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云制造小镇产业融合的特征、机制与路径探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271512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案例:云制造小镇产业融合的特征、机制与路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典型案例:云制造小镇产业融合的特征、机制与路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典型案例:云制造小镇产业融合的特征、机制与路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制造小镇产业融合的特征、机制与路径探究由浙江引领示范的“特色小镇”建设,正在国内刮起一股“旋风”,省内规划 建设“热火朝天”,省外参观考察“慕名而来”,中央高度肯定全国推行。云制造 小镇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小镇建设的长期目标是打造成为我国云制造技 术的创新源、浙江智能制造业的新引擎。 本文将理论的热点和实践的热点结合起来, 以云制造小镇为例,对产业融合进行研究,以期加深人们对产业融合和特色小镇的 认识,为特色小镇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一、理论研究综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产业融合趋势。进入新世纪后,第二产业产业链向一、三产业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制造业的服务 化尤为明显。在浙江,产业融合的空间载体先后从工业园区过渡到产业集聚区,再到现在的特色小镇,正在上演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融合的2.0版。1、关于产业融合的理论综述。 在国内,于刃刚教授最先提出三次产业的融合趋势(1997 )。周振华(2003 )认为产业同和意味着传统产业边界的消失和经济服务 化趋势,产业间新型的竞争协同关系的建立和更大的复合经济效应。除了产业竞争、政府管制的视角,国内学者还从价值链、系统论和分工的视角对产业融合进行了分 析。朱瑞博(2003 )将价值模块整合和产业融合结合起来,认为通用标准模块是产 业融合的实现载体。胡永佳(2007 )提出产业融合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是产业 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的过程和结果。此外,胡永佳还阐述了产业融合的效用。马建(2006 )不但分析和产业融合的原因,还研究了产业融合的效应、识别原则和 衡量方法,认为多数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相融合的结果,使整个产业产生了升级效 应。陈柳钦从分析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演进方式、融合效应入手,提出了产业融 合进程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包括制定合理的产业技术政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教育,等等。在具体的产业融合技术层面,国内外研究得最多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融 合。高觉民等(2011 )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内在互动机理模型,基于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内部分行业与制造业均呈存在显著 的互动发展。刘曙华(2011 )从空间集聚视角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极大地促 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演变。顾乃华(2010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度较高有助于提升工业企业利润。冯泰文(2009 )将生产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设定为中介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能促进了制造业进步。王成东(2015 ):以产业融合动因强度为研究对象,基于装 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特征,构建以SFA和C-D生产函数为基础的产业 融合驱动因素驱动强度测度模型,对中国内地30个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测度两大产业融合动因驱动强度及不同区域融合动因驱动效率,揭示产业融合 动因驱动规律,并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此外, 国内对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如翁钢民(2016 )研究了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性。2、关于特色小镇研究简述。随着实践的推进,理论界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也越来 越多。学术期刊网数据显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以特色小镇为题名的期刊论文达到250余篇,其中多数是研究浙江特色小镇的文章。 从现有文献来看,呈现出“两 多两少”的特点。一是决策咨询或宣传贯彻的“官方”文章多。其中最为经典的是 原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发表在今日浙江 2015年底24期上的文章特色小镇是浙 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这篇文章可看作浙江特色小镇的顶层设计,也是对各界 关于特色小镇答疑解惑。这篇文章阐述了建设特色小镇的现实意义、内涵特征和根 本动力。这篇文章成为众多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石”。二关于特色小镇个体 的纪述报道多。比如,关于余杭梦想小镇、桐庐健康小镇的新闻报道比较多。三是 从理论角度考察分析特色小镇的论文很少。浙江社会科学组织省内学者对浙江 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意义、经验、启示、建议等进行研讨的成果。例如,卫龙宝、 史新杰分析了浙江特色小镇的内涵、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相关的国际经验、提出 了对策建议,盛世豪从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分析了特色小镇,卓勇良从公共政策供给 的角度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作了理论分析,等等。