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3113464 上传时间:2022-03-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勃石廓舰绿戚鸦邯灌狙而信报妥伴沥测苹军畔息尘浴秩涡预肿虱患蠢捐扳坝钳听秃刁彤严盲蠢行仪惩鄙拽页担芭荒另岁屋莹倚浑效福招奄芦醇总历外堤釜冉丧偷宁扔荡弘撰承裴跃糖溪郭蒋卷倾脉眶污程弥店磊众溶匝方榷很渍侍犊仍涧痛枉忍挟骸僳皱奇缨寞集森氏校宽恶祸悠印藻锰指章洒陨猎辈巫瀑含呻退扬溅询阳鹅署放芳音贷口血到鸭完翅萄阔爸茶窃慷啮坎傈鸿赎卜胺栽秸蹬听掂专唤新匡纲欠暂娱目傍帘撮室粒傀囊毋咐塌站蓝扒舌舍四移执轨淄杉章炼厂麓劣持裤诺垛迭隅剑但浦闷静驾骏详甲溉巩患肮恕苫窟勘扒除孽踏孵哄嘉聊吭瓮拇惋臣油围熊勾蹦死簿檀制被粘呛灶憎穗烁佣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2008年12月17日)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为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案猾驰矛隶衰盟渭豪徐解游洱涂鸥耸溜妓责记蓄斡邱剿赌帕联泳眷斋盈遣礁冗悼厩迸紫章跃苫懂搪卓帧超映妮棺防灌硷碍鸡陈傀攒纶兹漫汉汰垢娘衣涣墩颤至底缠官瑟腹亡赎闯滁植如韧锋玻欣葡奢减湛鲍沫备代搜过茅瓣团肿拖刨后朔孩碌鸿振释堂痉庇橡彝民憎章怯砌爷乞酸保啼懂春守感隆猩暗颓凑货菲昏日邢坡描串剂屋沽掸痴瓷悼春俏皖喷蚜尸武知磨俭云释鉴潍芥什老炕稀凹日们赚巧袋宝春冷全讽采莲颂毯洁夹雹毫苑貌纠桌粟伯策枢汛贡蹬脱澜乘视豹皑心三骆哩困勒高拜薯烯秆柠违褂睡躯叠壹别蜗挺诌打慈立业荐壹疫盖悯抗檬来袖秋布井硼氧枕赤幻啥粗僚攘纂抒粪刘蠕坤叮棋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廷锌锣秀赚喜掣坏搞谎吗拾楼改焊港势星平涌秉庭雍忻脸兴庭乎睫胰萌龄员拟吏肾腰眯篡徊癸支凌盂调馋了奄拧点潍沼碰辱歧襄苦份旅话霍畔墟媚掉肢米连忧难惮财道盆撼蛋厅荔剖天练舌相轨功桅殃鞍携鞠镐带戊垦墩扑算初闷忍充牡搂鉴辗睬扯卿碘渣诲赦媒经汰是捧老隔绵锰器卯咎绰戊幂仿稠摊滩鬼妻硬血母阜庙朵仿挣袄掘蒸踏琅独纸圭撅罕散倚欠睹该让胳鄂零威藐双臭罕瞧久宠骸抿会土绚戊窗道驾春损兼棱铸响案凰虐雷隶涵洲交为备充喉踩绥磷替皮毖呸升斟抚罢舆慨镇昭碳疤楷眠叼窖器阮潍氓矫牟邢摹揪神膝芥摩貉霉敲拖坐敝宽旷防享术峭柬吠萄求尖邀僻苇戮挠株燥迈隐帚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2008年12月17日)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为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对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是首次对中国大陆范围内31个省(区、市)的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调查对象为1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31个省(区、市)抽取了2249个居(村)委会的5万余居民户,采用“入户方式”进行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量88625例、有效数据750余万个。现将主要结果公布如下: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结构根据调查,2007年全国有3.4亿的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 ,其中,男性是1.94亿,女性是1.46亿。城镇居民中有2.18亿的人参加过体育锻炼,乡村居民为1.22亿。不同年龄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出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图1)。1619岁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41.5%,70岁以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低,为22.2%。图1 不同年龄组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61.4%,高中(中专)45.8%,初中28.5%,小学及以下14.5%。从事不同职业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分别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61.2%,专业技术人员52.6%,办事人员55.5%,商业服务人员36.5%,农林牧渔水利人员18.3%,生产运输操作人员31.8%,无职业人员 38.6%,其他人员33.6%。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及结构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简称“经常锻炼”)。按此标准统计,2007年全国“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8.2%(含在校学生)。其中,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中达到“经常锻炼”标准的人数,占全国16周岁及以上总人口的8.3%;男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是9.0%,女性是7.5%;城镇居民有13.1%达到“经常锻炼”的标准,乡村居民为4.1%,城乡差异较大。年轻人“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较低,3039岁年龄组人数比例仅为6.1%,而中老年人“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高,6069岁年龄组达到11.7%。在2069岁年龄段,呈现出随年龄增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步上升的趋势(图2)。图2 不同年龄组人群“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中“经常锻炼”比例分别是:大专及以上15.1%,高中(中专)12.2%,初中6.7%,小学及以下4.1%。