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体检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慈铭体检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65881304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健康体检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慈铭体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健康体检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慈铭体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健康体检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慈铭体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健康体检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韩小红(慈铭体检,北京,100016)摘 要 本文:(1) 分析了我国健康体检市场的需求与投资机会;;(2) 回顾了我国健康体检机构及健康体检市场的发展现状; (3) 探讨了健康体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综述了健康体检行业政策法规及循证医学和新技术的应用,包括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办法送审稿起草、循证医学与健康体检、新技术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与健康体检; (5) 提出了我国健康体检产业的4大发展趋势,即健康体检机构的连锁化及规模化经营、健康体检服务升级为健康管理服务、健康体检服务与医疗服务密切结合及健康体检与健康保险将合二为一。 关键词 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健康保险 循证医学 韩小红 慈铭体检总裁 留德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39号(第一上海中心)邮政编码:100016电话:84535189近年来,健康体检行业迅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回顾我国健康体检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该行业的现状并发现问题,探讨我国健康体检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健康体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我国健康体检市场的需求与投资机会1.1健康消费产业及其特点目前共有4大基本产业:(1)医疗产业;(2)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业;(3) 保健品产业;(4)基于健康体检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提供的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是被动的消费;以健康体检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提供的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的是主动的消费,对社会资本来说就有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和产业发展空间。1.2我国健康体检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巨大1.2.1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健康体检消费需求的增长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的健康意识,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健康意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1)健康消费需求由简单、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发生着转变;(2)中国健康消费市场的 “消费侧”悄然形成了病患群体、保健群体、健康促进群体、特殊健康消费群体和高端健康消费群体,其“供给侧”之一则是以健康体检为核心的个人疾病检查与预测产业。从支付能力、对健康与长寿的需求、对健康的认知能力几个方面看,富豪阶层、富裕阶层的大部分、小康阶层的部分、温饱阶层的小部分都是当前健康体检服务的需求者。1.2.2 国人疾病谱的变化与健康体检消费需求的增长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国人慢性病发病情况:(1)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2)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3.2%,估计全国糖尿病患病人数3000多万;(3)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4)我国成人血脂异常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 1。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群体,健康体检机构在其健康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和预测、健康维护和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且是其他医疗机构无法担当的工作,此正是近年健康体检机构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3 健康体检的消费形式2000年前,中国的健康体检还没有市场,仅局限于就业、参军及求学等目的而进行的强制性专项体检,体检的实施单位也是政府指定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000年后,群众对健康体检的需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民营机构的进入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健康体检的市场随之也在快速升温。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有意识地将体检作为一项福利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不少私营企业也开始为职工提供体检。一些经济条件好些的个人开始自费体检,同时,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买房赠体检卡,商务论坛附赠体检卡,人们在花钱买健康的同时也促进了一个行业的进步。1.4 我国人口学特征与健康体检消费需求从人口市场需求来看,中国有13亿人口,城镇人口3.5亿(这仅局限于大中城市),加上乡镇人口,全国城镇人口大概要将近5亿,均为体检产业发展第一阶段潜在的市场资源。若10%的人有体检需求,则体检消费者就是5000万人,故市场巨大。2 我国健康体检机构及健康体检市场的发展现状2.1 健康体检机构的发展现状2004年,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对北京等十个地区就体检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15个城市, 1983年至1999年,共设立了15家体检机构,这些机构多以医院门诊或疗养度假分支机构形式存在,无独立的专业体检机构;而2000年至2004年4年间,专门体检机构上升到27家,2005年以后的上升速度更是呈几何倍率。