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同整发展的实验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0591362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同整发展的实验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同整发展的实验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同整发展的实验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同整发展的实验研究 富阳富春第一幼儿园课题组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智力与社会性的研究现状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关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结论。认知发展实际上和智力研究的领域是一致的,Piaget具有开创性的研究,促使了大量研究者继续深入探讨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机制。智力虽然从没有正式成为过认知研究的对象,但在认知领域,特别是高级的认知加工过程的研究案例中(例如问题解决),智力一直是研究者非常关心的内容之一。如果我们用智力这个词汇来代替“认知”,这显然是不恰当的;但是,如果把智力看作认知的一个重要方面,则具有相当的代表意义。从历史上看,智力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是传统的心理测量学阶段(the traditional psychometric approach),认知发展研究阶段(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approach),以及系统方法阶段(the systems approach),这三个阶段从对传统的IQ的关注,到关注具有普遍性的认知阶段的发展,再发展到认为以上两种或者关注个体差异,或者关注整体发展趋势都不足以完整的解释智力,从而提出了多元智力或者结合文化考虑的智力观。所以,从智力理论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对智力的考虑从单一的、简单的因素发展到了复杂的、多元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越来越结合了对社会因素的思考。1983年,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multiple intelligence)的概念,这种智力观念认为智力不是一种单一的一元结构,它提出了七种独特的,相对独立的智力,在他的理论中,首次将对自我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这些社会性因素考虑到了智力领域之内。而Sternberg也先后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和成功智力等概念,认为智力包括三个子理论,即情境子理论、经验子理论和成分子理论,并提出要从分析(analytic intelligence),创造(creative intelligence),和实践(practical intelligence)三个方面发展智力,他的理论也从智力的情境性,以及实践性智力上间接考虑到了社会性因素。让我们再观察社会性领域的发展。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需要逐渐了解自身,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人与社会团体的关系。这个过程就是社会性认知的发展过程。社会性认知发展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摄取他人影响,克服自我中心,使其认知发展具有社会属性。这种社会性认知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不同层次:对个体人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他人各种心理活动、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的认知;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性、友谊、意见冲突等关系的认知;对社会群体及团体内部或对社会群体及团体之间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在关注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社会化在向认知靠拢,提出了社会认知的概念;而认知也在向社会化接近,例如Gardner提出的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知觉的智能。认知和社会化似乎在走向一条整合的途径。(二)幼儿教育中智力培养和社会性培养进行整合的可能性以往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智力(或者是认知)方面的培养和社会性方面的培养总是分开进行的,包括在我们的“九五”课题期间的一个关于培养幼儿积极社会性方面的研究也是如此。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实际上是分不开的,例如,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使用的很多故事,或者进行的很多活动是社会性方面的(如助人,合作,等等);而在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时,必然会结合言语指导进行。在新试用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建议的5门幼儿教育领域,更是将智力和社会性培养融为了一个整体。林崇德提出的三棱智力结构理论就是一个考虑了非智力因素(包括社会化)在内的综合模型。该理论认为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思维的结构应当包括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或结果,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思维的品质,以及思维活动中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这些部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融合智力和社会背景因素的综合理论。该模型详见图1。图1思维的三棱心理结构模型这个模型中,思维的监控可以认为是元认知或自我调节在思维中的作用。思维的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它们是与思维的目的,所拥有的材料,以及思维的过程紧密联系的。模型更强调了思维还受到与目的、材料和过程有关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并且这种非智力因素是与所在文化紧密相关的(处于外椭圆所代表的环境之中)。该模型在考虑智力结构时,既考虑了智力的因素,或认知因素;又要考虑了非智力因素,即非认知因素。林崇德在谈到模型中的非智力因素时指出:“过去,人们常常习惯于把智力和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割裂开来研究。事实上智力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系统论的观点或整体性的观点来看,智力仅仅是人的心理现象之一,属于偏于认识的个性系统之列。但是,如果把人的心理现象作为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来看,智力就仅仅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在这些特点的背后,总是存在着来自其他心理现象的影响,即这个大系统内的某一小系统,会影响另一个小系统。