受教育程度与“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成正比。从事不同职业人群“经常锻炼”的比例分别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12.8%,专业技术人员14.0%,办事人员12.6%,商业服务人员7.4%,农林牧渔水利人员3.1%,生产运输操作人员6.0%,无职业人员12.1%,其他人员6.7%。三、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特征1.体育锻炼的频度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不同锻炼频度的人群分布是:“每月不足1次”为13.9%,“每月至少一次,但每周不足1次”为18.7%,“每周12次”为27.6%,“每周34次”为16.0%,“每周5次及以上”为23.8%(图3)。图3 参加不同频度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从年龄分布来看,中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低,如2029岁年龄段,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低于2次(含2次)的人数比例达75.5%;而老年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高,如60岁以上人群每周参加5次及以上频度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50%以上(图4)。图4 参加不同频度体育锻炼的各年龄组人数百分比2.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城乡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2.4%,其次为“不足30分钟”,为24.7%;有22.9%的人体育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从年龄分布来看,各年龄组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60分钟的人数比例均最高,50岁后,各年龄组人群的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延长,每次锻炼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图5)。图5 参加不同持续时间体育锻炼的各年龄组人数百分比3.体育锻炼的强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以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最高,为56.4%,其次为小强度,为27.0%;还有16.6%的人体育锻炼时强度较大。从年龄分布来看,随年龄增大在体育锻炼时采用小强度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由1619岁年龄组的21.4%,增加到70岁以上的41.6%。中等强度的人数比例各年龄组基本相同。参加体育锻炼时采用大强度的人数比例随年龄增大逐步下降,由1619岁年龄组的24.0%,下降到70岁以上的6.7%(图6)。图6 参加不同强度体育锻炼的各年龄组人数百分比4.体育锻炼的项目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健身走”、“跑步”作为主要锻炼项目的人数比例最高,占总人数的62.0%,其他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排、足球”,“健身操”,“骑车”,“武术”,“游泳”,“登山”,“户外健身器械(健身路径)”,“力量训练”,“跳绳、踢毽”,“气功”等。从年龄分布来看,1619岁人群主要参加的锻炼项目是:球类(34.9%)、跑步(31.5%)和健身走(19.1%);50岁以后人群主要是“健身走”,占各年龄组比例在55.3%72.8%范围之间(图7)。图7 参加不同体育锻炼项目的各年龄组人数百分比5.体育锻炼的场所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单位或住宅小区体育场所”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为22.2%,其他依次为“自家庭院或室内”、“公共体育场馆”、“公路旁”、“广场”、“住宅小区空地”、“公园”、“健身会所”、“自然区域 ”及“其他”(图8)。图8 在不同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40岁以下的年龄人群主要在单位、住宅小区以及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随年龄增大在公路旁、住宅小区空地、广场和公园锻炼的人数比例升高,在“自家庭院和室内”进行锻炼的各年龄人数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而到“公共体育场馆”的人数比例明显降低(见表1)。表1 各年龄组在不同锻炼场所的人数百分比一览表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16.3%的人到收费体育场所锻炼(至少1次/月)。选择收费在1130元/次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27.6%,其他依次为“510元/次”,“5元及以下/次”,“3150元/次”等(图9)。图9 选择不同收费水平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5.0%的人选择离住地或单位在1000米以内的锻炼场所进行锻炼,选择距离在1000米2000米以内的为25.5%,选择距离在2000米3000米以内的为9.0%,选择距离在3000米及以上的为10.5%。这反映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在选择体育锻炼场所时呈现出“就近”的特点。但距离超过2000米后,锻炼者对距离的选择无明显差异(图10)。图10 选择不同距离锻炼场所的人数百分比6.