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63366937 上传时间:2022-03-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1 年度 2012 年 9 月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目目 录录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附表附表: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一、学院简介一、学院简介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建于 1952 年,原名华东体育学院,由原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等院校的体育系科合并而成。学院原直属国家体育总局,2001 年 6 月划转地方,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底蕴。建院初期,先后汇聚了著名体育教育家吴蕴瑞,中国第一位体育女博士、运动解剖学学科创始人张汇兰、我国体育理论创建者之一吴邦伟、武术名家蔡龙云、 “南拳王”周士彬、 “北拳王”张立德等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秉承“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形成“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积极倡导“严谨笃实、悉心治教、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的教风,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1981 年,学院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 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 年成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单位,目前是全国唯一一所拥有体育学下属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1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6 个,10 个硕士点,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办学层次,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教育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门类、多学科院校。二、本科教学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一)(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质量是生命线,牢固确定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和发扬“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立足体育、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主动适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需要,依托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二)专业设置(二)专业设置学院共有跨 4 个主要学科门类 14 个专业,分布在 6 个系(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体育休闲系、武术学院、体育人文学院、运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4 个学科门类中,教育学门类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 6 个专业;文学门类包括英语、新闻学、舞蹈编导 3 个专业;管理学门类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 个专业;理学门类包括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与健康 2 个专业。(三)本科学生基本现状(三)本科学生基本现状2011 年,我院全日制在校生 5015 人,其中本科在校生 4036 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为 80.5% 。 (四)生源质量(四)生源质量 2011 年,我院共招收了来自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的 14 个专业共计1050 名学生。在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收的 294 名学生中,获得一级及以上运动等级的运动员 83 人,所占比例 28.2%,超过了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运动训练专业 15%、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10%的等级比例要求。我院非体育类专业以第二批次本科专业录取,2011 年录取的文科最低分数高出第二批次线17 分,理科最低分高出第二批次线 23 分。三、师资与教学条件三、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一)师资队伍2011 年,我院在编教职工 678 人,其中专任教师 383 人,生师比为 13:1。学位结构上,具有研究生学历 286 人,所占比例 74.7%;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 117 人,所占比例 30.5%,硕士学位 169 人,所占比例 44.1%。职称结构上,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专任教师 212 人,其中正高级 69 人,副高级143 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 18.0%、37.3%。学缘结构上,我院毕业留校任教163 人,所占比例 42.6%;毕业于其他高校的教师主要来自复旦、同济、交大、上外、北体、武体、西体等,共 220 人,所占比例 57.4%。年龄结构上,35 岁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以下青年教师 106 名,36-55 岁中年教师 231 人,56 岁以上教师 46 人,分别占到教师总数的 27.7%、60.3%、12.0%。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1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3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 1 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 1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 1 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 1 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 3 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 人、上海市“东方学者”3 人、上海市“海外名师”2 人;6 人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和理事,1 人任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1 人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有 3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美国、德国、俄罗斯、英国、芬兰及台湾、香港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 10 余人。此外,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市级教学团队 3 个,上海市教学名师 4 人。(二)教学条件(二)教学条件1. 经费经费投入投入办学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学院的教学基础设施、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教委每年给予财力支持,使学校有稳定可靠、逐年递增的办学经费来源,生均拨款逐年提升,确保了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1 年中,教学经费投入总额达 6822.96 万元,生均拨款 1.36 万元,其中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2704.73 万元,生均 0.54 万元。