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设方案

上传人:招财****0 文档编号:58961742 上传时间:2022-03-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1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化融合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两化融合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两化融合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云平台的“两化融合建设方案20141月基于云计算的“两化融合”建设方案章概述1.目兄2 .意义与必要性4.3 .基本原则5.4 .发展思路5.5 .发展目标6.6 .主要任务6.7 .保障措施7.7.1.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77.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87.3. 推进产业向全省各工业园区集聚87.4.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87.5. 实施示范牵动87.6. 构建政策支撑体系97.7.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97.8. 培养聚集职业人才9第二章需求分析9.1 .建设需求9.2 .产品融合.102.1. 产品数字化102.2. 产品智能化102.3. 产品网络化103 .业务融合.103.1. 信息化建设规划103.2. 设计数字化103.3. 生产自动化113.4. 内部资源管理信息化113.5.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11第三章总体设计1.1.1. 设计思路1.1.2. 建设目标1.2.3. 体系架构1.2.3.1. 云平台逻辑架构124. 应用建设1.5.4.1. 公共应用154.2. 专有业务管理应用15第四章云计算平台技术方案1.61. 基础资源建设1.6.1.1. 机房建设161.2. 网络建设191.3. 主机系统建设281.4. 数据存储中心系统352. 服务支撑平台建设5.0.2.1. 主机设备建设规划502.2. 服务平台支撑中心支撑服务器建设规划542.3. 服务平台支撑中心系统功能概述563. 信息安全保障建设5.6.3.1. 信息安全保障服务平台SOCe装步骤573.2. 虚拟主机防护部署方案594. 运维监控保障建设6.0.4.1. 运维监控服务建设604.2. 运维监控保障系统平台安装步骤61第五章基于云平台的两化融合建设6.41. 数字化设计技术6.4.1.1. 计算机仿真(虚拟样机)设计641.2. 计算机辅助设计672. 产品智能化研发体系6.73. 智慧工厂综合管理系统673.1. 智慧工厂综合管理.683.2. 机械设备数字化改造693.3. 数据采集693.4. 数据存储.693.5. 实时监测.703.6. 设备动态监测703.7. 报表703.8. 其它子系统.704. 业务管理系统建设7.04.1. 企业信息门户704.2. 电子采购平台714.3. 统一用户和单点登录系统744.4. 办公自动化系统774.5.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784.6. 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874.7.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904.8. 制造执行系统MES1074.9. 企业应用整合系统EAI111III基于云计算的“两化融合”建设方案第一章概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环境为我省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加快促进两化融合,有利于提升工业产业创新能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化融合”提升生产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主要难点在于软硬件平台搭建、系统模型建立和仿真、高端研发人员的培养等,云计算平台基于虚拟化技术,集成标准化的基础资源管理、服务支撑、信息安全保障、运维监控保障功能,为“两化融合”提供仿真技术(软件)、云存储、云部署、业务软件云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企业“两化融合”工作量和实施成本,有效利用计算仿真等工业计算手段降低设计制作成本、提高信息化实施成功率和生产效率。“两化融合”用户可以基于软件即服务模式获得低廉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服务(CAD/CAM/CAPP/CAE/PDM、业务管理系统、二次开发)。基于上述服务,企业用户可进行快速有效的仿真模拟,降低设计与制造成本、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从而大幅缩短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周期、提高产品性能、提升企业信息化能力、大幅提升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推动企业“两化融合”能力。1. 背景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两化融合实验区为载体,以工业化对信息化的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为抓手,把两化融合作为“保增长、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把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加快利用信息技术对全省工业体系、流程和模式的再造,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快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全省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优、效益调高、规模调大;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为重点,全面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竞争力。2. 意义与必要性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将带动思想观念创新开展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接受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学习新技术,接受新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观念创新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新的软件不断出现,带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换代,所以,信息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过程。信息化技术进入企业管理和工作流程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员工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工作,带动员工思想观念全面创新。