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汽车、物流产业调研报告(共16页)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57191869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地区汽车、物流产业调研报告(共1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东北地区汽车、物流产业调研报告(共1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东北地区汽车、物流产业调研报告(共1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北地区汽车、物流产业调研报告汽车产业一、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围绕大型主机厂而建立起来的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这些集群大致分布在东北、京津、中部(湖北安徽)、西南(重庆)、珠三角、长三角六个地区。这些区域依托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汽车产业。首先介绍下东北地区汽车产业集群未来发展规划:1、辽宁省2010年汽车产能78万辆、汽车工业成全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支撑。据辽宁省“十一五”发展规划,辽宁省委、省政府将加大对汽车工业的扶持力度,在技术改造资金、产品研发资金、产业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向重点企业倾斜。到2010年,辽宁省将形成汽车78万辆、其中轿车23万辆的生产产能,汽车工业将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吉林市到2010年实现整车产能40万辆,收入达220亿元。到2010年,吉林市规划形成4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整车产品销售收入达220亿元,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80亿元,建成轻微型车、多功能用途车系列等车型生产及配套体系。大力发展专用、改装车行业,培植一定数量的专用车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3、长春市未来5年汽车产能超200万辆,产值超5000亿元。目前长春正在进行百万辆整车、百万台变速器、百万台发动机的扩能工程。据长春市长崔杰介绍,目前长春的百万辆整车扩能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开工在建的达到80万辆,包括一汽轿股28万辆、一汽丰越20万辆、一汽奥迪10万辆、中兴长铃20万辆等一系列项目。二、辽宁省汽车产业现状辽宁省的汽车工业成为了引领全省整个装备制造业乃至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以2006年为例,就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3639.4亿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利润125.9亿元。在沈阳市64.7%的增长率中,汽车产业拉动了28.8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工业之首。此外,汽车产品的结构得到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零部件企业发展壮大、日趋完善。2009 年辽宁全省汽车工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13 家,从业人员11 万人。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1 家,改装车生产企业50 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18 家(含汽车发动机企业6 家)。2009 年我省共产销汽车52 万辆和51 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1118 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28 亿元,利润39.3 亿元,利税总额96.88 亿元。目前主要整车企业有华晨汽车集团、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广汽日野(沈阳)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等,现有整车生产能力73 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122 万台;其中华晨汽车集团是辽宁省国资委下属的大型骨干企业,在全国汽车集团的排名中位例第九位,但在世界认可的“OICA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对自有品牌销量排名中,华晨列世界第29 位,排名要高于广汽,华晨在国家支持的“四大四小”之列,但在政策空间上受到制约,但是华晨依然把发展自主品牌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2010 年1-10 月,累计销量达到42.4 万辆,同比增幅高达50.3%,稳居国内汽车集团排名第九位,在前十名的汽车集团中增幅是最高的。华晨集团拥有“中华”、“金杯”两大自主品牌,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的“黄海”品牌是国内客车业三大知名品牌之一,在大型公交客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中华”系列的骏捷品牌名列轿车销量自主品牌第六位,但未能跻身整体品牌销量前十名。辽宁省汽车产业相关排名与GDP 排名的对比表三、吉林省汽车工业现状吉林省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自1956年7月我国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下线至今,经过近50年的建设,吉林省汽车工业已形成了以一汽集团公司为核心,集整车、各类专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中重型卡车、中高级轿车、轻型车和微型车等车型全系列发展的较为齐全的汽车工业体系,并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制造基地。其主要标志是: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底,吉林省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12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3户,专用车制造企业14户,汽车零部件企业195户,整个行业从业人员17万人,资产总额1064亿元。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48亿元,销售收入1175亿元,利润97.5亿元,税收41亿元,这四项指标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33%、28%、34%和15%。