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导读(二)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66510336 上传时间:2022-03-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导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孔子导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孔子导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世家导读(二)文段阅读训练楚狂接舆歌 而过孔子曰:“凤兮 !凤兮 !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 ,弗得与之言。于是孔子自出反 乎卫。是岁 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孔子晚而喜读易,,序 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 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 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 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 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楚狂接舆歌 而过孔子曰2、趋而去 3、于是孔子自出反 乎卫4、韦编三绝5、假 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 矣。6、虽不能至,然心乡 往之。7、适 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 时习礼其家8、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翻译下列句子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假 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 矣。3、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4、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5、孔子布衣 ,传十余世,学者宗 之。补充资料:实话孔子(节选)易中天孔子想做官吗想。多想很想,非常想,想得不得了。有一天,子贡去问孔子:老师啊,现在有块美玉,非常好的玉,咱们是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还是把它卖了呢我们前面讲过子贡这个人是会做生意的,是孔子学生当中最有钱的,一说就说到做生意了,在商言商。但是我们要知道孔门弟子和老师,或者说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不能就事论事的,你不能做字面上的理解,它往往有别的意思。有一天,子贡问老师说,老师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什么叫贫而无谄呢就是很贫穷,没有钱用,但是不谄媚,不巴结讨好那些有钱的人。富而无骄,就是自己非常有钱,但是不会瞧不起没钱的人。那么用今天的话来解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钱的不傍大款,有钱的不耍大牌。子贡问:老师,这样行不行孔子说可以。但是“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还比不上更高一个层次的,虽然自己没钱,但是很快乐,穷开心。 虽然自己很阔气,但是非常有礼貌。子贡下面就问了一句话,说老师啊,我记得 诗经 上有一句,“ 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叫如切如蹉,“切磋”就是指加工象牙类的工艺品。这个象牙拿来以后要把它切开,然后仔细地把它磨一磨,这叫切磋。玉石拿来要把它凿一凿,然后再把它磨光了,这叫琢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就是要像对待象牙和玉石一样精益求精,老师刚才就是这意思吧。我们听了一头雾水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人也要像对待工艺品一样精益求精,切了又切,磋了又磋,琢了又琢,磨了又磨。孔子对子贡这个教导就是在切磋、琢磨。因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只是做到避免不应该的,不应该做的事你别做,而贫而乐,富而好礼,是做了应该的,应该的比避免不应该的要难一些,又上了一个层次。所以子 贡说,老师,你对我这番教导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了。孔子一听,非常高兴,哎呀,赐啊,你太有才了。所以孔门师生之间的对话你不能就事论事,要看它后面的意思。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子贡的问题,老师啊,现在有块美玉,非常好的玉,咱们是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还是把它卖了呢“有美玉于斯”,我们现在有一块美玉,你就不能照字面理解就是一块玉了,是什么比喻呢人才,士人,君子。我们君子,士人,人才,知识分子,就像一块美玉,我们是应该做隐士,藏起来,还是应该做官,卖了它呢。