2011 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为2100 万元。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424.2 元,同比增长 26.4%;实习经费生均382.5 元,同比增长 19.2%。 2. 教学设施教学设施(1)图书藏量)图书藏量学院图书馆纸质图书 59.9 万册,生均 120 册,其中 2011 年新增 1.6 万册,同比增长 2.7%;另有电子图书 57 万册,生均 114 册,其中 2011 年新增电子书5 万册,同比增长 9.6%。电子数据库 13 个,电子期刊种类达 2.47 万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2)体育设施)体育设施学院校园占地面积 553.94 亩,生均 73.6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5.1 万平方米,生均 50 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 22.8 万平方米,生均 45.47 平方米。2011 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我院室内、室外体育场馆面积达 15.6 万平方米,生均31.11 平方米。(3)实验教学仪器设施)实验教学仪器设施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13661.30 万元,生均 2.72 万元,设备仪器总数为 1.45 万台,生均 2.9 台。实验室建筑总面积为 4540 平方米,生均 0.91 平方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 1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1 个;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 1 个。四、四、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一)教学建设教学建设1. 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在贯彻落实上海体育学院专业建设行动计划的同时,学院进一步实施专业责任岗教授负责制,有效推动了各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截止到 2011 年底,我院已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等国家级特色专业 3 个,上海市特色专业 3 个,并且“休闲体育”和“运动康复与健康”两个新专业顺利通过了上海市教委专家组的审核。 2011 年,学院依托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及专业优势,顺应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接社会对武术表演人才的需求,申报了“表演专业(武术演艺方向) ” ,目前已获教育部批准并招生。2. 课程建设课程建设2011 年全年本科教学共开设课程 913 门,1906 门次,生均 0.47 门。在班额比例中,30 人以下的班级 1048 个,占总门次的比例为 55%,31-60 人的班级600 个,占总门次的比例为 31.5%,61-120 人的班级 256 个,占总门次比例为13.4%,121 人以上班级 2 个,占总门次比为 0.1%;正、副教授上课比例分别为89.9%、98.6%,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比例为 80.3%,教授授本科课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程占总课程的比例 9.64%。所有专业的总学分平均为 183 分,其中选修课学分平均为 64.6 分,占总学分比例为 35.3%,实践课学分平均为 73.9 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 40.4%。同时,为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财经大学等上海市东北片 10 所高校提供体育舞蹈、跆拳道、保健按摩、保龄球等课程的跨校选修课程。学院主要从以下 4 方面入手,全面推进课程建设:(1)增设选修课程。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开设任意选修课,拓展课程资源,并规定讲师以上教师均开设任选课。截止 2011 年底,全院任意选修课总量为189 门,2011 年共开设任意选修课 167 门,254 门次,丰富了课程资源,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对课程选读的多样化需求,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2)规范课程考核,加强考试管理。在严格执行上海体育学院考场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各系(院)开始实施“考教分离” ,提升了教学质量。(3)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学院积极倡导并深入贯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准则,更新教育观念,以课题立项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全年共有 22 门课程立项。(4)开展精品课程评选。在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学院通过开展精品课程评选,推进课程建设水平。同时还积极组织国家级、市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2011 年,体育管理学成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体育运动项目赏析、网球、休闲体育理论与方法、广电技术基础、体育经济学、体育赞助与广告、认知心理学、体育彩票营销管理8 门课程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截止 2011 年底,学院已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武术及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市级精品课程 10 门,市级重点建设课程 30 门。 3.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在 2011 年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评选工作中,我院 4 本教材分别获得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其中邱丕相主编的普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干课系列教材获一等奖;虞重干主编的排球运动教程 、陆爱云主编的运动生物力学 、肖焕禹主编的体育传播学分获二等奖。2011 年正式出版体育传播学 、 体育运动概论 、 传统体育养生教程等新教材 9 部,同时加强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自编教材建设,并评选出院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2 部、 二等奖 5 部、三等奖 5 部。4.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方面,2011 年学院重点开展实验教学、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方面的工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保持一致。(1)实验教学 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平台,即运动技战术诊断与分析实验室、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体育赛事运作实验、体育新闻传播实验室,遵循“文理交叉、强化实践、创新引领、服务社会”的教学理念,开设了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既基础性实验课,应用性实验课、创新性实验课,同时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截止到 2011 年底,含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达 69 门,占总课程比7.5%,实验项目总数达到 356 项,覆盖 14 个专业,全校约 94%的学生参与实验。(2)教学实习 修订了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教学管理文件汇编的部分内容,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实习基地质量管理。