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11页)

上传人:vosvybf****vycfil... 文档编号:58511630 上传时间:2022-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1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1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共1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商丘市民权县城关一中 吴明琴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中的实词,用各种方式美读课文,领会本文简约之美。2、 赏析西湖雪后清绝的意境之美,学习白描的手法;体会本文写景与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3、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以痴为切入点。二、教学重点:通过痴人赏痴景,透过痴行悟痴心,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3、 教学重难点:赏析西湖雪后清绝的意境之美,学习白描的手法。4、 教学过程:一课时课前热身:同学们: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不敢奢望自己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但我希望这节课能在同学们的心里荡起几圈小小的涟漪。好下面为了给同学们加油,给老师鼓劲。我们掌声响起来。一:导学 同学们:我们饱览了气象万千的岳阳楼,畅游了四时皆美的醉翁亭,那么我们想不想到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去看一看?(出示古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过渡: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明艳妖娆生机盎然了。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解读张岱独特内心世界。听朗读,赏美文。二: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同学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同桌间互相检查,不会的可以问组长或者老师。(一) 读准字音是日更定毳衣炉火雾凇沆砀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二)理解字义1是日更定:2、雾凇沆砀:3、一芥(ji):4、焉得更有此人:5、客此:6、及下船: 7、喃喃(三)读懂内容,试译下列句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描绘第2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合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听老师配乐读一遍。讨论问题:(一)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从文中哪句话看出?张岱,早上六点独往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主旨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出?痴似相公的又何止两个金陵人呢?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文人,他们不仅有痴言痴行更有痴心痴情痴梦。他们的理想被现实吞没,只有痴情山水,在山水中寻找心灵的依托。(二)速读课文,结合题目,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痴人有痴行,痴人眼中有痴景 痴行痴景里透痴情1咬文嚼字品痴行张岱的 “痴行” 表现在哪里?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绝?消失想到了哪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什么这时会鸟飞绝,人踪灭?天太冷。可以说是滴水成冰呀,作者还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往看雪?更定 更定? 早上六点之时。十二月的黎明天寒地冻 滴水成冰。张岱却选择去湖心亭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像柳宗元一样清奇孤高。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舟子。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另外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是呀,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2身临其境赏痴景孤傲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合作来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大家想想,为什么请男生读前句?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就很有气势。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读好“上下一白”。三个“与”也要读得舒缓点。男生再读一遍。这次读得真好。不过,我发现了这句话中的一个问题。(“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中,三个“与”显得拖沓应去掉,你认为呢?)我们去掉读一读体会一下。我认为不能去掉。“与”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白茫茫一片,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去掉呢?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现在女生读一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味?轻柔点、渺小的味道。女同学读得很好,尤其是量词读得真好。只是这些量词用的妥当不妥当呢?我们一般会选择这样的量词来形容这些物呢?(“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不是要改成“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条、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 不要改。这样写,量词使用之精准传神, 更好地表现了朦胧。更好地表现了雾凇沆砀,天地苍茫的意境,景物的渺小。达到天人合一的妙境。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天地一片苍茫,显得很空旷、浩大。是呀,把人、物置于天地之间,突出大雪漫漫中人与物之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听到你们这样精彩的发言,真是美的享受。口技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和而已有什么作用?交代道具的简单反衬了艺人技艺的高超。那么这句写景的作用呢?把全景的浑茫难辨大境界与特写的物象依稀可辨写得文字简约意境丰富大更大,小更小“一”字境界全出。“而已”一种感慨,景啊,人啊,不过是沧海一粟罢啦,在苍茫大地中,他们似有似无,原来在痴人眼里有痴景,在山水之外感受天人合一。我们平时写雪景会怎样写?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张岱这样写没有?没有。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不事雕琢,这种写法就是白描。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侧面写出雪笼西湖,白色苍茫之景,宛如中国画的写意山水画。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 少用形容词和修辞,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作如实的交代。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隐隐约约感到作者具有怎样的品性吗?超凡脱俗、孤独你已经触碰到了张岱的内心。我们看看张岱对自己的叙述,进一步去了解他。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亡后不仕。曾参加过反清复明斗争,晚年隐居浙江剡溪山中。明末清初小品文的代表作家,他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境,意趣深远,也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张岱少时过风雅生活,明朝亡后繁华生活一去不复返,变成一地碎梦。所以他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 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 陶庵梦忆序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天地苍茫,感受痴人痴景,感受天人合一。3知人论世悟痴情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独脱俗的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谁呢?金陵人。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在世俗之外找到天涯知音,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啊?金陵人在亭上见到张岱心情如何?用文中的词表述:大喜。同学们你们揣摩一下这个大喜,用朗读来表现大喜之情。让学生朗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我听出了欣喜和激动啊。你现在可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吗?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这样?怎样?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增添成分,让意思表达的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这样-的人间加上词语。有此雅兴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脱俗之人!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 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字做什么解释? 尽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勉强喝下三大白就匆匆告辞。 张岱为什么没有金陵人那份喜悦激动呢? 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另外,我们要学会“知人论文”,结合张岱的生平,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张岱简介“明亡后不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忆什么?忆前尘影事。引用资料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陶庵梦忆自序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散头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野人。亲戚朋友看到我,就象看到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常常想自杀 是什么让张岱无法大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字里行间我们总能读到这种追念故国的情思。请速读全文,试着寻找作者表达对已逝明朝留恋的词、句。崇祯五年十二月这是什么纪年?明。文章写于明亡后清朝时。实际上,张岱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诗的小品 小品的诗张岱就是这样痴迷于他的故国。3小结课文板书:(画痴心) 老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找“痴行”、品“痴景”、议“痴心”,已经体会到了张岱的痴,痴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老师配乐朗读,读出情味。 最后让我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听老师的朗读走进西湖雪景,走进痴人张岱。 同学们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并走进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真是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江冰。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四测学:放到课下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