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64567012 上传时间:2022-03-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论红高粱的生命意识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刘婕 准考证号: 2 指导教师: 2013年 5 月 20 日目录摘要、关键词1引言3一、原始生命力的价值意识3二、赋有生命力的红高粱5三、有流动感的红高粱5四、红高粱精神的复活.5结论7参考文献7注释8【摘要】红高粱中充满对于人的个性和生命强烈的热烈赞美。莫言在写作红高粱时就痛感现代都市中人性的龌龊和生命力的萎缩,转而在高密东北乡那一片粗矿、野蛮的乡土大地上发现爷爷。奶奶们那种强悍的个性生命力、自由自在、无所畏惧、朴素坦荡的生活方式,这种现实人生与过往历史的交流,使过往民间世界中所蕴含的精神转化为当代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具人格的生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个感性、丰盈、生命鲜活的艺术形象,崇尚生命力的强力、赞美个性生命的伟大是莫言红高粱的主题。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份汹涌澎湃的生命意识呢?我从原始生命力的价值意识、充满生命感觉的世界、化静为动的流动感和红高粱精神的复活四个方面来论述莫言红高粱中强烈的生命意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红高粱的认识以及热爱我们的生命。【关键词】红高粱;原始生命力;流动感;红高粱精神引言21世纪一个声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中国第一位本土作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莫言。莫言自撰的简历这样写到:莫言,原名管谟业,1956年出生于山东高东北乡一个荒凉村庄中的四壁黑亮的草屋里铺了干燥沙土的土炕上,落地时哭声暗哑,两岁不会说话,三岁方能行走,四五岁饭量颇大,常与姐姐争食红薯。六岁入学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到警告处分。“文化革命”起,辍学回乡,以放牛割草为业。十八岁时走后门入县棉油厂做临时工,每日得洋一元三角五分。1976年8月终于当上解放军,在渤海边站岗四年,1979年秋,调至“总参”某训练大队,先任保密员,后任政治教员。1982年秋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中文系。1981年开始写作。这样平凡无奇的经历,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却以一批“爆炸”性作品震动文坛,令人们惊奇、惊叹。这样的现象后面潜藏着什么呢?小说是如何展现强烈的生命力意识的?带着诸多疑问,我们走进莫言。论红高粱的生命意识红高粱家族是新时期先锋小说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作品包括五个部分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奇死。作品讲述的主要是高密东北乡的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故事。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用充满激情的言语描写红高粱,赋予红高粱以生命,同时与红高粱伟大的生命相比,在红高粱地里上演的一幕幕英勇悲壮的生命赞歌也是伴随着红高粱并与之生生相息的。 小说表现的精神主体是强烈的生命意识,通过对这种原始的、质朴强悍的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生命力的渴望,并用浓烈的“红色”这一主色调来笼罩高密东北乡高粱地里这群充满野性的生命,让他们的生命折射出耀人的光芒。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与以往不同的是,莫言的红高粱则是从民间视角着眼,从最本真最自然地层面上来塑造以“我爷爷余占鳖”,“我奶奶戴凤莲”等一些列人物的野蛮、强悍、率真、质朴,充满野性的个性及他们惊世骇俗的行为与健壮地生命力来展现我们民族长久被压抑的顽强的生命力,从而体现了高粱地里自由、悲壮及绚丽多姿的生命张力。作品开头就写到:“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洸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动人,高粱爱情激荡。”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高密东北乡,正是在这个原始、自然地乡村里生活着一群充满野性,充满原始生命激情,追求自由人生,拥有强悍生命力的人。一、 原始生命力的价值意识我国几千年的文学发展中,深受儒家农耕文化思想的影响,生命意识以阴柔、含蓄为主,儒家文化崇尚自然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如:“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尽管如此,生命的狂野和力量作为阴柔生命的对立面在中国文学中也有积极的表现在中国原始神话资料中,记载有巫官文化“力崇尚”的资料,通过历史资料的证实,我们可以看到粗莽的动物性的原始生命力的自私。