目前院外实习基地已从 2011 年年初的 40 个上升为 51 个,同比增长 27.5%,签约的正式教学实践基地指导教师 239 人,师生比 1:4。 (3)社会实践学院认真贯彻关于开展 2011 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1 年组织开展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实践活动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表彰。其中 4 个二级学院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5 个服务项目获“优秀项目奖” ;6 位老师获“优秀指导教师” ;10 名同学获“十佳实践标兵”称号;111 名同学为“先进个人”。此外学院进一步发挥主动性,积极创造实践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2011 年,我院继续与东亚、久事赛事中心合作,承担网球大师赛、斯诺克大师赛和国际马拉松等大型赛事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的评估工作,承接中国网球公开赛等赛事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4)毕业论文继续加强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确保本科生论文的质量。在选题上,侧重原创性、应用性,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实习、科技服务和社会实践进行选题。坚持贯彻上海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实施条例 ,进一步规范管理,实施全程监控。对优秀本科论文进行评选,实施奖励,颁发证书并资助发表。5. 竞技水平竞技水平我院专业设置涵盖术科类专业(体育专业)和学科类专业(非体育专业) ,术科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体育高级人才的主要方面。截止 2011 年,我院共有本科生院级代表队 11 个,包括田径、篮球、乒乓球、壁球、舞龙舞狮、中国式摔跤、武术套路、体育舞蹈、空手道、太极拳、健美等项目,队员 155 名。为加强学院运动队管理和建设力度,2011年学院重新修订了上海体育学院运动队管理条例 ,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运动队的各项日常管理,提升了我院教学科学化管理水平。在 2011 年的各类比赛中,我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获得了多项大赛成绩,其中获世界锦标赛冠军 2 人次、亚洲锦标赛冠军 2 人次、全国锦标赛冠军 10 人次、全国冠军赛冠军 3 人次、全国大学生比赛和体育院校比赛冠军 27 人次。6. 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和教育部指定的自主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试点院校,目前已与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40 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建有 1 个中美学校体育合作研究中心、1 个中欧比较体育合作研究中心。此外,聘请联合国原秘书长安南的体育特使奥吉等一批享有国际声誉的海外专家学者担任荣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并以项目研究为平台,聘请了 2 名海外名师,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2011 年,我院选派 48 名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并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建立了中国武术文化推广基地,同时与境外 5 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和备忘录。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在 2011 年中,我院长、短期留学生达到了创纪录的 1316 人,比 2010 年的1245 人增加了 5.7%,其中长期在校本科留学生数达 111 名。学生来源涉及五大洲的 50 个国家。由于留学生规模的持续扩大,2011 年我院上海市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金额达到 150 万元人民币,这不仅是我院在教学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更是上海市教委对我院留学生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充分肯定。7.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继续开展)继续开展“竞攀杯竞攀杯”科技学术节系列活动,着力孵化科技创业型人才科技学术节系列活动,着力孵化科技创业型人才“竞攀杯”科技学术节是我院围绕体育专业特色,旨在为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体育科技创业型新型人才搭建创新实践平台。自 2006 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 2011 年“竞攀杯”科技学术节系列活动主要围绕育人中心工作,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广大学生创设第二课堂活动平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增强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院培养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的育人目标。系列活动主要内容包含几个方面:第一,组织开展“竞攀杯”创业计划竞赛,搭建知识拓展平台,旨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丰富创新创业知识;组织开展“竞攀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搭建竞赛实践平台,旨在激发学生优秀创意,并使优秀创意获得经费支持,进入孵化阶段。组织开展“竞攀杯”创业创意大赛,搭建项目孵化平台,旨在突出我校体育特色,着重培育和孵化体育产业创业计划项目。第二,本科生课外科研项目申报活动。此项活动采取项目申报制,在各二级系(院)的组织下,由学生自发成立课外科研小组,确定科研课题,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同时,系(院)明确指导教师并负责评定、审批,确定课题资助金额,并签订本科生课外科研基金使用协议书 。2011 年本科生科研立项共计 130 项。第三,开展体院大讲坛。集中举办科技创新类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011 年学院邀请了杨广德、朱子彦、滕俊杰、邹市明等数十位著名专家、学者及优秀运动员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体育等诸多领域,初步形成“周周有讲座,月月有名人”的局面。2011 年全年共开设 29 讲,听众人数达 8100 人次。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竞攀杯”科技学术节系列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科创竞赛在屡获殊荣。在 2011 年“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 1 项、三等奖3 项;获上海市级特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截至目前,我院累计已有 2 项作品被选送参加上海市和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得全国奖项13 项、市级奖项 20 项,与国内其他体育院校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在学院多项创业孵化政策支持下,一批学生理论创新成果也已落实到实践中。 (2)利用)利用“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平台,助力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梦想平台,助力实现学生创新创业梦想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是全国首家体育类科技园,也是唯一一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同时也是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 体育科技园是国内首个集高校资源、体育企业资源和体育赛事资源为一体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是高校将智力资源与社会优势资源结合,探索体育院校“产学研” 、 “训学研”一体化的实质性举措。