2、信息化建设改变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建设,重新设计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替代了一部份职能,使得企业的某些岗位、部门的职能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各部门的职能重新调整、归并,这些都意味着传统管理格局开始发生变化。3、信息化建设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建设,所有的技术人员都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缩短了产品研发的周期。同时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了相应的测试工装,来满足生产测试的需求,极大的提高了生产能力和产品的合格率。4、信息化建设优化管理流程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优化企业管理流程。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员工、部门、企业,甚至于客户、供应商等紧密结合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与优化。企业内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管理、物流管理等功能全面集成优化,实现统一有效的协同工作平台,从而优化公司的管理流程和水平。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公司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信息系统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由于之前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是独立设置,各个系统数据口径不一致、数据库类型不统一等状况,使得部门之间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不能及时的共享信息与数据。因此有必要加强系统之间的集成度,将各个子系统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同时也有必要将自动测试工装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建立连接,使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对生产测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监控。3. 基本原则(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提高工业化水平并举,加强产业间的相互配合,拓展信息化发展领域,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加快形成新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集群。(二)融合创新,提升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创新“催化器”作用,全面推进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决策、供应链和服务等应用,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技术管理创新能力,提升供应链协同和服务能力,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适应和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四)重点突破,协同推进。集中有限资源,优先突破工业设计,电子设备与关键领域,打造融合引擎,形成支撑和带动作用。把握两化融合的关键点,统筹推进信息化在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根据创业特色,实行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培植特色,协调推进。4. 发展思路(一)集约建设和管理基础资源。研究工业云计算技术,按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思路,统一规划、集约建设和共享资源,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全局工业化信息化整体推进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提出详实的指导要求。以最大化共享基础资源和按需服务为目标,构建集约建设的基础资源云计算平台体系。(二)继续做好典型项目的总结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区域内已有两化融合项目中,优中选优,加大对典型项目的支持、辅导和帮助力量,深入研究和剖析两化融合典型项目,研究模式创新和转型的条件、深层次原因和关键要素,总结提炼出一批典型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行业整体竞争力。(三)跟踪实施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已启动的一批重点项目,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建立项目管理、绩效评估等长效机制。同时,继续面向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启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等专项工程。(四)增强社会参与合力。在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引导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积极性,探索以市场化、社会化方式推进“两化”融合。(五)加强相关基础工作。发布“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组织重点企业和部分中小企业试点评估,在此基础上加强统计体系研究。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两化融合”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两化”融合理念;面向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开展分层面的“两化”融合培训,形成培训体系。5. 发展目标到2018年,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到全面推广。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逐级提升,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80%,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应用效果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55%,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50%。