这种影响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作为偏于认识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智力,其水平、特征、品质和作用等,固然具有各种认知因素的特点,但是,它在完整的人的心理现象的大系统中,又带有浓厚的非认知因素的色彩,要和主体本身的理想、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非智力或非认知因素交叉在一起,彼此分不开,并要受这些因素的动力、定型、补偿三作用的制约。所以,在一个完整的智力结构里,应该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不兼顾这两者的关系,就不能探索智力结构的整体性。”因此,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幼儿的智力培养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社会化发展的培养反过来也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其实,二者的结合点就在于对幼儿思维品质的培养上。这就是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的智力理论已经不完全只包括认知方面的内容,例如,Gardner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了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知觉的智能;Sternberg在他的三元智力理论中提出了智力的情境亚理论,在他的成功智力理论中又提出了实践性智力。这些都是将智力与社会性结合在一起的表现。以培养思维品质为中心,必须寻找到有关思维品质培养的操作性因素。思维品质的培养包括5个方面: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批判性。在幼儿阶段,由于幼儿本身思维发展的限制,所以不把思维的批判性作为培养内容。在其它4个方面,可以从图2的七种思维品质因素加以培养。这些心理操作又要通过具体的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与健康学科体现出来。这样就把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整合起来培养就成为可能。语言 科学 社会 艺术 健康图2 幼儿思维品质培养的基本因素及其关系我们对三种理论进行整合,构建理论模型(见图3),形成五个学科,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与新课程的幼儿教育指导纲是一致的。图3 培训方案制定的理论模式图在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5种课程培养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指导着Sternberg成功智力的三要素:分析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同样,思维也贯穿在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中。课程正是以两种智力理论作为中介(在多元智力理论中,每种课程与其中一种或几种智力有关;在成功智力理论中,每种课程都要体现成功智力的三要素),最终体现了培养思维的目的。而我们已经从图1知道,培养思维的关键就在于培养思维的品质,而培养思维的品质可以从图2阐述的基本思维品质要素着手。培养思维品质,实际上就是将智力和社会化融合培养的直接手段,因为从图3可以知道,作为核心地位的“思维”,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智力”部分(语言,空间,数学逻辑),同时也有“社会性”部分(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以及智力和社会性交叠的部分(音乐,运动等)。新大纲提出一个目标:我们把它叫做内容目标;培养思维品质也提出一个目标:我们把它叫做能力目标。此外,我们根据本课题的实际情况,又提出了社会性培养目标。因而,在进行联合培养时,坚持的是三层目标体系。三层目标具体到小、中、大班的教学上,也具体到5门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恰当的选取素材编制课程。二、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在智力的培养中,我们以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为中心,将对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的培养有机融和在一起,在测量上主要以数学逻辑、图形、实物操作以及语言作为指标。本课题中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我们主要集中在合作、分享、助人、坚持等社会适应性方面。2、幼儿社会适应性培养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我们在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中的子课题“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中探索了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方法和模式,我们打算在本课题研究中,总结“九五”课题的经验,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方法。3、探索培养幼儿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一方面要探索培养幼儿分析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智力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法,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探索培养幼儿在这三种智力中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4、探索将幼儿社会适应性多元智能整合培养的有效模式, 我们的课题不是单独对幼儿社会性或智力进行培养,而是将其整合,探索促进幼儿心理整体发展的有效方法。另外,国内在培养幼儿智力发展已经有了许多论著和教材,包括将多元智力和新纲要结合的教材也已出现,但是,有关结合Sternberg的成功智力理论和林崇德的三棱智力理论,并重视非智力因素(社会性)在培养幼儿智能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教材尚未出现。本课题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立足于实践,力争在结题时能够奉献出一套实用、有效的幼儿智力培养教程,为我国幼儿教育开创一个新的领域。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聚合交叉设计,并结合观察法以及行动研究法对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的同整发展做了系统的研究。对实验班的幼儿,研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干预的方法,即选用依据研究目标所编制的教材对这些幼儿进行干预;而控制班的幼儿按照幼儿园原来的教育手段进行常规教育。然后通过与控制班的比较分析来考察幼儿社会适应性与多元智能同步发展的可能性及有效性。在采用录像法方面,我们共对11节课进行了录像,相关活动录像12卷,总时长约13个小时。