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必备硬件介绍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3114392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记本必备硬件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笔记本必备硬件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笔记本必备硬件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笔记本工厂测试项目大揭秘市场上销售的每一台笔记本电脑都是经过严格测试的,但这些测试项目的具体情况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像是天外来客一样听说过没见过,今天我们就以富士通笔记本电脑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笔记本电脑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一些测试项目,其中有些是每台出厂的合格产品都会必须经过的测试项目,而一些测试项目则采用的抽检的方式进行检测(这些测试项目大多数是为了检验机构的设计合理性或者选用材料的强度而进行的)。1.Drop Test 跌落测试 重复地将笔记本电脑从预定高度坠落,并对每次坠落后的笔记本电脑性能做测试,确保笔记本电脑在运送或携带过程中即使意外坠地,仍可正常运作。2.Shock Test冲击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利用仪器设备对准笔记本电脑,作一连串的模拟冲击。冲击之后,必须保证笔记本电脑的所有功能仍能运作如常,该项测试才算圆满完成。通过此项测试的富士通笔记本电脑,消费者可以安心的携带出门,如登机时的行李托运,或在颠簸的状态下使用。震动和压力测试3.Vibration Test震动测试 笔记本在发货、运输和用户旅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大小不同的震动。震动测试模拟笔记本在运送或携带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震动,以保证产品的防震能力。4.One Pressure Point LCD TestLCD压力测试 消费者在携带笔记本电脑过程中,不留意极有可能将重物压至屏幕上盖。鉴于液晶屏的脆落性,需要对LifeBook 及Stylistic进行相关试验来测定其屏幕 的耐压力效果。测试过程中屏幕可经受轻/中等程度的压力而不易发生破裂,从而增强了对LCD屏幕的保护。 5.Anti-Theft Connection Test防盗连结测试 在Stylistic和LifeBook中的防盗锁处,即锁定装置与机器连接的地方加强、牢固,以保证最高的安全级别。测试过程中施加在固定连结上的拉力,可以对机器的耐破损性和连结强度进行测定。6.DC Connector Connection Test DC插头连结测试 在日常的使用中,由于电源插头会随办公场所等的变化而不断的经受插拔的过程。LifeBook和Stylistic DC插头连结测试模拟日常的应用,通过将插头在插孔中进行反复插拔。目的是防止日后使用中可能的连接松动或故障。 7.LCD Screen Hinge Test LCD屏幕铰链测试 频繁的开关屏幕是使用笔记本电脑必做的动作之一,完成此动作的部件是LCD屏幕的铰链。该试验可确保铰链能够超过产品打开和闭合的使用寿命,确保在使用期限内的正常运作。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笔记本电脑的用户而言,是否在平时使用当中会遇到想用怕“坏”,处处小心翼翼的情况,相信大家在了解了上述这些笔记本电脑生产过程当中的检测项目之后,对于平时试用当中的一些疑虑自会迎刃而解,不用再为笔记本电脑过于“柔弱”而处处担心。个人认为使用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意义就在于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便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不要让购买笔记本电脑之后天天“提心吊胆”的心情影响你越快的使用感受,让笔记本电脑在你的生活工作当中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才是最为关键目的:)。最后谈一点个人关于质量与品牌的认识,质量的优劣,能从最根本处反应设计水平的高低,大多数用户在选购笔记本电脑时,往往偏向选择那些生产历史悠久、研发实力强大的国际厂商IBM、HP、ASUS、ACER等,并非完全是品牌的效应问题,国际大厂强大的设计研发实力以及严谨的品质检验态度是让消费者青睐的最根本原因。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产品质量不仅影响到品牌形象,对于品牌的最终认可权在最终的消费者手上,只有关心尊重消费者,才能在长期之后得到消费者欣赏,获得如期的市场回报。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有句名言“生活处于质量堤坝后面”本本配件之2.5移动硬盘盒现在移动硬盘盒也比较多了,虽说就几种芯片,都差不多的电路图,但也不能闭眼睛瞎摸 1。50-60块的iBm,SONY,都是假的,虽说也有能使得,但是还是不要的好 2。100来块钱的盒子没有防震性,不要信广告,防震多靠硬盘本身。还是不要震的好 3。100来块的盒子速度比4200转的的还慢,所以陪5400转的性能基本浪费 4。一定要保证硬盘电源充足,接2个USB或外加电源 5。重要的是芯片+大板,以下引用sundigi的文章: USB 2.0桥接控制芯片的品牌、型号及市场划分 移动硬盘盒所采用的USB 2.0桥接控制芯片(USB 2.0-to-ATA/ATAPI bridge chip)产商主要是来自台湾,其次是美国、日本。台湾主要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呈三国鼎立之势:世纪民生(Myson),创惟科技(Genesys Logic),扬智科技(ALi)。美国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有In-System Design公司(ISD),ISD公司后被Cypress半导体公司收购。