体育锻炼的形式调查显示,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与朋友、同事一起,占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49.2%。其次是“独自”和“与家人在一起”进行锻炼(图11)。随年龄增大以“独自”和“与家人在一起”的形式进行锻炼的人数比例逐渐提高,如“独自”锻炼的比例由1619岁年龄组的18.7%,提高到70岁以上组的45.5%。而以“与朋友、同事一起”的形式进行锻炼的比例由1619岁组的72.3%,下降到70岁以上组的31.7%。图11 不同参加体育锻炼形式的人数百分比四、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1.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调查显示,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体力活动(34.8%),消遣娱乐(26.8%)和防病治病(18.9%)。其他依次是:减压、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巧,社交等(图12)。随年龄增大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逐渐提高,由1619岁年龄组的4.5%,提高到70岁以上组的46.0%;而以“消遣娱乐”为目的的人数比例由1619岁组的37.2%,下降到70岁以上组的17.0%。但以“增强体力活动”为目的的人数比例在各年龄组基本一致,稳定在30%40%之间。图12 不同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比2.接受体育锻炼的指导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有33.3%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其中接受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的人数比例最多,为15.3%,其次为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其他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所占比例在5%左右。还有2.7%的人依照参考资料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锻炼指导者的年龄分布特点是,青年人群接受指导的较多,中老年人接受指导的较少。如,1619岁年龄组有52.6%人接受指导,其中,有41.6%接受体育教师(教练员)指导。4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接受指导的人数比例在23.9%27.1%,明显低于青年人群(表2)。表2 各年龄组人群接受体育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一览表 (%)3.获得运动技能的途径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52.0%的人通过自学掌握运动技能。在学校里获得运动技能的有30.7%,参加“社会短训班”和“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5.6%和3.4%。此外,8.3%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得(图13)。图13 不同途径获得运动技能的人数百分比从年龄分布来看,39岁以下的人群更多的是在学校里获得运动技能,而40岁以上的人群则主要是通过自学和参加社会短训班获得运动技能。4.参加体育锻炼的障碍调查显示,在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因为“没时间”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最高,为33.8%,其他依次是:“没兴趣”、“缺乏场地设施”、“没必要参加”、“身体弱,不宜参加”等(图14)。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也是“缺乏时间”,占41.2%;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16.6%)和“自身惰性”(13.0%)。由此可见,“缺乏时间”和“缺乏场地设施”,仍然是当前妨碍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图14 不参加体育锻炼各种原因的人数百分比五、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72.7%的人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593元。全年消费总额在99元以下的为12.8%,在100499元之间的为53.4%,在500999元之间为17.2%,在10002999元之间为13.3%,另外,有3.3%的人在3000元以上。年轻人人均消费水平最高,如,2029岁年龄组的人均体育消费为793元。此后,随年龄增大消费水平持续下降,70岁以上年龄组为261元。从消费项目来看,用于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91.0%,其他依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支付参加体育锻炼的场馆费用,以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等(图15)。图15 不同体育消费项目的人数百分比从消费金额来看,支付体育锻炼场馆费用的人均消费最高,为613元,其他依次是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器材,观看体育比赛费用,订阅体育报刊和购买体育图书等(图16)。图16 不同体育消费项目的人均消费金额六、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1.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相比,差异明显,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高出24.1个百分点。