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电子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5881043 上传时间:2022-03-2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初一语文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初一语文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黄河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 腾飞贡献力量。二、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三、教材分析 黄 河 颂在 体 裁 上 是 一 首 颂 诗,着 眼 于“歌颂”。歌 颂 了黄 河 的 气 势宏伟,源远流长,表达了要学习黄河的伟大精神。全诗共两节,第 一节为朗诵词,用呼告的手法,表达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歌词,先写“望黄河”,然后写“颂黄河”。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优势颂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升华了主题。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画面)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播放课文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颂黄河”这个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结课文。 四、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诗朗诵。可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作业布置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实行表演唱。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 尾声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教学反思: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二 繁星五首 冰 心一、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积累字词,掌握“归宿、装点、冠冕、束缚”等词语的含义。3理解每首诗歌的含义感悟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五首是个的内涵。2、理解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亦如繁星,捕捉细节就会绽放光辉。现代诗人冰心搜集了生活中的点点繁星,为我们体现了别样的情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诗 繁星五首。2、简介作者3、整体感知、品读诗歌(一)品读诗歌 1、学生自读,谈初读感受。 2、再读诗歌,加深品味。 选一首朗读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分五组,每组一首诗研讨交流,并用两个字精确概括诗歌的内容,作为板书。(二) 研讨诗歌,成果展示 第一组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1、问题:如果天上的繁星彼此颂赞,它们相互欣赏的会是什么? 2、问题:第一首诗歌,你联想到了什么?第二组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问题:第二首诗歌,体会“相爱”“长行的旅客”的意义。第三组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问题:第三首诗歌蕴含什么哲理?第四组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问题:第四首诗歌,你有什么感悟?句中的“暂时”与“永久”有什么深意?第五组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1、 问题:第五首诗是诗人在替花儿抒发心声,你能联系实际,为花儿能够 自由绽放些一则温馨提示吗? 2、“你们的爱是我的烦扰”,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4、 课堂小结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能够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拨动人们的心弦,它似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相信同学们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相信以你们的童心、爱心和慧眼去发现,去创造,那些美好的事物就能自不过然的从你们的笔端流淌出来。5、 布置作业(1)背诵繁星五首。 (2)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 板书设计: 繁星五首 冰 心 颂赞 相爱 骄傲爱的哲学 冠冕 烦扰 三 现代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艾青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 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板书:我爱这土地)(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 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 来,并谈谈你的理解。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5、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全班再次朗读、背诵。6、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7、讨论:本诗出现了很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五)比较阅读,拓展学习:请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六)布置作业: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七)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乡 愁 余光中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三、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 二、展示教学目标。(课件)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所以,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简介(课件) 三、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个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读乡愁(课件) 师: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得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乡 师: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忧郁深沉 师:通过听你觉得读时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生:稍慢 师:对,忧郁深沉的感情基调决定了我们的朗读应该是稍慢且舒缓. 师:要读好一首诗,不光要注意感情基调,还要把握什么朗读技巧? 生纷纷:语速,节奏,轻重音 师:第一、二小节语速稍慢,读出回忆。第三小节沉郁,读出生离死别的伤痛与失落。第四小节音调稍稍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思念,荡气回肠。 另外,在朗读时,注意重音。比如在第一小节,那枚小小的邮票寄托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在读的时候要重读。现在老师示范读一下第一小节。 师:下面几小节请同学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组来朗读其余几小节。 配乐朗读 师总结:同学们朗读的非常精彩,很投入、很感人,下面我们来听听名家的朗读。(课件) 四、师:通过朗读,我们心灵深处情感已经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那淡淡的愁绪,我们仿佛也在慢慢体会,同学们让我们奏响第二乐章-含英咀华品乡愁 师:我们知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他把乡愁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那么诗人使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乡愁? (课件)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生:诗人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不可捉摸的乡愁。师:同学们回答很准确,作者抓住这四种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那么作者以什么顺序来组织全诗?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板书)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哪些具体的乡愁?生1: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与母亲分离,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生2: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生3: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生4: 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但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离 、母子死别 、两岸分离(板书) 师:同学们想像、表达都很好, 诗的第四小节,与前三小节已有所不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板书) 师:课文学到这时,我想同学们肯定有话想说,你最想对谁说一句话,说句什么话?生:我想对台湾同胞说台湾同胞,你们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生:我想对余光中说余光中先生,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师:大家说得很好,说出了我们华夏儿女的心声。祝愿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板书) 五、师:中国人,天然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家被视为生命的本源。阔别六十八年后,余光中老先生终于回到了故乡。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离开国的时候,才知道国的可贵,一个人必须当一回浪子,回头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个切。