日本的USB2.0桥接芯片产商主要是NEC 各种芯片的市场划分还是比较清晰的。属于中高端的有ISD300A1、CY7C68300A 、CY7C6830310、ALi M5621、ALi M5642、 NECPD720130、PD720133 、Myson CS8818G、GenesysGL811E。这些中高端芯片大多是2003年发布的。其中CY7C6830310是 2004 年7月年发布,NECPD720133是2004年6月发布,高性能低功耗,目前大陆市场上不多见。 ISD300A1是ISD300的改进型,2001年7月发布,在高档的硬盘盒上较常见,性能好功耗高,2004年以来已逐渐停产。NECPD720130则是以价格高速度快而闻名。 大部分中档的移动硬盘盒采用的是ALi M5621芯片,口碑不错,表现稳定。但2004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档盒乃至高档盒开始纷纷采用Myson CS8818G,大有成为主流之势。 而低端芯片基本是在20012002年间发布。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Genesys GL811,价格低廉发热低。 GL811 虽然这款产品在2002年1月获得USB-IF的认证,但是问题不少,尤其GL811-24以前的版本问题尤其明显。一是由于它兼容性差:在 nForce芯片组和via芯片组的主板上会有不兼容问题;二是在大数据流写入的情况下,经常会报“写入延缓出错”,硬盘在写入过程中和主机断开,主机找不到原来的盘符;三是性能低下,速度逊于其他芯片。面对这种情况创惟科技在2003年推出了改进版GL 811E,与GL811相比性能品质大有改观。 其实判断控制芯片好坏有个最直观的方法:看芯片大小,往往越大越好,越小越次。 PCB(印刷电路板) 硬盘盒内部的电路板(有些厂商说明书中称之为“介面卡”)分为大板和小板。大板不仅能充当硬盘托架,起到固定硬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电路设计上胜于小板,有些配有512 Kbit的缓存。这就决定了大板设计的盒子性能优越,能较好地保护硬盘,确保数据安全。 小板 小板 大板 但小板成本低廉,处于主流地位。只有高档硬盘盒和部分中档盒采用大板,价格通常在一百以上。若预算不是很紧张,建议购买大电路板的硬盘盒。好的电路板表面应该光洁而且色泽均匀,元件之间的焊点整齐,焊脚干净,布线合理。现在市面上有些低端大电路板硬盘 盒的设计有些投机取巧,电路设计过于简化,实际上是把小电路板加长而已。要警惕这类产品。 此外盒子的能耗、发热量和电路设计有关系,一些劣质硬盘盒在芯片电路设计上不过关会导致发热量剧增。 外壳 一个好的盒子要内外兼修,不仅要心里美,也要对得起咱的眼睛和审美情趣。但外观是个主观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这里只谈外壳的物理性质这一方面。 外壳的选择主要考虑做工。观察硬盘盒边角是否有毛刺,盒盖模具是否精准。闭合的时候应看不到有任何缝隙,倘若盒盖结合处缝合不够紧密,灰尘容易进入。把硬盘安装进去后把盒子稍微轻轻晃动,若能感觉到明显的摇晃,那么其做工无疑是粗糙的。 其次考虑外壳材料的散热性。外壳用料有三种:塑料、铝合金、铝镁合金。一般而言铝镁合金好于铝合金,铝合金好于塑料。理论上塑料材质的盒子散热效果会差点,长时间运作,可能会出现主板不能识别设备、机子停滞、数据损坏、死机等问题。但外壳材料的市场 划分并不清晰。不少低档盒用铝镁合金的,而一些高档盒却采用塑料材质。目前市面上塑料材质的盒子不多,主流是铝合金的,其次是铝镁合金的。 再次外壳最好有防滑设计,防止硬盘盒无意中从手中脱落;边角处理成圆角,这样手感好点。 基础常识之笔记本无线上网 不可否认,“无线应用”绝对是个热门的话题,“无线”让你我的网络生活不再被“线”制你不用再去理会那些令人烦恼的布线;“无线”也让你我的网络生活不再有空间的局限你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其他任何有无线信号的地方享受美妙的网络生活;“无线”更是可以让你我在旅途中也能籍由Internet把握事业机会。早在50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就已开始采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资料;就在“9.11”事件发生时,纽约作家米克在纽约金融区的星巴克店中通过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将世贸中心大楼被毁过程的全方位报道发向世界。 我们感慨笔记本电脑的“移动”精彩,也向往无线上网的无“线”自由,当两者完美结合的“笔记本无线上网”应运而生时,人类“自由”又迈进了一大步。 无线上网介绍篇 目前无线上网应用最常见有WLAN(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方式和移动通讯(GPRS、CDMA、小灵通等)方式,而其中WLAN更是因为Intel的迅弛战略而越发受到关注。 从IEEE在1997年6月发表的第一个WLAN标准802.11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标准都鲜为人知,没有公司看好它的发展前景。转机出现在1999年9月,被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横空出世,改变了人们对WLAN的看法,WLAN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802.11b采用了2.4GHz频段,可支持最高11Mbps的接入速率,并能按照无线网络不同的情况,自动变速至5.5Mbps、2Mbps和1Mbps。作为目前最普及、应用最广泛的无线标准,IEEE 802.11b技术的成熟,使得基于该标准网络产品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无论家庭还是企业用户,无需太多的资金投入既可组建一套完整的无线局域网。但IEEE 802.11b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11Mbps的带宽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要,只能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补充。与802.11b相似的802.11a技术,它采用了5.2GHz的频段,而高达54Mbps数据传输带宽,这也是IEEE 802.11a的真正意义所在,不过由于兼容问题以及频段受限制等问题802.11a的推广面临重重困难。