四、测试工具研究的测试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幼儿社会性水平的测试,这主要沿用“九五”课题的测试方案;另一部分是对幼儿智力水平的测试,这部分采用自编的幼儿认知发展测试,其中又分为小班幼儿认知测试、中班幼儿认知测试和大班幼儿认知测试三套测验。对于这三套认知测验,我们对其信度进行了分析。三套测验的分半信度在0.680.84之间,评分者信度在0.650.76之间。通过求与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测验的相关,我们计算了其认知测验的效标效度,结果表明三套测验与韦氏学前儿童量表得分的相关在0.660.75之间。这说明我们的智能测试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三年来,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和社会性测试时,我们收集了70卷录像带,6只光盘,总时长约60个小时。五、被试选取表1 智能测试被试选取一览表性质2002年前测2003年中测2004年中测2005年后测时间人数时间人数时间人数时间人数实验班小班期初59中班期初55大班期初55大班期末16控制班20191917实验班小班期初19中班期初20中班期末20控制班191818实验班小班期初18小班期末18控制班2020表2 社会化测试被试选取一览表性质2002年前测2003年中测2004年中测2005年后测时间人数时间人数时间人数时间人数实验班小班期初97中班期初95大班期初83大班期末83控制班33333030实验班小班期初36中班期初32中班期末32控制班343030实验班小班期初29小班期末29控制班2828六、研究过程整个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阶段(2001年6月2002年9月)在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教授及其研究生的指导下,确定研究的整体框架,包括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原则、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2)查阅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3)协助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编制有关幼儿认知测试的工具,并在随后的测验中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以确保测量工具的有效性。(4)组织有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幼儿社会性行为和以培养幼儿思维品质为核心的培养方案。(5)确定实验班教师,并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正确运用幼儿社会性行为及智力培养方案;(6)准备研究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如摄像机、计算机等。2、 第一轮培训阶段(2002年10月2003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对2002年9月入园的小班的三个实验班进行第一轮培训,同时选取一个班为控制班。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第一轮测试。测试工具为幼儿社会性行为测试和小班幼儿认知测试。(2)对培训教材进行了总结,并及时对教案及培训内容进行修改(3)撰写了第一轮的中期论文和研究报告,发表文章1篇.3、 第二轮培训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选取2003年9月入园的一个小班为实验班,同时选取一个班为控制班。并对2002年入园的现升入中班的三个实验班继续进行追踪。这时进行第二轮的测试,包括对小班和现在升入中班的实验班进行测试,社会性测试和小班测试工具同前,中班的智力测试采用自编的中班幼儿认知测试。(2)沿用经过修订过的培养教案。(3)撰写第二轮的中期论文和研究报告。4、 第三次培训阶段(2004年9月2005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选取2004年9月入园的一个小班为实验班,同时选一个班为控制班。并对2002年入园的现升入大班的三个实验班以及2003年入园现升入中班的一个实验班继续进行追踪。2004年9月进行第三次测试,分别对2004年入园的小班实验班和控制班、对2003年入园的现在为中班的实验班和控制班以及2002年入园的现在为大班的实验班和控制班进行社会性及智力的测试。小班和中班的测试工具同前,大班的智力采用自编的大班幼儿认知测试。2005年6月,进行最后一次测试,测试工具及所要测试的班级同2004年9月。(2)继续对教材和教案进行修订。(3)撰写第三次和第四次的中期论文和研究报告。5、 总结阶段(2005年6月2005年7月):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有:(1)总结上述所有阶段的测试结果及相关的实验成果,完成试验报告和论文。(2)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经验,完成结题总结申请结题,对成果进行验证。(3)总结各阶段、各领域幼儿社会化以及智力培养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幼儿社会化及智力同步发展的教案,并力争教材付梓。七、幼儿社会适应性及多元智能同整培养的方法(一)总的培养原则:1、每个领域都各有其合适的培养目标。比如音乐活动对培养幼儿的感知力(包括对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轻快与沉重,不仅要能够跟随音乐做动作,还要能够欣赏音乐),语言活动对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科学活动对培养幼儿的逻辑能力,社会活动对培养幼儿的迁移能力,艺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等。2、每一活动也都有其合适的培养目标。我们每编制一个活动,都对培养目标做了一个相应的定位。3、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适应性以及多元智能的整合培养外,我们抓住一切机会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进行整合培养。这包括日常活动中的晨间谈话、晨间活动、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此外,我们还与幼儿家长定时沟通,以实现家园共同培养的目的。(二)教学活动中幼儿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的同整培养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五大领域中,在目标体系上我们分了三层目标体系,具体是内容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社会性目标。下面具体谈一下在五大领域我们是如何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性以及多元智能进行整合培养的。1、社会领域中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的同整培养原来的社会活动我们一般比较关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及意识,而现在我们的做法是挖掘整个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同时,又能把培养幼儿智力整合在一起来考虑活动的安排。以社会活动我们的自助餐为例,每当春节过后或遇到什么节日之类的日子,老师们会让幼儿带一些糕点、瓜果之类的食品,到幼儿园开茶话会。原来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幼儿自由地边吃东西边谈天,等吃得差不多了,就让幼儿把各自吃剩下的东西收拾好再带回家,茶话会就此结束。