而后来的屈原、礼拜、杜甫、苏轼等这些不拘礼法、忧国忧民的思想的作品中展示了坚强而痛苦的灵魂,表现了对人生原始自由的热切向往,更成为我们民族乃至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进入文明社会后,人类的本性被逐渐掩盖,但是并未消失,而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引出了一个关于“原始生命力”的主题。这一主题首先可以通过其所描写的野生的“红高粱在这里是一个巨大的象征,是民族英雄与历史灵魂,原始生命的蓬勃向上与狂野的表现。“一穗穗被露水打得精湿的高粱在雾洞里幽怨地注视着父亲,父亲也虔诚的看着它们,父亲恍然大悟,明白了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扎根黑土,受日月精华,得雨露滋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红高粱”既是农民们赖于生存的物质食粮,又是他们生存活动的现实空间。他们在高粱地里野合和打埋伏。这里是性和暴力、生命和死亡的聚合地。“红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北方中国农民的生命力的象征。红高粱显然超越了其题材所固有的一般意识形态和文化历史观念的含义。而是展现了中国人民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包含了更为深刻的关于生命力的寓意。与此主题相关,莫言笔下的主要人物往往不是那种由正统文明观念所认定的所谓“历史主体”,而是那些被主流历史排斥在外的人群,在红高粱中参与那场英勇的战斗的主角是一帮由土匪、流浪汉、轿夫、残疾人之流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然而,正是在这些粗鲁、愚顾的乡下人身上,莫言发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站在正统的文化立场上看,这些人是历史的“边缘性人物”。他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大大僭越了文明的成规。他们随意野合、行为放荡、无所顾忌,是未被文明所驯化的野蛮族群。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生命力的破坏性因素。莫言赋予这种破坏性和生命强力以精神性。升华为一种“酒神精神”,透露了民族文化中所隐含的强悍有力的生命意志。尼采曾说:“肯定生命,哪怕是在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命意志在其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的不可穷竭而欢欣鼓舞,我称为酒神精神,我把这看作通往悲剧诗人心理的桥梁,不是为了摆脱的恐惧和怜悯,不是为了通过强烈的宣泄而从一种危险的激情中净化自己;而是为了超越恐惧和怜悯;为了成为生命之永恒喜悦本身,这种喜悦在自身中也包含着毁灭的喜悦。”尼采对生命自身的充分肯定与莫言小说的生命形态虽然有着不同,然而把生命看作人生存意义的最高原则却与莫言红高粱中以生存为根本的乡土民间世界有着相似之处。这一肯定性的主题却又通过父辈形象才得以展开。红高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乃是站在子辈的位置上来追忆父辈的故事。小说的一开头便写到“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这一双重的纪年方式标明了“父”与|“子”的历史距离。“父辈”的生活状况以过去时态存在,而“子辈”则只能依靠对过去了的“父辈”的辉煌生命的追忆而苟活。在红高粱中,明显地存在着一个族系级差:“爷爷余占鳌、父亲豆官、我这一“族系链”,就生命力角度言之,则表现为“力的衰减”、“爷爷”是一位匪气十、野性蓬勃的英雄。“父亲”则在一定程度上仰仗着“爷爷”的余威、在作者看来,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一分子与“父辈”的生机勃勃的感性生活对照。现代的“子辈”满脑子机械僵死的现代理性思维,有着“被肮脏的都市生活臭水浸泡得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扑鼻恶臭的肉体”,显得像个饿了三年的白虱子一样干“瘪”。莫言笔下的妇女形象,同样也表现出对生命强烈的赞美。这些女性尽管命运多舛,但她们都有着大胆泼辣的性格,敢作敢为的精神,而且,还有着健壮的体格和旺盛的生殖力。她们是生命的创造者和养育者。在她们身上显示了生命力的生产力的一面。女性往往以其果敢的行为、鲜活的个性活跃于字里行间,男性则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人格萎缩,行为怪癖。莫言的主要小说中,富有个性的女性人物很多,茂密的“红高粱”地里,“我奶奶”戴凤莲像一团烈火熊熊燃烧,释放出了人性的光辉。甚至她的死也与众不同,不是死在自家炕头或女性必经的生育关头,而是为余占鳌的队伍送饭被敌人打死。痛痛快快地生,轰轰烈烈地死,使其人格具有了崇尚的特质。二、 赋有生命力的红高粱进入莫言创造的艺术世界,你会发现莫言的笔,似乎有着非凡的魔力,如同民间的故事神笔马良中的那枝神笔,挥洒点染之处,万事万物莫不由此获得生命的体力、生命的灵性,生命感觉和生命意识,是我们理解莫言艺术个性的关键所在。红高粱是有爱恨情仇的鲜活的生命个体。山川草木、清风白云甚至溺尿都是有生命感质的。红高粱中,“我奶奶”从出嫁的那天起似乎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然而她却凭着坚持和果敢闯了过来,从而获得了自己的爱情和事业,罗汉大叔面临酷刑自知没有生存的希望,却并不绝望,依然以自己的忍耐力与极刑斗争到底。他的英雄气概被后人传为传说。