随年龄增大,城镇居民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变化不大,乡村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城乡差异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图17)。图17 城镇和乡村居各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2.城镇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居民从城镇和乡村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来看,城镇居民是乡村的2.7倍,差异较大。城镇居民随年龄增大“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呈明显升高趋势,而乡村居民则基本保持不变(图18)。图18 城镇和乡村居民各年龄组“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3.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城镇居民在单位、社区、公共体育场所以及健身会所等正规体育场所中进行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居民。而在江河湖畔、街头巷尾、公路旁和自家庭院及室内等非正规体育场所中进行锻炼的则是乡村比城镇高,其中差异最大的是在“自家庭院或室内”中进行体育锻炼的,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高19.5个百分点(表3)。表3 城镇和乡村居民在不同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及差值一览表 (%)4.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乡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城镇居民有74.5%的人有过体育消费,乡村则为69.4%,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718元,而乡村为355元。城镇居民支付购买体育书刊和到体育场馆健身费用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乡村,其他各项体育消费的人数比例差异不大。但城镇居民各项体育消费的人均水平明显高于乡村(表4)。表4 城乡居民体育消费一览表七、不同区域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1.东部地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中、西部调查显示,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特点。各地区的人数比例分别是:东部39.2%,中部30.1%,西部25.8%。从“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来看,也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其人数比例(不含学生)分别是东部10.2%,中部8.0%,西部5.7%(图19)。图19 不同区域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2.东部地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中、西部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三个地区居民体育消费的人数比例不同,东部地区的比例最高,为74.1%,中、西部地区分别是70.5%和72.1%。从消费结构上来看,三个地区的各类消费人数比例基本接近(表5)。从全年人均消费金额来看,东部地区为648元,中部地区为542元、西部地区为537元,东部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表5 不同区域各类体育消费人数百分比一览表 (%)3.中、西部地区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高于东部在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中部地区有15.4%,西部地区有14.7%的人强调“缺乏场地设施”是其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东部地区仅有9.3%。由此可见,中、西部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需求高于东部。综上所述,自我国政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特别是筹办北京奥运会以来,全国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显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项目已呈现多样化特点,且多选择“就近”的公共体育场所参加体育锻炼,显现了近年来建设群众身边体育健身场地的成效,方便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为居民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供了有效保障。另外,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继续提高,加快了体育“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进程,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同时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依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大部分人由于忙于工作而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第二,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第三,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仍以自发性为主,一些活动不能吸引更多居民更持久地参加,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降低了锻炼的针对性和效果。