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幼儿自发相互交换食品,或送给某个同伴、老师吃的现象,但这些都是幼儿无意识的举动,也有一部分幼儿是个人独自吃的,有的甚至自己也不吃,就把整包东西带回家了。现在我们的做法是挖掘整个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当幼儿把自己的东西带到幼儿园和同伴一起吃,这时可以引导幼儿一起吃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由于自助餐是要求大家一起准备并且布置的,这时可以从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自助餐的过程中,要求幼儿拿餐具、取食物、吃东西都要讲卫生,相互间讲文明、有礼貌,又对幼儿进行了文明、卫生习惯的培养;同时,在自助餐活动中,没有老师教、幼儿学这样严肃的气氛,而是在幼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幼儿间可以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也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因此我们把社会性教育的目标定在:(1)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2)培养幼儿的文明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3)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在自助餐中,幼儿带来的食品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对食品进行分类,就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很好的途径。在活动中,首先让一、二位幼儿把自己的食品分成几类放好(请个别带有代表性食品的幼儿上来分别摆放,如有蛋糕(糕点)、香蕉(水果)、花生果(干果)、糖(糖果)等,这样便于让幼儿进行分类);第二步,让幼儿讨论、分析,这样的分法好不好;第三步,让幼儿把每一类食品取名(如干果、水果、糕点、糖果、饮料等)(等二、三位幼儿的食品放在一起后,让幼儿有了具体直观的形象后,再让幼儿进行讨论、取名,培养了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第四步,分批让幼儿把自己的食品按分好的类别进行摆放(把自己的食品与已有的类别进行匹配,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五步,让幼儿检查食品摆放是否正确;第六步,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讨论解决;如个别幼儿把牛肉干、旺仔小馒头、薯片等都放在了糕点一类中,有幼儿提出这样放不对,就引导幼儿进行了讨论,结果,又分出了一类:小点心。于是把一些不太好定位的小食品放在了小点心中(让幼儿检查、发现问题、再让幼儿讨论解决,其实是培养了幼儿仔细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要求幼儿每一步都要认真思考,并在一步一步的探究中,对食品进行分类和概括,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2、美术领域中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的同整培养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是以幼儿掌握技能为目标的模仿性学习,注重临摹训练,以技能技巧为重但我园现在的美术教学活动在培养幼儿的美术技巧的同时,把培养幼儿的智力与社会适应性也巧妙地融入到了其中如中班美术活动美人鱼,其内容目标是运用颜色和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对称装饰鳞片。我们通过一条巨大的美人鱼没有了漂亮的鳞片引出课题,激起了幼儿要帮助美人鱼的良好愿望,同时也提出了大家一起合作帮助美人鱼。在设计鳞片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已有的鳞片,能从中受到启发,同时鼓励,暗示幼儿用各种方式来画鳞片,并能运用一定的规律装饰,幼儿都能想出自己的办法,有的小朋友用对称的方法来装饰,包括上下对称、左右对称等;有的小朋友用动物、植物以及人物的图案来装饰;也有的小朋友用直线、曲线等线条来装饰;还有的小朋友从对比色、渐变色等色彩方面来给美人鱼添加鳞片,当然还有些小朋友从对称、图案、色彩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来给美人鱼添加鳞片。在给美人鱼装饰鳞片的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自由设计,既培养了幼儿的美术装饰技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组合思维和逻辑思维因而我们对这个活动的能力目标定位是通过装饰不同的鳞片,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同时,通过引导幼儿用不同色彩、图案、线条等进行装饰,培养幼儿的发散、组合以及概括等思维品质。在为美人鱼贴鳞片环节时,虽然幼儿个个都急着为美人鱼贴鳞片,但是孩子们还是能按先后顺序有秩序地贴鳞片,这又是一次很好地培养幼儿社会性的机会。因而我们对这个活动的社会性目标定位是通过让幼儿按顺序以及合作贴鳞片,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及合作性。最后当大家一起欣赏美人鱼时,每位幼儿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3、健康领域中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的同整培养在原来的教学中,对健康活动的定位多停留在内容目标的设定上,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运动技能的训练。而现在健康活动的做法是在培养幼儿运动技能的同时将幼儿智力培养和幼儿社会适应性培养相整合。首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对目标的定位分三个层面内容目标、能力目标、社会性目标,在能力目标以及社会性目标上我们还明确了培养幼儿的哪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巧借环境”、“巧用器材”、“启发提问和鼓励性语言”、“创设游戏情景”等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培养幼儿发散、逻辑、迁移等思维品质;同时在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活动,使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以小班健康活动小猴摘桃为例,在活动中除了发展幼儿的臂力、平衡能力以及肌体的协调能力以外,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也贯穿在了其中。如在“开动脑筋,设法过小河”的环节中教师多次启发引导幼儿怎么过河好呢?教师用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话语,启发、暗示的口吻鼓励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虽然是小班的幼儿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过小河的方法跳过去;乘着白云过去;飞过去;做飞机也可以过去;游过去;用救生圈游泳过去;用小船划过去;搭座小桥过去因而这个活动的能力目标定位就是通过创设培养轻松愉快的氛围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帮助老爷爷,取下被挂风筝”的环节中教师有意把帽子挂在了离幼儿有一定距离的枇杷树上,启发幼儿想办法把树上的帽子帮助老爷爷取下来,“小猴们”都跃跃欲试,当小朋友自己发现通过自己的力量够不到帽子,此时就出现了问题情境,这时小朋友们就开始讨论如何解决困难,最后有小朋友想到可以借助小凳子来帮忙,这时几位小朋友搬来凳子,有的扶凳子,有的牵线,还有的去取被挂的风筝。