孔子怎么回答呢“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卖了啊,卖了啊,我正等着买呢。一口气说了两个卖了吧!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我们看是贾宝玉的这个“贾”字,到底应该读什么一般的解释说读“贾”(古),商贾的“贾”,这个“贾”就是商了,就是卖了,或者买了,买卖了。说“善贾者”,就是识货的人,会做生意的人。“吾待贾者”就是我等着卖了。还有一种读音读“价”,因为古代的这个“贾”字,通价钱的“价”,你看看加一个单人旁,就是繁体的价钱的“价”字,你也可以理解为“价钱”,就是我在等着一个好价钱。所谓“我待贾者也”就翻译为我正等着好价钱呢!“待价而沽”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出来的。那么孔子到底是在等好买主,还是在等好价钱呢大家可以选择。我个人选择好买主,为什么呢中国有句老话“宝刀赠烈士,货卖与识家”,对孔子这样的人来说,识货比价高恐怕还是重要一点。所以我还是主张把它翻译为:我正在等着好买主,我正在等一个识货的人。但不管怎么说,孔子主张把自己卖了。所以说古代的一个士人,一个知识分子待价而沽绝非贬义。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孔子急于从政,一口气说了两个“沽之哉”,卖了卖了,赶快卖,我正等好价钱呢,我正等好买主呢。他这种急于从政的心态使他的另外一个学生很不高兴,这个不高兴的学生就是子路。子路的名字叫仲由,“由”是他的名字,年纪大,生于公元前542 年,卒于公元前480 年,比孔子小九岁,而且最早跟了孔子。据李零先生考证,孔子三十五岁以前居鲁时,子路就跟了孔子。他在论语当中出现的次数也最多,其次是子贡,再次是颜回和子夏。实际上孔门弟子中最重要的也是这四个人。颜回是“学习标兵”,子夏是“文化传人”,子贡是“造圣运动”的领袖,但他们的辈分都比子路低。颜回和子贡是孔子自齐返鲁后招收的学生,子夏是孔子周游列国时招收的学生。子路实在要算是孔门弟子中的大师兄。那么子路有什么特点呢他的特点就是辈分最高,时间最长,他一直差不多跟到孔子去世之前,挨骂最多,孔子骂过的学生有三个,我们后面都要讲到,他是骂得最多的。他挨骂最多是不是因为孔子不喜欢他呢不是,是他性格有问题。子路的性格用咱们北京人的话说就是“浑不吝”,胆子大,脾气暴,性子急,认死理,水里火里不回头,犟牛一 头。李零先生说他像李逵,很像。孔子和子路的关系就像宋江和李逵的关系,你看李逵忠心耿耿,挨骂最多,因 为他说话老不靠谱啊。但是骂归骂,好归好,忠诚归忠诚。那么子路怎么个不高兴呢因为孔子曾经有两次从政做官的机会,但是这两次机会它都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招聘孔子的人是叛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反政府武装力量。(画外音:孔子遇到的两次做官的机会分别发生在公元前501 年和公元前490 年。公元前501 年,鲁国内部政治混乱,诸侯大权旁落,由大夫执政,因此引起了有些地方官员的仿效。鲁国的费邑,就是在今天山东省的鱼台县,它的地方长官公山弗扰,也起了不臣之心,然而不臣容易,要治国就难得多了。公山弗扰知道孔子是治邦安国的能手,所以就派人来请孔子帮助他治理费邑。而同样的问题又发生在公元前490 年,诸侯国晋国发生内讧,执政的赵简子讨伐范氏和中行氏,而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佛膝是中牟的地方长官,他盘踞中牟抗拒赵简子,是典型的犯上作乱,佛膝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就派人去请孔子到中牟来帮助自己。这就是孔子的两次从政机会。) 这两个人在那儿搞叛乱,想把孔子请过去,孔子就动心了,就想去。 “子欲往”啊,这论语明明白白写着“子欲往”,想去啊。子路就不高兴了,子路这个人直啊,不高兴写在脸上,论语上也记载“子路不说,曰”当时说话的“说”字大家都知道读“ yue”,子路不高兴,不高兴也行,他还说,怎么说呢,第一次子路说“未之也已”,没地方做官就不做嘛,你怎么能到那个家伙那儿去呢这第一次。第二次说得更难听了,因为子路已经批评过一次了,怎么第二次老师又要去呢“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这话就厉害了,过去我仲由曾听先生谆谆教导,先生怎么教导我们呢,君子是不到一个为非作歹、出尔反尔的人那里去的。现在这家伙明明是一个叛徒,先生却要去,“如之何”,请问先生你怎么解释呢这话说得相当地重啊。我们都替孔子捏把汗啊,怎么回答啊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崇拜孔子的人就给他打圆场了,说你们不懂啊,孔子哪里是想去啊,他这是考验子路嘛,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说,哎呀,你们不懂啊,孔子是不想去,但是他这人心软啊,厚道啊,人家来请他,他不能驳人家面子啊。再说虽然那些人都是坏人,但我去了以后,可以帮他们改邪归正啊,是不是这第二种打圆场。第三种说,哎呀,你们哪知道啊,说这两个人虽然不是好东西,但是他们攻击的对象也不是好东西,这是小坏蛋打大坏蛋,孔子支持一下小坏蛋,那就打了大坏蛋,以毒攻毒啊。三种解释,但是我觉得这三种解释实在是曲意回护了,也不是孔子的原意。因为孔子自己是有回答的,而孔子自己的回答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呢孔子对这两件事的回答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很重要的我们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就是孔子为什么这么想做官。501 年和公元前490 年的两次叛乱,都拉拢孔子加盟自己,而孔子居然两次都想去,这 让很多人不解。