其主要功能有:为体育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为体育品牌企业聚集、连接与多赢打造平台;提供体育评估咨询、创意策划、资讯交换、体育经纪服务;为体育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基地等。2011 年我院本科学生完成创业孵化项目 7 项,大学生注册企业 20 家。8. 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2011 年,学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通过选派教师出国进修、聘请外籍教授等途径,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其次,制定并实施“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与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计划,积极开展教师培训,重点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再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岗位聘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责任教授岗以及考核制度,提高师资总体水平。 2011 年,我院共 10 名教师出国进修,9 名教师获上海高校教师出国留学(进修)计划资助,2 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项目。2 名教师获上海市教育系统 2011 年“校园新星”评选活动“科研新星”提名奖,12 名教师获得2011 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4 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获第十二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世园会专项竞赛奖项。10 名教师当选院第八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另有 10 名教师获提名奖。同时,2011 年我院引进人才 2 名,其他专任教师 13 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8 人(海外博士 2 人) 。(二)教学改革(二)教学改革1. 开展第四轮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开展第四轮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全面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学院启动并开展了新一轮本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修订工作建立了科学的论证制度,重视发挥各学科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调动教师人人参与教学计划修订的积极性,组织专家组对框架设计、格式、专业内涵与特色等进行认真审核,确保修订后的教学计划能够对接社会需求,适应高等教学发展的特点,符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新计划于 2012 年对 2012 级新生实施,其特点在于:(1)进一步调整“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即根据专业定位,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和专业方向以及跨专业课程选修模块。强调理清专业内涵、明确专业核心内容、突出专业主干课程地位和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合理调整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比例,使必修课程时数比例占总学时数的 60%-65%。提高实践实验课程比例,保证术科技能类课程学时数。此外,为了进一步对接社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还特增设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限选课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 。(2)进一步调整短学期教学内容及形式。自 2002 年起,我院就开始实行三学期制。即第一学期 18 周、第二学期 18 周、第三学期 4 周(每年 6-7 月) 。 2011 年,重点对短学期教学的教学内容及形式进行了调整,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侧重学生实训、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探索实践探索实践“蕴瑞学苑蕴瑞学苑”体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式为主动适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水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平复合-应用型体育拔尖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于 2011 年正式启动了以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我院首任院长吴蕴瑞命名的“蕴瑞学苑” 。“蕴瑞学苑”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融通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教育,探索三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体育拔尖人才人才:一是从增强政治素质、提升思想境界、优化能力结构等方面着手,培养一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头脑的综合素质强的学生骨干;二是突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培养有志于从事体育科创和体育领域创意产业的学生;三是培养“理论基础厚、科研能力优、深造意愿强”的适合从事体育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创新型人。三个培养方向均坚持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坚持德育为先。2011 年“蕴瑞学苑”选拔第一批学员,其课程资源开发纳入学院课程建设总体计划,课程主要内容以体育学基础前沿研究成果为主,以专题形式进行授课,师资力量强,教学理念方法新颖。研究实践类主要侧重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积极打造三类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推进“蕴瑞学苑”建设,上海体育学院建立“131”保障体系, “1”是指打通 1 个通道,整合优质资源,打通学科、专业、系(院)之间的壁垒,为学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创造条件;“3”是指建立 3 个机制,即科研立项机制、孵化机制、国际交流机制;“1”是指设立 1 项基金,争取社会资金,用于组织教学、实践、奖励和资助表现优异的学员。2011 年学校先期投入 100 万元,生均 2.5 万元,极大地推进了学苑建设。5、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一)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一)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和本科教学工作总结会议;学院院长办公会议每月一到二次听取教务处、质管办汇报教学状态,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提出工作要求;分管教学副院长每周召开一次由教务处、质管办负责人和二级学院教学负责人以及保障中心负责人参加的教学例会,掌握教学运行情况,进行过程控制。如遇重大教学专项工作,则依据情况及时召开专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项工作会议。(二)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二)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学院在继续贯彻原有本科教学管理条例的基础上,2011 年又重新制订了上海体育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 ,全面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力度,并逐步制度化。