是否少了些父亲的温情?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案】推荐精选1、“一”指:陈亢向孔子的儿子伯鱼所提的问题:“你从老师那里听到与众不同的教诲吗?”“三”指:陈亢听了伯鱼的回答后所得到的三点启发,即要学好诗经,否则无法讲话;要学习礼仪,否则没法立身;君子对自己的儿子无所偏私。2、孔子教子并不乏温情。孔子远其子,正体现了孔子对儿子与对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的宽阔胸襟和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大爱精神的体现;不偏爱,正是君子爱子的体现。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案例可说比比皆是。(三)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从文中可知子路和冉有的性格有何不同?2分2、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对此你有何评价?6分【答案】1、子路:勇气过人却失之冲动鲁莽,即孔子所说的“兼人”。冉有:优柔寡断,做事畏缩,即“退”。2、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评价:好。每个学生在德行、才智、个性等方面均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分科教育,定向培养,使其各有所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才可能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孔子对同样的问题,视不同对象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因材施教,正体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的风范。(四)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4分2、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4分【答案】“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习染的作用,是实践论的观点;“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是天才论的观点。两种观点侧重点不同,局部看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从大处看却是可以统一的。我更认同“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天资聪慧的人,不通过后天长期的努力,也会变得平庸愚钝,如王安石笔下的神童仲永;生来愚钝的人,经过后天的刻苦磨砺,也能变得聪慧干练,成就一番事业。禀赋固然会有愚智之别,但后天的习染能改变这一切,因而显得更为重要。(五)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推荐精选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素以为绚:在素的基础上画彩色花纹。绘事后素:绘画的事后于素地,即有了底子然后绘画。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跟子贡、子夏“言诗”了?4分【答案】1、比喻一个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习,精益求精,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2、子贡由人生的道理领悟到了诗经的深意;子夏从“绘事后素”领悟到了“礼后于仁”。他们都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所以孔子认为可以跟他们谈论诗了。(六)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杭州市高二语文期末检测卷)。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4分2、你是如何理解这个矛盾的?4分【答案】1、在第一章节中孔子强调教育要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节中孔子却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再教他了。2、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第一章节,诲人不倦是在强调教学态度,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尽心尽力,不知疲倦。第二章节则是在讲教学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先积极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学生未能进入积极思维状态,老师则不应勉强施教,否则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