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57058022 上传时间:2022-02-2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 总 则1.1 为适应郯城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建设提供管理依据,特制定本城市总体规划。1.2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适用于县域范围,其它部分适用于城区规划范围。1.3 本规划为郯城县规划建设指导性文件,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应遵循本规划。1.4 规划依据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年);1.4.3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年);1.4.4临沂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1.4.5郯城县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1.4.6郯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1.4.7郯城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规划1.4.8 郯城县关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几点意见1.4.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建设部1.4.10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1.5 规划指导思想1.5.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向未来。从区域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着眼,建构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超前意识的新城市空间结构。1.5.2 强化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结合,面向市场,从城市竞争力分析入手,合理配置城市资源,增强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1.5.3 因地制宜,强化城市特色。发挥城市资源优势,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1.5.4 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强化规划实施。通过城市功能整合、资源配置、环境优化,盘活土地、促进流通、培育市场、有效经营城市。强调规划的延续性,远近期结合,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1.6 修编重点1.6.1 建立完善的县域城镇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6.2 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和机遇,重新论证城市性质,预测城市规模。1.6.3 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组织城市空间结构形态。1.6.4 改善城区生态环境,构筑现代化城市生态框架,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1.6.5结合京沪高速公路及哈长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兴建,建立现代化区域交通体系及物流体系。1.7 规划期限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1.8 城市规划区界定本次城市规划区有县域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建成区。1.8.1 县域规划区为全县行政区域,用地范围为1312.6平方公里。1.8.2 城市规划区包括现状城区所辖的东关、西关、北关、南关办事处全部以及马头镇域部分用地范围。主要以城区大外环路以内区域为主,结合周边相关风景旅游区用地及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控制的用地构成,总用地面积约160平方公里。1.8.3 城市规划建成区包括郯城主城区及马头新区,用地面积47.2平方公里。第二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1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1.1 发展战略设想(1)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依托,积极实现对内对外开放,主动接受济南、临沂及连云港等城市产业辐射,促进郯城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2)以郯城县城区为中心,四片经济区协调发展,带动整个县域的经济发展。(3)以高速公路、国道为发展主轴线,开发二沿地带。京沪高速公路及310国道、205国道一级公路沿线,开发条件优越,实施对这些地区重点开发建设,以带动新一轮经济的发展。