直到802.11g诞生,则为无线网络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是一种混合标准,工作在2.4G频段上,兼容802.11b和802.11a标准,它最高也可以支持54Mbps。 WLAN规范还在继续升级,相应的也是技术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包括速率以及备受关注的无线安全(我国的WAPI协议本意就在提高我国的无线安全,目前研究的新协议主要也是针对安全)问题。根据IEEE的最新消息,更高技术层次的802.11e和802.11i即将在不久之后被确认为正式标准。此外,蓝牙(BlueTooth)也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对于IEEE 802.11来说,它的出现不是为了竞争而是相互补充。蓝牙比IEEE WLAN虽然很诱人,也绝对是未来的主流,但目前由于发展还不是太充分,于是WLAN无线上网必须的无线“热点”还不是很多,WLAN信号的覆盖还不够广,限制了大家通过WLAN无线上网的自由,而其“移动性”也比较差。于是移动通讯方式成为了很多人无线上网的首选,它们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中国移动推出了基于GSM网络的GPRS上网,中国联通推出了基于CDMA网络的CDMA1X,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推出了能够上网的小灵通。 GPRS网络属于2.5G网络,与其他两家运营商相比,移动的网络在信号覆盖上面略胜一筹,GPRS网络亦是如此,在一些小县城、村庄里都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是相对其他的无线网络,GPRS的速度不是非常尽如人意,跟过去的56K拨号上网差不多,浏览网页、QQ聊天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并不适合长时间的下载文件。 CDMA1X网络与GPRS一样同属于第2.5代无线通信网络。与GPRS等其他广域无线上网相比,速度的表现是最好的,在大多数地区实际下载速度也能够稳定在10k左右,有掌中宽带之称。 采用小灵通的网络实现无线上网的好处就是资费比较便宜,与用Modem拨号的费用是一样的。不过与联通、移动的无线上网方案相比,小灵通上网最大的劣势就是无法漫游,另外在高速移动中的表现也不是很好,这与小灵通手机的表现也是一样。 无线上网应用篇 WLAN 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要想享受WLAN带来的无“线”精彩,也离不开一些硬件条件,比如最基本的无线网卡。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内置了无线网卡(如上图)的,如果笔记本预留了天线并且有MINI PCI的插槽,我们可以自行加装无线网卡,或者更简单地就是使用PC卡式的外置无线网卡(如下图所示)。 有了硬件的支持,然后你就可以通过一些公共场所的“热点”直接享受WLAN无线上网的快乐,或者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家庭(比如天翼通)或者移动(比如随e行WLAN服务)WLAN服务。 虽然其“移动性”和覆盖范围有局限性,但由于带宽的增大,从上网速率到娱乐性上来说,无线局域网都是目前无线上网方式中最强的。 GPRS 尽管GPRS方式无线上网速度比较慢,但由于覆盖很广和”一直在线“的优势,所以GPRS方式笔记本上网受到相当多的人的欢迎,而GPRS方式无线上网就必须有相应的GPRS终端或模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GPRS终端方式: 第一,少数笔记本生产商已在笔记本内置GPRS模块,比如方正颐和S2500(见图)、联想昭阳V80等型号,你只要按相应GPRS上网的图标就可以建立GPRS连接。这种情况是最简单易懂,省去了不少操作。 第二,采用PCMCIA卡或CF卡的GPRS Modem。用户只需将SIM卡插入GPRS Modem的相应SIM插槽内,并安装驱动程序、拨号程序后,就可以像普通Modem一样拨号上网了。这种情况的安装步骤也很简单。第三,采用GPRS手机与笔记本相连来上网,就是将GPRS手机作为一个外置Modem来建立相应GPRS拨号连接。但不是所有带有GPRS功能的手机都可以与笔记本相连,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手机生产商没有提供相应连接(数据线、红外或蓝牙功能,至于后两者也需要笔记本电脑有红外接口或蓝牙功能)以及驱动程序。这种情况下移动性相当好,但设置繁杂,而且传输速度受到接口影响,所以也会有一定的不爽。 CDMA1X CDMA1X是联通在2003年3月开始推出的一项以无线上网为主的业务,在上网的终端方面也需要和GPRS类似的其中后两种方式(CDMA Modem笔记本、CDMA手机笔记本),不同的是其必须采用CDMA1X的技术。 假如仅仅从功能方面去分析,GPRS可以说根本不是与CDMA 1X一个级别的,速度方面自然是不必多言,多媒体邮件业务“彩”、基于1X的无线上网的“掌中宽带”、基于WAP技术的“互动视界”、基于BREW和JAVA技术的“神奇宝典”、基于GPSone定位技术的“定位之星”等这一切功能也都是GPRS所无法应付的。需要提到的是尽管目前联通的信号也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其网络质量仍然是它的软肋,看看移动的广告“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就可想而知联通之痛了。小灵通 价格便宜则是小灵通方式无线上网的杀手锏,而小灵通手机入网所需基本条件是:首先你的所在城市提供了小灵通WiWi业务(高速无线数据业务),然后你的小灵通手机必须是PHS或PAS(UTstarcom的机子)便携式无线电话机,最后需要将小灵通手机与笔记本相连的中间设备。目前小灵通与笔记本相连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PAS数据接口线。PAS数据接口线是一种经济而方便的新型数据通信产品,用它连接小灵通无线电话的耳机孔接口和电脑的Modem口,通过拨号可实现上网浏览和收发电子邮件,其连接速率在14.4Kpbs,网络侧无需增加任何设备。 第二,PAS USB调制解调器。用它连接电脑的USB接口和小灵通的数据端口,网络侧需增加RAS设备。在完成驱动程序的安装后,即可拨号上网(需网络支持),其连接速率可达32Kpbs/64Kpbs(视网络而定)。