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农村金融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7430639 上传时间:2022-02-2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农村金融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财政与农村金融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财政与农村金融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卓越管理方案您可自由编辑】(金融保险)财政与农村金融2020年5月多年的企业咨洵顾问屋侬,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落地执i亍的卓越管理方窠,值得您下我拥有财政与农村金融一、考试说明1 、考试要求: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全试卷共计60题,其中客观题(60%),主观题(40%),财政与金融各占一半。2 、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2)双项选择题;(3)多项选择题;(4)判断改错题;(5)简答题;(6)论述题;(7)案例题,共计7大类。3 、答题技巧:(1)自信;(2)先易后难;(3)审题严格;(4)观点明确。教学内容第一章财政概述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财政1 、经济增长2 、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GDP=C+I+G+NX(export-import)3 、市场经济的优点与缺点(1)优点:以价格作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提高生产率,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不断克服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2)缺点:人们的有限理性,尤其对“公共物品”投资缺乏动力,供给不足;此外,社会成员的收入不均等,公平问题明显,为了消除社会不公平,体现“公平”和“效率”,维护国家安全等,必须借助于财政的投入。第二节国家财政概述一、财政的概念(一)什么是财政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与再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系。(国家强制力,是一种无偿地从社会制造的物质财富中分得的一部分)2、社会再分配如何实现?3、财政的用途:(二)财政的基本特征1 、强制性、无偿性特征:2 、采用国家信用:若国家破产了怎么办(旧中国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迪拜债务危机)3、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要素:( 1)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 2)对象是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主要是剩余产品或剩余产品价值。( 3)形式主要是价值形式:主要以货币的形式(实物形式的如以住农村的公余粮征收)。( 4)目的: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进行的分配)。二、财政的产生财政产生的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政治条件。即社会生产力提高后,出现了社会产品的多余;其此,国家的产生即国家为了维护其存在和实现其职能,需要占有一定的物质力量,消费一定的物质资料(国家作为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本身并不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只有依靠其权力去占有另一部分社会产品)。三、财政的发展1、财政范围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和完善。(从最初的税收,到公债、财政政策、国家预算、财政补贴等);2、财政分配形式也随着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由同时采取劳役、实物、货币三种形式,发展到采用单一的货币形式(中国历史上修筑万里长城、地租);3、财政管理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日益加强和完善(财政思想、财政方针、政策、制度规定)。4、财政的作用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从简单的集资到间接干预经济或调控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四、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以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分配活动及其所反映的分配关系为研究对象。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简介一、西方公共财政学中的财政概念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集中描述政府与预算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政府支出、公债等。现代公共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现已涉及政府决策程序、投票方法等方面,但仍然是仅仅对与预算有关的行为感兴趣。二、公共财政学的发展1、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发展:一是斯密(1776)时期主要限于政府对财政的管理;二是从简单的财政收支行为扩大到对私人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甚至扩大到直接介入生产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企业。实际上是公共部门与私人经济部门之间的界定问题,其研究往往是从市场失灵开始的。此外,还有公共部门产品的定价问题及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等问题。如:(1)市场为何不是万能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要有政府的干预;(2)公共部门产品定价(如自来水、煤气等如何定价?)2、我国公共财政学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完善。第四节社会主义财政的职能一、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1)分配资金的职能;(2)调节经济的职能;(3)监督管理职能。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1 、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对资源起配置作用,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2 、市场失灵:(1)市场调节是短期调节,而非长期调节;(2)市场的调节具有滞后性,往往造成“马后炮”式的调节;(3)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市场只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方向,不能反映社会需求的数额;(4)市场的调节受企业局部利益的最大化支配,并非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5)在一定领域调节无效(如基础设施非盈利性);(6)市场不能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问题。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1)通过经济资源的配置与财富的分配,把社会上所有的资源有效用于生产,实现效率目标;( 2)通过对社会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分配状况趋于公平合理,避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出现;( 3)通过对社会总产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调节,使社会经济均衡、稳定、协调地发展。