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57686904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整合课件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 元 整 合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岳麓版岳麓版必修必修知识系统知识系统线索归纳线索归纳专题线索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1)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2)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3)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4)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5)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外关联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点比较比较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产生的背景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空前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中产生的分布地区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部门,没有深入农村西欧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并深入到农村不同点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发展环境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不同点结果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同点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审题就这几招审题就这几招 第第6招招分析分析比较比较归纳归纳概括概括评价评价说明说明非选择题的设问用语非选择题的设问用语(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如何审如何审例题(2014新课标全国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1.分析、比较分析、比较是历史学科命题中最常见的命题用语。因为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它常见的形式有:(1)根据分析;结合所学,分析实例1:2014年天津卷第13题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实例2:2014年重庆卷第13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比较(对比)分析(指出);分析有何不同(相同之处)?实例3:2014年天津卷第37题第(3)问: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实例4:2014年广东卷第38题第(3)问: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审题方法指导“分析”思维在审题时要注意:(1)分析什么?如例1:“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例3“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2)依据什么分析?如例2,要求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例4只要求“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比较”思维在审题时要注意:(1)比较什么?要求说明什么?比较是手段,说明是目的,重心在于说明。(2)试题要求找“相同点”“不同点”还是“异同点”?根据要求进行思考。(3)分析、比较类设问,一般情况下答案要求都相对详细、具体,要有史有据,言之有物。2.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是历史命题设问中常见的思维形式用语。主要用于对历史材料和历史现象的总结、提炼。常见的命题句式为:(1)根据归纳实例5:2014年重庆卷第14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实例6:2014年福建卷第38题第(1)问: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2)根据概括实例7:2014年福建卷第38题第(3)问: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实例8:2013年山东卷第29题第(1)问: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第(3)问:据片断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3)依据列举;依据指出实例9: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实例10:2013年天津卷第12题第(3)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审题方法指导这类试题的审题要点主要有:(1)归纳、概括的内容是什么?这是答题的核心。(2)依据什么,即从哪些地方去寻信息源?不外乎“材料”“所学知识”“二者结合”。(3)答案要精炼、概括,要点化,文字浓缩。(4)概括要求准确、全面、完整。3.评价、说明“评价”与“说明”两个词汇是在历史学科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用语。“评价”用语通常的用法为:(1)根据评价(评述、评析)实例11:2014年福建卷第38题第(4)问: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实例12: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实例13:2010年江苏卷第23题第(1)问: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2)根据说明实例14:2014年山东卷第46题第(2)问: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实例15:2014年安徽卷第36题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审题方法指导关于评价类用语的试题,要注意如下几点:(1)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即评价什么、找到关键词或核心词,如例11要求评述“在近代科举制在中西不同的命运”,例12,要求评述的是“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2)要明确评价的根据材料,如例11、例12,都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3)要明确评价的限定角度,如例13,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另外还有其他的限定,如从“积极”或“消极”影响等。(4)评价要求客观、公正、全面、史观先进、史论结合、摈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阶级斗争观点。关于说明类试题,“说明”二字使用最为普遍。它往往与其他的用语结合,如“分析说明”、“比较说明”、“概括说明”、“归纳说明”等。说明即文字表述形式,可联系语文体裁中的“说明文”,要求表述准确、用语恰当、文字简炼、观点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