同学们”也许以后,为了追寻理想,你们也会离开故乡,甚至会远离自己的祖国,到那时候,你会对你的亲人、故乡、祖国说些什么么呢?下面我们实行第三乐章-说乡愁(课件)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话语让老师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在这节课结束前,让我们的脉搏再次随着乡愁的韵律一起跳跃吧!(课件)六、布置作业席慕容也有一首乡愁,请同学们课后比较一下它与本文的异同 (课件展示席慕容的乡愁)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别 个人的思乡之情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升华 现在-海峡-祖国与大陆分离 普遍的爱国之情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依据了诗歌体裁特点,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即:“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延伸(感情)”的品读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乡愁一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善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整堂课教学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高。 四 孩童之道 泰戈尔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整首诗。 水平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水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使学生感知品味初识泰戈尔的诗歌,在品读诗人笔下的“孩童之道”时,联系到自己的感受,理解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 诵读整首诗,从体会诗歌的形象和整体感觉入手,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诗歌分析与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应该去感谢一个人,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是她赋予了我们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为他付出了世界上最真挚最纯朴最无私的爱。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人世间要是没有爱,就没有快乐,生活也便失去了“韵律”。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泰戈尔“爱的哲学”,一同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母子情缘。板书孩童之道 作家及作品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从童年时代起就热衷于诗歌创作,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近千首歌曲。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长篇小说戈拉沉船小沙子家庭与世界纠缠,中篇小说四个人两姊妹,短篇小说莫哈玛娅一个女人的信等等。孩童之道选自散文诗集新月集,新月集出版于1913年,共收入儿童诗37首。新月集是诗人为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儿童,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子之爱”唱出的一曲感动心灵的颂歌。 初读诗歌 师:请同学自由流利的朗读诗歌,初步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内容。 老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诗歌,注意语调与节奏。 讲读诗歌 师:找一位同学读诗歌的第一节,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孩子有着“飞天”的神奇本领,但却舍不得离开呢? 生:因为母爱的力量太伟大了,有着让孩子舒服的温度,让那个孩子依恋的怀抱,这就成为了他留下来的最大理由,使他舍不得离开了。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诗歌的第二节,仔细想一想作者接下来都说了些什么? 生:写出了孩子的童真? 师:作者写到“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这里的“聪明话”是指什么话?回忆一下你们的童年,有没有说过这些“聪明话”呢? 生:妈妈的脸圆圆的,像我喜欢吃的西瓜。 天上的月亮好像香蕉。等等 师:但是孩子偏偏不需要在母亲的面前炫耀,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孩子和母亲在一起咿呀学语的过程才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再找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三节,其余同学思考老师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要说孩子是个“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因为母亲是孩子的最初世界,孩子来到人世间,就把母亲的怀抱当作爱的温床,与母亲温暖的怀抱相比,“成堆的黄金与珠子”都不值一提。母亲的怀抱就足以令孩子满足,母爱战胜了一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自由吗? 生:喜欢。 师:好,那么我们读一读第四节,思考泰戈尔笔下的孩子为什么放弃了人人向往的自由呢?用文中的诗句回答。 生:“被妈妈亲爱的手臂多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师: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的妈妈会经常告诉我们这个不能够,那个不允许。但是,妈妈束缚我们的原因都仅仅因为一个字,那就是“爱”。 师:在爱的关怀下,我们是快乐的,那为什么还时常听见孩子的哭泣呢?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节,来寻找“哭泣”的原因。 生:孩子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妈妈的怜爱与搂抱的甜美。这笑与哭编织成了妈妈对孩子的爱的多层体现。 再读诗歌 师:泰戈尔的孩童之道蕴涵丰富,人们对其主旨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分析完了诗歌,请同学们自由的有感情的再读一遍诗歌,并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体会。(开放式学习,学生们各抒己见) 课外拓展 泰戈尔的儿童诗,可与世界上任何优秀的儿童诗歌相媲美,下面老师为同学们在朗诵一首他的儿童诗,让诗歌带你们回到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 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 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呆呆的云朵和彩虹来愉悦他。 那些大家以为他是哑的人,那些看去像是永不会走动的人,都带了他们的故事,捧了满装着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盘子,匍匐地来到他的窗前。 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 在那儿,使者奉了无所谓的使命奔走于无史的诸王的王国间; 在那儿,理智以它的法律造为纸鸢而飞放,真理也使事实从桎梏中自由了。总结与作业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想同学们一定在怀念自己的童年,也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就请以“童年”“我对妈妈说”为话题,任选其一,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下面同学拿起书本,齐读诗歌,让我们在自己饱含情感的朗读声中和泰戈尔说再见。 板书设计: 孩童之道 泰戈尔 母亲爱孩子 伟大无私纯真无邪 五 在梦的远方 林清玄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2.学会从把握重点语句入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感悟母爱,赞美母爱,从而打开自己真实的情感世界。教学重点本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清丽,理解母亲的感情是教学的重点,毕竟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对于这个点,可作为教学重点来讲解。教学难点初一学生对生活、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因而在本文教学中,阅读不会有大的语言障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准确理解生活的态度,教给学生理解生活的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理解事物本质,从而准确理解本文中的“梦”到底是什么。此处可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设想1.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和交流。2.使用“读悟赏”语文教学模式和多媒体电教手段,实行教学。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预习要求1.母爱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查找相关母爱的文章、诗词佳句。2.回味母亲为自己正在做或是已做过的事情,揣摩母亲的心理。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母爱话题导入: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母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林清玄一篇在梦的远方二、作者简介(创设情境)三、整体感知“读”1.教师提示:采用自由读、抽查读、推荐读等形式,走进作品中,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与作者产生共鸣,自己受到感动。2.学生实行交流,口述故事情节,以锻炼学生“说”的水平。教师给予肯定鼓励,达成共识。3.读完后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文中写了哪些“我”与母亲的事情?请用语言概括出来。(2)你认为文中所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怎样理解“这个世我觉得没有白来,因为会见了母亲”这句话?(这个环节,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奠定基础。)四、自主感悟“悟”1.四人一组合作研讨,教师巡回指导,并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2.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学生没能提出,教师可加以补充。)问题大致是:1.不同的人,人生的态度也不同。阿土和阿呆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提示: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悟母亲讲的故事。