分别占全省工业的50%、47%、61%和52%。汽车产业已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的龙头,对全省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2、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整车形成了轻、中、重、轿、微、客宽系列、多品种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整车中轿车的比重在不断扩大,载货车在不断向专用车方向发展。到2003年底,一汽集团已形成年产100万辆汽车整车生产力。在吉林省内实际生产各类汽车64.06万辆,其中轿车35万辆,占总产量的54%。轿车系列三大品牌奥迪、大众、红旗具备了相当的生产力,马自达轿车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轿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2位。中重型车占有率连续3年保持国内第1位,轻微型车进入同行业前5位。专用车以一汽底盘为依托,发展势头强劲,多系列、多品种全面发展,形成了5万辆的生产力。2003年实际生产各类专用车2.8万辆。零部件由以零件、部件生产为主向总成、系统和模块化供货方向转变。目前全省零部件行业具备一级模块生产力的企业有8户,19种产品;二级模块生产力的企业有15户,18种产品;三级模块生产力的企业有11户,47种产品。除一汽集团所属企业外,一些省内企业和产品在国内也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中汽车电线束、轿车车灯、消音器、保险杠、变速箱控制单元、制动器、离合器、滤清器、座椅骨架、精锻连杆、等角速万向节、汽车音响系统、仪表板总成等产品在国内已形成明显优势。汽车行业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外合资和外方独资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截止2003年底,汽车行业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中外合资、独资企业24户,资产总额24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550亿元,销售收入520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23%、44%和43%。一汽与大众和丰田的合作不断加强,马自达的引进和生产成为新的增长点,零部件企业合资步伐不断加快。一汽丰田V6发动机有限公司、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富奥-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长春春源电线束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长春海拉车灯、白城德尔福派克电气公司、长春佛吉亚消声器公司等一批合资、独资企业2003年销售收入均超过5亿元。汽车行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有所增强。2003年,吉林省汽车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2亿元,其中一汽集团整车出口交货值3.4亿元,零部件产品出口交货值4.8亿元。吉林省汽车工业已具备整车制造、汽车配套、专用汽车生产及科教人才等优势,为吉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汽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制造集团。2003年一汽集团生产汽车94万辆,其中轿车57万辆,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占全省工业的37%和53%。在一汽的带动下,吉林省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很快,配套产品达到2700种。到2003年底,全省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产值172亿元,同比增长21%。同时,专用车行业稳步发展,到2003年底,专用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6亿元,同比增长7%。4、吉林省汽车工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一是自主开发能力不够。从汽车企业来看,除一汽集团外,省内绝大部分企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二是零部件企业投入不足,发展滞后,集约化程度不高,跟不上整车的发展。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第一,总量不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2003年实现产值172亿元,仅占全省汽车工业总产值的13.8%。在251户一次配套企业中,年配套产值超1000万元的不到配套企业总数的30%,部分企业的配套产值不足500万元。三是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较重。四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够。5、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围绕“两大基地和三大体系”建设,到2010年建设完成100个重点项目,预计投入620亿元,把我省建成国内最强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基地。分三个阶段实施:2005年,围绕建设一汽“五大工程”及专用车、关键零部件等30个重点项目,围绕发展汽车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会展、旅游、售后服务等项目,全面启动长春汽车城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以一汽为核心,皓月大路以南,长沈铁路、飞跃路、光谷大街及其西南延长线以西,西南部绕城高速公路内外约100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规划区,扩建长春汽车基地,建立长春国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同时,启动建设吉林市汽车工业园。2005年底长春基地年产整车68万辆,吉林基地年产整车12万辆,届时省内年产整车超过80万辆。其中:中重型车10万辆,中高档轿车57万辆,经济型轿车2万辆,微型车10万辆,客车1万辆,专用车5万辆。销售收入1600亿元,工业增加值450亿元,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15%。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汽车物流和服务业形成一定规模。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交货值15亿元。完成上述目标预计投入200亿元。