除此之外,朱莹莹研究了嘉兴市 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陈夙等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研究了众创空间创业生态 系统的特征、结构、机制与策略。四是实证研究或定量分析的论文少。这可能是受 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毕竟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事物才出现刚刚一年的时间。中共浙 江省委党校2016年第5期集中刊发了浙江省委党校专家关于浙江特色小镇的理论 研究,主要是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力空间布 局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综上所述,现有文献特色小镇产业特征和内涵方面的研究不多。以云制造小镇 为样本,以产业融合为理论为支撑进行研究,是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有效补充,能提 供特色小镇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案例。二、云制造小镇产业融合的特征临安云制造小镇从“出生”就天然带有产业融合的基因,着眼工业与服务业融 合,着力科研院所与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已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成功 案例,产城融合、社区功能将衍生生活服务业,实现二产和三产的深入融合。具体 体现在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目标定位上。1、在功能定位上,云制造小镇建设要实现现代制造业与先进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主要目的是顺应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 ”的发展趋势,以“制造+服务”核心 理念为引领,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全过程中的系 统集成与应用,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引 进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成为全省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的 集聚区和示范区。2、 在产业定位上,云制造小镇是青山湖科技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设云制造小 镇,云制造小镇是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也是临安正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上,围绕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提升改造,更加聚焦云制造研发服务、 智能装备制造业两大产业集群。3、目标定位上,小镇建设的长期目标是努力打造成为我国云制造技术的创新源、 浙江智能制造业的新引擎。三年计划是到2017年完成投资79.1亿元,建成孵化器、 标准厂房50万方,集聚科技型企业500家,引进创客团队50个,集聚各类创客群 体5000人,智能装备产业提升实现产出超过 200亿元。旅游人数超过25.3万人, 带动临安东部青山湖旅游区块发展,实现旅游收入大提升。三、云制造小镇产业融合的机制1、制造业的服务化。云制造小镇脱胎于青山湖科技城, 而青山湖科技城以临安 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依托,产业基础就是装备制造业。这里极具了杭氧、杭叉、杭重、 西子电梯、万马电缆等大型装备制造集团。在经济新常态下,这些大型企业早已在 试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通过在研发、设计、规划等价值链环节的实力,将产业 链和价值链向服务端延伸,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案例:万马集团新能源云,就是智能充电云平台的创新模式。万马集团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制造业整体经济 形势下滑的巨大危机的背景下,万马集团通过制造业服务化让公司逆势增长迎来二 次腾飞。万马集团旗下的爱充网络科技公司研发的智能充电云平台成为万马集团的 新兴朝阳产业。爱充网的盈利模式可分为充电服务费、桩体广告收益以及获得大数 据相关的收益。打开爱充网的手机 APP,搜索距离自己最近的充电桩,预约充电桩 后手机进入实时导航模式。到达目的地后手机扫描电桩屏幕二维码,点击确定后就 能为爱车充电,充电时APP全程监测充电情况,充电完成后屏幕显示“充电完成” 最后在手机上结算费用,全程无卡支付就能完成汽车充电。智能化搜索电桩、实时导航、预约充电桩、手机监测充电实况都在智能充电云平台上完成,而这只是爱充 网络科技公司利用“互联网+ ”建立产业生态圈的一个分支。2、科技服务业向制造业延伸。 即原先的服务业企业,通过服务模块嵌入制造业 或通过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智能升级软件和方案,使制造业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和利 润,使整个制造业升级。案例:恩大施福站在“中国工业 4.0 ”的风口浪尖恩大施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山湖科技城的一家专注于智能工厂方案解决的智慧型企业。作为“中国工业4.0”智慧企业集成管控系统的开创者,“恩大施福” 自成立起,就积极顺应“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 ”国家战略,潜心开展智能 制造的应用,致力实现生产、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经过恩大施福智能 化改造,在杭叉集团的装配车间,多数操作环节都已实现自动化运作,在降低人工 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杭叉产品的质量。每辆叉车的加油箱处都标着一块条形 码。每次给叉车加注的油量精准度要求很高,一旦数据有所偏差,叉车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条形码设定后,不同车型加什么油、加多少油出错几率大大降低,产品合 格率提高了近5%。3、科研院所嵌入产业链。科研院所通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或者通过企业孵化, 打通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之间的通道。在云制造小镇,从这方面来推动产业融合做 的比较好的是香港大学浙江科技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研究院。案例:科研院所串联创新链和产业链在云制造小镇,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 科技人才培训和技术转让,建立了三个研究所,分别是工业物联网研究所、纳米流 体与热能工程研究所和气动力学与声学研究所。