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1、资源有效配置:(1)市场经济不能提供公共产品:私人生产部门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2)市场经济要求利益边界和所有权的精确性:当某种经济活动导致外部其他人受益(外部性收益)或受损(外部成本),如环境保护或受损,而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个体收益或成本当中时,市场有效配置的前提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3)西方经济学理论认识,只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2 、收入公平分配职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承担公平分配的职能是因为市场分配不能解决社会财富分配过分悬殊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3 、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适当的政策配合,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及平衡增长的目标。经济稳定的含义:(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对外收入状况良好。问题:论述财政的职能及特征。第二章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的概念1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取得的收入。2 、注意事项:(1)一是财政收入应该是充当支出财源,但并不一定是在这种意图下获得的,例如罚金。(2)二是财政收入为一历史范畴,在历史进程中,财政收入由实物与劳动形式逐渐发展到当今的货币形式。(3)财政收入是为财政支出充当经费来源。二、财政收入的原则1 、发展经济,广开财源原则。第一,要把财政收入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即聚财取决于生财;第二,组织财政收入必须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广开财源(具体策略主要来源于税收制度的调整)。2 、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物质利益兼顾的原则( 1)正确处理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和国有企业分配关系,对于国家和企业都是有利的(财政来源于国有企业的纯收入的一部分,利改税);( 2)正确处理国家与集体经济的分配关系;( 3)正确处理国家与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分配关系;( 4)正确处理国家与个体生产者、经营者、职工劳动者的关系。3、区别对待,合理负担原则合理负担原则实际上主要体现了一种公平分配收入的社会要求,根据收入水平确定负担水平(如个人所得税税率)。三、财政收入的构成(一)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社会产品价值=C+V+M)1 、C部分:C作为补偿基金,是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一部分是补偿消耗掉的劳动对象的价值;另一部分是补偿消耗掉的劳动资料的价值。2 、V部分:即劳动者的工资收入。3 、M部分:作为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利润,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即社会纯收入。(二)财政收入的实物构成财政支出的结构必须与物资的内部结构相一致,即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三)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1、农业:农业税及农业直补政策(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及其政策含义?)2、工业:3、建筑业:4、交通运输业:5、商业:6、其他:四、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2、债务收入:主要包括国债、地方债券、企业债券(少)等。3、企业收入:主要为企业的利润。4、其他收入:(1)事业收入;(2)规费收入;(3)公产收入。第二节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是一个财政的政策选择的反映,如果政府决定以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那么财政支出实际上就是执行亮相政策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二、公共产品理论1 、公共产品的定义:是那种对任何个人不会产生突出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产品,必须通过联合行动来提供(注意与私人物品相区别)。2 、公共物品的属性3 1)非排他性:如何能做到排他性(搭便车何意?)4 2)消费的非竞争性:指当一种商品在增加每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往往导致对其消费的过渡现象,如免费公园内的垃圾、污水等)。3、准公共产品(混合产品):既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如教育、卫生、保健等。三、财政支出的原则1 、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 1)量入为出原则:坚持财政收支平衡,不搞赤字。( 2)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按比例安排支出原则。( 3)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原则;( 4)谁受益谁负担原则。2 、西方公共财政学中对财政支出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由政府财政配置的资源在使用时也应以获得最大社会效益为原则。( 2)公平原则: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公平状态。一是横向公平,同等对待同一层次居民;二是纵向公平,差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居民。( 3)稳定原则:第一,高度的就业水平;第二,物价稳定;第三,满意的经济增长率;第四,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4、效率原则:四、财政支出的分类1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划分:购买和转移支付(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不同)2 、按国家职能来划分:国防、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和社会支出。3 、按最终使用分类: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4 、按预算体制分类:中央支出与地方支出。5 、按我国现实预算支出划分:五、财政支出的形式1 、无偿拨款:是财政支出以拨款方式付给使用单位,不要求直接归还的资金。2 、有偿拨款:是财政支出以信贷方式发放的资金。( 1)基本建设投资的拨改贷:( 2)财政周转金:资金有偿使用,规定一定的归还期限。( 3)专项基金:国家对某些特殊经济支出、事业支出根据其性质单独设立基金,以便对这些支出进行管理的一种制度。( 4)贴息: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财政实行有偿使用资金或本应由财政支出的转由银行解决,为企业提供有偿资金的补充方式。第三节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农业支出的意义和方式1、农业支出的意义1)增强农业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保证人类对农业产品正常、均衡的发展需要:( 3)稳定国民经济的基础:( 4)缓解农产品供给需求弹性不足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损害: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供应缺乏弹性2、农业支出的形式:无偿拨款;财政信贷-支农周转资金形式;财政贴息形式;农产品价格补贴形式;国家利用银行信贷形式等。