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传统行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提升。基于信息网络的融合创新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驱动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交易额突破20万亿元。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民爆、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增强。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50%的重点工业用能企业数字能源解决方案应用达到较高水平,实现节能量5000万吨标准煤。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取得重大突破,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得到快速应用,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重点关键领域实现全面自主配套。6. 主要任务(一)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改造业务流程,大力推进电子自动识别,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手段,推动工业领域的设计网络化、生产自动化、管控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推动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创新,大力发展智能生产工具,推动创新研究和开发设计等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的信息化;推动资源配置、流程再造、业务重塑和管理决策环节的信息化,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积极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加大计算机、微电子以及软件等信息技术向各个产业渗透,大力引进电子信息元件产业企业及相关产业链配套项目,改善传统工业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促进形成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主导的高级化工业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同时,以信息技术带动和推进新兴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现代印刷业的发展。(三)着力推动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大力发展与全区工业生产相配套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设计研发等生产服务业。深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四)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创新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运用,促进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科研装备,降低创新成本,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对技术创新、扩散、传播的优势,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消化与吸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社会知识开发和应用能力,支撑面向科学理论、产业技术、商务模式、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的创新。(五)广泛推广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积极发展面向高能耗行业企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重点推进高能耗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资源浪费。发展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重点针对铸造、线路板、化工等污染企业开展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排放联网的监测,加强信息化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准入、管理和政策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7. 保障措施7.1.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以新思路和新举措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拓展。主动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型产业经济。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加强招商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改进招商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吸引外资规模和质量。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品和核心技术,实施产业招商,重点引进大型制造企业,电子元器件产业链配套企业。积极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型企业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实行驻点招商。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推进招商产业化,形成全民招商格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骨干企业融入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生产、配套、销售和采购体系,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工业经济外向度。7.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构建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引进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企业项目。建立政府支持与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培育10家左右研发能力强、创新投入高,自主知识产权多的创新型企业。7.3. 推进产业向全省各工业园区集聚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思路,强化工业全省各工业园区的规划和整合。