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帮助老爷爷取帽子培养了幼儿的助人行为,同时通过在取帽子过程中小朋友的分工不同也促使了他们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所以在这个活动中,社会性目标的定位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乐于帮助他人,同时通过设置好的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4、语言领域中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的同整培养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多由故事、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以及看图讲述、谈话活动以及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组成。在我们过去的语言教学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对幼儿的创造性教育,但总体说来注入式教学多,不管是故事、诗歌等多限定在老师事先规定好的范围内,也就是通常只注重内容目标的培养。现在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在设计活动过程与方法时,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活动”,同时还在过程与方法的趣味性中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从中渗透社会性能力的发展,我们在制订语言教育目标时,是以知识技能的获得为手段,借助某一知识点或一项技能的培养来激发幼儿的思维,做到社会适应性与智能的同步发展。例如在中班的看图讲述蚂蚁飞上天活动中,第一环节出示小蚂蚁的图片,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助小蚂蚁飞上天去,看谁想的办法最好。在这个过程中,让小朋友通过语言来描述自己想的办法,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然后过度到第二环节,让幼儿观察、感知讲述对象,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行讲述、扩展幼儿词汇,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如:蚂蚁飞上了天,它心里很高兴,除了用高兴这个词以外,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示高兴的心情呢?小朋友就会用愉快、幸福、快乐、喜洋洋等词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最后的创编故事环节,进一步让幼儿扩展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有的小朋友说用热气球把蚂蚁带到天上去,有的说请小鸟帮忙带到天上去,有的说造一架小飞机,让蚂蚁开着飞机上天旅游等等。整个活动始终能以幼儿为中心,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并在活动中穿插助人意识,真正做到社会适应性与智力的同步发展。5、科学领域中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的同整培养在做这个课题以前,我们在科学领域中的教学存在着这样的特点:其一,教师在考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科学教育的直观性,片面依靠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其二,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等等。而且整个活动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题的实施中,通过让幼儿在活动情境中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中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及社会适应性。当然,科学领域的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上。以学习等分活动为例,在活动中,首先让幼儿探索圆形的二等分,在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的基础上再通过老师与幼儿一起的讨论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其概括能力得到了发展。活动的第二环节,是让幼儿探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行三种图形的二等分的多种分法。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分组探索,并要求每组幼儿学习将每一种分法记录下来,在操作、记录的过程中,有幼儿自发的交流、讨论活动,幼儿在自身的动手操作以及与同伴的交流、讨论以及合作统计的过程中,不仅思维得到了扩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老师与幼儿一起交流、讨论、统计的过程,更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活动的第三环,是让幼儿将习得的知识进行运用。培养了幼儿“迁移”的思维品质。整个活动在幼儿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幼儿的概括、发散以及迁移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通过让幼儿分组操作也将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纳入到了其中。附:课程分类社会活动时间30分钟【时间提示】15分钟利用故事提一些开放性、假设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时间提示】5分钟观察注意通过出租车顶上的标志辨认出租车,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发散让幼儿说说出租车的主人会是谁及有哪些乘客小猴的出租车活动目标【内容目标】1、通过故事中小猴快乐的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培养幼儿的助人观念。2、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2、通过故事及日常生活问题的讨论,培养幼儿的“发散”“概括”“迁移”的思维品质。【社会性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活动准备:故事插图或课件1、 森林的背景图一张。小熊、蛋宝宝、圆垫子插入教具。2、 出租车教具:按故事发展情节设计的不同大小的两种型号:一般型和大型。(两辆中都坐着司机小猴)活动过程:一、 出示出租车教具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出租车顶上的标志)猜猜它是谁的?会有哪些乘客来坐出租车呢?(让幼儿自由讲述)2、教师:这是小猴的出租车,请你们猜想一下小猴的出租车能不能让森林里的乘客满意呢?为什么?二、运用教具,边讲述故事边插入提问,让幼儿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一件高兴、快乐的事1、教师讲述:小猴新买的出租车经过一番改造,终于上路了。“嘀嘀、”小猴看见小熊站在路边左右张望,便问:“小熊,要用车吗?请上我的车吧。”逻辑在设置的情景中进行“买东西”的游戏,只有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买到东西小熊朝车厢里打量了一下,摇摇头。