该产品小巧精悍,高可靠性,适用于台式电脑和便携电脑。 第三,PAS掌上e卡。PAS掌上e卡是世界上最小、最轻的PAS终端。它内置了RF收发端,能方便的插入便携电脑(另需转接槽)或PDA(掌上电脑)中,无需再与PAS手机配合,不过在网络侧需增加RAS设备。其连接速率可达32Kpbs/64Kpbs(视网络而定),支持CF Type II标准接口。 无线上网实战篇 考虑到CDMA1X方式速率方面以及技术上、功能上比GPRS更先进,这里我们将以CDMA1X无线上网方式为主线介绍具体的无线上网的操作。我们这里使用的VTION CDMA1X无线冲浪卡V1801,它支持双向短消息功能、拥有语音通话功能,最高支持153.6Kbps的无线互联网接入速率。 (1)安装篇 安装驱动程序之前,请不要把VTION 无线冲浪卡插入插槽。若您将VTION 无线冲浪卡插入插槽后安装驱动程序,会有下列窗口显示,此时您必须要点击“取消”,从插槽里拿出卡之后开始进行安装。 将驱动程序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后,等候安装提示出现。若不自动开始安装,请点击Setup.exe后进行安装。之后一连串操作按默认设置进行就可以了。 之后的操作完全按照系统的提示正常进行就可以了,安装结束后重启计算机也就可以使用了,过程非常的简单。 (2)功能篇 双击桌面上生成的拨号上网的程序快捷方式,就会出现该无线网卡的全中文用户界面,点击其左上角那个“互联网”标志,然后点击出现在右手边的“连接”按钮就可以连接Internet了,使用起来应该非常容易。若界面上显示“已连接到互联网”,电脑将连接互联网并自动运行浏览器。而若要断开到互联网的连接时,点击“断开连接”就可以了。 下面是连入Internet的多次拨号连接速率,平均速率在113Kbps左右。当然,由于无线信号不能象有线信号那么稳定,而且实际的上网速度也因地域的不同以及笔记本电脑的配置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是通过“CDMA手机笔记本”与通过“CDMA1X无线网卡笔记本”上网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这里的测试数据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测试用的笔记本电脑是腾龙X71的C-M那一款,下面包括后面的数据仅供参考。 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功能按钮说明: 其中连接互联网拨打/接听电话发送短信接收短信储存和搜寻电话号码其它设置用户咨询连接中国联通网站用户信息。 发送和接收短消息总体上用法及概念与手机相似,打字速度嘛,就比手机快多了。写好收信人的手机号码以及内容就可以选择优先级发送,同时已发送的短信会自动储存在已发送信箱中。而至于接收短消息,每次有新信息来的时候会弹出提示,也很简单,这里就不怎么解释了。 更详细的功能说明见: 3)对比篇 我们上网测试过程中通过网络测速网站进行了连向各地的速度测试。除了连到国外出现速率的大幅下降外,基本上是与前面的连接速率一致的。 此外,我们还将GPRS方式与CDMA1X方式进行了一些比较,从中也可以看出在信号保证的情况下,CDMA1X的确是全面超越GPRS。 对比1:多次拨号连接速率(3次拨号平均)CDMA1X:113 GPRS:62 对比2:各地网络连接速率(4地网速平均) CDMA1X:94 GPRS:45 对比3:下载速度对比(考虑下载同样内容的总时间)CDMA1X:61(7.6)GPRS:25(3.1) 虽说如此,由于CDMA1X的信号覆盖还存在一些遗憾,所以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GPRS来实现无线上网,我们也稍微说说通过GPRS方式无线上网的一些安装配置问题,其实前面的应用篇里也提到过一些。现在很多是通过GPRS适配卡与笔记本电脑的连接来实现的,这种情况只需要GPRS卡插入笔记本的PCMIA插槽,然后安装相关驱动程序,基本与前面的CDMA方式一样;在完成一系列的软硬件设置之后,将已经开通GPRS业务的SIM卡插入设备中,拨号“*99#”就可以上网了,相关费用会在SIM卡中扣除。而至于通过GPRS手机与笔记本电脑籍由数据线、红外或蓝牙连接来实现的可能稍微麻烦一些,主要涉及到不同手机的一些设置,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至于最有前途的WLAN方式,目前除了一些公共的热点之外,中国移动已经推出了随e行WLAN服务,同时上海电信也推出了天翼通,这样个人也可以很方便的享受WLAN的高速无线网络服务了。而至于资费最便宜的小灵通方式,在具备的应用篇里提到的其中一种基础条件之后,具体安装连接方式也与前面提到的GPRS方式类似,这里就不多提了。 后记 随着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网络的普及也势必越来越接近我们。经常移动办公的商务人士可以选择GPRS或者CDMA1X等随时在线的无线上网方式来满足自己经常旅行却离不开Internet的状态,而由于“移动”的需要似乎通过手机连接笔记本电脑的方式更方便一些;经常奔波的记者们,可能会经常传输一些资料或者文章、图片之类的,这种情况下似乎CDMA1X的速度优势就比较明显了,而为了追求稳定性,通过手机连接的方式就不太适合了;高级业务员们可能也经常需要在旅途中与客户通过网络联系,这时似乎GPRS的高质量网络更适合一些;而至于一般的只是追求无线享受的用户,可以尽量选择速度快的多的WLAN服务,那样就可以无线、娱乐两不误了。在我们轻松方便的享受自由自在的无线网络服务时,也务必不要忘了无线的“随时随地”同样是有限制的,例如,在机场(不过波音已经推出了空中WLAN服务)、医院等一些对无线电波干扰敏感的场所,无线网络是禁止使用的。无线“史记” 这里说的无线史应该是民用无线网络的发展史,早在七十年代,无线网的前景就已经为人们注意,并被大力开发。而在八十年代,以太局域网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显出自身的不足,于是无线网络以其自身的优势理所当然地也是必然地登上了民用网络的舞台,但由于当时的IEEE802.3标准存在着易受其它微波噪声干扰、性能不稳定、传输速率低、不易升级、不同厂商的产品相互也不兼容等弱点,无线网络的应用和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制约,还是作为有线以太网的一种补充。 