(4)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中心集聚。改善乡镇分散格局,组织城镇体系结构,使乡镇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实现二次飞跃。(5)全面加快工业化进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结构,培育优势,集聚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大力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构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商贸、旅游为后发的产业格局。(6)建设基础设施网络,构筑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县域交通可达性。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电力网、信息网、旅游网的组织,提高县域优势资源的共享性。通过社会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置,提高县域居民的生活服务质量。2.1.2 发展目标和水平(1)发展目标至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基本接近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总量水平郯城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总量水平年份项目2001年2005年2020年GDP(亿元)55.0180.50293.20人均GDP(元/人)5673865925775平均年递增率(%)6-85-7三产业结构(%)22.7:42.1:35.218:45:3712:40:48城镇化水平(%)22.564055-60恩格尔系数454025科技进步贡献率40552.1.3 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郯城县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一览表名 称现状2001年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总人口(万人)96.9699.70109.06城镇人口(万人)27.3639.7262.15城镇化水平(%)22.564055-602.1.4 城镇化质量目标(1)建成区人口占镇域总人口比重要达到50%以上。(2)建成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18m2,居民住房成套率大于90%。(3)建成区人均道路广场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大于13m2和7m2。(4)建成区工业废水处理率大于80%,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60%;(65)建成区人均生活用电量大于600kWh,每百人拥有电话装机数大于50部。(6)建成区各项文教体卫设施能够满足本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达标率大于80%。2.2 县域城镇发展战略2.2.1 城镇发展总体思路根据区位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城镇建设基础,制定城镇发展总体思路为:中心带动、点轴发展,扩镇并乡、梯度推进,整体协调、持续发展。2.3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3.1 城镇体系总体框架郯城县域城镇体系总体框架为依托县域公路网络形成的“三级城镇规模,四片经济区域,点轴发展形态”的总体框架。2.3.2 城镇体系职能等级结构(1)等级结构一级县域中心城市:郯城县中心城区(含马头镇)。二级地方性中心镇:重坊镇、李庄镇、褚墩镇、高峰头镇。三级一般建制镇:黄山镇、杨集镇、庙山镇、港上镇、沙墩镇、胜利乡、新村乡、花园乡、泉源乡、红花乡、归昌乡。(2)规模结构一级县域中心城市:郯城县城区近期人口规模为20万人,远期成为40万人口的县级城市,城市用地规模近远期均按人均118m2控制。二级地方性中心镇:重坊、李庄、褚墩、高峰头镇4个片区中心镇人口规模都发展到35万人的小城镇规模,有浓厚的城市氛围,城镇用地规模近远期分别按人均110m2和1182m2控制。三级一般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各发展到11.5万,有一定的城市气息,城镇用地规模按人均9095m2控制。规划近期城镇常住人口为34.89万人,建成区占地41.17Km2;远期城镇常住人口62.15万人,建成区占地73.2Km2。(3)职能结构综合型城市郯城县中心城区。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以林果观光为主的平原森林城市。工交商贸型城镇:李庄镇、褚墩镇、高峰头镇。旅游工贸型城镇:新村乡。工业商贸型城镇:重坊镇、黄山镇、杨集镇、归昌乡。