20062007年,以长春和吉林为重点,围绕轿车规模化、重型车高端产品平台技术、轻微型车整合、零部件系统化、汽车文化等建设35个重点项目,使长春汽车城的建设形成相当规模,长春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取得较大发展,吉林基地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底长春基地年产整车90万辆,吉林基地年产整车30万辆。届时省内年产整车超过120万辆。其中:中重型车12万辆,中高档轿车70万辆,经济型轿车10万辆,轻微型车20万辆,客车2万辆,高档商务车6万辆,专用车10万辆。销售收入2400亿元,工业增加值800亿元,年均增长26%。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汽车物流和服务业规模明显扩大。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交货值20亿元。完成上述目标预计投入200亿元。20082010年,围绕提高整车国际竞争力,零部件模块化、国际化,专用车系列化、批量化和汽车金融保险等建设35个重点项目,使长春汽车城和吉林市汽车工业园的建设全面完成,长春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实力。2010年底长春基地年产整车120万辆,吉林基地年产整车50万辆。届时省内年产整车超过170万辆。其中:中重型车15万辆,中高档轿车100万辆,经济型轿车15万辆,轻微型车27万辆,客车3万辆,高档商务车10万辆,专用车20万辆。销售收入32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0%。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900亿元。汽车物流和服务业形成与汽车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和效益优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交货值50亿元。完成上述目标预计投入220亿元。四、东北地区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给与的政策支持(一)吉林省对汽车产业发展给与的政策支持吉林省汽车产业振兴措施意见2009 年3 月出台;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2009 年1 月出台,重点措施有:1、支持一汽集团扩大销售。鼓励政府采购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在购车和报废更新车辆时,按规定的标准首选一汽集团产品。对新购一汽集团产品并在长春市内落藉的用户,免收新购汽车检验费、验证费,对新购一汽品牌从事运营的车辆减免运管费。鼓励新增或更新出租车首选一汽集团产品,凡未到报废年限,提前更新购买一汽集团产品的出租车用户,可在当时市场价基础上,按照一汽集团的有关规定给予一定优惠。2、鼓励汽车和轨道客车整车厂的外埠配套企业转移到长春。将所属外埠配套企业和进入配套体系的外埠零部件企业转移到我市生产,市政府对主机厂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配套份额给予奖励。配套份额在10005000 万元的,奖励30 万元;配套份额在50001 亿元的,奖励50 万元;配套份额在1 亿元以上的,奖励100 万元。(二)辽宁省对汽车产业发展给与的政策支持1、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际发生的费用可以据实扣除。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企业当年应纳所得税额。2、建立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该资金专项用于汽车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撑体系;用于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贴息;用于支持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用于支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3、支持企业利用我省科研、教育的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优先纳入省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改造计划,优先落实项目资金、安排贴息和补助。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的技术中心,除享受相应的技术中心政策外,可享受独立科研院所的相关优惠政策;科研院所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中心,可保留科研院所牌子,享受独立科研院所的优惠政策。4、汽车行业重点企业除享受国家和省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外,在申报国债项目、申请技术改造项目贴息、申请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补助、征地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三)黑龙江对汽车产业发展给与的政策支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帮助企业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 年1 月出台,重点措施有:增加哈飞汽车在省内的销售。通过采取减免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扩大政府采购、团体采购、加快出租车更新、成立哈飞集团自营出租车公司等办法,增加哈飞汽车在省内的销售,促进哈飞汽车和地方配套企业的健康发展。(四)北京市对汽车产业发展给与的政策支持北京市帮扶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措施2009 年3 月出台,重点措施有:1、安排补贴资金,制定实施方案,支持家电、汽车等工业品下乡。2、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物流产业一、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总体情况(一)货运总量较大,物流节点初具规模。东北地区主要货物运输品种是粮食、钢材、机电设备、木材、原油及制品、煤炭及制品等大宗物资,2008年货运周转量达9429亿吨公里。一批保税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已投入营运或加紧建设。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沈阳保税物流中心、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已封关运营;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锦州恒大物流保税库等正加紧建设;沈北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吉林石化物流中心、牙克石蔬菜水果物流中心等已初具规模。这些物流节点将在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加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专业物流发展迅速,形成较为成熟的服务体系。