“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正是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像“阿土”和“阿呆”这样的人物,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正是引导学生要有“梦”,更要坚持。2.课文标题为“在梦的远方”,那“在梦的远方”到底指什么?(此环节能够讨论,并允许不同意见共存,但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来思考)五、赏析比较“赏”(视情况而定)1.你的“梦的远方”是什么?2.观察写作:让学生观察(回味)母亲为自己正在做的或者是做过的事情,揣摩母亲的心理,写出母亲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等,打开自己真实的情感世界。3.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爱是最崇高、最美好的。请同学们设想自己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六、总结归纳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请珍爱这份情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满怀信心地去描绘人生绚丽的图画。 六、木兰诗 北朝民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想: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使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个巾帼形象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1、诗歌诵读: 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学生比读,互评互读。2、整体感悟: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能够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能够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使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使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实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能够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六、总结,拓展延伸1、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2、拓展延伸: 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实行。) 南朝民歌的修辞使用(或特点) 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教后记: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块瑰宝。一直以来,它都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绝对是一篇经典。 在设计本课时,我力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创设情境,注重使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讨的水平。精心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也反映出了以下几点不足,比如: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时,气氛还不够热烈,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还有待提升等。这些在我以后的教学中,都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七 唐诗五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 一、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二、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准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个教时。(十三分钟) 二、这首诗语言比较浅显,在讲解过程中由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 三、在诗句分析过程中,主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同学间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的方式展开。 四、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全诗。朗读要求语音准确,语调合适,读出感情。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阙(qu):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宦(hun):做官的意思。无为:不要,不须。 (四)分析诗句: 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生回答。明确: 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 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离别)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4、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5、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6、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明确: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7、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8、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五) 小结: 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完这首诗后应该思考的。(七) 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四、教学效果评价: (一)讲解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学生是否跟上讲课进度; (二)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考察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 (三)根据学生朗读种子音和停顿的准确与否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对诗歌情感的领会。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点明地点意境开阔 颔联离别原因坦然面对 颈联与友互勉乐观豁达 尾联宽慰勉励积极进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 2、指名回答。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阵子昂的资料,请个同学读一读。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二、初步感知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认真看师书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幽州台在哪儿?(登上幽州台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感受呢?(心旷神怡、豪气、空旷、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读课题吧)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吧。 4、初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相机划出诗的节奏) 赛读(男女小组)、齐读。三、深入理解 (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了解古诗我们还要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能够协助我们更好的体会。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份资料,请大家用我们刚学到的默读的方法读读吧。) 1、学生自读 出示学习要求:(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体会 师: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预设: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不过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3、升华朗读 (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替诗人把感情宣泄出来,(师配乐朗读) 4、练习背诵 有没有谁能像老师这样抒发一下感情的?四、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3)熟读吟诵 2、默写古诗。师: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仅仅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纸上吧。(生默写古诗)五、拓展 1、课外读读陈子昂的诗作 2、试着改写这首诗,注意人物的心里描写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 后 (寂寞苦闷) 悠悠 怆然 望月怀远 张九龄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张就龄的生平 2. 注意诗中的用词 3.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二重点教学 诗歌的境界一作者简介: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二、诗歌美读 能够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3、诵读指导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3)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三赏析 1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 雄浑阔大(海上、明月、天涯) 2此两句是如何扣住题目“望月怀远”的? “海上生明月”紧扣“望月”字,“天涯共此时”扣住“怀远”。起句自然。 3此句使用的艺术手法? A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B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如何理解“怨”和“竟夕”两词所包含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