北京市体检机构性质构成、工作量分布等状况,极具代表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04年,北京市开展体检工作的医疗机构为546家,其中以国有全资和集体全资性质存在的机构分别为385家和106家,分别占总数的70.5%和19.4%;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介入,以门诊部、诊所形式存在的多元化体制的营利性医疗机构55家,呈逐年增长趋势。2.2 健康体检人群数量和消费的快速增长前述15个城市中597所体检机构,2002年体检了1100万人,体检费用6.6亿,平均每个体检机构体检近2万人,年收入110万,平均每人体检花费约55元;到2005年已接近1700万人,体检费用达26亿,每个体检机构体检近3万人,收入430万,人均费用143元。个人或单位用于体检花费显著增长,而北京等大城市更是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慈铭体检(原慈济)具有在全国连锁化及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体检人群数量及经济效益迅速增长,慈铭体检北京公司2006年体检40余万人次。3健康体检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006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国家将重新构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旨在解决看病难及看病贵的难题。目前我国的医疗模式是:90%的医疗资源集中于疾病的中晚期治疗阶段,中晚期病人比例高,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医院收治的病人中,中晚期病人占90%以上。看病贵主要是看大病贵,看重病贵,中晚期的疾病很难治疗,当然很贵,而疾病的早期治疗费用不会太贵。定期的全面健康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是解决看病贵的根本途径。另外健康体检可以把很多疾病阻断在疾病之前,对分流大医院病源,有效解决看病难也很有帮助。大型民营医疗体检将是国家公立医疗的重要补充,是国家解决看病贵的重要途径之一。资料显示,早期预防花一百元,就可以为后期疾病治疗环节节约一千元,又可以节约约一万元的末期抢救费。4. 健康体检行业政策法规及循证医学和新技术的应用4.1 重心下移、关口前移2007年7月27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要求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做好健康促进工作。要求在医疗卫生模式由医疗医学向预防医学的转变过程中,既要重视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工作,也要重视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由此可见,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4.2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办法送审稿起草卫生部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办法(简称体检办法)起草专家委员会于2007年7月1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师协会担任起草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体检办法)的任务,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承办。杨镜副会长在总结讲话中感谢为起草工作付出大量心血和智慧的专家委员们,对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健康管理与医师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波提出表彰。目前已完成了上报卫生部的送审稿,相信通过审批后,对规范健康体检业务及市场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4.3 循证医学与健康体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特别是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s)在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大医院和专科医院与社区服务中心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对于临床与卫生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权威机构已公开发布了系列CPGs,其中慢性病防治指南对指导健康体检业务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CPGs与健康体检服务实际工作间尚存在距离。慈铭体检在设计体检项目时,充分运用CPGs,旨在提供科学、先进的服务并为健康评估奠定坚实的基础。4.4 新技术与健康体检新技术特别是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健康体检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目前有10家左右规模较大的基因检测公司,主要开展:(1)基因突变检查;(2)疾病易感基因检测;(3)用于病毒、细菌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4)用于化学药物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2-6。卫生部于2007年6月4日发布了卫生部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其中规定了相关基因检测项目(参见卫生部网站)。基因检测服务是一次性的,其后需要通过定期健康体检进行跟踪以监测发病等情况,所以基因检测对个性化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具有促进作用,相互间可通过增值服务增加盈利能力。但在基因检测服务时要注意保密,其中要特别重视伦理问题,避免产生纠纷。慈铭体检积极跟踪基因检测等新技术发展新动态并及时用于实际工作。5 我国健康体检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健康体检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但从政府导向和市场需求来看,我们认为需要通过以下四个路径方可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5.1 健康体检机构的连锁化及规模化经营健康体检机构的连锁化及规模化经营具有下列优势:(1)地理优势,既方便客户,又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网点布局;(2)通过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信息平台,易于实现资源共享及成本领先战略,降低经营风险,可保持持续盈利的竞争力;(3)有利于品牌建设及增强影响力;(4)有利于融资及进一步扩张;(5)由于拥有大量的健康体检数据资料,既可进行体检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健康体检项目的设计提供参考,又可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资料;(6)拥有大量稳定的客源,且连续多年接受体检服务,因而可进行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则可创建相关的健康评估模型7-8,进而促进健康管理业务的发展。慈铭体检是以连锁模式发展的体检医疗机构,目前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省市设有专业体检连锁机构25余家。除具有上述优势外,我们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标准化、数字化及国际化经营。