二、农业拨款1 、农业拨款的内容:( 1)农业基本建设拨款:( 2)农业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3)农业企业流动资金拨款:( 4)农业事业费拨款:( 5)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支出:6)专项资金支出:7)农村救济费( 8)医疗、社保等:2 、农业拨款的使用原则( 1)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原则:( 2)照顾重点、择优供应原则:( 3)支农资金与物资供应相适应的原则:( 4)资金使用责任制原则:3 、农业拨款的监督拨付银行监督拨付农业拨款,不是单纯的支付监督、付出即完事,而应当包括农业拨款资金运用的全过程,从始到终都要进行监督。三、财政支农周转金1、财政支农周转金的作用( 1)壮大财政支农资金力量:( 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用活财政支农资金:2、财政支农周转金的发放和回收问题:1 、我国历年财政支农资金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广东省)2 、论述财政支农资金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章国家税收第一节税收及税收制度一、税收的概念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法律规定标准,向经济单位或个人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二、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三、税收的职能与作用1 、职能:第一,组织收入的职能;第二,调节经济职能;第三,监督管理职能。2 、作用:四、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1 、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 、征税对象:课税对象、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标的物(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3 、税率:(1)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4、纳税环节:5 、纳税期限:6 、减税、免税:一是起征点;二是免征额。7 、违章处理:五、税收的分类1 、以税制结构的单一或复杂为标准:2 、以税收收入归属于哪一级政府的税种:中央(增值税、关税)、地方(土地增值税等)、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所得税)。3 、以税收的收入形态为标准,分为实物税与货币税:4、以税收的用途为标准,分为一般税与特定税:5 、以税收的存续性为标准,分为经常税和临时税:6 、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增值税)和从量税(香烟、油品):7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内税与价外税:( 1)价内税:税收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消费税等);( 2)价外税:是税收作为价格外加部分的税种(增值税):8 、以税收是否涉及外国政府的权益为标准,分为国内税与涉外税:9 、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前转(向消费者转移)和后转(向生产者转移);10 、以税收的课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流转税(4):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5):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资源税(4):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行为税(4):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财产税。第二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税制改革情况1950年统一全国税征;1953年税制修订;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和统一全国农业税制;1973年全国试行工商业税。2、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四届三中全会前的税制改革1 、实行利改税:2 、开征三个涉外所得税,健全涉外税法:1980年起先后开征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国企业所得税。3、开征工商税收的几个新税种3、 1994年税制改革情况1 、流转税的改革:(1)在生产环节和批发零售环节全面实行增值税;(2)在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3)对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2 、所得税改革: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30%+3%),外资企业所得税(15%)。3、其他税种:第三节我国主要税种一、增值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1、增值税的特点:( 1)增值税只就商品和劳务流转额中的增值部分征税,避免了流转税中的重复征部问题。( 2)增值税实行普遍征收和道道征税的原则(多环节征收)。( 3)增值税税负稳定,合理和一致(税率固定)。2、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1)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销售动产和不动产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动产货物。( 2)纳税人:凡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企业租赁或承包给他人经营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为纳税人。3、增值税的税率( 1)17%为基本税率:适用于一般应税商品和劳务;( 13)13%为低税率,适用于以下:第一,粮食、食用植物油;第二,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碳制品;第三,图书、报纸、杂志;第四,饲料、化肥、农药;第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4、增值税纳税额的计算( 1)一般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其中,销项税额=应税销售额*适用税率。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2)小规模纳税人计算:小规模纳税人不享有税额抵扣权,取不到增值税专用发票。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为不含税销售额,应首先进行换算,按一般纳税人确定销售额的方法确定,征收率为6%)。5、增值税减免税规定(1)增值税减免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无权实施;(2)将增值税的减免范围大大缩小,减免税环节也相应减少。(3)增值税免税项目:第一,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第二,避孕药品和用具;第三,古旧图书;第四,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第五,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第六,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所需进口的设备;第七,由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第八,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二、消费税1 、消费税的概念及特点是对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数量征收的一种税。( 1)选择部分消费品征税:( 2)采用差别税率:( 3)单一环节征收(只在一个环节征收,其他环节不再征收)。2 、征税范围与纳税人(1)征税范围:第一,对人类身体健康、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鞭炮、焰火。