在检查中一旦发现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出现教学事故,立即按规定进行认定与处理。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引起的教学事故责任,与当年绩效考核以及二级系(院)或职能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并与教师晋升职称挂钩;若出现较大教学事故的将暂缓一年晋升职称。此条例的出台,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监管力度,由于执行严格,目前效果显著。同时,学院贯彻落实干部听课制度,每周公布学院领导听课名单。(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011 年,我院继续建立健全以自我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为基础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中继续执行自我评估以专业评估为主要内容,分期分批,两年一轮;每年统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以量化形式反映教学运行情况、教学保障情况和教学质量情况;规定今后每年撰写教学质量报告,包括当年应届毕业生质量评价分析和全年教学工作过程质量报告两部分内容,各个系(院)于当年九月在院内发布。(四)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四)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评估办公室坚持每周教学例会制度、每月向院长办公会汇报教学情况制度以及每月召开两次学生信息员会议制度,不定期巡视教学场馆、教室,全面掌握教学动态,并定期发布学生信息参考 、 教学督导信息 ,对师生反馈和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落实解决措施。2011 年,学院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监督队伍,在原有专职督导的基础上,组建了兼职督导队伍,加强了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指导,明确专、兼职教学督导员工作重点,完成年度本科教学督导信息汇编工作。组织本科生信息员完成本科教学调研报告 。启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工作,开展各系(院)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工作。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 (五)巩固质量保障长效机制(五)巩固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自 2005 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我院开始每两年定期进行院内自我评估,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目前已完成两轮院内自我评估,2012 年将启动重点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新一轮自我评估。为了巩固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学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为 2012 年的第三轮院内自我评估进行各项准备。目前学院下属的六个系(院)均有质量保障子系统,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评估办公室及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也积极且定期开展教学质量监控,逐步健全与巩固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六、学生学习效果六、学生学习效果学院定期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系(院)召开教学研讨会,不断完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机关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协调、各二级系(院)的认真贯彻落实下,本科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毕业情况(一)毕业情况2011 年我院本科生实际毕业人数 1017 人。上海生源 288 人,占毕业人数的28.3%;非上海生源 729 人,占毕业人数的 71.7%。其中应届本科生毕业 973 人,结业 16 人,毕业率为 98.4%。(二)毕业生评价(二)毕业生评价通过对我院应届毕业本科生、教师的问卷调查、交流访谈,得出的结果为:学生自评合格率为 99.5%, 其中优秀率达到 55%;教师评价学生合格率为 96.2%,其中优秀率为 41%。 (三)学位授予(三)学位授予2011 年共毕业 1017 人,其中往届毕业 28 人。当届毕业 973 人,结业 16 人,当届学士学位授予率为 98.4%。(四)攻读研究生(四)攻读研究生2011 年我院考取研究生人数为 128 人,其中直升 18 人,考取 110 人,占毕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业生总数的 12.58%。(五)学生就业(五)学生就业截止至 2011 年 12 月 31 号,2011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 998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98.1%。(六)体质达标率(六)体质达标率学院每年对学生进行体质达标测试,2011 年我院本科生体质达标合格率为94.47%(含非体育专业) 。(七)评教(七)评教2011 年,09、10 和 11 级学生对学院 474 门课程(其中必修 217 门, 限选174 门,任选 69 门,实践环节 14 门)285 名任课教师进行了网上评教。评教内容为教学基本功、教风教态、讲授内容、讲授方法、讲授过程和课堂效果六方面,采用 5 分制、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进行评价。全院教师得分整体情况较好,优秀和良好等级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97.2%。七、特色发展七、特色发展(一)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一)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对接人才培养目标 “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是上海体院建院初期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首任院长吴蕴瑞教授倡导的办学思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是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我院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不仅始终以明确的办学思想为指导,而且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效,而且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依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深入开展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并实施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构建了具有体育特色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国内体育院校唯一一个培养体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学机构“蕴瑞学苑”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应用型体育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二)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办学生命线。我院自 2005 年本科教学评估后,就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不仅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学院和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还设立了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评估办公室,始终对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监控,定期组织开展学院内部自我评估,负责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作,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保驾护航。