5.2 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结合基于下列原因,健康体检需要与健康管理服务密切结合:(1)健康体检仅仅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2)常规健康体检服务多数是一次性和非连续性的,目前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健康管理则可提供连续性服务;(3)现在体检行业已面临服务不良竞争增加的局面,健康体检业务必须融入健康管理,以健康管理服务形成新的增长点,反过来又可带动健康体检业务持续稳定地增长9-12。健康体检机构在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结合方面有系列优势:(1)共享品牌;(2)通过检索科技文献,充分占有国内外健康管理相关资料,运用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自主研发健康信息采集、健康评估及健康干预平台13-17; (3)渠道共享,充分发挥体检客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健康体检加健康管理一条龙服务,既可促进健康体检业务,又有可促进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从而实现第三方付费;(4)广泛的国际交流,为构建先进的健康评估平台提供了保证,我们已与大韩病院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生理年龄测定软件的试用,对于开发适合中国人的生理年龄测定系统及开展健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5.3 健康体检服务与医疗服务结合常规健康体检服务是以疾病的检测、判别、鉴定为目标, 以发现健康问题、疾病预警和提出解决健康问题的建议为主要服务内容,以医疗机构为解决发现问题的后期保障展开的。因此,健康体检服务与医疗服务密切相关,其合作方式为:(1)专业体检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2)专业体检机构纵向一体化成长,以健康体检为突破口,开展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培养客户的忠诚度,提高其转换成本,实现对客户的深度开发18。5.4 健康体检与健康保险结合健康体检与健康保险将合二为一。从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看,国家医疗保险不会将全面的健康体检列入医保范畴,体检费用还是由单位或个人买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制约了健康体检机构整体推进的速度,如果有第三方商业健康保险为部分客人买单,将极大推进健康体检和健康保险双方的市场规模19-20。保险机构与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合作具有下列意义: (1)收集数据,开展健康管理;(2)开拓客户资源,共享渠道;(3) 参照国外管理式医疗的模式,可采取管理式的健康体检模式,有效规避医疗及道德风险,达到预防筛查在先、减少赔付支出及三方共赢之目的;(4)共同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保险险种,提高竞争力。随着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即将颁布和实施健康体检服务管理办法,健康体检机构进入准入管理时代。保险资本融入管理式健康体检业务,将成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受到市场和国人的接纳,健康体检行业将在与健康保险行业的整合中呈现双赢的局面。参考文献1. 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 2002综合报告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652 李基文. 21世纪基因芯片在医学应用中的展望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7):876-8773. 刘换新. 基因检测的现状与未来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1):16-174. 罗福薇,孙顺昌. 基因检测及面临的问题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2):63-645. 侯化. 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2,(12):88-906. 刘波. 以系统观点论基因诊断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S1):106-1077. 翟爱珍,庄天国.计算机辅助医学诊断系统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2,25(3):97-1038. 陈学涛,易东,张萍.人工神经网络在医学统计预测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2005 ,26 (5):329. 魏炜,赵亮.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浅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6,(5):1910. 骆华伟.慢性心脑血管病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6; 18(9): 56-5711. 孙亮.健康管理模式案例分析J.世界医学杂志.2003.06.25; 7(12): 10-1112. 喻陆.现代健康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展望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10.15; 2(10): 19-2213Jardine C,Hrudey S,Shortreed J,et al.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s for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isksJ.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B Crit Rev.,2003,6(6):569-72014Ghosh AK,Ghosh K. Translating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into effective risk communication: curr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J Lab Clin Med. 2005,145(4):171-80. 15. Bali RK,Feng DD,Burstein F,et al.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advances in clinical and health-care knowledge managementJ.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 2005 ,9(2):157-6116. 王琦,朱燕波,薜禾.中医体质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增刊:54-56 17.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评估方法及简易评估工具的开发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31:893-90118. 徐罡, 高军.私人医生在京城悄悄走红J. 首都医药,2006; 13(1): 30-3119. 李再强; 林枫.医疗保险制度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J. 中国卫生经济 2005.01.05; 24(1): 45-4620. 许志伟.我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结合的意义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 21(12):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