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基本特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6582671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基本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单元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基本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单元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基本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基本特点(二)【考纲解读】1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考点梳理】一、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一)春秋战国以来的商业:1、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2、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局面,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3、秦汉:商业发展受时间地点限制,总体水平不高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5、宋元:(1)特点:空前繁荣 (2)宋: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交子;商税成为重要财源(3)元代:大都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1)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作用越来越大(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晋商)(二)市的形成及城市的发展1、宋以前,地域:特定位置,与坊分开;时间:严格时间限制,活动受官府直接监督2、宋朝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四大名镇:朱仙镇、景德镇、汉口镇、佛山镇)。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3、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宋以前(政治、军事);宋以后(经济)】(1)汉代: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是著名商业中心;(2)隋唐:除长安、洛阳外,“扬一益二”之说;(经济中心南移;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开凿) (3)两宋:北宋的开封、益州。(4)元朝:大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市,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朝贡:政治大于经济)1、西汉:对外贸易展开(陆上丝绸)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政府在那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几十个国家贸易,商税成南宋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5、明清:“海禁”、“闭关锁国”,广州十三行(四)商业的特点:(1)交易场所(市场):形式多样(2)交易范围 对内: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出现商业市镇)对外:对外贸易:发达(丝绸之路)(3)交易载体(货币):种类丰富 (4)交易参与者:地位低下二、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1、内容:核心内容:重视农业生产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目的:(1)直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2)根本:巩固封建统治。3、产生原因:根本:自然经济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农业地位:是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关系到封建国家的兴亡。4、古代中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实(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2) 汉武帝时: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加重征税等。以此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厚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歧视商人的规定;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5、评价:(1)实质: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维系和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阻止、延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2)积极作用(前期和中期):经济:促进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社会:,有利于社会稳定。(3)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向手工业资本转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资本主义发展要素: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三)“闭关锁国”政策1、概况:(1)明初海禁:主要禁止民间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反而鼓励;对外贸易只能在官府主持下进行。(2)清朝“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原因: 明初: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清初: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清政府防范“外夷”侵犯,清政府;盲目自大。 评价:消极占主流地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课堂强化训练】1、北宋真宗时期通行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2、对右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增辟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A B C D3、右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4、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 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5、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A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B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C“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6、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这一结果的是 ()A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B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C长途间贩运贸易发展较快D徽商等地域性商帮出现7、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以下对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理解正确的是A是指宋元商品经济的发达 B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是指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D是指农村中雇佣关系产生8、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朝代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请指出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包括: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坊市界限被打破 政府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推动ABCD9、右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A B C D1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1、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盐铁官营制度 “海禁”政策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12、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13、图6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州县数 集市数顺治至雍正州县数 集市数乾隆至道光州县数 集市数直隶山东14 13242 10482 52764 112643 53774 1583陕西(关中)16 14321 23828 264江西福建(不含台湾)45 45919 13151 54515 20543 97639 511广东 72 127071 1959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14、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A抑商的必要性B海禁政策的恶果C小农经济的脆弱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15、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A在当时为统治者所重视 B在当时较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扭转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一定程度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1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17、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1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第一步第二步甲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乙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丙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丁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A甲 B乙 C丙 D丁19、唐代西安的大明宫麟德殿是接待外来宾客的重要场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正是对其的文学描述。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是A“丝绸之路”的开辟 B对外政策的开明C国家强盛,军力强大 D建筑技术的高超 20、清初扬州竹枝词中写道:“乡音歙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识名。”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有商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农村集市出现A B C D21、南宋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中记载:“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从中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 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南方经济发展城市商业繁荣A B C D22、“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3、下列关于右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A B C D24、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 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 胜者地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国富兵强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 B重农抑商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从春秋时期齐国开始的25、“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对这政策相关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B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C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涵就是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26、阅读下列材料:Ww w.k s 5u.co m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卷二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L(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图文,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6分)(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3分)(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3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二十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议会,日入前三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北宋东京梦华录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南宋梦梁录材料二 首先,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的两税制到了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同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交子出现并使用。可见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其次,政治权利为贵族政体中的多数人所分割,官吏从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再次,文学艺术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由发挥。 内藤湖南唐宋时代观材料三 内滕的唐宋变革论是从西方文明史观的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来解读唐宋之间的变革。 葭森健介唐宋变革论成立的背景(1) 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具有的主要变化。(2) 材料二中,内藤湖南认为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空间变革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基本特点(二)参考答案15:DBCBB 610: AABCC 1115:CBDBD1620:ABDBC 2125:DDABC26、(1)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2分)手工业:冶铁业发达,冶铁技术高超。(2分)关系:农业发展与手工业进步相互促进。(2分) (2)涌现出众多的商业都市;(1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或政府设置市场开展商业活动);(1分)官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1分) (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分)评价: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亦给分);另一方面阻碍了商业的进步。(2分)27、(1)变化: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2)依据:由自然实物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或由封闭的自然经济向开放性的商品经济过渡,官吏位置由贵族把持变为机会均等,文学艺术由贵族文化变为庶民文化。(3)发展趋势:城市空间变革,由封闭性的市坊制向开放性的街市制转变;社会生活,向世俗化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