集贸工业型城镇:沙墩镇、泉源乡、庙山镇、胜利乡、花园乡、红花乡、港上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览表城镇名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等级人口(万人)等级职能类型所依据城镇发展轴建设用地区域形态郯城城区(含马头镇)一3840县域中心城市综合中心型一级轴沿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哈长铁路发展重坊镇二35地方中心镇地方中心型二级轴沿县道发展李庄镇一级轴沿205国道、哈长铁路发展褚敦镇二级轴沿省道发展高峰头镇一级轴沿205国道发展黄山镇三11.5一般建制镇工贸型二级轴沿县道发展杨集镇工贸型二级轴沿县道发展庙山镇农贸型二级轴沿205国道发展港上镇农贸型二级轴沿京沪高速公路发展沙墩镇农贸型一级轴沿205国道发展胜利乡农贸型二级轴沿省道发展新村乡旅游型二级轴沿县道发展花园乡农贸型二级轴沿310国道发展泉源乡农贸型一级轴沿县道发展红花乡农贸型一级轴沿205国道及京沪高速公路发展归昌乡工贸型一级轴沿310国道发展合计622.3.4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期采用“点轴发展”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战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四个副中心城镇,二条发展轴线的城镇空间结构。(1)一个中心城市为郯城县中心城区;四个副中心城市为四个中心镇。(2)一级城镇发展轴带:为205国道一级公路沿线,包括李庄镇、郯城城区、沙墩镇、庙山镇、高峰头镇、红花乡6个乡镇。(3)二级城镇发展轴带:为京沪高速公路沿线,包括郯城城区(含马头镇)、港上镇、红花乡、胜利乡等大小4个乡镇。2.4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2.4.1 综合交通规划(1)公路网规划县域交通以郯城城区外环为中心,由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四纵八横的主干线系统。环城公路,规划为二级公路,彻底解决城区的过境交通问题。城镇间联系通道,由现状和规划的县道组成,路基宽1218m,路面宽1015m,远期建成二级公路。中心村与城镇之间的联系道路,由路基宽810m,路面宽67m的硬质三级公路组成,规划每个中心村一般要有两个对外出入口。中心村通往基层村的为四级砂石路及以上道路。(2)铁路规划建设郯城二级火车站,建设李庄、高峰头两个四级站。2.4.2 水资源及城镇供水(1)县域水资源需求量预测水资源需求量总计为5.32亿立方米。(2)水量平衡县域内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水资源量约为32.59亿立方米,水资源足以保障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3)城镇供水规划远期建制镇及乡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乡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水源以地下水为主。2.4.3 城镇排水规划(1)中心城区: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率要求达到80%,工业企业废水应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依地势就近排入水体。(2)李庄镇、褚敦镇、高峰头镇等二级城镇为郯城县工贸城镇,有较多的工业废水,规划采用分流制,工业废水要求处理达标后排放,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3)三级城镇中其工业性质不以污染性工业为主的乡集镇,规划老区采用截流式的合流制,新区采用雨水分流制,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2.4.4 供电规划规划期内,县域供电压等级为220kV、110kV、35kV、10kV,供电电源220kV由省网提供,220kV高压走廊留40米,110kV高压走廊预留25米,10kV线路逐步实现电缆化。规划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5座,35kV变电站9座,形成以220kV为核心,110kV为主网架,35kV为环状骨架,6-10kV为支架的供电格局。规划要求逐步改善现有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2.4.5 电信邮政规划规划城镇电话普及率达到40部/百人,农村电话普及率为15部/百人,全市交换机容量为25万门,移动通信应加快建网步伐,实现市域100%覆盖率。规划增设邮政、电信分、支局。2.4.6 广播电视规划(1) 2020年全市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城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专用网内播出节目60套,广播节目5套以上。(2)按一地一网的建设原则,实现全市有线电视主干网络联网。2.4.7 消防规划规划在城区设立一处二级消防站,建立消防指挥中心。李庄镇、褚敦镇、重坊镇、高峰头镇设置三级消防站,城区及各镇区应按消防规范布设消防栓,城区及各乡镇水厂应24小时确保消防用水及水压要求。2.4.8 抗震规划郯城县为地震烈度八度区,城镇一般建筑按八度设防,重要建筑应提高设防标准。2.5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2.5.1 目标定位总体形象定位:先秦马陵古道、中国银杏之乡、古郯文化中心。开发主题定位:郯文化、孝文化、兵文化、地质科学文化、林文化。旅游亮点:马陵古战址、银杏园、神州板栗园、东海孝妇冢2.5.2 旅游总体发展思路:三区一带一中心。三区:古郯文化景观区、沂河风光景观区、银杏之乡生态景观区。一带:马陵古道旅游带。一中心:县城为旅游中心城市。