无线网络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是1997年6月的IEEE802.11标准的出台,虽然IEEE802.11标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革命性的网络变革,但802.11标准提供的“一点对多点接入”、“点对点中继”等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替代有线网络的高效高速的方案,为无线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被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统一无线网络标准更是功不可没。 1999年9月,802.11b标准的推出才是无线时代的开始,至今,IEEE 802.11b技术已经成为无线网络统一标准,它不但提供了更快和更稳定的接入方式,而且成本也不高,广泛被应用于家用和企业内部。但802.11b标准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担起大容量数据的传输这个重任,于是更大传输速度的IEEE 802.11a标准应运而生,但也因自身存在的不足只是作为802.11b标准的一种补充方式。兼容802.11b和802.11a标准的802.11g标准的推出才为无线网络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方案,目前,Intel已经于在8月26日正式发布802.11a/b/g的无线LAN芯片。而在标准上还有更高技术的正在研发中,如802.11e标准、802.11i标准、802.11n标准和UWB标准都随时有可能跳出来吓大家一跳。 另外,为个体数字设备的透明连接设计的蓝牙(BlueTooth)也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一方面,蓝牙以良好的移动性、成本低、体积小、适用于多种设备等优点很好地补充了802.11b标准的不足之处,但另一方面蓝牙和WLAN协议802.11b形成冲突,甚至两个无线技术互相干扰,鱼与熊掌只能取其一,目前同时兼容蓝牙协议和802.11b的新标准还在创建中,但其前景被看好,在蓝牙技术推出之初,微软声称,它们将在Windows XP中延缓对蓝牙的支持,当时还有人预测在2005年将有14亿具备蓝牙功能的设备。 无线在中国 而在各种无线网络标准下还有多种连接的方式,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美国,移动计算设备已经相当普及,对更便捷和流动性更强的的信息利用方式要求很高,因此美国采用了接入方式。而在还可以说是刚踏入信息时代的中国,移动计算设备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而且WLAN的信号的覆盖范围也不够广,公共数据网也还没有足够发达,无线网络的利用价格对于中国整体水平来说还是很昂贵的,因此中国主要还是采用中继方式。作为中国的中继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目前主要有三个:中国移动推出的基于GSM网络的GPRS上网方式、中国联通推出的基于CDMA网络的CDMA1X上网方式和中国电信推出的通过小灵通上网的方式,通过中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相对中国目前WLAN的现状,在大大扩大了网络信号范围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笔记本无线 现在,移动办公需求在不断增强,同时笔记本电脑从2003年以来也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隐隐有取代台式电脑之势,便携电脑的发展要求相应的流动性网络系统,无线网络应用呈现出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前途将不可限量。 在目前的中国,用笔记本代替台式电脑的家庭用户还是少数,对于这种网络要求主要从无线享受和娱乐角度考虑的用户,可以直接采用WLAN服务,但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笔记本里的无线网卡大多还是只是支持802.11b标准,要求高的用户可以选择支持802.11a/b/g标准的网卡。 而在笔记本的商务应用领域,移动办公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需要通过无线网络保持在Internet的状态,经常移动办公的商务人士通常是采用灵活方便的中继的方式接入Internet,也就是上文说到的CDMA1X、GPRS和通过小灵通上网的方式。而这几个技术各有各的特点,分别适用天不同的人群,如果是一般移动范围不大并且要求只是通过Internet保持联系的用户可以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通过小灵通上网方式;移动范围和对网络质量要求更高些的用户则可以选择GPRS,相对而言GPRS具有信号覆盖范围广和稳定的特点;而对一些需要在移动的工作中传送和接收资料的商务人士来说CDMA1X会是个较好的方式,虽然CDMA1X在稳定性表现不尽人意,但速度较高,有利于传送资料。 美国无线局域网销售额在1997年为2.1亿美元,到2001年已达8亿美元,无线网络应用在今后的普及看来是无疑的了。2003年11月26日,国家曾发布了无线局域网在今年6月将全面采用WAPI标准的强制性公告,虽然至今仍无法实行,但估计不会就此不了了之,中国无线网络的发展道路前面多了一个潘多拉宝箱,WAPI对中国的无线网络发展到底是福是祸?我们拭目以待。 迅弛的灵魂:无线网络如何实现?迅弛本本最大的应用无限上网给人们上网带来极大便捷。进入21世纪,一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浪潮正席卷全球。人们的生活和互联网联系愈来愈紧密。伴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3G融合的趋势日见明朗。其中,谁能够博取众长,开拓创新,谁就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成为引领潮流的时代先锋。无线局域网(WLAN)指用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局域网,虽不采用缆线,但也能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这种无线建网与高速网络接入技术近几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并发展为网络技术市场上一个耀眼的亮点,无线以太网的802.11系列标准由于在各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中的统治地位几乎已经成为无线局域网的代名词。