第二,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如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第三,石油能源消耗品,如汽油、柴油等。第四,高档消费品及附属品,如小汽车、摩托车及汽车轮胎。2)纳税人3 、税率及其计征(1)税率:(2)计征:应纳税额=应纳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纳消费品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营业税1 、概念及特点( 1)概念:是对提供应纳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 2)特点:第一,税源稳定;第二,营业税按行业设计税目。2 、纳税人与征税范围( 1)纳税人:( 2)征税范围:3、营业税的计征及减免四、企业所得税1 、概念: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3、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税率和税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 1)收入类型:( 2)准予扣除的部分:( 3)不予扣除的部分: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五、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略)六、个人所得税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2 、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3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及减税免税1)征收方法:(2)减税和免税:P68-69。第四节纳税人与纳税制度一、纳税人、代征人与办税人纳税人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按照税法规定,直接对国家承担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负有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简称代征人,代征人也应该按照规定履行代征、代扣、代缴义务,并按规定的期限代缴入库。二、纳税人应遵守的纳税制度1、办理税务登记:2、办理纳税签定:3、建立帐务及发票管理:4、办理纳税申报:5、进行纳税自查:第四章财政投融资及国债第一节财政投融资、国家信用及财政投融资1 、国家信用:以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按照信用原则筹集财政收入和运用财政支出2 、类型:是以国家为主体(中央财政投融资以中央政府为主体,地方政府投融资以地方政府为主体)二、我国发展财政投融资的必要性1 、发展财政投融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要求。( 1)财政投融资使资金市场更加协调,更加完善。( 2)可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又能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困难。2、发展财政投融资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3、发展财政投融资是实现财政职能拓展延伸和更新的客观要求。三、财政投融的构成1、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邮政储蓄存款、社会保险基金、保险公司基金的结余、债务收入、预算内各项周转金、预算外专户存储资金、预算执行中的间歇资金、财政机动财力以及其他拆借资金。2、财政投融的资金运用:主要投向与经济紧密相关的农业、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重点企业的出口创汇,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区等。四、财政投融资的原则1 、政策性:资金使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服务的。2 、有偿性: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要求回收本金并收取一定的使用费。五、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机构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第二节国债一、国债的概念:是国家凭借其信誉,以政府的名义采用信用的方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有借有还,到期还本付息。二、国债的种类1、按国家举债形式: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按国债偿还期限: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3、按照发行的地域:本国的公债和外国的债券;4、按照举债的方式:自由公债和强制公债;5、按国债用途:赤字公债和建设公债。三、我国国债的内容1、国内债务( 1)发行公债:( 2)发行国库券:债券价格=债券面额*(1+债券期限*利率)*(1-贴现率*待偿期限)P84。( 3)国外债务:政府借款、国际金融组织借款、其他国外借款收入、地方政府向国外借款收入、发行国外债券。四、国债的作用1、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2、有利于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3、有利于激励人民的爱国精神。第五章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家预算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一、财政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体制1 、概念:它规定中央同地方及地方上下级政权之间、国家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以及资金的划分。2、内容: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以及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其中,国家预算在财政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在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它对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其他构成部分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2 、确定财政的分组管理: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是确定财政分级管理的依据(五级预算)。3 、确定财政收支划分:1994年的改革,收入按税种划分,支出按行政隶属划分。3、确定地方的机动财力: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1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的意义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内容:( 1)统一的财政方针政策;( 2)统一的财政计划:( 3)统一的财政规章制度:四、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1、分税制的一般概念:它是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分工、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按税种将税收收入划分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和中央地方共享收入,核定支出基数,确定合理的上解和补助数额的一种分级预算管理体制。2、分税制的主要内容:3、实行分税制的意义:1)有利于促成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2)有利于提高中央财政的收入比重;3)有利于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40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第二节国家预算及决算一、国家预算的概念、特点与组织形式1 、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编制的每一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平衡的计划,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2 、国家预算的特点:综合性、法律性和计划性。