2.6 社会设施规划2.6.1 科技、文化、体育设施(1)规划在城区配套完善青少年宫、文化馆、电影院、图书馆、体育中心、展览馆、科技信息中心、广播电视演播中心。(2)中心镇配置图书室、科技站、文化馆、体育运动场馆、电视台、广播站、电影院。(3)小城镇配置科普文化站、图书室及体育运动场、游泳池、电视台、广播站。乡集镇设科普文化站、广播站。(4)大力提倡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公共体育用地应达到0.30.5平方米,争取中心镇及建制镇50%达到省体育先进镇标准。2.6.2 教育设施(1)大力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扩大中心小学规模,原则上不少于24班,在规划期内,逐步撤并村小,扩大完小,按服务半径调整城镇现有小学。(2)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加强设施改造。(3)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建好成、职教中心。(4)力争与省内高校合作创办高等教学机构,共同培养地方急需各类管理、科技人才。2.6.3 卫生设施(1)城区形成医疗、预防、保健、科研配套,技术比较先进的医疗卫生中心。(2)建立全市现代化急救、灾情、疫情信息通讯网络,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监控。(3)二三级镇配设的医疗卫生设施应逐步完善,并强化妇幼保健、卫生管理等职能,重点完善中心镇中心卫生院的设施和技术力量,增强对周边地区服务功能。2.6.4 福利设施(1)城区新建老年服务中心,社会福利院,加强社会保障福利设施建设。(2)中心镇逐步建设老年服务中心,配设老年公寓,完善现有的福利院,提高供养条件和水平。(3)建制镇规划设置中心福利院或“老年之家”,逐步淘汰规模小、质量差的村办福利院。2.7 环境保护规划2.7.1 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各城镇环境监控管理,建立环境目标责任制,加强地方环境法规,加强环境行政执法。(2)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从浓度和总量上加以控制,制定削减计划,实行限期治理,逐步把污染负荷控制到总量要求之下。(3)加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从实行“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排污许可证等制度入手,严格控制能耗物耗大、污染严重的新建项目建设;建立环境准入和淘汰机制,坚决关闭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坚决防止污染向乡镇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新型产业体系。(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从排污费等规费征收入手,全面推动城市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构筑公众环保监控网。(5)合理调整功能布局,改变目前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污染控制难的局面,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发展。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对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的小砖瓦、小水泥、小化工等企业予以搬迁。加强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化建设,以减少工业废气、噪声及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2.7.2 环境综合整治(1)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保护城区、中心镇等水厂饮用水源,对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要限期搬迁。加强对地下水的开采管理。疏浚淤积的河道,改善河网配水;完善城市排污管网体系,加强城市生活和工业截污管网建设,改善局部水环境。(2)空气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建成区实行严格的烟尘控制办法,达到烟尘控制区要求。控制SO2排放量。积极推广使用天燃气和轻质燃油锅炉、逐步禁止生活锅炉燃烧散煤;提高城市气化率,逐步实现以天燃气、液化气、轻质柴油为主要燃料。加强城镇建筑施工的管理,提高绿化率;加强汽车尾气管理,推广无铅汽油的使用。(3)城市噪声防治加强城市路网建设,提高路面质量,城区逐步实现禁鸣汽车喇叭;加强机动车的维修管理,减少机动车的整车噪声;加强道路绿化,以减少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加强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控制夜间建筑施工。加强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和污染治理,减少娱乐服务行业的噪声污染;合理规划布局城镇集贸市场。(4)城镇固体废弃物综合整治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对有毒害的废弃物实行定点无害化处理。改善居民燃料结构,减少生活用煤产生的垃圾;推广净菜上市,减少生活垃圾。