“我爷爷”率领的非正规军队虽然抗日失败了,他的率性和他的辉煌业绩却被载入史册传为神话。“使我们这些不肯为子孙相形见拙”。在这里,社会正统的伦理道理和非观念失灵了。我们所感到的只有强盛的生命力量的震撼之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但植物的灵性和感觉却是那么的自然,丝毫不让人觉得突兀。红高粱上上知天理下知地理,也有喜怒哀乐,也会“肃然默立”。“感情激荡,向苍天呼吁”,它们同扎根于故乡的黑土地、已经与“我爷爷”、“我奶奶”融为一体。山川河流、蓝天白云、风雨雷电都是有通灵的有感觉有感情的。河水也会愤怒,从而给人施之惩罚,也会因悲哀而呜咽。死亡皆自然。文中对罗汉大叔被活剥皮的过程写到极致,将生命结束的瞬间无限拉长,把死亡过程本身酣畅淋漓地展示出来。描写酷刑并不一定代表作者受过或者执行过,而是靠着艺术想象虚构出的真实,其目的却是为了展示在极端情况下人的生命感觉和生命存在状态本身即生命本身,而不是聚焦于死亡的意义。在这里,莫言将人置于生命的临界点上加以考察,即将死亡“降格”到“物质肉体”层面,“为肉体恢复名誉”,将“一切高级的、精神的、理想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整个不可分割的物质肉体层面、大地和身体的层面”,是对传统文学“死亡禁忌”的反拨,是对民间死亡观念的文学表现。在莫言的文学世界里,众生在成为中华儿女英勇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魂。莫言小说的主要人物往往不是那些由正统文明观念所认定的英雄式的所谓历史主体,而是那些被主流历史排斥在外的普通的人群。他们粗鲁、顽愚,与正统的文明沾不上边,往往还带有破坏性,然而正是这些不开化的非正统历史的边缘人物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量。对于自然万物的由衷喜爱,对于创造生命的活动的崇拜,人与自然间的息息相关、祸福与共,经过长期的凝聚和沉淀,化为民族关于生命一体化的集体潜意识,并形成莫言作品的主要特征之一。三、有流动感的红高粱莫言的生命感觉和生命意识能够将静态的为动态的叙述,以表现生命的蓬蓬勃勃的活力,它也能赋予那些原先没有生命的物体以灵魂,使其加入到生命一体化的进程之中。动态,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方式,生命是运动的过程。“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在动态的行为中,形体上、现象上的差别忽略不计了,突出的是生命的根本特征。人、动物、植物都是在动态的过程中方能产生彼此的交换。交往和交流的,都是在动态中显示出生命的一体化和个体化。这种化静物(红高粱)为动态的笔触,在莫言的作品里俯拾即是。它贴切地表现出一个“天与地、与人、与高粱交织在一起”的生命世界。造成作品的动态感的重要因素,是莫言作品中的主观视角,他的作品不管是用第一人称也好,用第三人称也好,都是依作品人物的视线展现一个个生活的画面的,这样,他人自身的活动,故事叙述者的心理活动以及叙述者的意念造成的他人和他物的动态感(类似于古汉语中的“意动用法”),交织在一起,按照各自的主导动作活动着,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流动感。化静为动的另一手段,是利用时间差造成流动感。时间的流动,往往是在一定的单位长度的比较中方被觉察的。莫言的作品中,这种时间的自由流动性是很强的,红高粱系列小说,似乎是把几十年的历史剪成碎片,然后又自由地拼贴起来,时间和情节的大跨度的跳跃,迫使读者的情感和思维亦必须进行大跨度的跳跃,作剧烈的运动。在莫言的作品中,一切场面都是正在进行时态,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生命形式的不同表现而已,使你觉得你只能感觉到他们正在运动着,却很难凝定下来供你作静态的分析,不但读者,连作者笔下的人物也都是只能作感性的体验而无法作理性的思索,急剧地变化起伏的生活的时间的潮水推涌着他们沉沉浮浮,容不得喘息和暂停,一旦他们开始静下来回顾自己的一生,脱离时间之潮的挟带,他们就像欢叫着“时间呀,请你停一停”的浮士德一样,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了,红高粱中的奶奶戴凤莲是如此,枯河中的小虎子亦是如此。四、 红高粱精神的复活80年代一种受到众多研究的文化现象“文化寻根”也可以通过上升中的关于意象的意识形态来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讨论。 就这种关于意象的意识形态来说中国这场对文化之根的搜寻所承担的是一种概念上的“下行”运动探索了人类生活中最为根本的因素。可以想见被认为最具“民族性”或“中国特色”的东西通常都被重新发现于仪式、民间风俗和宗教典礼之中这一点也是十分重的出现在远离中国当代文化和政治中心的那些地方。因此寻根也频繁地以搜寻神话的形式来进行因为神话强调了传说、仪式甚至还有迷信。这些意象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现也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 莫言在 红高粱家族中用优美的语调为我们渲染了一个“红高粱”世界。通过对强悍生命的书写召唤着我们民族的刚健之魂红色作为一个“原型”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基本上成为一套密传的符号这种颜色词所负荷的情感力量十分强烈这种“红色”原型所引申出来的象征意义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民族深层的心理结构中变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小说中作者对“红色”原型的复活, 就是在某种事件的激发下把它从集体无意识的深渊里提取出来使它与意识到的价值产生联系并借现代语言转化为同时代人可以接受的象征的结果。 “红色”作为小说的主色调强烈地显示一种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躁动与升腾。莫言用他漫不经心、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感觉开拓出一片壮阔、野性、盎然的红高粱世界。东北高密乡的祖辈父辈乡亲们一同浸染在这 一片通红的高粱世界中,锻造了一颗颗粗糙而又坚韧的心灵。他们劳动着、生活着、生存着这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悲剧与希望、兽性与人性的独立王国。这里洋溢着火一样的生命激情张扬着人之初的狂野本性。他们是我们整个民族勤劳、勇敢的化身是自在自为的人与人性的代表也是最富有魅力与活力的生命的象征。莫言在 红高粱家族中用优美的语调为我们渲染了一个“红高粱”世界。通过对强悍生命的书写召唤着我们民族的刚健之魂红色作为一个“原型”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基本上成为一套密传的符号这种颜色词所负荷的情感力量十分强烈这种“红色”原型所引申出来的象征意义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民族深层的心理结构中变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小说中作者对“红色”原型的复活, 就是在某种事件的激发下把它从集体无意识的深渊里提取出来使它与意识到的价值产生联系并借现代语言转化为同时代人可以接受的象征的结果。 “红色”作为小说的主色调强烈地显示一种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躁动与升腾。莫言用他漫不经心、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感觉开拓出一片壮阔、野性、盎然的红高粱世界。东北高密乡的祖辈父辈乡亲们一同浸染在这 一片通红的高粱世界中,锻造了一颗颗粗糙而又坚韧的心灵。他们劳动着、生活着、生存着这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悲剧与希望、兽性与人性的独立王国。这里洋溢着火一样的生命激情张扬着人之初的狂野本性。他们是我们整个民族勤劳、勇敢的化身是自在自为的人与人性的代表也是最富有魅力与活力的生命的象征。 莫言试着“站在一个非常的高峰”来寻找“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于是镌刻在他记忆深处的故乡高粱成了他深沉的寄寓因为他坚信“红高粱是野生的民间的植根于土地的东西”它是与民族内在的精神最为契合的象征物。扎根于灰褐色土地上的高粱象征着我们民族心灵深处未被礼教和文明所扼杀的不驯的强悍生命力以及无所畏惧、风流潇洒的生命自由精神。从文化意义上看那光彩四溢的“野合”那与红高粱的勃然生机浑然一体的近乎“离经叛道”的爱情使人重新体验到未被伦理道德所侵蚀、压抑和宰割的感性血肉我们民族童年时代的本真强悍的原始生命力那充斥着“激烈的枪声、喊杀声和炸弹爆炸声”的血战那峻酷壮烈的仇恨与反抗悲壮地诠释了我们民族在灾难中悸动和腾跃的生命意志一种血脉中喷薄而出的不屈的精神。莫言通过塑造具有蓬勃生命力、质朴情欲和抗争血性的犷悍群像试图拂去掩盖在民族精神上的层层传统文化的积垢重现壮丽磅礴的民族力量与粗犷强悍的民族根基。莫言红高粱中的就是精神主体是强烈地生命意识,它的色彩是凝重的,它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熠熠动人。作者是用冷静乃至审美的心态来描绘生命的痛与毁灭的,并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用充满色彩的绚丽,充满悲壮的话剧来演绎生命,其生命的力度、宽度都得到充分地展现,所以红高粱无疑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结论:红高粱通过一个风云突变血与火燃烧的特殊时期的特殊的斗争生活摒弃传统抗战故事的政治性更多地借民间风俗与故事、人物个性及环境中的意象来对原始生命力的赞美、对酒神精神的崇拜、对民族深层价值的重现表现了对人的本性中最基质的精神源泉原始的生命欲望、意志即生命本质力量的崇拜。它在小说中得到了摧枯拉朽、恣肆汪洋的充分展现使小说不同凡响地“表现出坚强的生命意识”。参考文献:【1】 莫言.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2】 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A】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7【3】 张志忠.莫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注释: 孔子,论语学【M】河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8 孟子,孟子公孙丑下【M】河北戏剧出版社2006.2 莫言,红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1 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第33页【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7.2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