使其成为产业转移和主要承接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机械装备、精细化工,包装、印刷、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创新全省各工业园区体制机制,增强其管理,服务和发展的功能,加强全省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和配套建设水平,增强全省各工业园区的承载力,提高单位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在良性滚动发展基础上,扩大发展空间,做大规模。培育形5个产值超10亿元,8个产值超5亿元,10个产值超1亿元的工业全省各工业园区。7.4.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成本最低的经营环境。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真正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产权产易、信用担保,人才培养、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务。全面推动政务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利用全省各工业园区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研发、融资、物流、咨询、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和培植一大型物流企业,形成现代物流中心,建立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7.5. 实施示范牵动依托全省各工业园区良好工业基础建设,以骨干企业基础,选择宇晶机器、口味王槟榔、皇爷食品、奥士康线路板,恒辉电阻、鸿源稀土6家单位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发挥示范企业的作用逐步扩大到全省各工业园区全部重点企业,使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经济发展和产业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于骨干企业,鼓励利用自身力量,实现价值链全面优化,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推动企业的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对于重点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实现企业业务统一集成,开展网上询价,采购和营销等电子商务。对于小型企业,重点引导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鼓励企业利用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8基于云计算的“两化融合”建设方案7.6. 构建政策支撑体系围绕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发展的目标任务,制定长春工业园促进两化融合若干意见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两化融合试验区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争取设立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有效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两化融合专项支持规模,对关键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加强资金使用的过程管理与绩效评估,发挥专项资金的带动效用,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向产业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的服务。完善两化融合的投融政策,强化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它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7.7.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资阳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区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区长任组长、分管工业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建立区工业局、财政局、发改局、科技局、长春工业园等部门领导联系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和解决,加快两化融合的具体工作和任务。加强行业协会、综合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统筹考虑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和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对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等两化融合的重大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完善项目后评价和审计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7.8. 培养聚集职业人才建立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库,发挥湖南城院、益阳职院及国基职工教育基地的智力资源优势;重点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传统产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制定具有行业和资阳特点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各类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建设规范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实施国家“653”工程,把两化融合相关课程纳入信息化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编制两化融合岗位目录、知识结构架和培训纲要,开设培训班,实施“千名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工人信息化普及培训工程”,积极推进社会培训机构增设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课程,并给予适当资助;建设产业信息一化融合实训基地,提供人才实训平台。第二章需求分析1 .建设需求在省经信委的组织和领导下,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积极应对转型升级中面临的管理成本高企、劳动用工紧张、节能减排压力、用地需求紧张等实际问题,切实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省两化融合详细要求。两化融合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建设重点以产品融合和业务融合为主:2 .