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特别是工业废弃物。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建议采用厌氧消化法处置。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3.1 区域定位3.1.1 郯城是鲁南苏北经济协作区重要成员,临南中心城市;3.1.2 郯城是生态大县,资源特色城市;3.1.3 郯城是区域性交通中转地,在周边城市群中具有后发优势。3.2 战略指导思想根据郯城县在山东省临沂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现有发展条件与基础,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改革创新,加快经济发展,通过城市经营,促进城市发展和建设,力争把郯城县建设成为临南副中心城市,经济活力型城市和平原森林城市。3.3 城市发展总体思路根据郯城县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城市建设基础,制定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外部拉动、内部集聚、功能整合、环境优化。3.4 城市经营策略按照城市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城市经营策略如下:建设交通、促进流通;盘活土地、培育市场;塑造环境、形成特色。第四章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4.1 城市性质以生态旅游为主的银杏森林城市,以加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临沂南部中心城市。4.2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城市人口(2005年):20万人远期城市人口(2020年):3840万人4.3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2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8平方米;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47.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8平方米。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5.1 城市发展方向近期城区以集聚发展为主,初步形成商贸中心、物流中心;远期城市发展方向主要为越过白马河向西发展,辅以适度向东、向北方向发展。城市建设范围东不越过哈长铁路,西不跨过京沪高速公路。5.2 城市空间结构本次规划提出“两区一园,城林相伴,东西互动”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两区一园为:郯城主城区,马头新区,郯城工业园。其中,郯城主城区:形成“一带、两轴、四心”的规划结构。“一带”:由人民路构成的城市东西向经济发展带。“两轴”:郯东路城市生活轴和规划的皇亭路城市生活轴。“四心”: 北外环以内郯东路两侧为文化体育中心;人民路以南、建设路以北、郯西路、郯东路之间区域为全县商贸中心;火车站、城东长途客运站周边地区形成城区物流中心,北部建设文教体育中心。马头新区:形成“一带、两区”的规划结构。“一带”:由人民路延伸至郯马干道形成的城市经济发展带; “两区”:商贸路以南为商业贸易区。商贸路以北为生活居住区。5.3 城市组团5.3.1 组团结构与职能郯城主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商贸中心,文化中心。马头新区:京沪高速公路郯城出入口,商贸物流中心,生活居住用地。郯城工业园区:城市新兴产业基地,一类、二类工业用地。5.3.2 组团规模郯城主城区:用地规模为38.85平方公里,居住城市人口32.5万人。马头新区:用地规模为8.85平方公里,居住城市人口7.5万人。第六章 总体规划布局6.1 居住用地规划积极发展新区,建设城市居住区和居住小区,配套完善居住区级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增加绿化面积,逐步改造旧城区,降低人口密度,创造安宁舒适的居住环境。郯城主城区生活居住用地布局:至远期在对原有村庄进行拆迁并点改造的基础上形成城西北区、城西南区、城东北区、城东南区四片居住用地,城东南区人口密度较大,城西北区人口密度相对偏低,城东北区建议低密度开发。马头新区生活居住用地分布于马头商贸路以北区域。居住用地分4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形式:老城区、西部新区、东北部高级住宅区和东部城市型住宅区。至规划期末(2020年)总居住用地1611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4.13%,人均40.27平方米。6.2 工业用地规划控制主城区工业用地规模,远期将效益差、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迁出主城区。严格控制工业类别,并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设置50-80米的绿化隔离带。形成高效、现代的郯城工业园区。加强对郯化集团、纸业、热电厂的协调整合,控制主城区西北边的三类工业用地规模。在白马河西侧郯马干道两侧分别建设一类工业和二类工业。同时配套办公、商业、科研和部分居住用地。