于是后人为孔子打了不少的圆场,但是这都是猜测,没有人那个知道他老人家当时的真实想法,后人只能姑妄说之吧。而透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了一个急于从政做官的孔子, 他的急迫甚至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那么孔子为什么这样急于做官呢)我们看孔子怎么回答呢。第一次,子路说,哎呀,没有地方去就算了,没有官做就算了,干嘛到这种人那儿去呢, 孔子怎么回答呢“子曰,夫招我者而岂徒哉”,就是他们招聘我,难道白招聘吗不能白招聘。怎么个不能白招聘 呢讲价啊,我可以跟他谈条件啊,谈什么条件呢,好,你用我可以,你得按照我的主张来。我去了以后,不按你 的那一套来,我按我的政治主张来,他答应我我就去,我可以实现我的政治主张。所以孔子接着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如果有人用我,让我执政,我就把他那个地方变成东周。东周 是什么,东周是孔子为了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个政治设计。就是当时社会出问题了,怎么解决这问题,孔子认 为就是回到东周,当然孔子最希望回到西周,但是他也明白西周实在是回不去了,打个折扣,回到东周也行。可 是他的主张大家都不听啊,他只有找个地方自己来做,搞一个政治特区啊。那么从这个回答我们可以得出孔子急 于从政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实施政治蓝图。那么第二回孔子怎么回答呢子路问他,先生说过了,那样的人君子不能去的,你怎么现在要去你怎么解释。孔子 也急啊,这个等于指着孔子的鼻子说你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言行不一,这是道德审判啊。孔子也急了,孔子 说“子曰:然,有是言焉。”是的是的,我是说过那种话,他得认账啊,他说,但是非常坚硬的东西那是磨也磨 不坏的,非常洁白的东西那是染也染不黑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那伙人是坏人,但是难道我们好人去了以后就变坏了吗只要我们是真正的好人,我变不 坏啊。“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真正坚硬的东西磨不坏,真正洁白的东西染不黑。但这 个回答有问题,他只回答了我能不能去的问题,没有回答为什么要去。尽管你好人到了坏人那里不会变坏,那你 也可以不去嘛。为什么要去孔子说,我难道是葫芦瓜吗当时有一种葫芦瓜,味道很苦,不能吃,只能做个装饰品挂在墙上。孔子说我难道就 是那种葫芦瓜吗难道能够“系而不食”,也就是说,我是要有用的啊,我不能摆看啊,我一定要实践啊。我的学 说只有实践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我只有实践才能证明我学说的对错,不做怎么行啊这就是孔子急于从政的第二 个原因:实践学术主张。那么孔子急于从政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孔子是什么人或者孔子代表什么人士人,君子。士人是相对庶人而言,君子是相对小人而言。士人和君子与庶人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士人和君子是有人生价值的,庶人 和小人没有。士人和君子既然有人生价值,他就必须去实现。怎么实现呢两个办法。一个是做官,还有一个是做学问。那么,这两种选择的最佳选择是什么呢既做官又做学问。这个既做官又做学问叫什么呢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是什么意思优裕,不是优秀。以前我们都把学而优则仕理解为书读得好去做官,错了。学而优则仕是我做学问,我还有余力我就做官。因为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我做官有空闲,有剩余的精力,我做做学问。我做学问有空闲,有剩余的精力,我做做官。在做学问和做官之间游刃有余,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是最佳理想。做不到呢首选做官。“仕而优则学”请大家注意是放在“学而优则仕”前面的,首选是做官。为什么首选是做官第一,做官是读书的目的。这个在孔子那里非常明确,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第二,只有做官才是士人的正当职业。第三,只有做官领取的薪水,就是俸禄才是士人的正当收入。士人,君子也是人啊,他也要吃饭穿衣啊,他也要养家糊口啊,钱从哪里来非由天降,非由地生,只能做官。有人说那就不能种田吗那不行,种田是小人啊。孔子有个学生叫樊须,字子迟,所以也叫樊迟。樊迟有一天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跑去找老师。老师啊,我想学习种粮食。孔子说我不会,我不如老粮农。樊迟说那不行我学种菜。孔子说我不会,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就走了,樊迟一出门孔子就骂起来,小人哉,樊须也。樊须怎么是个小人啊他学农,这哪是君子干的事情啊!君子读书干什么,做官啊。有人说,这不对了吧,你上一集刚说过孔子说他小时候多能鄙事,因此多才多艺是很肯定的,你现在怎么变成否定了这不奇怪,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孔子小时候是小人嘛,为了糊口,为了谋生,他只好去做那些下贱活,他现在身份已经改变了,他变君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谋心不谋生,怎么还能像从前挑个担卖红薯啊不行,做官。而且孔子说过了,既往不咎,我们不要纠缠过去,过去是过去,将来是将来,我们面向未来。天底下读书人的未来是什么呢,做官做官做官。