插入提问1:小熊为什么摇头呢?2、继续讲述故事:小熊朝车厢里打量了一下,摇摇头说:“我长得胖,肚子又大,你的座位这么小,我还是等一辆胖胖车吧!”插入提问2:如果你是小猴会怎么解决这个困难?3、继续讲述故事:小猴说:“别急,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摁按钮,座位就自动往后移,空出很大一地方。小熊坐上去,腿能伸直了,觉得舒服极了!它点点头说:“我很满意!我很满意!”送完小熊,小猴的车拐过一个路口。突然,它看到蛋宝宝在马路边伤心地流泪。小猴关心地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 插入提问3:你们来猜猜蛋宝宝为什么哭呢?4、继续讲述故事:蛋宝宝边哭边说:“我迷路了。”小猴说:“我送你回家吧。” 插入提问4:如果你是蛋宝宝,你会不会上小猴的车呢?5、继续讲述故事:蛋宝宝一听吓得直摇头:“我我怕我怕从座位上滚下来”。插入提问5:看来,小猴又遇到了困难,想个什么办法呢?大家快来帮帮它吧。6、继续讲述故事:小猴是怎么做的呢小猴一摁按钮,“嘭”地一声,从座位里弹出了一个圆垫子来,蛋宝宝坐在上面又舒服又安全,它高兴地拍起了手。7、继续讲述故事: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插入提问6:为什么小猴的名气会越来越大?还会出现什么情况?8、继续讲述故事: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想来坐一坐小猴的出租车,小朋友,你们也想坐一坐吗?概括通过给故事起名和讨论为什么喜欢小猴来培养幼儿的概括能力9、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了个什么故事?你们给这个故事取一个什么名字?10、讨论: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猴吗?为什么?教师小结:故事中的小熊、蛋宝宝得到了小猴的帮助,顺利地回到了家,肯定很高兴,而小猴因为帮助了小熊、蛋宝宝也很高兴。小猴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件高兴、快乐的事情,小猴真可爱,我们真喜欢它。【时间提示】10分钟迁移用头脑风暴法让幼儿把小猴助人的行为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三、提问讨论,如何帮助别人1、你有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如幼儿讲不出,教师可作示范)2、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有什么感觉?3、你帮助过别人吗?请你来说说。你帮助了别人感觉怎么样?4、如果你碰到下面的事情,你会怎么做?(1)早晨进幼儿园,看见一个小朋友在哭,你会怎么做?(2)你想想,小班的小朋友刚进幼儿园,会碰到什么困难?你会怎么帮助他们?(3)和爸爸妈妈到街上去,看到有盲人过马路,你会怎么做?(4)在街上,看到有一个小弟弟找不到妈妈了,你会怎么做?(5)如果看到有人落水了,你会怎么做?(注意:引导幼儿考虑自己的安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6)如果看到有人在打架,你会怎么做?5、教师小结:我们在平时看到有人碰到了困难,就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这样你会得到快乐。6、小班的老师告诉我,他们的小朋友起床后,折不好棉被、鞋子也穿不好,你们说怎么办?延伸活动:午睡起床后到小班教室去帮忙。附故事:小猴的出租车小猴新买的出租车经过一番改造,终于上路了。“嘀嘀、”小猴看见小熊站在路边左右张望,便问:“小熊,要用车吗?请上我的车吧。”小熊朝车厢里打量了一下,摇摇头(插入提问1)说:“我长得胖,肚子又大,你的座位这么小,我还是等一辆胖胖车吧!”(插入提问2)小猴说:“别急,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摁按钮,座位就自动往后移,空出很大一地方。小熊坐上去,腿能伸直了,觉得舒服极了!它点点头说:“我很满意!我很满意!”送完小熊,小猴的车拐过一个路口。突然,它看到蛋宝宝在马路边伤心地流泪。小猴关心地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 (插入提问3)蛋宝宝边哭边说:“我迷路了。”小猴说:“我送你回家吧。” (插入提问4)蛋宝宝一听吓得直摇头:“我、我怕、我怕从座位上滚下来”。(插入提问5)小猴说:“别急,放心,包你满意”。说着,小猴一摁按钮,“嘭”地一声,从座位里弹出了一个圆垫子来,蛋宝宝坐在上面又舒服又安全,它高兴地拍起了手。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想来坐一坐小猴的出租车,小朋友你们也想坐一坐吗?思维训练方法:1、故事法。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引出一些开放性、假设性的问题、启发幼儿进行积极思考。2、生活情境讨论法。提一些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3、实际活动法。在下午的延伸活动中让幼儿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小班的小朋友。社会性训练方法:1、故事法。通过故事中小猴快乐的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培养幼儿的助人观念。2、生活情境讨论法。提一些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3、实际活动法。在下午的延伸活动中让幼儿用实际行动去帮助小班的小朋友,让幼儿体验到助人的快乐。 (三)日常活动中幼儿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的同整培养在我们的课题中,我们不尽通过教学活动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进行同整培养,而且我们还抓住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和多元智能进行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晨间谈话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谈话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和幼儿情感交流的最好时机,又是了解和教育幼儿重要的途径。晨间谈话的选题上,有些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但更多的都是老师根据小朋友在实际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来引出话题。以“流鼻血”为例。谈话背景:在晨间活动时,欢欢流鼻血了,雅龄和赵思涵拿纸给他檫。根据这一现象展开讨论。讨论过程:1、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欢欢为什么会流鼻血?请幼儿猜想原因:盛斯淳说,因为天气太热了;郎朗说,一定是他用手挖出血来了;甜甜说,也许他的鼻子和别人的头撞过了;董哲卿说,也许是他昨天看电视看多了,我妈妈说的不能太吃力,太吃力会流鼻血的;还有一位小朋友说也许欢欢吃了什么上火的东西了,是我奶奶说的。幼儿想了很多可能导致流鼻血的原因。2、教师提问:流鼻血了应该怎么办?幼儿回答:在幼儿园叫老师,在家里叫爸爸、妈妈。3、那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流鼻血怎么办呢?用手捏着鼻子一会儿,用湿的凉的毛巾盖在额头上,用纸塞住鼻孔,头朝上,躺在床上,用棉花塞,打电话给妈妈爸爸等,教师说出几种正确的方法,告诉幼儿一个人在家要懂得自我保护,遇到问题不要慌张。4、在幼儿园你发现有小朋友流鼻血了,你们会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多种助人的好办法,培养幼儿“发散”的思维品质)赵思涵说,帮他拿餐巾纸;小含说,马上告诉老师;杰杰说,把他扶在座位上坐好;康康说帮他拿毛巾。