规划期末(2020年)总工业用地58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2.39%,人均14.60平方米。6.3 仓储用地规划规划结合对外交通与城市出入干道和中心区外围布置仓储用地。城区三大仓储用地为:城东仓储区:位于郯城主城区,为储存流通仓储区。城西仓储区:位于郯城工业园区内,在工业园区西外环路东侧沿路建设,为原材料、产品储存仓储区。马头仓储区:位于马头新区,为储存流通仓储区。规划期末(2020年)仓储用地171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3.62%,人均4.28平方米。6.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改造现有公共设施,健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在各个居住区、居住小区及居住组团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遍布全城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规划期末(2020年)公共服务设施用地796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6.86%,人均19.90平方米。6.4.1 城市中心城市中心由城市商贸中心、城市物流中心、城市旅游服务中心组成及城市文化中心构成。城市商贸中心有二:其一主城区商贸中心,规划在郯东路以西、建设路以北、郯西路以东,人民路以南街区,总规划用地面积68公顷;其二马头新区商贸中心,布置在马头新区商贸路以南区域,总规划用地面积38公顷。城市物流中心规划布局在哈长铁路线以西、文明路以东区域,规划总用地36公顷。城市文化中心规划布局在北外环两侧区域,以约翰莱特国际学校为主,规划总用地面积50公顷。城市旅游中心在郯东路一带,总用地面积45公顷。6.4.2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在现有行政办公用地的基础上,以行政广场为中心,形成相对集中的行政办公区。马头新区沿中心路北段东侧布置行政办公用地。近、远期在北外环以北和围带河以东区域预留城市行政中心用地。规划期末(2020年)行政办公用地面积为168公顷。6.4.3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主城区规划除形成县级商贸中心外,在郯东路、古槐路形成次级商业中心,形成“一纵一横”的布局结构。此外逐步整治城区内现状小型商业街,形成若干环境品质较高的特色街、品牌街和专业街。整合改造主城区现状市场,规划在郯西路南端、南环路中段扩建一钢材批发市场;在人民路东南扩建一处综合农贸、小五金市场;在皇亭路东端、火车站场前面增设一大型专业市场。马头新区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及郯马公路马头段之南北区域建设“外向型”市场商贸区;改造马头老街区、拓宽街道,发展中心路和繁荣路地带为“内向型”商业区。规划期末(2020年)商业金融总用地为363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7.69%,人均用地9.08平方米。6.4.4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郯东路中段以西地块建设一处文化广场,主要项目有:郯城艺术中心、郯城博物馆。另在城区北部结合体育中心建设,设置高级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马头新区在繁荣路中段、北邻马头中学地块建设一处文化中心。规划期末(2020年)文化娱乐设施总用地57公顷。6.4.5 体育设施规划主城区规划在郯北路以北,白马河以东地区修建一大型体育设施用地。马头新城区规划在振兴路东北侧、繁荣路中部偏东建设一大型体育场馆及操场。规划期末(2020年)体育设施用地39公顷。6.4.6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郯城主城区规划在城区东部建设路东南侧,皇亭路东北侧增设一所医院,并按规划要求设置居住区级医疗诊所。马头新区规划扩大原有镇办医院的规模,并在城内部进一步发展完善卫生防疫站、门诊所和药店等设施。规划期末(2020年)医疗卫生设施用地总面积为50公顷。6.4.7 教育科研设施规划规划扩大现有学校占地面积,郯城一中、聋哑学校向北扩建,郯城电大原址扩大用地规模。在主城区北环路以北预留以约翰莱特国际学校为主的教育科研用地。马头新区中学原址扩建,另按相应规模配置一至两处中小学校。规划期末(2020年)文化教育设施总用地89公顷。第七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7.1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区对外交通以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为骨架,通过城市大外环路与东部哈长铁路联运。并增设货运站场及物流中心。过境交通从城区外围通过。近期将原郯城主城区的南、北、西外环向西延伸至马头新区,形成贯通郯城主城区、马头新区、郯城工业园区的对外交通大外环快速路。 城区内主要交通性干道连接对外交通环线,保证内外交通连接畅通。在城南城市入口、火车站附近及马头新区各增设一处客运站。结合火车站、客运站、仓储货场增设货运站场。规划期末(2020年),对外交通用地14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3.01%,人均3.55平方米。7.2 城区道路系统7.2.1 路网形式城区路网结构形式为方格网加外环路形式。主城区及马头新区各自建立相对独立的方格路网系统,对外交通外环主要解决跨区、过境交通联系,方格网路主要用于解决城区内部交通。