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62944414 上传时间:2022-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007年度南京市论文评比获奖内容提要: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当今小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教师在规定的课时以内,以较高的质量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样,就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设置情境,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扎实训练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 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有没有探究欲望,能不能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能不能自己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所以创设好问题情境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处于激情状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知识的内在需求,激发探究欲望,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创设情境,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情感打动、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如在讲到我们爱你啊,中国时,可播放歌曲大中国或龙的传人,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 (2)、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示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系的声、像、画等多媒体资料,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景之中,使其在情景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如在讲到白鹭一课时,可播放有关白鹭的录象和展示展示白鹭在觅食、休息、飞行时的图片,然后以“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呢?”这个中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碧螺春时可这样创设情境:先泡上一杯碧螺春茶,让学生看看、闻闻、尝尝,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设问:“碧螺春茶是久负盛名的江南名茶,你知道这么色香味形俱佳的名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就让我们走进17、碧螺春(4)、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讲秦兵马俑时,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各种兵马俑的特点。其次,提高问题质量,把握学生探究的关键。 探究式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驱动力,能引发认知冲突、打破认知平衡。提问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精心组织准确、简略、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在提问时教师语言的组织非常重要。准确、简略、并富有艺术性的语言,能让学生明确教师是在问什么,从而把握问题的实质。如果教师语言拖沓冗长,反反复复,人为地为学生设置了不应有的障碍,会使学生不明白教师问的是什么,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也使学生无从探究。 2、精心设计富有思想性和思维性的问题。在提问时尽可能少用些“是不是”、“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等这些传统的提问模式,而应多问一些“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做”,“你是怎么想的”等,以唤起学生开放的心态,从而给学生更多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精心设计富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问题要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使处于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即要“跳跳才能摘到果子”。如果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则会选择放弃,如果太容易,就激不起探究欲望。教师要多联系社会热点、思想疑点和教学重点、难点来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猜想、探索,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提问,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观察力、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等局限,以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还没有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适时改变教学程序,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些适宜的教学契机,把提问的权利让给学生,让学生从所学的知识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不应急于为满足学生的欲望而立即予以解答,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位顾问或解决问题的点拨者、引导者。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提出挑战,向各种现存的答案提出问题,向教师、教材提出疑问,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或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批评,鼓励学生提出教师的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并且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探索。当学生头脑里的框框套套少了,一旦展开思维的翅膀,他们会有许多令老师自愧不如的见解。 第四、组织探究性的讨论,创设探究教学的高潮 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讨论的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经过讨论才给予解决,只有那些关于知识能力重要处的问题才值得学生通过讨论去解决。如学生思想认识上的撞击点、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没有现存答案的问题或没有确定性答案的问题都值得学生去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围绕讨论题进行阅读教材和思考 ,并在思考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讨论可以是同桌之间,组内同学间,组际之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能站在台前指手画脚。另外,当学生为某一问题争论得离题太远时,教师要及时将学生引导到主题上来。在学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通过交流仍未解决的疑惑点要加以重点启发,进行巧妙点拨,把探究的机会再次留给学生,以培养学生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恰当地进行总结评价,并把探究的热忱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的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认知策略、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等进行整体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在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在原有水平面上的提高。评价时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学生每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观点,解决一个问题,教师都应给予及时地表扬,以激励性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更上一层楼。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表现也应及时指出,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弥补不足,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其次,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要公正、公平,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和歧视,应以鼓励、肯定和表扬等正面强化为主,杜绝一切轻视、为难、伤害学生的评价方法。 再次,在教师评价学生时也应给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机会。如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前设问学生:“你认为自己在这堂课中的表现好吗?为什么?”“你认为今天的课堂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你们认为这堂课中哪一组表现得最好?”等等。 最后,教师在总结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行研讨,把探究的热忱延伸到课外。如秦兵马俑这课内容学完后,可设计这样的探究题:“大家课后去查阅资料后讨论一下:你知道兵马俑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会出现兵马俑的呢?”总之,问题探究教学力求做到教学方式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转变;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同注重学生对知识面的主动探究与建构转变;由注重个体学习上进向个体学习与集体协作并重转变;由注重统一标准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转变。教师讲课应尽量暴露思维过程,优化思维品质,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和探求问题的过程,变成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书目: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理念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教研教法研究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学法四川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