教师鼓励幼儿:小朋友都想了这么多帮助别人的好办法,希望你们像雅龄和赵思涵一样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好吗?(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行为)再如下面一个例子。当孩子准备进教室坐到位子上的时候,萱萱和文文正在枪椅子,各自抓着椅子不肯放手,两人谁也不让,我没法又给他们找来了一张椅子,这才平息了这个事件。晨间谈话时,我就这个话题,让幼儿展开了讨论。孩子门纷纷开始出主意,扬扬说:要是我的话,再去拿一张算了;乖乖说:问问边上的小朋友,这张椅子是谁的。我又问了:要是没有小椅子,也没有小朋友看到,那又该怎么办呢?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最后悠然想出了一个办法:要不让他们猜拳吧!谁赢谁就拿椅子。大家一听,都非常认同这个办法。孩子的一日具体活动中难免少不了冲突,其实冲突也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孩子在其中从不同出发点、细致的考察问题,从而了解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及理解他人的想法,然后协调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认识,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倾向,学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我把它放到晨间谈话中,让幼儿自己动脑筋来思考,解决问题,不仅能让孩子学会友好相处,学会合作;同时也发展了幼儿“逻辑”、“概括”等思维品质。2、晨间活动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幼儿在园的每一天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平常的晨间活动大多注重活动安排上的动静交替、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室内室外活动的交错进行等,再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活动。但我们现在的晨间活动除了注意上述几点外,更是在活动内容上、形式上做了尝试,力求做到一个活动既有多元智能的培养空间又有社会性的融入。 下面以王家莉老师组织的“玩三色棒”活动为例来说明如何在晨间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智力和社会适应性。在晨间活动时,我安排孩子们玩三色棒,每次到这里,老师总感到头疼,因为三色棒不能够人手一根,很多孩子都要抢着玩。于是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召集孩子们一起讨论:“人多器具少,怎样玩三色棒才能不发生争吵呢?”金阳说:“我先不玩,让给别人,我呆会再玩。”可是这样等待的时间就很长,我又问孩子们:“那你们想想,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让大家都有的玩。”这时,很多孩子都想到了合作,铭铭和得得马上说:“我们两个人玩一根好了。”我马上肯定了这个想法。于是,孩子们三三两两的玩了起来。铭铭、得得、佳佳和雯雯用三根三色棒摆成条状,隔一段距离一根,然后大家排队一起来跳,我还给他们提了个建议,慢慢的将距离拉远,增加跳跃的难度;以康康带头的许多小朋友拿着三色棒套在别人腰上,一个接一个,开起了小火车;还有的小朋友干脆拿它当跳绳,你带我,我带你,玩的不亦乐乎幼儿的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普遍。当然,每个孩子都有玩三色棒的权利,老师也没有权利决定不让谁玩,特别是当器材或工具有限的时候。但是,老师缺可以想办法创造性的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把这个非常好的问题情境留给幼儿,让他们在这个既定情境下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并且幼儿在合作玩三色棒的时候,也玩出了不同于他们单独玩时的玩法,这对于他们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好处。3、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各种区域,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幼儿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可以不断满足他们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也可以促使他们合作、分享、同情、爱抚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以区域活动“玩具物”为例来说明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智力和社会适应性。在主题一起玩中,我们创设了“玩具屋”区域活动,里面有小朋友自带的玩具,也有幼儿园发的建构玩具、角色游戏玩具、拼图玩具等。有一次,楷楷小朋友带来了赛车,欣欣对楷楷说:“你的玩具借我玩玩好吗?” 楷楷回答:“不借,要弄坏的。”毛毛也想玩,没说就去拿赛车。楷楷拦住他不给。老师看到说:“楷楷,很大方的,欣欣这么有礼貌的,肯定会借给她玩的。欣欣不会玩,你来教她怎么玩,肯定不会弄破。”楷楷马上应到:“好吧!”接着,楷楷教欣欣玩赛车了。毛毛马上说:“楷楷,我跟你们一起玩好不好?我也不会弄破的。”毛毛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活动结束后,我表扬了楷楷的大方,欣欣和毛毛的有礼貌。他们三人心里都乐滋滋的。并借用此机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玩具向同伴介绍名称、性能和玩法;组织幼儿讨论:你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么说?别人想玩你的玩具你该怎么办?(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讨论,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幼儿一起玩玩具;玩后,再让幼儿说说:你玩了谁的玩具?你是怎样和别人交换玩具的?(让幼儿交流各种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我们还特意买糖来分给小朋友吃,为幼儿树立“分享“的榜样,并对有分享、合作行为的幼儿给予积极地评价和鼓励,还拍下照片,把照片贴于墙上,来激发其他幼儿学习。如洋洋和旷旷用建构材料合作搭了飞机、火箭、大炮等东西。辉辉和龙龙、康康等几位小朋友建了高楼大厦、轮船、怪兽和奥特曼等。通过“玩具屋”,我们发现幼儿分享、合作、交往有了明显的进步。像瑶瑶小朋友一开始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玩,现在能高高兴兴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并把心爱的玩具拿来给小朋友玩。洋洋小朋友刚入幼儿园时,总是把玩具占为己有,还要和小朋友打架,现在能和同伴一起合作了。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思维品质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如五一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时,不会搭积木,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小朋友的帮助,现在能与同伴合作搭出各种形象,像宝剑、飞机、火车侠等等。小朋友向同伴介绍玩具的名称、性能和玩法的过程中,有助于幼儿语言“概括”能力的发展。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操作能力和“逻辑”等思维品质的发展。