它的发展将左右无线局域网技术市场的未来。AP(无线网关)的概念AP(Access Point)是无线上网介入口,相当于网关的作用。有了一台迅驰笔记本,然后再有可以实现无线信号网络覆盖的AP,就可以体验无线上网冲浪的Flash感觉。现有的几种无线技术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种:无线以太网技术,已产品化的其它一些无线连接技术,蓝牙(Bluetooth)和HomeRF。蓝牙的相关标准是IEEE802.15,主要用于点对点的短距离无线连接,由于蓝牙产品的体积和功耗较小,被普遍的应用在一些移动和手持设备上,一般认为它和无线局域网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各用于不同的领域。而HomeRF主要为家庭网络设计,是IEEE802.11与DECT的结合,旨在降低语音数据成本,可惜由于技术没有公开,目前只有几十家企业支持,在抗干扰等方面相对应其他技术而言尚有欠缺,因此注定它没有广泛的应用前景。802.11系列标准:802.11b规范指定在2.4GHz通信频带,提高数据速率,超过了10Mbps的临界限度,物理层采用高速直接序列扩频技术(HR-DSSS),保持与最初802.11DSSS标准的兼容性。802.11a运用了提高频率信道利用率的正交频率划分多路复用(OFDM)的多载波调制技术,5.2GHzU-NII频带,被指定高达54Mbps的数据速率。802.11d:Regulatory Domains,定义域管理;802.11e:QoS (Quality of service),定义服务质量;802.11f: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接入点内部协议;802.11g:在2.4GHz频率空间取得更高的速率;802.11h:5GHz频率空间的功耗管理,并关注探索802.11a 与 HiperLAN2之间的一致性,集中关注动态频率选择(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和传输功率控制(Transmit power control)。 802.11i: Security,定义网络安全性。 2003年笔记本电脑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大规模推广无线局域网(WiFi)的应用。对无线连接的支持也是Intel Centrino(迅驰)技术的核心内容。随着移动办公、移动通信、移动娱乐的推广,提供WLAN服务的“热点”也逐渐普及,在这些“热点”的有效范围内,采用Centrino(迅驰)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和其他WiFi产品连通。为确保WLAN接入不断发展,英特尔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向推广无线技术的公司斥资1.5亿美元。到2006年,预计全球将有42,000个地点可提供WLAN接入,届时全球将有3,000多万台笔记本电脑采用该技术接入这些WLAN。除了对现有WLAN技术的支持,Intel的下一个目标是研发新的无线连接技术,以超越每秒传输只有54MB的802.11a。最新推出的“单芯片无线互联网(wireless-Internet-on-a-chip)”技术将为笔记本电脑带来低功耗、高性能的计算和通信功能。它将支持新一代笔记本电脑的发展,从而改变人们进行计算的地点和方式,带来更出色的移动计算自由,使用户真正享受到无线连网的优势。英特尔公司还推出了一些概念性产品以说明其可行性,比如“Newport”,被描述为“为知识型工人开发的下一代移动通信解决方案”。将首先被用于tablet型笔记本电脑,可使用户实现远程无线通信。它还将提供所谓“关盖式”处理功能,这种功能可使一台tablet PC在不打开盖的情况下也能探测到网络并与互联网连接,同时还允许用户通过机身盖表面的小型液晶显示器阅读和回复信息。英特尔还提出了面向UWB(超宽带)的技术及“多频带方式”。在未来的无线应用方面,英特尔还公开了具有软件无线(SDR)功能的试制机“IRONSIDES”。普通的无线设备因服务种类的不同,天线和基带处理等也就不同。如果使用SDR,就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载所需无线功能,来分别使用不同的无线服务。灵活地使用因地区、时间和噪音状况而空闲的频率,从而为过去“固定”型频率分配提供改进的可能性。英特尔将SDR技术称为“自适应无线架构(Adaptive Radio Architecture)”。从Intel对无线连网技术的重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无线连网应用将是今年笔记本电脑发展最重要的趋势。业内的分析家指出,家庭数字媒体设备正在逐步引起PC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关注,如果英特尔的这些参考设计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其前景不可限量。英特尔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球范围的无线移动。笔者认为未来笔记本发展的趋势就是无线技术在笔记本上的应用,无线技术带来的方便是无可比拟的,虽然目前的无线技术面临着许多的局限,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彻底的解决。基础常识之笔记本电池标称工作时间 笔记本电脑厂家一般都会在产品规格或参数出给出笔记本配备某型号电池时相应的“使用时间”或“工作时间”,很多用户将其理解为工作中的电池续航能力。当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电池的使用时间与其差距较大时,往往便会产生很多争议。象前段时间一位购买 SONYVGN-TX16C/W 的网友因其使用中“只有4.5小时”与 SONY 产品资料中“10小时使用”之间的巨大落差而质疑厂家的诚信,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那么,厂家的电池标称工作时间是如何算出的呢?有朋友认为厂家标称工作时间是由电池容量/待机功率算出的结果,此说不够准确。严格说来,厂方的标称工作时间是按电池容量/NB平均功率,而这个平均功率,则需要测试得出,只不过测试时所依循的标准不同,其结果自然就不同了,象日系品牌一般具有较高的“标称工作时间”。