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改案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65562515 上传时间:2022-03-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佛学区高效网络教研五部曲案例年级学科单元课题责任教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熊购物王义太课时目标1、 通过“小熊购物”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结合“小熊购物”的具体情境,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要求 结合“小熊购物”的具体情境,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引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的两步试题的运算次序教学难点:指引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的两步试题的运算次序教具学具卡片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要流程复习引入、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合作交流、汇报算法的多样性、验证算理、介绍脱式、比较归纳,巩固提升、课堂小结单元主题内容特色乘加的运算次序教学程序纲要教学活动环节步骤教师评改记录一 、复习引入二、探究交流三、练习巩固四、课堂总结:1、口算35= 48= 76= 3617= 93= 85= 8+15= 36+7=2、观看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试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出示主题图指引学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只要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老师出示问题:胖胖要1个蛋糕和4个面包,胖胖应付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找出来吗? 要1个蛋糕和4个面包。蛋糕每个6元、面包每个3元我们应该怎么算?先算出4个面包多少元,34=12元,再算一共多少元?126=18元根据题意你会列综合算式吗?1、 解决问题(1) 列算式34+6 6+34(2)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块蛋糕共付18元。 算式6+34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6+12=18(元)表示1块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块面包和1块蛋糕共付多少元。(3)认识脱式方法一: 方法二: 34+6 6+34=12+6 =6+12=18(元) =18(元)答胖胖应付18元。 像上面两算式的格式叫脱式计算。比较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和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1题。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2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一、谈话导入商店进新的好吃的了,小熊看见好吃的只留口水,小熊胖胖忍不住要买些好吃的,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商店都进了那些好吃的?1、 看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2、 胖胖想要买什么?3、 胖胖应该怎么付钱呢?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4、 解决问题1) 四个蛋糕需要多少钱?34=12(元)2) 一共需要多少钱?126=18(元)3) 你能把2个算式合起来吗?34+6 6+345、讲解算理,掌握算法先算乘法,后算加法6、认识脱式计算,讲解计算格式。7、比较:四则混合运算和加减混合计算的算法有什么不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方法一: 34+6 方法二 :6+34 =12+6 =6+12 =18(元) =18(元)答:胖胖应付18元。预设说课纲目 一、 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 说教法 四、说学法五、 说教学过程 责任教师:议课审案记录 学科教研组长:品课点拨记录教学设计思路明晰,提出问题环节尤为巧妙通过角色置换,强化生本交流,置学生与数学生活,体验、感受、思考。建议:新学期伊始,精心设计激情激趣的导言, 学区教研督导:张举成教学反思 实验教师:陶晓文年级学科单元课题责任教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熊购物(试一试)王义太课时目标1、结合“小熊购物”的具体情境,探索“先乘法、后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运用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要求结合“小熊购物”的具体情境,探索“先乘法、后减法”的运算顺序,理解“乘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指引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次序。教学难点:指引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次序。教具学具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要流程创设情境、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出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锻炼学生口头表达、明确算理、巩固提升、课堂小结单元主题内容特色乘减的运算次序教学程序纲要教学活动环节步骤教师评改记录一、 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三、练习巩固:四、课堂总结上节课我们顺利帮助小熊胖胖解决了购物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壮壮遇到了什么难题?(出示主题图和问题)。1、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帮助壮壮解决问题。(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a.3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8元。b.20-34(先算的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3)淘气和笑笑是这样解决壮壮的问题的,你能看懂吗? 让学生说说3页上淘气和笑笑的解题思路。重点讨论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情境使学生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减法。34表示3包饼干一共12元,20元去掉买饼干花的12元钱,就是应找回的8元3、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2027 534 46201、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4题。3、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5题。4、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第5、6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a、3包饼干需要多少元?34=12(元)b、应找回多少元?20-12=8(元)c、你能把2个算式合起来吗?(先算的用直线划起来)20-34 =20-12 =8(元)答: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试一试)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0-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 预设说课纲目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责任教师:议课审案记录 学科教研组长:品课点拨记录 创设问题情境、标注重难点内容、陈述思维过程、加强巩固练习等教法便于达成教学目标。 学区教研督导:张举成教学反思 实验教师:年级学科单元课题责任教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买文具王义太课时目标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要求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卡片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要流程复习导入、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解答、归纳总结、巩固升华、课堂小结单元主题内容特色除加除减的运算次序教学程序纲要教学活动环节步骤教师评改记录一、复习旧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1、口算(开火车)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你还记得它们的运算顺序吗?