产品融合实现自主设计并制造的工业产品,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产品制造过程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智能化得到极大提高。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信息技术含量的提高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2.1. 产品数字化工业产品可数字化表示,或可用数字信号进行转输和控制。生产制造企业需要设立(数字化)产品研发机构,实现自主设计并制造出工业产品,推出数字化产品并占有市场。2.2. 产品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作用于工业产品,使产品将高度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娱乐的数字化工具;产品的制造系统也更加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了达到产品智能化的目标,生产制造企业需要设立智能化产品研发机构,实现自主设计并制造出工业产品,推出智能化产品并占有市场。2.3. 产品网络化工业产品可用利用互联网转输数字信号和控制,使远程实时提供服务成为可能。生产制造企业需要设立(网络化)产品研发机构,推出网络化产品并占有市场。3 .业务融合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制造过程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网络营销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受众大量增加,营销成本大大降低。3.1. 信息化建设规划制订并实施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信息安全等管理制度,设立CIO或相应级别领导岗位,为信息化建设、运行与维护提供资金保障。3.2. 设计数字化工业研发设计中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信息技术进行研发设计,实现研发设计信息化,并与生产协同。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对信息进行采集、传递、加工处理的过程。在传统设计模式下,设计信息一般是通过实物来传递的,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而且质量差,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当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工业研发设计必需实现设计数字化。与传统设计相比较,数字化设计更易于完成设计意图、修改设计错误、传递设计信息和共享设计数据。10基于云计算的“两化融合”建设方案3.3. 生产自动化工业生产自动化需要使各生产环节的生产工况信息和视频信息在一个统一网络平台上运行,在异构条件下进行联通与共享,能够使不同功能的应用系统联系起来,协调有序运行,使各自独立的监控系统信息实现共享。实现生产设备智能化或数字装置,或建立集散控制系统(DC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生产装备具有数字化、智能化功能,生产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控制;3.4. 内部资源管理信息化内部管理(ERP)系统完善,建立HR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业务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3.5.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立SCM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精准的物流管理。建立营销管理CRM信息化系统,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第三章总体设计1. 设计思路由信息化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参与云平台和两化融合的设计,综合考虑生产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真正深刻揭示生产企业的核心本质问题,并由专家提出解决方案,参与设计实施并完成基于云平台的“两化融合”建设目标。建成后,云计算平台为工业制造业提供快速部署的虚拟化技术基础平台;优化整合企业资源,提供“云计算”环境和“云设计”软件;优化改进生产和管理系统,提供可按需定制的“管理云”平台;提供统一运维和安全保障的“云服务”体系。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工艺、制造、采购和营销业务服务,提供信息化知识、产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等资源,为深化“两化融合”提供有力支撑。142. 建设目标建设工业云平台,以瘦客户机取代大量服务器、PC机等投入,彻底降低建设成本,节约资源,利用云计算技术为生产制造业(如机械、汽车零部件、家电等行业)的提供基础资源、CAD/CAM/CAPP/CAE/PDM工业设计软件的服务和咨询服务,以租用服务替代软件销售,降低企业成本,实终最现智慧工厂综合管理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应用整合系统EAI按需部署,按需服务,开启生产制造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之路,推动了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和协同研发,打通产业协同创新链条。3. 体系架构3.1. 云平台逻辑架构工业云计算平台是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如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等)在云计算架构下形成面向服务的具有安全和运行保障的有机整体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简称云平台),为“两化融合”建设专有业务系统准备好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各工业企业利用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云平台(如空间地理信息云、中小企业云、食品云和金融云等)。公共服务云平台是面向服务并体现云计算模式的“五横二纵”的体系框架。“五横”表达了以基础设施即服务、以平台即服务为基础支撑的信息化基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每层既对上一层提供服务支撑,同时又具有独立的面向业务支撑的应用服务体系,体现基础设施即服务、数据资源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的云计算体系架构。所有服务均需要通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运维监控服务体系及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作保障。如图所示: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工业云计算平台总体架构图工业云计算平台是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素在云计算架构下形成面向服务的具有安全和运行保障的有机整体,实现机房资源、网络资源、服务支撑、安全保障资源、信息资源、运维服务资源的共享,为省市级各部门建设专有业务系统准备好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各部门开展信息化应用时,只需在平台上部署业务应用软件。