3 、组织形式:( 1)单式预算:它是把预算年度内国家预算的全部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汇集编入单一的总预算内,而不区分各项财政收支的性质。( 2)复式预算: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二、国家预算的编制1、国家预算编制的原则:( 1)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2)坚持预算收支平衡;(3)统筹兼顾,确保重点;(4)建立预算后备。2、国家预算编制:我国预算编制程序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三、国家预算的执行1 、国家预算执行的机关:各级财政部门。2、国家预算执行的任务:第一,入库与划拨;第二,合理、节约;第三,平衡。(收、支、管、平)。四、国家决算2 、国家决算的概念意义: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报告,也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的集中反映。3 、编制决算前的准备工作:4 、编制程序及审批:国家决算的审批权也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有。国家决算的审批一般是和下一年度国家预算的审批同时进行,地方各级总决算由地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第六章农村金融概论第一节农村金融概述一、农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1 、概念:它是以资金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各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2 、特点:第一,在货币流通的组织管理上,由于农村幅员广阔,各经济主体的分布较为零星分散,农村金融相对薄弱;第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信用活动中的交易费用相对较高;第三,农村金融市场与投资方面市场化程度较弱(证券投资水平低);第四,农村金融受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很不稳定。二、农村金融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它研究以信用手段筹集、分配与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研究这种活动所反映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及其内在联系;第二,它研究如何按照这种内在联系组织好农村中的信用活动、资金运动和货币流通,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三、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1)农村经济决定农村金融;( 2)农村金融影响农村经济;2、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融通农村货币资金、优化配置农村社会资源;( 2)稳定农村货币流通,保证农村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3)健全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与完善;第二节农村信用体系一、信用的概念:是指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行为。特征:第一,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支付利息);第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转移的只是货币的使用权);第三,信用是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的,信用一旦产生以后,信用就超过了交换的范围,延伸到非商品领域,而形成其特有的运动规律,仅作用于商品经济。二、信用的形式1 、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买卖中工商企业之间采取赊销方式实行延期付款或预付贷款所发生的借贷行为。2、银行信用:是指以货币的形式向工商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信用。3、国家信用:4、消费信用:对耐用消费品提供中长期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5、国际信用:第三节利息和利息率一、利息:是指债务人为取得货币的使用权而向债权人支付的超过本金的一部分货币额。二、利息率及利息的计算方式1 、利息率:利率=利息额/货款总额*100%;2 、利息的计算方法:1)单利:I=P*i*n(2)复利:I=P(1+i)n-13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的影响;(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的影响;( 3)国家的政策、法律的影响;( 4)国际利率的影响(资本追逐高利率);四、利率对经济的影响1 、对聚集社会闲置资金的影响;2 、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成本支出);3 、对调整产业结构的影响(国家控制产业的发展可以按贷款的利率的高低来划分);4 、对市场物价的影响(提高利率,货币供应量减少;降低利率,货币供应量增加)第七章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第一节金融组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一,金融运行中资金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的转移是通过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的;第二,金融机构对劳动投入量的增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金融机构的产值增加直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第二节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概述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原来的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改革逐步形成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统一监督和管理下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导向,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调节,农村民间借贷为补充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组成1 、国家银行信用:2、农村合作信用:3、农村民间信用:第三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性质与任务2 、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金融性机构;2、任务: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来源1 、业务范围内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2、发行金融债券;3、财政支农资金;4、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5、境外筹资。