东北地区原材料外运数量多、重化工业比重大,专业物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粮食、煤炭、木材等传统物流市场经过长期培育,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体系。依托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等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与生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年周转煤炭 1650万吨,年销售木材50万立方米,是俄、蒙进口木材的主要集散地。吉林九天储运与中石油吉林化工、沈阳石蜡石化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已成为东北地区知名的液体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一批生产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成立的专业物流企业初具规模。以一汽为例,主要物流业务由一汽物流有限公司(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承担,该公司有58公里铁路专用线、50辆铁路货车、近5000辆运输车和近100万平米的仓储基地。(三)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吞吐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发布后,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如锦州港规划建设2亿吨的吞吐能力,营口港2010年力争吞吐量突破2亿吨。各港口积极开展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大连港集团已成为锦州港集团第二大股东,营口港与盘锦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盘锦新港区。2009年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吞吐量分别达204亿吨、l76亿吨、5200万吨、4350万吨,与 2008年相比增长 10、16.7、12.2、26。(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东北亚地区物流合作前景看好。东北地区依托对俄、蒙、朝边境口岸众多、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的优势,积极构建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并保持常态化运营,推动国际物流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内蒙古与黑龙江积极对接,构建满洲里一海拉尔一哈尔滨一绥芬河一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巴新铁路和两伊铁路,打通由锦州港出海的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吉林与俄罗斯积极接洽,推动珲卡铁路口岸(2010年1月签署的中俄铁路运输协定,将珲卡列为继满洲里、绥芬河之后第三个中俄铁路口岸)尽快恢复运营;与朝鲜罗津港签订了一号码头10年租赁合同,已完成一期改造工程,正在改造珲春一罗津港的通道,努力推动利用罗津港实现大宗货物“借港出海”。黑龙江开通了绥芬河一海参崴一上海不定期航线,吉林开通了珲春一俄扎鲁比诺一韩国束草定期航线、珲春一俄扎鲁比诺一日本新瀉、图们一朝鲜清津一上海不定期航线,借道俄、朝口岸的“陆海联运”得以启动。二、中国东北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现状1、公路2005年东北地区营运车辆拥有量2、铁路2001-2005年东北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单位:公里)3、海运及水路大连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开辟了集装箱国际航线75条,基本覆盖了全球各主要港口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90以上的集装箱运输货物从这里出海,已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中转港。2006年底大连港口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超过8000万吨年,2006年东北地区的港口货物吞入量达到33077万吨,大连和营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占港口货物吞吐量的61%和29%。4、航空主要机场现状:沈阳仙桃机场、哈尔滨机场、长春龙嘉机场、大连机场。东北地区机场客货吞吐量(2005年2006年)三、东北物流市场现状东北地区重工业体系相对完整,配套能力强,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等相当部分都在东北。石油开采、石油化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重型机械制造、发电设备制造、造船、机车、汽车和飞机制造、机床制造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分别形成了机床、成套设备、汽车、电机的产业积聚优势,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造船产值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的,铁路的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倍,到2002年底东北三省铁路营运里程总计达12864.4公里,公路里程总计达公里,民用载货汽车达76.36万辆,社会货运量达万吨,大连港和营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能力的。尽管东北三省在中国国民经济整体中仍然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物流发展现状不容乐观。1、物流成本过高,2002年东北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125%,其中物流成本却占G DP的20以上,要高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塘地区。2、物流效率低下,发展物流有很多制约因素。一是政府没有规划东北三省统一的物流市场,没有出台相应的扶持物流企业的政策,现有的物流市场管理存在问题,使物流企业发展有很多困难;二是现有的物流企业除少数为大型国企外,多为原来的个体运输企业,整体还处在多而散、小而乱的状态,且运力结构失调,实体和信息网络也很不完善,物流企业运作方式不能适应客户的需要。据有关部门统计与调查分析,货运车辆空载率为37%左右,在工业生产的产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占40%,生产企业原材料存期达30天左右,成品库存达45天左右,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仓库不适合现代物流的需要。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