谁来说一说。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48+6 40-64 出示第5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3、肯定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选择接近书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引出笑笑的问题,并帮助笑笑进行解决问题。问题1: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1)找出有用的信息:我买了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3本作文本一共18元;英文本每本4元。(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通过预习,孩子们理解了笑笑和淘气的方法。根据他们的分析,学生自己列出了算式。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解法二: 18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组讨论:183+4 表示的意思。算式“1834”中的“183”表示一本作文本多少元,64=10(元)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共10元。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4、尝试解决问题。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说一说,填一填。(1)提示让学生找出所需要的信息。(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谈论。(3)找代表说一说本小组的理解及算式。(4)出示书中算法,再一次帮助学生理解。方法一:105=2(元) = (元)方法二:3105 = = (元)(5) 补全课本内容,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5、哪种做法对?说一说。 358 358 =15 =158 =23 =23注意: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5205 25205 =254 =55 =21 =1注意: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1、完成课本第6页练一练的第1、2题。2、完成配套上的练习题。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会添许多新的文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文具盒,我们这学期都添了什么新文具?现在我们来看看笑笑和淘气都需要什么文具?2、 笑笑遇到了什么问题?每本作文本的价格不知道。3、 笑笑一共需要付多少钱呢?a、 一本作文多少钱?b、 一共需要多少钱?先思考,后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最后汇报。4、列式计算a、 现在每本算术本多少钱?b、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板书设计 买文具(有关除加、除减的运算) 解法一: 解法二: 183=6(元) 183+4 6+4=10(元)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预设说课纲目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责任教师:议课审案记录 学科教研组长:品课点拨记录 问题归纳和信息梳理点拨到位,方法对比,帮助理解熟化,算式比较甄别,突出易出错的细微末节。 学区教研督导:张举成教学反思 实验教师:年级学科单元课题责任教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买文具(试一试)王义太课时目标1、让学生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根据算式,能说出算式的意思,并会进行计算。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要求 让学生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卡片、小黑板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要流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小组交流、明确式意、口头表达、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单元主题内容特色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教学程序纲要教学活动环节步骤教师评改记录一、复习旧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1、口算练习 728 284 369 568 279 486 2、练习 455+14 45+153出示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理解题意,明白: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解法一: 162=8(元) 8-7=1(元) 解法二: 162-7 = 8-7 = 1(元)答: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4、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37+12 5-124(1) 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共需多少元?(2) 每支自动铅笔的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2、完成课本练习第4、5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2、完成课本练习第4、6题。板书设计 买文具(试一试 ) 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方法一: 方法二 : 162=8(元) 162-7 87=1(元) = 8-7 = 1(元) 答: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预设说课纲目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责任教师:议课审案记录 学科教研组长:品课点拨记录理解算式意义,明白运算顺序。 学区教研督导:张举成教学反思 实验教师:年级学科单元课题责任教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过河王义太课时目标1、结合“过河”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2、在解决“需要几条船”的问题中,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小括号,解决先加再除的混合运算。3、会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括号的重要作用。教学要求 会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括号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 作用。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教具学具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要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仔细看图、获取信息、估算大小、小组讨论、讲解括号、归纳总结、尝试解决、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单元主题内容特色小括号的作用教学程序纲要教学活动环节步骤教师评改记录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炎炎夏日马上就要过去,秋天来了,这么好的天气,你们最想干什么呢?生:游玩、放风筝师: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级正准备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玩呢!出示过河情境图师:同学们看看,他们现在在哪儿?生:河边。师:遇到了什么问题?生:他们想要过河。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过河(板书课题)1、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2、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条大船坐学生9人那我们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几条船?你是怎么估的?