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组织机构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管理1、机构的管理权限:2、贷款业务:3、资金管理:第四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沿革及其商业化1 、发展沿革:2、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第一,理顺产权关系;第二,追逐利润目标;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二、中国农业银行的性质、特征与经营管理2 、性质:是经营货币资金和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3 、特征:4 、业务范围:第五节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沿革1 、普遍建社阶段:农业生产互助组、农村供销合作和农村信用合作社。2 、巩固提高阶段:3 、曲折反复阶段:4、改革发展阶段: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性质、特征和机构设置1 、性质:是农村居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入股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2 、特征:第一,组织上的群众性;第二,管理上的民主性;第三,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第四,对农村经济活动的调节性。3 、机构设置:在县一级设立信用合作联社,也称县联社。三、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1 、积极开展农村中各项存款和社员储蓄,为支援农村经济建设筹集更多的资金;2、放好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3、积极开展各种代理、代办业务,开展信托、咨询、信息服务等;4、积极引导民间借贷;5、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扶持农村中部分困难地区和困难户脱贫致富;6、在不设立国家专业银行基层机构的地方,代理、代办国家专业银行在农村的一部分业务。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地位第六节其他融资渠道一、农村合作基金1、农村合作基金会的产生背景及原因:2、农村合作基金的组织形式及作用:第一,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二,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三,平抑了民间高利借贷,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3、农村合作基金的消亡:第一,游离于中国金融组织体系之外,缺乏中央银行的监管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协调;第二,政府行为影响较大;第三,违背了为农服务的宗旨。二、农村民间借贷1、农村民间借贷的形成:有偿无息借款、利息借款和高息借贷。2、农村民间借贷存在和发展的原因1)它是同目前农村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相适宜的;(2)它是行、社融通资金的必要补充;(3)农村民间借贷具有形式多样、方便灵活、手续简便、投向自由的特点。2、农村民间借贷的作用3、农村民间借贷的缺点:第一,盲目性;第二,易于产生民间纠纷;第三,个别人利用民间借贷进行高利盘剥。4、对农村民间借贷的政策:“积极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错害”。如何深刻理解当前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的产生及其对我国农村金融政策的反思?第八章农村金融业务第一节农村储蓄存款业务一、农村储蓄存款的政策与原则1 、储蓄存款的政策:对利息征收所得税。2 、储蓄存款的原则:“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二、储蓄存款的种类1 、活期储蓄存款:活期存单储蓄、活期存折储蓄、活期支票存款储蓄、代发工资转存储蓄。2 、定期储蓄存款:整存整取定期储蓄、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本取息定期储蓄、整存零取定期储蓄、保值储蓄。3 、定活两便储蓄:二、储蓄存款的组织与管理1 、要积极做好储蓄的宣传工作;2 、加强储蓄调查研究;3 、搞好储蓄存款分析;4、不断提高储蓄质量;5 、不断开发新的储蓄种类;6 、实行奖励制度;7 、加强利率管理;8 、强化储蓄管理工作。第二节农村贷款业务、农村贷款的政策与原则1 、农村贷款的基本政策:第一,继续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支持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第二,积极支持农村工业企业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认真做好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工作,对国家专项储备,定购部分所需贷款,要优先安排,对其他农副产品的,实行以销定贷。2 、农村贷款的基本原则:二、农村贷款的种类1 、农村工业贷款:2 、农村商业流动贷款:3 、集体农业贷款:4、农户贷款:三、农村贷款的基本制度1、农村领土的对象及条件:第一,要体现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任务和政策的需要,反映信贷资金的本质要求;第二,要有利于发展信贷的杠杆作用,符合贷款原则的要求;第三,要以信贷能力为基础,体现贷款投向政策的要求。2、银行贷款的程序和手续:P155-156第三节农村转帐结算业务一、银行结算1 、概念:又称货币清算,是由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划拨及其他款项往来引起的货币收付行为。2 、转帐结算的作用:第一,加速商品资金的周转;第二,节约资金,调节货币流通;第三,保障结算资金的安全;第四,扩大银行资金的来源;第五,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二、结算原则和纪律1 、结算原则:第一,恪守信用,履行付款;第二,谁的钱进谁的帐,由谁支配;第三,银行不垫款。2 、结算纪律:第一,单位和个人办理结算,必须严格遵守经济纪律;第二,银行办理结算,必须严格执行结算办法的规定。三、农村转帐结算的方式1 、银行汇票:( 1)概念: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2)适用范围:用于单位、个体经济户和个人向异地支付各种款项。2 、商业汇票( 1)概念: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 2)适用范围:在异地和同城都可使用,适用于企业单位先发货后收款或双方约定延期付款的商品交易。3 、银行本票4 1)概念: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办理转帐或支取现金的票据。5 2)适用范围:在指定城市的同城范围内使用。单位、个体经济户和个人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以及其他款项的结算都可以使用。4、支票6 1)概念:是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给收款人办理结算或委托开户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票据。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7 2)适用范围:在同一城市或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可以用于单位、个体经济户和个人进行商品交易、劳动供应、清偿债务等款项结算。5 、定额支票( 1)概念:( 2)基本规定:6 、汇款7 、委托收款( 1)概念:收款人委托银行收取款项的结算方式,分为邮寄和电报划回两种,收收款人选用。( 2)适用范围:在同城、异地均可办理。8 、托收承付(1)概念:是收款单位根据经济合同向购货单位发货后委托银行向异地购货单位收取款项,由付款单位向银行承认付款的结算方式。9 、信用卡( 1)概念:是一种由银行或专营机构签发给信用良好的持有人,由其在约定银行,商店等部门存取现金或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费用的信用凭证。( 2)适用范围:可在同城或异地的特约商店、饭店、宾馆购物或消费,也可以在农业银行指定的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第四节农村信托与租赁业务一、金融信托业务信托:是信任委托和受托。金融信托,指银行部门接受委托单位(人)的资金或财产并按其目的和要求代为管理或运用的融资行为。1、金融信托的特点和职能( 1)特点:第一,融通性较强;第二,服务性较强;第三,稳定性高;第四,计划性较差。( 2)职能:第一,融资职能;第二,信用服务职能;第三,财务管理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