通过工业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形成信息化基础资源云,实现基础资源即服务,真正使基础设施成为基础性、公共资源,能够为各类不同应用提供基础支撑服务。以下是对“五横两纵”的各层功能进行说明:3.1.1. 业务展现受理与交付层业务展现受理与交付层是工业云计算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政府公务员服务受理的统一入口和交互界面,是工业云计算平台前端应用的实体服务场地或应用系统服务展示窗口。业务展现受理与交付层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业务展现(即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大厅或现场服务窗口、呼叫中心和公务员办公门户);一类是业务受理与交付(即提供让用户能够申请平台各类基础资源服务的交互窗口)。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大厅或现场服务窗口、呼叫中心通过平台统一受理社会公众服务请求,按照业务规程向相应的应用系统分发社会公众业务请求,并统一反馈应用系统所产生的业务结果。公务员办公门户提供政府公务员使用各类应用系统的单点登录和业务信息服务,是公务人员办事、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平台。业务受理与交付提供面向社会各领域用户申请基础资源的服务、查询交付结果和意见反馈的窗口,同时也作为工业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受理和资源配置的管理平台。3.1.2. 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承载面向政务应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应用系统业务服务平台。公共业务包括应用基础政务业务和扩展政务业务,采用云模式集中部署,省级承载,全省使用。职能业务应用,一部分省市两级承载,全省服务(住房保障信息平台、移民搬迁系统、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人口与计生服务系统、教育信息系统)。一部分省级共享,市级承载(数字城管系统、社会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应急指挥系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服务提供两类应用部署方式:一是对应用覆盖面广,应用功能和处理流程具有通用性采用单点部署,全局应用方式;二是对应用服务对象相对独立,服务功能针对特定人员的采用传统部署方式。3.1.3. 服务支撑层服务支撑层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性、公共性软件运行支撑,业务应用建设时,只需在平台上部署业务应用软件,基础支撑软件由平台提供。可有效提高效率和质量,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本。服务支撑层提供了一系列的构件(包括基础构件和业务构件),满足应用开发者能够快速地构建和更新上层业务应用,提供快速开发/部署/运行平台、业务访问、身份认证、应用集成、安全可信的支撑系统的需求。主要包含:统一服务架构平台(USA哈构件仓库)、ESB服务构件平台、虚拟资源隔离系统、数据库加解密引擎、密钥应用服务系统等基础性、公共性服务构件。服务支撑层在整个信息化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应用服务层提供基础支撑服务。3.1.4. 数据资源层数据资源层是应用系统建设核心,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资源平台和数据资源服务两部分功能。数据资源平台指的是按照数据资源标准对数据进行规范化融合、交换后(利用资源目录与多级交换体系、多元数据融合平台作为数据采集、整合共享工具)形成一系列的数据资源信息库,包括基础数据库(即:建设地理信息库和居民健康档案库等)、共享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即:城管、应急、农业、卫生等专业数据库)、保障管理数据库(即:安全数据库、配置库等);数据资源服务是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存储的基础上,对外提供统一的数据共享、数据挖掘分析和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应用服务层的各类应用系统既是数据资源使用者,也是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的创建者。3.1.5. 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处于最底层,它是工业云计算平台的基础,是承载工业云计算平台的物理环境和基础资源平台,基础设施环境层包括:机房环境,基础网络、物理主机和存储、安全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资源服务包括主机虚拟化、虚拟化资源管理、应用中间件资源和DBMSt据库系统资源池。3.1.6. 运维监控平台按照全省“统一监控、统一服务流程、分级运维”的原则构建运维服务体系,对全省各级信息系统运行状况集中监控,各级各部门不再单独建设运维监控体系,按照统一的安全运基于云计算的“两化融合”建设方案行维护服务体系规范分级运维各自业务系统。工业云计算平台建设集中监控中心、呼叫中心(一号通)、运维服务流程管理平台和专业运维队伍;省市级平台按照全省统一运维规范和流程要求建设省市级运维监控节点,在省市级运维监控部署显示屏、运维采集点和运维服务流程终端、配置运维服务队伍;业务内容运维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用户侧基础运维由用户运维或由第三方提供运维。3.1.7.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平台各层服务的安全,按照三级安全保障管理要求,建立省、市两级同构上下联动的安全管理中心和多级安全防护体系(即:平台层防护、安全域和虚拟主机防护),确保部署在平台上的数据和应用的安全可靠运行。建设三层防护的安全保障体系:主机及虚拟主机防护层主机及虚拟主机的防护,是通过一体化机柜内的安全防护单元实现的,包括AVFWVPNIDS、IPS、主机审计和主机加固等功能。安全域防护层安全域层的防护重点是保护安全域的安全,包括IPS、IDS、防火墙和防病毒网关,安全措施在软件上组件化、虚拟化,在硬件环境上一体化。平台安全防护层平台层安全防护,采用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安全设备(如防火墙、IPS、IDS、防病毒网关等)保护云平台整体安全,安全设备部署在互联网出口、平台互联域、租户接入域等平台边界处。4. 应用建设电子政务应用通过在工业云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统筹建设,集中管理,采用单点部署的方式,向全省市提供应用服务。通过服务支撑平台中的产品和构件可快速建设,最大限度的共享资源,节约资金。4.1. 