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59569161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了解古代中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1.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地理概念。2通过图示法理解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通过图示法理解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南移。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划分依据司马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济区:_、山西、山西、_和龙门碣石以北。和龙门碣石以北。【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知识点一1.山东山东江南江南2四大区域四大区域地区地区项目项目山东地区山东地区山西地区山西地区江南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北地区分布分布河南崤山以河南崤山以东,史称中东,史称中原原河南崤山河南崤山以西以西特点特点经济最发达,经济最发达,是最重要的粮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食产地是传统的是传统的_区之一区之一人口稀少生产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技术落后是传统是传统_区或区或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地区地区长期居于全国长期居于全国_的的地位地位与山东、山西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相比,经济实力相差距大力相差距大经济实力十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有限【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知识点一2.农业农业畜牧经济重心畜牧经济重心3区域特点区域特点:从战国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预习评价【预习评价】1(判断判断)西西汉时候的山东、山西与今天的地理概念相同。汉时候的山东、山西与今天的地理概念相同。()2(判断判断)龙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限。()【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知识点一预习评预习评价价1.2.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高潮第一次高潮(1)时时间:两晋之际。间:两晋之际。(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_内迁。内迁。(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_流域的农业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二知识点二1.( (2) )少数民少数民族族( (3) )黄河黄河2第二次高潮第二次高潮_使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3第三次高潮第三次高潮两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宋之际,金灭北宋的_。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次南迁高潮。【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二知识点二2.安史之安史之乱乱3.靖康之变靖康之变 【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二知识点二预习评价预习评价1.2.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原因(1)_的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_,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南方_相对稳定。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大潜力。【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三知识点三1.( (1) )中原中原人口劳动力人口劳动力(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2过程过程(1)初初步开发:步开发: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方的_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和产量大幅度提高。(2)加速发展:加速发展:时间:时间:_以后。以后。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南移完成:南移完成:时间:时间:_时期。时期。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三知识点三2.( (1) )耕地耕地面积面积( (2) )中唐中唐( (3) )南宋南宋3影响影响(1)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重心的南移带来了_的南移。自南宋起,的南移。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2)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的_日益突出;凸显了区域经济日益突出;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的_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的一大特点。【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三知识点三3.( (1) )文化重文化重心心( (2) )多样性不平衡多样性不平衡 【自主学习答案【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三知识点三预习评预习评价价1.2.3.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黄河流域长期处于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劳动力相对密集。(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使用较为普遍。(3)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和巴蜀地区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图示巧记图示巧记 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我国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迁的共同点我国古代北方人口三次南迁的共同点(1)三次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之后,政三次高潮都发生在政权交替之际,统治阶级内乱之后,政局混乱之时。局混乱之时。(2)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都对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3)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南迁的原因都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战乱以及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态环境的恶化。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必须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唐以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必须明确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北方,但还没有超过北方。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于北方,但还没有超过北方。误区警示误区警示 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期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长时期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历史因素决定的。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历史因素决定的。图示巧记图示巧记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主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主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探究史料探究1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 史料史料思考思考据据史料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史料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答案答案山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开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发较早,人口稠密。思考思考史史料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料反映出南方经济状况如何?答案答案东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3人口的南迁人口的南迁 史料史料思考思考“靖靖康之变康之变”后人口大量南迁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后人口大量南迁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了什么影响?答案答案为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促进南北方文化的相互融合。南方;促进南北方文化的相互融合。朝代朝代南方南方北方北方人口人口/户户占全国人占全国人口数比例口数比例人口人口/户户占全国人占全国人口数比例口数比例西汉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杨远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注:注: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唐代唐代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思考思考史史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南方经济发展的原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因是什么? 答案答案唐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大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原因:南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重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兴修水利。史论形成史论形成 我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1原因原因(1)自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耕经济的潜力巨大。潜力巨大。(2)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3)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兴修水利等以增强实力。(4)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生产工具和技术。(5)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经济的发展。(6)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较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较快发展。快发展。2特征特征(1)南移南移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趋势在国家分裂或战乱时期表现尤为突出。(2)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3)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南移方向是由北向南,由内地向东南沿海。(4)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影响深远。3影响影响(1)对对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日经济布局的影响: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差距日益缩小,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益缩小,南北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5)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提示:提示:(1)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步伐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的步伐开始加快;中唐以后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开始加快;中唐以后南方经济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2)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再加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定,再加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