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狠抓落实,监管到位,我院的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成效日益突显。八、八、存在问题及对策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课程建设水平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推动下,学院的课程建设水平逐年提升,但还是不能满足专业快速发展的需求。2012 年新一轮教学计划即将实施,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和运动技能测试环节(实践类课程) ,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景教学和网络平台教学等方法,改进考核评价方法,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大双语课程、全英语课程、实验课程建设力度,重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孵化,加快现有精品课程升级改造,从而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二)(二) 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照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目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学院将根据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从实验教学、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四个方面加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特别是在加强与完善国家级与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尤其是重点加强实验课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短学期教学实践设计,丰富第二课堂实践内容,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和学院科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技园区,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及创新创业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三)(三) 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学院近年来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与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缘结构,大力推进国际化培养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着力提高青年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实施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教师等不同类型教师的分类管理;实施青年教师发展支持计划,做好师资储备和新进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师德师风楷模,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并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支撑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11 年 12 月底)实际数(人)占比(%)全日制在校学生数5015学 生 数本科生403680.5实际数(人)在编教职工678一、师生比13 :1教师数专任教师数38356.4师资队伍总数(人)占比(%)师资队伍总数383教授6918.0副教授14337.3学位构成讲师以下17144.7博士11730.5硕士16944.13学位结构学士以下9725.37本校毕业16342.6学缘结构外校毕业22057.435 岁以下10627.73655 岁23160.3二、师资数量及结构年龄结构56 岁以上4612.0实际人数 学生数1050(人)三、招生招生数专业数14(个) 教授人数(人)69副教授人数(人)143教授授课人数(人)62副教授授课人数(人)141四、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教授、副教授为本科授课比例教授为本科授课比例(%)89.9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副教授为本科授课比例(%)98.6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9.64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比例(%)80.3占地面积(亩)553.94全日制在校学生(人)5015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占地面积(m2)73.63建筑面积(m2)全日制在校学生(人)5015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m2)50教学行政用房(m2)全日制在校学生(人)5015五、校舍情况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m2)45.47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13661.30全日制在校学生(人)501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2.72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1943.09实验室总面积(m2)4540生均实验室面积(m2)0.91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1六、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实验室面积及建设建设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个)1图书总数(万册)59.9全日制在校学生(人) 5015生均图书(册)120纸质图书当年新增图书(万册)1.6图书总数(万册)57数据库(个)13 七、图书馆情况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万)2.47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人)5015生均电子书(册)114运动场面积(m2)全日制在校学生(人)5015八、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生均运动场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m2)31.11教学经费投入(万元)6822.96生均教学经费投入(万元)1.36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2704.73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210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万)0.54生均实验经费(元)424.2九、教学经费投入2011 年度生均实习经费(元)382.5课程总门数(门)913门次与生均课程总门次(门次)1906实践教学平均总学分(分)73.9占总学分比例(%)40.4选修课平均总学分(分)64.6十、开设课程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35.3体质测试达标率 (含非体育专业) (%)94.47世界锦标赛冠军(人次)2亚洲锦标赛冠军(人次)2十一、体育竞技成绩全国比赛冠军(人次)40 毕业率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8.4十二、毕业情况 学位授予率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98.4就业人数(人)998实际毕业人数(人)1017十三、就业情况本科就业率 就业率(%)9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