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模式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62212949 上传时间:2022-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言文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言文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探究 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本校学情,创建“引-读-析-练-伸”五字教学模式。 一、引。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如陋室铭一课。采用故事引入: 唐代有一位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发愁,我偏乐给你看,于是他就提笔写下一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文章,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这篇文章就是陋室铭,这位诗人就是刘禹锡! 二、读,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其实质是: 1、 把教师的讲解转化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 2、 把立足点从讲翻译、看译文、谈语法、作归纳转移到指导诵读上来; 3、把实词义项与虚词用法意义的归纳转移到例句诵读上来 4、 把重点句式的分析转移到有代表性句式的诵读和背诵上来. 具体步骤可分五步走: 1、诵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课堂伊始,或教师范读,或录音带读,让课文的音韵之美如泉水一样潺潺流入学生的心田。在教学中,这一环节以激趣为主,意在唤醒学生学习热情. 2、自由读。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初步建构起对文本的整体认知。 3、美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要求课堂先是学生动口诵读,会其声韵,领其节奏,进而动心悟读,力求咬文嚼字以求甚解,做到准确无碍地游弋于字里行间。 4、译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言文相较于现代文本,最大的不同在于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因此实施好“译读”一节,其意义至关重大。 由于学生个体学情的差异,我们可将全班同学以四人一组分为若干组,每组按优、中等和后进的学习差异进行搭配.开始译读,每组由优等生当组长确定轮流译读顺序,即每个小组成员轮流翻译一句,有异议的地方也由小组内共同思辨解决,实在难以取得共识的问题则由组长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时注意搜集整理,一般的问题则当场予以解决,特别有争鸣有代表性的问题则等下全班交流时再予以共同讨论解决。 5、速读。要求学生加快节奏,清新鲜明的读文。 在这一环节还可以依据学习情况加入齐读,分角色读,背读等方式。 三、析。群体合力,品鉴赏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识的注入者.” 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在带问题有目的的自学过程中一定有疑难的地方,在合作小组中提出问题大家互帮互助,这样问题解决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也形成了.当然老师要巡查督促好,防止学生谈天说笑浪费时间。 老师通过解决学生共性疑难,让学生对当堂所学准确掌握。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老师要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规律,老师交给解决问题的技巧。 四、练。即时检测,形式多样。 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五、伸。深化主旨,拓展延伸。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课内所学为的是解决课外问题,当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课外问题时,才算有了能力。拓展正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必须和当堂所学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