一、笔记本电池的主要消耗去向在搞清楚平均功率之前,让我们首先来看看电池中的电能主要由哪些部件消耗:1、LCD:这是电能消耗的最主要方面,而不是很多朋友想象中的CPU。LCD的电能消耗主要源自其背光灯管,也即是,随亮度的增加,其耗电量急速上升。一般说来,背光灯管的耗电量占LCD总耗电量的75%;其次,显示屏大小与分辨率也影响耗电量,显示屏越大,分辨率越高,耗电量越可观。LCD平均约占笔记本总耗电量的1/3。上图说明:图为DLEE Latitude C600在不同亮度下工作时间的巨大差别。虽然具体数值与目前的主流NB存在区别,但能源消耗比例并无太大变化。 2、显卡:相对于集成显卡,独立显卡的耗电量更高。3、CPU:与LCD的耗电相对固定不同,CPU的耗电量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而上升。另一方面,INTEL自 Centrino 以来乃至如今的 Yonah 在功耗上占优势,AMD的 Turion 和 Mobile Sempron 则稍逊一筹。在一般办公应用中,约占总耗电量8%-15%4、主板和Chipset:PCI Express的引入,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也增加了耗电量。5、硬盘与光驱:平均占总耗电量的10%。6、散热系统:随CPU与显卡工作量的加大,其发热量即相应提高,散热系统也就消耗更多电能。7、网络及周边接口:无线网卡的耗电量不容忽视。其他如USB口,当其连接设备时,耗电一般在5瓦左右,也很可观;声卡在游戏与DVD播放中的功耗提升也很明显。二、不同应用情况下的耗电对比随着电脑工作负荷的增加,笔记本的耗电量相应增加,不仅仅体现在CPU的功耗上升,也体现在其他部件如显卡、主板、散热系统、硬盘等。如下图所示之DLEE Latitude C600在不同应用下总功耗与各部件功耗的对比情况,假设其所用电池为53whr,则其电池工作时间据应用不同从2个小时到4个多小时的变化。基本常识之笔记本电源 近一年来,遇到过几次关于电源电压,电源功率,电源和负载匹配与否的讨论。本来这是个常识问题,可是后来发现很多朋友讨论,就在这里说上几句。 我感觉最典型的问题如下: 1、电源适配器(以下简称电源)的标称电压和电流是什么意思? 2、都是同样标称电压的电源,输出电流不同,能不能用在同一台本本上? 3、一模一样的机器,别人的电源温温的,我的总是很烫,为什么? 4、电源标称电压比我的本本电池电压高很多,不会出事吧? 5、为什么理论上原配的电源通常比非原配的电源要好?等等 下面我说说个人的理解,还请大家多多斧正。 一、电源适配器(以下简称电源)的标称电压和电流是什么意思? 首先电源适配器的标称电压通常指的是开路输出电压,也就是不接任何负载,没有电流输出的电压值。因此也可以认为这是该电源的输出电压上限。对于电源内部使用了主动稳压单元或者电压基准元件的情况,一般来说使用高内阻的直流电压表可以直接测得标称电压(更准确的应该用电动势电桥的方法,属于大学普通物理课程实验,不赘述),即使市电电压发生一定的波动,其输出也是稳稳的恒定值;但是对于市面上廉价的小变压器,比如给随身听之类使用的那种,基本上是传统磁芯变压器加上四个整流二极管桥式整流再加上一个大的滤波电容就完事了,这样的话如果使用普通直流电压表测得的数值将大于标称电压,原因是桥式整流的输出为脉动直流,简单的说是一个一个正弦电压信号的正半周连接成的时间链,经过大电容滤波之后会变得平坦一些,但是纹波系数仍然很大(纹波系数就是电压信号波动的幅度同电压平均值之比,越小说明电压越接近直流),所谓标称电压指的是这种电压对时间积分再除以积分时间,简单理解就是对时间的平均值,如果用普通直流电压表测量,测量值十分接近该电压信号的最大值,所以测不准。同时,如果市电发生波动,该类电源的输出也会随之变化。 一般来讲普通电源适配器的真正空载电压也不一定和标称电压完全一致,因为电子元件的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允许有一定的误差,民用情况根据用途的需要控制在0.1%到5%左右。误差越小,对电子元件的一致性要求越高,工业生产中的成本也就越高,价格当然也就越贵。 其次是电源的标称电流值。无论任何电源都有一定的内阻,因此当电源输出电流的时候,会在内部产生压降,等于输出电流乘以电源内阻。导致两件事情,一个是产生热量,等于输出电流的平方乘以内阻,所以电源会热,另一个是输出电压变为标称电压减去内部压降,导致输出电压降低。通常的设计在考虑完毕散热问题之后,一般限制一个电流值,当输出电流达到这个值得时候,输出电压降低为标称电压的95%,或者其他比例,各厂家根据负载产品的不同需要可以设定更高或者更低的比例,这个电流值就是标称电流。比如72W的ibm16V电源适配器的标称电流是4.5A(16*4.5=72,废话)。如果负载电阻过低,导致输出电流超过标称电流,一般会发生两件事情,一个是个别元件由于发热超过了散热容量导致烧毁引起电源损坏,另一个是散热设计留有余量,仅仅体现为输出电压进一步降低,如果降低太多可能导致负载无法正常工作. 二、都是同样标称电压的电源,输出电流不同,能不能用在同一台本本上? 同样标称电压的电源,输出电流不同,能不能用在同一台本本上。基本的原则是大标称电流的电源可以代替小标称电流的电源。有些朋友有误解,觉得大标称电流的电源会烧坏本本,因为电流大了嘛。实际上电流多大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取决于负载,也就是本本的工作情况,当本本高负荷运转的时候,电流大些,本本进入待机的时候,电流就小些,总之电流等于加在本本上的电压除以本本的等效电阻。大标称电流的电源有足够的电流余量,不会在代替小标称电流电源之后发生过热或者输出电压过低的情况。反之,用小电流电源代替大电流电源就存在上述危险。但是有的朋友用56w的电源代替72w的用起来也没什么问题,原因是通常电源适配器的设计留有一定的余量,负载功率都要小于电源功率,所以这种代替在一般使用上是可行的,但是剩余的电源功率余量就很少了,一旦你的本本接了很多外设,比如两块usb硬盘,然后cpu全速运转,再有一个底座,上面来个光驱全速读盘,再加上同时给电池充电,估计就危险了,要随时用手摸摸你的电源是不是已经可以煮鸡蛋了。72w比56w适配器多出的16w就是应付这种情况的。所以最好不要用小电流电源代替大电流电源。如果实在要做,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想办法测测你的本本最大消耗的时候的实际需要电流,测量方法十分简单,一个插座,一个插头,一块电流表,几根导线,一把烙铁即可。如果在你的电源标称电流之内,当然是安全的。 三、一模一样的机器,别人的电源温温的,我的总是很烫,为什么? 