公共应用工业云计算平台单点部署公共业务,全局应用可向各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部分公共应用系统如下所示:在舁厅P系统名称备注1数字化设计软件CAD/CAM/CAPP/CAE/PDM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下载使用2企业信息门户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下载使用3电子采购平台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下载使用4办公自动化系统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下载使用5统一用户和单点登录系统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下载使用4.2. 专有业务管理应用工业云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一批专有业务管理系统,如部门办公系统、应急响应、视频会议等,可提高生产制造企业内部设计、生产、经营、销售能力,提高生产力,开展多样化服务,从而促进深化“两化融合”的建设目标。可向工业企业提供服务的部分专有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如下所示:序号系统名称备注1智慧工厂综合管理系统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使用,支持定制开发2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使用,支持定制开发3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使用,支持定制开发4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使用,支持定制开发5制造执行系统MES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使用,支持定制开发6企业应用整合系统EAI共享平台、多租户方式使用,支持定制开发第四章云计算平台技术方案“两化融合”以工业云、空间地理信息云、企业云建设为切入点,以工业云建设为支撑,依托工业云计算产业资源,升级、完善现有工业企业内外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已形成的云计算产业的基础服务能力,形成满足全省各企业“两化融合”需要的云计算应用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将企业云、物流云等专项应用云接入工业云计算平台,最终形成面向全省工业领域提供信息化基础支撑服务的公共服务云平台。“两化融合”基于工业云计算平台,是经过专家和支撑企业充分酝酿,按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的思路,统一规划、集约建设和共享资源,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全局工业化信息化整体推进角度进行规划设计,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提出详实的指导要求。以最大化共享基础资源和按需服务为目标,构建的工业云计算平台体系。1 .基础资源建设1.1. 机房建设1.1.1. 概述依托运营商机房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的中心机房,能够承载“两化融合”云平台并兼顾未来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机房环境,满足全省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和服务不断扩展的需要。中心机房将承载“两化融合”云平台、数字化设计软件、业务管理等信息系统。各企业保留自有机房,作为业务处理中心。使用云平台后各工业企业部门无需新建信息化机房,已建信息系统可逐步集中托管至“两化融合”云平台,新建信息系统可直接部署至“两化融合”云平台。1.1.2. 机房概述由于“两化融合云平台机房为新建设,将使用联通机房,选取旧有机房将作为“两化融合”云平台的运维监控中心和安全管理中心,承担对“两化融合”云平台的统一监控和管理,联通的机房只为设备提供运行环境。机房的服务内容如1所示:表21“两化融合”云平台机房服务列表厅P服务内容1A级标准机房2可用时积300多平米3可用机柜80多个4提供8小时以上的不间断供电5具备柴油发动机62N+1的空调组7完善的消防和监控(一)服务方式中心机房是“两化融合”云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云平台运行的物理载体,更是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服务实施的基础。将依托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两化融合”分公司提供的国家A级标准机房进行实施,提供满足业务管理系统要求的全方位数据中心服务。以标准通信级机房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强大的网络资源为依托,以高度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和高度可扩充的设施系统,为业务管理系统提供绿色、安全、可靠、快速、全面的机房服务。“两化融合”系统已建成的机房将作为业务操作机房接入到“两化融合”云平台的中心机房,各级企业部门可依托“两化融合”云平台与云平台的两级高速网络资源进行互联互通。中心机房作为“两化融合”云平台的物理载体,承载政府应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将面向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横向连接两化融合”各党政部门符合要求的机房,纵向连接各盟市中心机房。将已经建设的“两化融合”政府机房和其他单位的机房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机房资源共享。“两化融合”各厅局机房不再新建和扩建,将基础性、公共性应用部署至中心机房。1.1.3. 平台中心机柜系统本次为平台中心采用国家A级标准的联通机房提供白标准机柜和标准的PDU电源分配器,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服务器机柜参数:结构机柜框架采用型材前门锁四点扣住型材,铝型材嵌钢板网孔平门后门为左右网孔门,四点锁通风面积不小于柜门面积的65%,开启角度180承重:1000公斤材料冷轧钢板表面处理框架:浸涂底漆扁型部件:浸涂底漆,粉末涂漆供应范围带有专业进出线孔,顶部、底部、后部可分别进线,每个机柜带有前后两对19安装角规,4个水平调节脚,保证在地面不平时的柜体平稳。1.2. 网络建设1.2.1. 网络结构按照总体规划,依托“两化融合”综合服务云平台建设,实现工业企业五级网络的接入,旗县级以下通过互联网接入,可以有效解决“两化融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存在的数据交换困难、信息孤岛等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通过本系统建立网络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基于综合服务云平台网络实施架构如下页图所示:十韭比浮十寸际%4云平台网络拓扑百情柳卬心亘晌取心-I七迎中心DMZtf.uhwi=的揖中心HMM“两化融合”云平台采用区域化的设计,共划分十个安全域。分别为:1 .核心数据交换域(CoreSwitchDomain,CSD)核心数据交换域是整个云平台的中心区域,负责云平台各区域数据的交换。2 .业务数据服务域(BusinessDataService,BDS)为工业企业各类业务应用提供服务。3 .公开数据服务域(PublicDataStorageService,PSS)以服务方式向所有用户提供的用户数据存储功能,工业企业门户网站将部署在该区域。4 .平台核心服务域(PlatformCoreServic,PCS)平台核心服务域是整个综合服务中心的核心区域,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平台类服务。