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汇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1865970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主要内容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课程的国际比较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国外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1、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信息素养即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 和基础。”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在如 何将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中这一方面得到良好训 练的人。 有信息素养的人已经习得了使用各种信 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力,已形成信 息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 2、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 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 息的能力。”1.1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罗泽考斯基i-A- L- M - - - - - - -3、1990美国Mike Eisenberg和Bob Berkowize的Big6方案The Big6方案信息素养确定任务1.1确定信息问题1.2确定为解决问题所需求的信息信息搜寻策略2.1确定信息来源范围2.2选择最合适的信息来源检索获取3.1检索信息来源3.2在信息来源中査找信息信息的使用4.1在信息来源中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信息4.2筛选出有关的信息集成5.1把来自多种信息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5.2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评价6.1评判学习过程(效率)6.2评判学习成果(有效性)0.二、国内对信息素养的认识1乍蒜谿:信息素养 应包含三个要点:(1)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 理解能力(3)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 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批判性的评价、 选择信息的能力 有序化的归纳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的第二层次(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 的学习与交流的能力第三层次(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 以及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3 200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Blw: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第一层次(1)(2)(3)(4)能力2、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 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 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 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 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 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4、2012专委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定义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 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 想、 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 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 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5、莎认为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具有较高的信息伦理道徳修养积极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较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6、兰等对信息素养的详细解析B) f息素养的一级解析厂知识(注意、感知记忆、 技术(注意、记忆、想象、想象.思维)信息素养思维)人际互动(注意、想象、思维、情感、意志)问题解决(注意思维、意志)评价调控(注意、感知、思维、意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想象-情感、意1、知识:符号、概念、事实2、技术:思想、原理、操作-方法3、人际互动:表达、交流、合作4、 问题解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方 案、解决问题5、 评价调控:要素评价、过程评价个性化 评价、调整控制1.2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一、计算机文化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技术发展背景(2)信息素养的二级解柄册、信息意识、DOS磁盘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形成了计算机文化的脊椎骨”(二)国内外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认识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1958年(IBM公司)。 1981年尹尔肖夫“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三)教学大纲中关于目标和内容的规定: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BASIC语言.编程调试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问题的发现与研究问题:计算机教育二学习BASIC程序设计(五)阶段分析计算机教育定位于“计算机文化”、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语言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一)技术发展背景1、计算机的普及化发展:微机化2、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办公处理软件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Windows(二)国内外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认识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工具1984年邓小平:“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李劲的故事http:/ shtml(三)教学大纲和课程纲要中对课程目标和内容 的规定 1987教学大纲: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提高逻辑 思维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了解工作原理及系 统,会编程,会操作并会使用一种应用软件。二、计算机工具论 1994课程纲要:兴趣、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常 用软件、处理信息、BAS IC/LOGO语言、计算机道 德。(四)问题的发现与研究问题:过于注重工具性,但认识又不全面深入, “培训班”热研究:文化-工具,基础-应用,知识-应用(五)阶段分析计算机的工具定位,计算机工具素养,工具应用 能力三、文化论再升温 20世纪90年代初-世纪末(一)技术发展背景 1990.5. 22, Windows3.0问世,多媒体技术,网络 技术,计算机大众化(二)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文化功能计算机课程的地位提高,独立课程(三)课程纲要中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规定 1997年试行指导纲要:高中、初中,趋向重视信 息意识,强调信息能力及合作精神。十个模块三 个层次,WINDOWS、网络、多媒体、常用工具软件, 程序设计改为选学内容。四、信息文化观 20世纪末至今(一)技术发展背景信息技术文化大众化,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 往方式、娱乐方式的改变(二)我国对计算机教育的认识转为信息技术教育 1999年出现“信息技术课程(教育)” 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正式更名(三)课程纲要及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规 定 2000年纲要:信息意识、信息方法、辅助学习、 自主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态度道德与法律八 个模块 2003年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 信息素养,四个方面,必修1加选修5,必修含信 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 技术与社会。 