生1:我估计大概需要7条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这样用总人数60人除以9,大约需要7条船。生2:我估计大概需要6条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学差不多,只是人数多算了,所以我从7条里减掉1条船,大约需要6条船。3、那么到底需要几条船?谁会列式解答?292554(人) 5496(只)【板书】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全班总人数,再除以每条限乘9人。4、29259讨论这样列式行不行?生1:不行,因为这样就不是先算加法了生2:不行,因为这样就先算女生要几条船,男生没算师:这几个小组表达的特别清楚,2925要先算,咱们必须给它加上一个符号表示出来。在数学上使用统一的符号( ),它叫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了小括号的算式怎么读呢?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计算,板书完成: (2925)9 549 6(条)5、小结:通过对“过河”问题的解决,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符号朋友小括号,谁能讲讲小括号有什么作用?生1: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生2: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老师把大家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小括号,你真棒,算式有你真奇妙。改变顺序少不了,先算括号要记牢。”6、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1、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第2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大船啊?a、 笑笑他们班一共有多少学生?b、 需要几条大船?c、 你能把2个算式合起来吗?读法:29加25的和除以9的商是多少板书设计 过河 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2925)9 549 6(条) 答:需要6条船。预设说课纲目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责任教师:议课审案记录 学科教研组长:品课点拨记录错例判断,培养学生甄别能力。儿歌口诀记忆和算理相结合,强化学生认识小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 学区教研督导:张举成教学反思 实验教师:年级学科单元课题责任教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过河(试一试)王义太课时目标1、结合“乘车”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2、在解决“至少需要几辆小车”的问题中,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小括号,解决先减再除的混合运算。3、会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括号的重要作用。教学要求 会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括号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并运用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 作用。教学难点:探索“小括号”的应用过程。教具学具小黑板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要流程创设情境、观察图意、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尝试列式、自己解答、明确式意、自我表述、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单元主题内容特色小括号的作用教学程序纲要教学活动环节步骤教师评改记录一、创设情境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 一共有70人,要乘车去游玩,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信息?限乘是什么意思?最多 1、一共有70人,先坐满大车,剩下的坐小车,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限乘46位乘客就是最多只能坐46人。2、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以怎样列式?(70-46)8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括号)谁来向大家介绍小括号?这里就需要用到小括号,为什么?要先算剩下多少人,再算需要多少辆小车。3、 学生计算,板书完成: (70-46)8 248 3(条)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 你们可真了不起,已经和小括号交上了好朋友,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出示图,你能根据图来说一说吗?1、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3、5题。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4题。请学生根据图来说一说,尽量描述的简洁、清楚。3、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先说一说要买哪种糖,再计算买了几袋?4、完成课本第10页练一练7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你能自己根据这个算式编一个解决问题吗?板书设计 过河(试一试) 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70-46)8 248 3(条) 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预设说课纲目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责任教师:议课审案记录 学科教研组长:品课点拨记录梳理数学信息,紧扣应用题中的关键字眼。 学区教研督导:张举成教学反思 实验教师:年级学科单元课题责任教师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练习一王义太课时目标1、让学生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根据算式,能说出算式的意思,并会进行计算。教学要求让学生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会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括号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 顺序。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 顺序。教具学具小黑板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要流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逐题分析、解决问题、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单元主题内容特色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小括号的作用教学程序纲要教学活动环节步骤教师评改记录一、复习旧知二解决问题三、课堂总结1、在有乘除、又有加减的算式中,计算的运输顺序是什么?2、练习,看谁写得既正确又工整。 49+38 63-273 (35+28)7 100-(72+28)逐题分析1、说一说,算一算。根据题意,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考察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在右图中将下面算式的结果涂成红色。先计算结果,在进行涂色。4、星星足球队一共得了多少分?考察乘加的问题。5、谁买的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考察除减的问题。6、黑天鹅的只数是白天鹅的几倍?求倍数,得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就行迎刃而解了。7、动物游乐园。这一道是发散题,先让学生观察图中信息,会解决问题,比较难的就是结合情境说说给出算式的意思,并计算。8、数学游戏。这一道是说明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从而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吧!板书设计 练习一 在有乘除、又有加减的算式中,计算的运输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有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预设说课纲目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责任教师:议课审案记录 学科教研组长:品课点拨记录 学区教研督导:张举成教学反思 实验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