5 .业务数据存储域(BusinessDataStorage,BDS)业务数据存储域存储平台核心及不对互联网用户开放的数据。6 .业务管理服务域(BusinessManagementServices,BMS)提供运维管理、网络管理、平台资源配置管理、信息化基础资源交付与受理服务。7 .安全管理域(SafetyManagementDistrict,SMD)安全管理域提供安全管事中心发布、信息的展示、安全事件报表、风险态势分析、告警信息等,应用展示操作。8 .数据交换域(DataExchangeDomain,DED数据交换区主要提供平台各区域之间、平台与平台之间、平台与平台外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服务。为政府各部门和部署在平台应用和四大基础数据库交换、业务数据库交换。9 .业务托管域;(BusinessManagedDomain,BMD)(应用服务区)为托管在综合服务中心的各类业务(除门户及面向公众的业务)提供托管服务,提供相应计算资源、运行环境、安全设施等。10 .互联网应用服务域(InternetApplicationService,IAS)为互联网用户服务,提供面向公众的业务服务,如门户网站、市民邮箱系统等。1.2.2. 网络带宽和接入方式未来公司和证联公司负责网络接入设备的采购、安装、部署,内蒙联通负责提线路的提供和带宽保障。表22网络带宽和接入方式表在舁厅P所属层级接入单位接入方式网络市竟1省级“两化融合”工业企业1000MB“两化融合”下属机构基于互联网VPN(IPSec)20M-100M2市级工业园区基于互联网VPN(IPSec)100MB市属机构基于互联网VPN(IPSec)20M-100M3县(区)级县园区基于互联网VPN20MB县属机构基于互联网VPN(SSL)10MB4乡镇级镇机构基于互联网VPN(SSL)不少于10MB5村(社区)级村级机构基于互联网VPN(SSL)不少于4MB6云平台互联网出口500MB1.2.3. IP地址分配规划思路采用IP地址采用公有IP地址和私有地址两类地址双轨制编址方案。公有地址主要用于工业企业各类服务器和设备互联地址的分配,私有地址用于局域网用户主机和通过互联网接入用户地址的分配。为便于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降低网络扩展的复杂性,IP地址应根据网络中的应用级别成块划分,为每一级别应用分配一个独立的地址段,从而形成易于管理,便于扩展的层次性结构。IP地址使用采用域名而不是IP地址作为各类主机提供服务的方式,避免IP地址改动导致服务中断;应在普通局域网中采用私有地址,避免公有地址出现资源短缺;服务器IP地址应使用低地址段,从最小可编地址开始依次顺序分配使用;网络设备IP地址应使用高地址段,从最大可编地址开始逆序分配使用。IP地址规划地址总体规划1、设备互联地址设备名称IP地址子网掩码OSPF区域号核心交换机A10.16.254.1-9255.255.255.248Area0核心交换机B10.16.254.2-10255.255.255.248Area0入侵防御A10.16.254.5255.255.255.248入侵防御B10.16.254.13255.255.255.248防火墙A10.16.254.6255.255.255.248防火墙B10.16.254.14255.255.255.248汇聚交换机A10.16.254.3-11255.255.255.248汇聚交换机B10.16.254.4-12255.255.255.248核心交换机A-B10.16.254.17-18255.255.255.252Area0VPN-核心机10.16.254.21-22255.255.255.252Area010.16.254.25-26255.255.255.252Area010.16.254.29-30255.255.255.252Area010.16.254.33-34255.255.255.252Area010.16.254.37-38255.255.255.252Area010.16.254.41-42255.255.255.252Area010.16.254.45-46255.255.255.252Area010.16.254.49-50255.255.255.252Area010.16.254.53-54255.255.255.252Area000000000000000255.255.255.252Area0预留10.16.254.125-126255.255.255.252Area02、设备管理地址设备名称Loopback地址子网掩码OSPF区域号核心交换机A10.16.254.254/27255.255.255.255Area0核心交换机B10.16.254.253/27255.255.255.255Area0汇聚交换机A10.16.254.252/27255.255.255.255Area0汇聚交换机B10.16.254.251/271255.255.255.255Area0预留地址10.16.254.250-10.16.254.225/27255.255.255.255Area03、交换机管理地址设备名称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接入交换机110.16.254.221/27255.255.255.22410.16.254.222接入交换机210.16.254.220/27255.255.255.22410.16.254.222接入交换机310.16.254.219/27255.255.255.22410.16.254.222接入交换机410.16.254.218/27255.255.255.22410.16.254.222接入交换机510.16.254.218/27255.255.255.22410.16.254.222预留10.16.254.217-10.16.254.193/27255.255.255.22410.16.254.2224、服务器IPMI管理地址(VLAN3000)设备名称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服务器1192.168.100.1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2192.168.100.2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3192.168.100.3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4192.168.100.4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5192.168.100.5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6192.168.100.6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7192.168.100.7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8192.168.100.8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9192.168.100.9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10192.168.100.10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11192.168.100.11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12192.168.100.12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13192.168.100.13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14192.168.100.14255.255.255.0192.168.100.254服务器15192.16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