2012版新课标: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 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知识与技能维度, 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 基本概念、 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 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 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 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 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 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 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 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 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四)问题的发现与研究问题: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区别不明显,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质和理念的把握肤浅,重技术 重操作研究:在文化教育的层面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技术是形,文化是神”(五)阶段分析课程目标的定位是培养信息素养,核心的信息能 力。总结: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信息文化观计算机素养= 计算机工具素养信息素养1.3信息技术课程的国际比较(一)美国: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1958年IBM教授二进制,CAI-较早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997-教育方式分三种-发展最快:覆盖全部学校-条件最好:软硬件设备人均第一-内容最全:培养全面的信息素养一、世界范围的信息技术教育-历史较长:六十年代中期CAI、1981年-统一国家课程:1988年,覆盖全国-适应社会发展: “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 一参与广泛: 政府、学校、社会(三)日本:信息教育-开展较早:1984, 1988初高中,1989小学-重视程度高:信息运用能力与读写算同等重要 -统一要求:(二)英国:信息与交流技术教育文部省- 90年代初提出“九年行动计划”-1999年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中小学分工不同,又相互衔接(四)印度仁课程发展状况- 1984年,90年代,2000年2、课程开设状况-两种:独立、整合 3、课程目标与内容一六个方面目标 4、课程相关支持-1985年甘地总理-目标:2008年成“世界信息技术产业超级大国”二、信息技术教育国际发展的特征(一)课程外围支持层面仁 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强调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3、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改善 4、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二)课程层面的特征 1、开设形式的多样性-没有统一课程的设置美国-统一课程中设置综合课程 芬兰-统一课程、分级要求英国-统一课程、不同要求日本-三种形式并存韩国 2.课程设置的一贯性 3*目标关注的全面性 4、课程内容的稳定性1.4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lit、第一阶段(19821990):起步阶段计算机教育 1982: 5所名牌附中为试点,BASIC选修 1982年底:19所中学 1983年:出台计算机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成立做起”增加应用软件内容,开展CAI,开发教育软件1987年:颁布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1984年2月:邓小平“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1986年:制定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方针,学纲要,增加应用软件方面的内容表1第一阶段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情况1982年底1986年1990年开展计算机教育 学校数(所)1933197081全国中学拥有计 算机数冶)1503395076862从事计算机教育 教师数(人)2063007232累计学习计算机 学生数(万)0.135300r二、第二阶段(1991-1999):逐步发展阶段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转化 1991年,济南,第四次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工作会议,柳斌报告 1992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标志着教育规模转型,进入小学 1994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正式下发,提出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 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 内容分五个模块. 1996年12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 要(1996-2000)颁布 1997年10月,颁布指导纲要(修订稿), 并于1998年秋季实施,是基本要求和主要依据本阶段特点:-已转变为以培育学生熟悉与熟练运用计算机 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 与信息技术的通用工具软件的操作与应用方 法为基础-计算机单独设科并逐渐成为一门必修课-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辅助管理为主的计算机 普及应用开启了课程整合的思想 1999年,计算机课程开始向信息技术课程转 变:- 1999.6.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设 置及其说明(试验修订稿);- 1999.11.9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 1999.11.26教育部关于征求对关于加 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 案)修改意见的通知三、第三阶段(2000):全面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育 2000.10.25北京,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工作会议陈至立报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 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里程碑式的会议2001.6,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支持“教育信息化”,提出“全国乡(镇)以上有 条件的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1.6,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2001年第四季度,12000所高中.占92%, 12000所初中、占本地区70%, 44000所小学,10% 2003.3.31,发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 验稿)(信息技术部分),即高中信息技术课 程标准 2004下半年,开始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 信息技术课程部分2004.9,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广东、山东、海 南、宁夏四个实验省展开,山东枣庄2007年山东省纳入高考科目(基本能力测试,但2014年取消) 2017年浙江省纳入高考科目(技术)本次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高中课程设计应坚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 课程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 形式2000年以后,我国召开了多次大型的信息技 术教育研讨会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 专业委员会编制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出台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htt:/ 育专家随即展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讨论以 及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研制,并有望于今年 颁布。信息技术教育走向成熟、正规化小结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建设成一门具有丰富基础教育 内涵的课程,在内容和体系上,都具有鲜明的不 可替代的价值。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 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越来越大的巨大推动作用。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存在是必然的, 而且应该是长期的,在未来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 发展的。思考与讨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目前家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的了解,讨论一下我国中小学信 息技术教育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你 有什么建议?课后作业 1、分组,以方便讨论合作、强弱搭配为原则,每45人为一组,确定组号,编制名单,下节课上交。 2、以小组为单位,査找并阅读2016年9月13日 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专家尚在讨 论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献,并与课 上所学的李艺提出的信息素养解析相对照,分析 三者的联系,形成书面报告,确定本组发言人,F节课抽査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