先不要怀疑你的电源有问题,先看看你的本本在干什么,是不是像上面说的两块usb硬盘,cpu全速运转,硬盘疯狂读写,光驱全速读盘,同时给电池充电,大声放着音乐,屏幕亮度最大,无线网卡一直在侦测信号等等,善用电源管理,根据任务合理调整本本的工作状态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不喜欢用电源管理,我甚至看到很多朋友在安装了电源管理软件之后不希望任何一种管理模式被启用,那还装他干什么?不会是只想看看电池还剩余百分之多少吧? 四、电源标称电压比我的本本电池电压高很多,不会出事吧? 至于第四个问题,提问的人有可能对电子电路是外行。电源给本本供电与电池给本本供电是不同的,首先说电池供电,电池的输出是纯直流,干净得很,直接接入直流变压模块即可,电池的电压既不可能也不需要设计得很高,微电子电路中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电压需求目前基本上以5V为界,除掉变压模块的效率和压差需求,10.8V足够了,而且锂电池的化学电动势决定了一节电芯的输出电压只能在3.6V左右,所以很多电池都是采用三级串联的方式,10.8V也就成了很流行的电池电压。有些电池的标称值比3.6V的整数倍稍大一些,比如3.7V或者11.2V等等,其实是为了保护电池(极少数厂家会将电池的放电中止电压定为3.7V)或者在计算电池设计容量时候的取巧行为。如果使用电源供电,情况就复杂一些,首先需要对加入电压进行进一步的稳压滤波,以保证在电源性能不很好的情况下稳定工作,稳压后的电压兵分两路,一路给本本工作供电,另一路给电池充电,给本本供电的那部分的遭遇同电池供电的时候相同,而给电池充电的那部分需要通过电池的充电控制电路才可以加在电芯上,控制电路可以很复杂,简单说应该包括初级稳压、精密可调谐稳压、可控硅调节脉动输出、稳压输出、电流反馈、芯片充电过程记录与运算、充电程序自反馈调节参数等等,所以电源电压必须大于电芯电压才有充分的压差余量供应给充电控制电路的各单元。最后真正加到电芯上的电压决不是16V,请担心的朋友放心就是。 五、为什么理论上原配的电源通常比非原配的电源要好? 下面说说为什么原配的电源通常比非原配的电源要好。我想说理论上原配的电源要相对好一些,实际上可能感觉不到差别。通常的负载允许的输入电压有一个安全范围,比如标称值加减5%,一个例子就是很多2.5英寸硬盘的输入要求就是5v加减5%。笔记本也一样,如果输入电压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导致保护电路动作,从而停止工作。但是在保护电路动作之前,本本内部的稳压电路已经偏向工作上限或者下限,原则上对器件寿命有一定影响,但是按照今天的观点来看,电子元件的可靠性已经相当不错,只要是在设计范围内,很少会出问题,寿命也不会比本本的寿命短,所以这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本本的数据安全,突然的自动保护而停止工作对于计算机来说是很恐怖的事情,尤其是很多不用电池的朋友。有的时候计算机莫名其妙的重新启动也和此有关。对于原配的电源来说,厂家知道要接入的是什么样的负载,因此可以很容易计算出电源的标称电压和标称电流,即电源标称电压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是最大电流输出的时候标称电压减去电源本身压降应该大于负载所需电压的95%,第二是最小电流输出的时候设计电压减去电源本身压降应该小于负载所需电压的105%。然而如果使用的是非原配适配器,比如通用型的变压器之类,上述问题不能得到认真考虑,这是用户就只能从电源参数上尽量想办法获得兼容,但是每种适配器的内阻是不同的,标称电压的允许误差可能不同,标称电流输出下电压的变化范围的定义也可能有所不同,甚至输出纹波系数是不是够小都不一定,如果不是仔细测量了其输出功率同输出电压的关系,原则上存在一定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很小,因为只要你选择足够大标称电流的电源就不会出现内阻过大的问题,纹波系数也可以通过本本内部的稳压来减低,所以我说原配的电源通常比非原配的电源要好。这就是原配电源和普通电源的不同。基础常识之笔记本接口由于笔记本很难升级,所以我们在选择笔记本时候要多注意笔记本的功能。而考虑到笔记本功能多数可以根据笔记本上设计的接口来判断.下面介绍笔记本电脑的各种接口.买本本时可要看仔细呦!一、无线接口 无线接口是指两台以上的电子设备无需采用数据线就能实现对接,并能顺利地完成它们之间数据传输程序的接口。在笔记本电脑中,最为常见的无线接口主要有红外线接口和蓝牙接口。 1、红外线接口。 由于笔记本电脑主要的特点是移动性强,因此,无线接口就成了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外线接口是无线接口的其中一种,目前一般的笔记本电脑都具备红外线接口。通过笔记本红外线接口,用户可与同样具备红外线接口的电子设备(如台式机、手机、掌上电脑等)实现无线连接,从而完成两者的数据传输程序。 传输速率是检验一种接口标准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前的笔记本电脑只支持IrDA模式,传输速度比较慢,最高速度为115200bps,近几年上市的许多笔记本电脑都能支持ASKIr和FastIr模式。ASKIr传输速率为1.15Mbit/s,FastIr传输速率高达4Mbit/s。红外线接口一般都有方向性限制,而且只允许最多两台电子设备进行对接,只能实现点对点连接,通俗地说,就是两台电子设备在使用红外线来连接时,两者的接口要互相对准,不能有较大的偏离,否则就不能实现连接。红外线的传输距离在一般情况下最远只有1.5米左右,太远了也连接不上。 由于内置红外线芯片的成本不是很高,而且它的安全性好,技术成熟,普及率高,因此目前多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等)都配备了红外线接口,同样具备红外线接口的笔记本电脑用户可方便地与这些设备进行无线连接,如果你的电子设备还不具备红外线接口的话,也可到市场上购买一个红外线适配器,它们的接口多数是USB规范的。 其实红外线接口不但被电脑类产品广泛采用,就连我们日常所用的电视摇控器一般用的也是红外线接口来与电视完成信号传输。还有目前一些打印机也配备了红外线接口,这样用户要完成打印工作就更方便了。 2、蓝牙接口。 蓝牙是一种新兴的接口标准,由爱立信公司首创并推广。蓝牙技术比红外线技术更加先进,目前多数的蓝牙芯片或蓝牙适配器最快的传输速率都为1M左右,这似乎比红外线在FastIr模式下传输速率高达4Mbit/s要慢,其实这只是理论上的结论,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前者传输速度要大大快于后者;而且,两台以上的电子设备采用蓝牙接口来传输数据时,无方向性限制,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