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六)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 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61139537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六)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 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六)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 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单元过关检测(十六)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 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过关检测(十六) 选修 自然灾害与防治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地点地震时间震级震源深度地形状况植被状况人员财产损失甲8月6日16:306.5级12 km高山峡谷稀疏大乙10月17日21:496.6级5 km丘陵为主茂密小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解析: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一般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崩塌。根据各种次生灾害的发生条件,结合表中信息加以说明即可。答案:滑坡(崩塌;泥石流)A信息:高山峡谷地区;说明:山体坡度大,岩体不稳定。B信息:植被稀疏;说明:地表松散物质裸露,容易滑落。C信息:地震发生时间为8月;说明:正值雨季,降水多。(若答滑坡,则ABC任答两条。若答崩塌,则AB必答。若答泥石流,则C必答,AB任答一条。)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如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分布特征。第(2)题,原因可从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比畜牧业大、种植业面积不断扩大等方面分析。答案:(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3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如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解析: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4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 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2)判断图中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题干所示华北地区,雨季在7、8、9月集中且强度较大,泥石流的发生除了地形等基本条件外,主要诱发因素是降水。第(2)题,结合图2,两处地势比陡,处更陡,结合图1,且位于东南部迎风坡降水强度和频度更大,且有断层分布,地壳不稳定,有较多的碎屑物质,易引发泥石流。答案:(1)月份:7、8、9月。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2)判断: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5如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鄱阳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2)简述鄱阳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鄱阳湖地区可能发生涝灾,形成原因要结合气候(降水)、地形等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涝灾的主要措施有完善抗洪排涝系统,退田还湖,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推广耐涝作物等。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非洲某区域略图。材料二图2为图1中地(海拔380 m)和地(海拔457 m)气候资料统计图。近年来,非洲东部不少国家遭受严重的旱灾,简析其大旱的自然原因。应对干旱,这些国家在发展农业中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从图中地的气候资料图可知,非洲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分析干旱的原因时应根据气候特征从降水变率、降水总量、蒸发量等方面来分析。应对农业旱灾的措施,可从水资源的开源节流、进行国家合作、培育抗旱农作物等方面来分析。答案: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培育抗旱农作物等。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松毛虫是我国重大森林病虫害之一,其平均每年发生面积有2 0004 000万亩,常造成严重灾害。(1)据图描述我国松毛虫发生频率的特征。(2)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题,结合图及以前所学知识较易回答。第(2)题,我国在进行人工林建设时,用单一树种代替原始林树种,造成病虫大量繁殖且使同类树木大量受灾,除此之外,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也易形成森林病虫害。 答案:(1)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海拔低于400 m、平均气温25 以上的地区为松毛虫常发地区;海拔400500 m、气温在10 25 的地区为偶发区。(2)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的原始森林;外来有害物种入侵。82014年1月10日,美国本土中部遭遇了数十年最低气温,局部气温甚至达到50 。寒潮带来的暴风雪导致多地交通瘫痪,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下图是北美寒潮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本次寒潮给美国中部地区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2)试述此次暴风雪对美国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题,本次寒潮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降温、暴风雪。降温是冷空气势力强造成的;暴风雪与空气中的水汽、地形等因素有关;危害大多与承灾体(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有关。第(2)题,暴风雪对美国农业的影响要从利、弊两个方面回答。答案:(1)冷空气势力强劲,水汽含量大;南北走向山脉和中部平原的地形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受灾地区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灾害损失大。(2)带来强降温及霜冻,可能冻死越冬农作物,导致来年农业物减产;暴雪使牛、羊等因缺乏草料及受冻而大批死亡;降温能使农田病虫害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