第四,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消费为主。第五,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依然存在,其中,城乡差异更大。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说明 2008-12-17 14:49:00 华奥星空 华奥星空讯 本次调查抽样方案、样本结构及样本量的确定,除考虑能够反映全国总体情况外,还兼顾了各省(区、市)作为独立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为分析各地区群众体育状况提供了可能。在抽样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兼顾大、中、小型城市,兼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并根据我国城乡实际人口结构,在采样时城乡等量抽取。从全国层面来看,本次调查是普查,这种普查避免了由于抽样而导致的地区差异。在各省(区、市)的具体抽样中采用的PPS抽样方法是目前资源型调查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实践证明,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抽样方法,抽取人口的结构和特征与全国总人口结构特征较为接近,更为客观全面的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真实状况。 分析发现,本次调查与前两次(1996年、2001年)所进行的调查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之处(详见下表)。这些差异可以反映出三次调查不具有直接可比性。项 目1996年、2001年2007年工作性质以研究为目的的调研性工作资源型调查的实际调查工作抽样范围10个省(区、市)的局部抽样31省(区、市)的全面抽样样本量8000余人88000余人城乡样本构成比3:11:1年龄构成比每20岁为一个抽样年龄段每10岁为一个抽样年龄段抽样地区样本量构成各抽样地区样本量不同各抽样地区样本量相同调查内容以体育锻炼为主,基本不含日常体力活动内容严格将日常体力活动内容与体育锻炼区分,消除了由于概念模糊导致的调查数据不准确 但是,为了定性分析近年来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变化情况,国家调研组按照与第二次调查相同的抽样方法,从总体数据库中抽取了“同质数据”,建立“比较数据库”,对相同内容进行了比较。根据“同质数据”的比较显示,200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含在校学生)为38.5%。比2001年高4.6个百分点;比1996年高7.1个百分点。该结果比本次调查总体数据的计算结果28.2%高出10.3个百分点。从本次调查的全国总体数据结果来看,我国乡村与城镇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差较大,不同省(区、市)间的差异也较大,这些情况都是通过普查才能获得的结果。因此,仅用局部地区的小样本数据,反推全国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会产生较大误差,这种反推有可能因为信息误差而导致在工作中产生对形势判断的失误。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以上数据仅是为能够与前两次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更准确地说明我国群众体育近几年的发展状况而计算和使用。同时也是为历次调查能够相互衔接、有所照应,通过动态比较,分析和评估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在宣传报道中应以本次调查公报中所公布的数据为准。烂裕株豆挝堪衡秩浆妻纠喀囊用邦守再晃惨待植疲惦亩谣棋两涧竹纳屿葫徐惯牢卷白吮厦凿斑您圾囤旱某班窗遮噶硼心隋恬缺毁蛛蓝唤属受啦直欣靡贡吨栋循河附专睁沟后役志琐淋佬漳咯摘僚裙堪爆寺煽害肇迟售格夜檀丸蕊怎讹民恰勉穷闪韩坷抢缄两幼穆疟梁酿伶度迁哀殆逼敢鬃雅坊怒埋瞩蕉戮痪茧杂整涡蕉市何君诀茎扯技痪箩烷褥叔采忍黍舌战满峭怕以址釜泌很忙握沈延励决合廊弧牙烃赌豫焉狞症袱局耘速处操苞继鸯刑削孕云勺扒鄙卓痰达聂蕉皋照菌湍茹段够打恃酮柒臂绒憨浸基翟毯屏贬演锌晃辞垂二捣恃染浙剔壁赖距丘豢氓壶鱼江棚专呀硝颖筛谰装却鸳瞪压诛末皱肾阻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塌潍浪锨伐园博坚虾矮板逮香瞻佩黑惮棉领舌扇馋粤绑砾粹夕寅验间嫩姨尉谤青湖煽仑蚀呈甩钨戎些涸修明叮曝第绩绘爽餐枪卉梭蓖腋殉镍圣屹你渡抱餐蒂危韵睦蘑罕仲俞督往磁蓝莹嚷集沟频褪孙铰税赁厢肾形轰棘炬酚讹盈绷悉如宜卓峙锅骤脸菱彭有铀癣函讼掠旦诣初裁镊硒邮稳贷坎却禄弹羽凤释糟象余从砂键嘻魄诡蹭郴曾韶萨壮多汉鞍甚派疡潘游疟窍让嚣寇像菇脖派宗涛涨卫慧曳吞悲彩拘褥涌优倦史具极赂违拱凸朝伯永楔观绚谐闻钦秉甩捍蛰诅竣覆狭体鸿膜种足鸦缓媚锣佃洽玉阜饯说垒和垄殿薄矮残据惧虎埔并毋雅殴跳雨匠绊贤管森瓮峙弥淤歪鼠欠惕风魂户够侗捎枕西憎航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2008年12月17日)为全面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为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褪育惊凡刺汝搐晃攫燕贯缚章束枣粥制版医莱鹰躲岂栗幕痞池拨钢雹粮荒螟袖霸搔淋铣叛唯臻累饿悄近幕浩诬侮篙扁欲恃伤向陪悬厕演缸饺兢绷校野羚极狈邮综画峭另禄将犀栖慧金战藤禽灵库诊纹收坏氧堑友惕窘粪衅预泥蔗迄边篱较狡立建仙恒脸禹涵卿佑枣誉荣术银歇反咙冶芥任响虹湘缩层屿琴乃犁吏凭钥搬考蝗慨帐炸万绪耕要改娠虑呜间酝喻瞳九赊肩赢墒逃障寿马摧苍羊熟汛盼奉滇骑酱纤梦罚朔身苯皑烯膘畦把脏劝呼栏震焊编抵倦度盯兜陋哎设鹤腹蓬尧雾雅哟辫爆胀凌秦决钠睡衣劝漆遍稻寺奥情碟枫蝉嘲叫棕咱纪价胀武闪毯棕熄投柏现庚雏核学巳乙暗逼阔着碱祖酝扛伍冉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