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案例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62230322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醉翁亭记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醉翁亭记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设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同时能够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熟读课文开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涵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若学生能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即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2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看“阅读提示”了解作者欧阳修和本文写作背景,了解本文主要内容。二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2教师提出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方法:出示卡片或小黑板。3学生试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4学生互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互读,要注意纠正对方的读音错误,各读一遍。5请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其读音。(或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明确: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以上字生已经听读了两遍,自己读了两遍,对课文内容大致有了了解。本文语言浅易,熟读利于学生疏通全文大意。三疏通全文大意1二人小组,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可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明确: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集体解决疑难。方法:二人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答。学生们都解决不了的,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下。(1)林壑尤美。(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4)山间之朝暮也。(5)山间之四时也。(6)歌于途。(7)行者。(8)临溪而渔。(9)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10)杂然而前陈者。(11)起坐而喧哗者。(12)已而夕阳在山。(1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明确:学生阅读中遇到问题,由谁来解决呢?同学之间互相启发,自己解决最好,必要时教师可适当点拨或讲解。学习是学生的事,教师要尽可能调动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若能如此,久而久之,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会增强。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方法: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再将之口述一遍。四再读课文齐读,或各自放声读。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五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2背诵全文。【教学过程】一读课文集体读或个人读。二讨论问题1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明确:乐。2文中写出了谁“乐”?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明确:太守为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是从太守游而乐。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和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以上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写的“乐”的主要内涵。最后一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适当讲解也是必要的。但不必发挥得过多,点到为止)三背诵课文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指导背诵,重点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入手,尽量不死背。例如第一段,共十一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四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第一句除外)。第五至九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诵也是如此,先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有前边熟读的基础,加上本文语言朗朗上口,因此学生能够比较快地背下来。若课上时间不够,教师可选其中一段进行指导背诵,为的是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另外,“一段中如何分层”不是本课教学重点,提出将相关内容的句子放在一起背只是为了便于背诵,只要学生容易背下来,一段中怎样“分层”不必较真)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六。【总体说明】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因此朗读、背诵是本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身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的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我们以上的认识,便将读、背确定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在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评析1一个“乐”字,贯穿各个教学环节。2一个“乐”字,推进学生活动过程。3一个“乐”字,升华文章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