那么从孔子这个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读书人做官呢为了给读书人解决问题,人往哪里去啊政界。钱从哪里来俸禄。两大问题。所以孔子很积极啊,很想做官啊。这里的这孔子说,如果有人原意用我,我保证一年见成效。“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个期要读做“ ji”。什么叫“期月”呢期月就是一年,“期月而已可也”,一年就可以。三年有成,让我在这个地方治理三年,一定大有成效。就像我们现在的口号,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孔子也有这样的广告语:期月而 已,三年可成,我推销自己啊,他也介绍学生做官。 有人来问孔子,你的学生有没有可以到我这儿做官的先问子路,再问子贡,再问冉有,这个冉有以后我们再说。孔子说可以嘛,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我这三个学生都很优秀,做个官不算什么,“于从政乎何有哉”从政有什么了不起他不断推销自己,推销学生。这么一讲,我们就有一个问题了,孔子急于从政,不但自己想从政,也介绍学生从政,鼓励学生从政,那么孔子是官迷吗(画外音:易中天先生认为孔子急于从政是为了实施政治蓝图,实践学术主张和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孔子不但自己出来做官,他还推销他的学生出来做官,那么这不免给人一个印象,孔子这么热心做官,难道他是一个官迷吗)不是,为什么孔子不是官迷呢因为孔子虽然非常想从政,非常想做官,但孔子的从政和做官是有原则和底线的。他不是什么官都做,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出来做,他也不是见了官就拜,他有原则,底线。他的原则是什么呢天下有道。什么叫做“有道”呢就是政治清明,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他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也就说天下政治清明, 天下国家政治文明, 这个时候我们读书人就应该站出来做官,表现自己。“无道则隐”,如果政治黑暗,没有政治文明,我们就做隐士。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邦就是国家,因为当时的政治制度我称之为邦国制度,所谓邦国制度就是一个天下许多国家,每一个诸侯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叫做邦国。所谓“邦有道”就指的是这样的国家。如果政治清明,你一个读书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事的人居然是穷兮兮的,赖兮兮的,既没有钱,也没有地位,“贫且贱焉”嘛,贫就是没有钱嘛,贱就是没有地位,又没有钱又没有地位,你可耻。太平盛世你居然“贫且贱焉”,太可耻。但是,如果邦无道,国家政治黑暗,你居然富且贵焉,你居然荣华富贵。人民,好人,君子都在受苦受难,你风光得不得了,太可耻了。所以孔子的这个从政是有原则的,要分清楚“邦有道”还是“邦无道”,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取之有道。你再想做官,再想从政,再想荣华富贵,你不能够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是的,我想做官, 但是我不能够跑官、要官,我不能够去巴结权贵,我不能做那种下三烂的事情,要做我就堂堂正正做,你请我做。所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富,就是有钱;贵,就是有地位。荣华富贵这是大家都想的,人之所欲。但是如果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君子不要,宁肯贫贱。贫穷和卑贱(贫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是人之所恶也)。但如果必须采取不正当手段去躲避(不以其道得之),君子就宁肯不躲(不去也)。这里的第二个“不以其道得之好像 有点问题,杨伯峻先生认为应该是“不以其道去之”。这个也不必去管他,反正孔子的意思就是,追求富贵也好, 躲避贫贱也好,都必须采取正当手段。所谓“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就是这个思想。这个思想是非常有意思的,孔子首先肯定了贫与贱是人之所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就是肯定每个人正常的这样 一种社会的心理需求,他不否定这一点。他只是主张要有原则,这就比很多后世的唱高调的真实多了,可爱多了。 孔子的理想是天下有道,读书做官,富贵荣华。身处乱世,隐居民间,安贫乐道,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士之为 士,就是要做事。不做事,又何以为士既然做了事,则富也好贵也罢,又有什么不能要的至于世道不好,做不了 官,那只能怪运气。想,还是可以想的。当然,不想也是个人的自由。当真不想的,是“真隐士”。最怕的是心 里特想,嘴上又不承认。这是什么是“伪君子”。伪君子是孔子不喜欢、不赞成的,我们也不喜欢、不赞成。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孔子是很想从政的,孔子是很想做官的,他急于从政,急于做官有三个原因。第 一,实施政治蓝图。第二,实践学术主张。第三,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做官也不容易啊,那不是说你想做就能做 的啊,你还得会做才行啊。孔子这么个读书人,会做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