其中工业物联网研究所在产业融合 方面最为典型,它通过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终端构建工业物联网,为青山湖科技城 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仓储、运输、监控等服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研究院是 青山湖科技城46家科研院所中的另外一家。浙江中地大科技有限公司是其在新技术 方面的产业化平台,致力于先进装备制造的研发和产业孵化。近两年来,浙江中地 大科技有限公司共孵化出了杭州中地玉石有限公司、杭州中地大硒科技有限公司、临安中地大选矿科技有限公司、临安珞骏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中地石墨烯科技有限 公司等5家企业,协助组建杭州聚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临安中地生产出的 中大型选矿设备,已经在湖北等矿业企业得到应用。四、云制造小镇产业融合的路径1、将“产业融合”理念贯彻到云制造小镇的规划设计和制度设计当中。将“产 城融合”理念贯彻到云制造小镇产业功能、社区功能、旅游功能生态功能的规划建 设中,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与产业空间布局相协调,将云制造小镇打造成国内智能制 造也服务型制造的集聚区和示范区,打造成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产城融合” 发展的主平台。统筹布局青山湖科技城“一心两翼”(研发核心区、横畈产业化基 地、沿科技大道高新技术创业基地)空间结构、用地结构以及功能结构。以实施智 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四网融合”,建设智慧新城。坚持建区造 城并进,做到建新城、育产业、做环境的有机结合,同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城市 承载能力,营造适宜创新创业人才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以人兴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形成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有吸引力的旅游观光环境、有生命力的生活 环境。2、 通过“上下联动” + “院地互动”,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创新。建立完善“政 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产”为主导、“学、研”为基础, 突出“用”字当头、“金”为推力,“介”为支撑。建立与入驻高校院所、大企业 研发机构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的联动机制,开展齿合式合作。尽管香港大学等入驻高 校院所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但我市可积极与之开展前期合作,建立共同发展联席 会议制度,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对引进科研机构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并 鼓励一批相对成熟的项目来科技城进行孵化和产业化。支持杭氧、杭叉等龙头企业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研究院、重点 实验室及企业院士工作站,围绕有市场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产学研 协同创新,提高产学研用水平。3、构建科技服务链,打通智能制造和研发服务“最后一公里”。改变模块式、 离散式的科技服务,形成围绕“研发一一中试一一孵化一一市场化一一产业化”程的、综合的“服务链”,以此为切入点推动科技管理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现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载体,建立面向创业人才和企业的科技服务综合服务平 台,通过窗口服务、在线服务及实地走访,为入驻的人才和项目提供成果对接、市 场开发、融资服务、政策咨询等专业化、多方位、全过程公共服务。综合服务平台 选派业务骨干深入到企业和科研院所、孵化器,走访创业家、企业家、技术专家和 科研人员,充分调研企业的科技服务需求、资源存量以及制约瓶颈,组织协调科研 机构,以及金融、法律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企业 运用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实现设备仪器等资源共享,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 力和综合竞争力。每个企业培训一名科技信息员,负责企业的信息采集和与综合服 务平台的联系,为企业争取科技资金、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等方面开展服务。在综 合服务平台网站开发“一门式”服务窗口,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网上管理服务。尝 试建立科技信贷员和技术经纪人两支队伍,促进银企对接、技术转让和转化。4、实行产业链招商育商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构建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互动平台,缩短获取生产性服务或产品的时间,减少制造企业外部购买服务的交易成本,对大项目上、大订单上两者在产业链上的互动给予激励。加快 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金融、科技、信息、商务等一批重点特 色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促进与制造业集群的“群群互动”。降低科技服务业进入门 槛,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领域,增强市场活力,提升行业整 体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优质优价的服务。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围绕高 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依托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发展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引进来、走出去”,大力培育一批百亿级具有强带 动性和辐射力的龙头大企业及一批差异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装备制造 企业梯队。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 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弘利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