4、生活活动生活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而且幼儿也十分喜欢这一时段的活动。因为在这个时段中,幼儿能够自主选择、自由游戏、幼儿的积极性充分提高。对于我们课题来说,这也是十分利于培养教育的有效时机。虽然在生活活动我们总是让孩子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中活动,但是我们也并不是无目的的放开。比如在“散步”活动中,我们会请孩子观察树木等自然现象,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发展了幼儿的言语智能,(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自然观察能力(辨别各种树木,发现环境变化),以及人际交往智能(愿意对同伴表达自己想法)。又如在自由活动中,有的孩子会玩俏皮泥,我们就要求孩子能自己分名一个主题捏制各种事物,如“水果与蔬菜”、“海底世界”等,使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能与同伴合作,会学习摸仿他人,而且也学会了归类(逻辑)、创造。有的孩子会选择看书,我们要求孩子一起看书,交流书上的内容,这样同伴间的争抢明显减少,而且发展了孩子的言语能力与同伴交流。有的孩子会玩自己的玩具,我们鼓励孩子同伴间交换玩具,或大方地借给别人玩。这样,孩子的分享、谦让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言语能力(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会用语言交流)和自省能力(能正确辩对、错,认清自己的行为)也提高了。在生活活动中,常常会有突发事件的发生,而这类事件的指导解决中也更好地反映出了我们 “社智”整合的教育策略。例如,在一次“高处取物”的事件中,一位小朋友因为抛橡皮泥,结果橡皮泥挂在了目光灯上。这下,大家都开始为怎样拿下橡皮泥而炸了天。当然,他们首先想到了老师,但老师的做法却是把问题还给孩子,鼓励他们通过尝试、探索,找到解决途径。由于,孩子们想到了凳子,一个站在凳子伸手拿,结果没成功。老师就提醒孩子们:“怎样才能变得更高呢?”孩子想到了叠椅子,这当然需要大家合作,你的、我的、大家的椅子叠在了一起,并一起扶住椅子,派了个子小的小朋友爬上椅子。不过,还是失败了。没有拿到,而且椅子倒了,这时,老师就引导孩子们找问题:“为什么椅子倒了?”在孩子们仔细观察和议论中,孩子们找到了原因,椅子高低不平,叠放起来就不稳。于是,孩子们开始了新的思考:找更高的替代物。于是,孩子们齐心协力从另一个房间抬来了桌子。站到桌子上,不够高;又放上椅子,还是不够高。这下很多孩子打算放弃了,老师又开始引导:“你们一起想了那么多办法,虽然没成功,但都是一些很不错的方法。马上就成功了,为什么不坚持到底再想办法呢?”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有了信心,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没有更高的东西,比如梯子。找一根棒子,然后用棒子打下来。后来经过商量,他们决定用棒子,可哪里去找棒子呢?孩子们东找西想,终于找来扫帚替代。开始,他们一起用扫帚往上捅,够不着,于是又爬上桌子,这下终于把目光灯上的橡皮弄下来了,孩子们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在这样一个事件中,孩子们在不断尝试失败尝试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会主动帮助别人(为他人取橡皮泥想办法、出力),更培养了幼儿自信心和坚持性(在遇到难题时,努力想办法,不轻易放弃),幼儿也获得了宝贵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幼儿的言语智力(会用语言表达想法、情感,会和他人交流),自然观察智力(会用替代物替代,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凳子、桌子的特点,并利用其特点为自己服务),分析能力(能分析观察,找到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改正),也获得了发展提高。生活活动为我们研究“社智”整合提供了发挥空间,也更有利于幼儿“社智”的整合发展。5、环境创设幼儿参与教室环境创设,能使教室环境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与注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在主题春天开展之前,进行谈话,告诉幼儿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从哪儿可以找到春天呢?要求幼儿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等。也可以在休息天让家长陪同去拍一些照片。图片收集了以后,组织幼儿进行布置。我们把墙面分成几块,有植物的、动物的、人们的活动的。请幼儿根据自己图片的内容把图片布置到合适的板块中去。在布置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协商,这些图片可以怎么排列,怎么样才能把这些图片布置的好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把自己的图片进行归类,找到合适的地方,然后必须和别人一起商量构思怎样布置自己的墙面。这个时候,我们教师没有过多的参与,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点建议,如:在粘贴图片的时候注意图片的大小,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等。墙面布置完了以后,组织幼儿进行讲述,说说自己从什么地方找到了春天,图片里的动植物有什么变化,来概括出春天的特征。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只要有时间,幼儿也可以自己组织讲述活动。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鼓励幼儿讲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在这个布置活动中,所有的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体现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布置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合作协商的能力,布置完以后,幼儿有充分的讲述时间和机会,在讲述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6、家长工作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 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开展每个主题活动前,我们都将主题活动的总体构思告知家长,让家长跟自己的孩子一起收集、创作,帮助幼儿记录,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如在主题活动“春江美”主题中,为了丰富和拓展主题,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主题开展之前,我们就请家长帮助孩子收集各种不同的纸、纸制品和有关富阳旅游景点的图片;给孩子讲一些有关富阳的名人、名胜古迹、土特产、造纸之乡的有关内容,加深幼儿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活动中,我们根据课程的安排,把幼儿收集到的材料运用到各个领域。如通过科学课纸是怎么来的、好玩的纸和语言活动中的纸的故事等让幼儿了解纸的来历、用途,同时通过让幼儿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来启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来启迪幼儿的思维。通过家园互动、师幼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