7.2.2 道路等级划分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郯城实际情况,确定城市道路为三级,即: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7.2.3 主干道规划规划确定主城区主干道为10条,总长为44公里,形成六纵四横的骨架。六纵为:西外环路、工业路、郯西路、郯东路、富民路、东外环路;四横为:北外环路、人民路、皇亭路、南外环路。主干道间距为8001000米,道路红线分为三级60米、50米和40米。规划确定马头新区主干道为9条,形成五纵四横的骨架。五纵为:大桥路、幸福路、中心路、振兴路、昌盛路;四横为:北环路、繁荣路、商贸路、汤郯路郯城段。主干道间距为8001000米,道路红线分为三级50米、35米和20米。7.2.4 次干道规划主城区规划12条次干道,次干道间距为400500米,道路红线分级为:18米、25米、30米和40米;马头新区次干道间距为300400米,道路红线分级为20米、30米。7.3 城市静态交通规划7.3.1 停车场规划规划在城市入口和城市中心地段大型人流、物流集散地设社会停车场共18处。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及居住小区停车场按规划指标分区配置。7.3.2 城市广场规划规划在主城区城市北、南、东入口、人民路东段新增城市广场4处,扩建现状人民广场和朝阳广场。规划在马头新区高速公路入口地带增设城市广场1处。工业园区增设城市广场1处。表7-1 郯城县城市主干道规划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性质红线宽度(m)断面形式道路长度(km)道路面积(ha)1西外环路交通性60AA3.219.22工业路生活性40DD4.5183郯西路生活性40EE4.216.84郯东路生活性50BB4.2215富民路生活性50BB3.919.56东外环路交通性60AA3.621.67北外环路交通性60AA4.4526.78人民路生活性50CC5.6528.259皇亭路交通性50CC5.22610南外环路交通性60AA5.120.6表7-2 郯城县城市次干道规划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性质红线宽度(m)断面形式道路长度(km)道路面积(ha)1古槐路生活性25GG4.511.252古城路生活性30FF3.159.453沿河路生活性18HH23.64团结路生活性25GG5.2413.15建设路生活性40DD5.25216园林路生活性18HH3.335.997昌盛路生活性25GG4.4118振兴路生活性25GG4.611.59郯中路生活性25GG1.253.124号线生活性30FF1.333.99102号线生活性18HH3.396.1111号线生活性18HH35.412文明路生活性30FF3.711.1第八章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8.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8.1.1 绿地规划指标(1)公共绿地近期(至2005年)人均5平方米。远期(至2020年)人均10-12平方米。远期(至2020年) 公共绿地418.16公顷。(2)绿地率近期(至2005年)绿地率30%。远期(至2020年)绿地率40%。(3)防护绿地规划指标防护绿地面积155公顷。(4)苗圃规划规划苗圃16.84公顷。(5)绿地规划指标绿地总面积590公顷。8.1.2 绿地系统建设规划形成“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色斑块”的生态绿色系统格局,其构成为:(1)绿色生态基质:一心两翼,森林入城。“一心”,在白马河的东南岸、围带河东岸栽植生态林,构成平原森林城市绿心。“两翼”,城市外围渗入主城的两翼绿地,分别是:城区东部的神舟古栗园和沭河西岸的生态林(2)廊道网络:一环、两轴、六线。“一环”:城市对外交通大外环的防护绿化。“两轴”分别是:南北贯穿城区的白马河沿岸绿化轴和东西横穿城区的人民路城市综合景观轴。“六线”:三条景观大道:古槐路、人民路、建设路和三条绿色廊道:窑上干渠、李墨干渠、幸福渠。(3)绿色斑块:公园名胜、珠落玉盘。“十四个公园”为:神舟板栗园、白马河公园、墨泉公园、郯子公园、青年公园、东马乐园、安子桥公园、东海孝妇冢、于公墓公园、采莲湖度假区、马头公园、城北公园、城东公园、城西北公园。“名胜”为:孝妇冢、于公墓、墨泉、故城遗址、白溪秋月、采莲湖、沂水春帆、清真古寺。8.1.3 树种规划郯城县城市绿化主干树种确定为银杏,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其它乡土骨干树种和花灌木的搭配和选择。8.2 城市景观系统规划8.2.1 规划目标紧密结合郯城平原森林城市、鲁南水乡城市特色,充分利用和发扬郯城原有自然与人文特点,以城市绿化建设为骨架,以高质量的特色街区为主要内容,以新颖的节点地标建设为点缀,形成亲水、披绿、内容充实、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形象。8.2.2 城市景观规划(1)特色街区商业街:郯中路和团结路商业街区是城市最主要的商业街和城市中心区标志性地段。对商业街两侧的建筑及构筑物面貌应作统一要求,使造型与色彩整体协调,空间收放有序。同时加强步行环境的营造,绿化及街道设施的设计选型。商业中心:人民路以南,建设路以北,郯西路、郯东路之间区域为全县商贸中心。在旧城改造中,应加强其在整个城市景观功能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中心:位于郯东路和郯中路之间地块。规划设计与建设应注重各文化设施与周围空间环境的综合统一布置,在形成相互独立功能区的同时,使各个分区空间得到整合与有效利用。沿渠滨水休闲区:在搞好城区河流、水渠防护绿化的基础下,充分挖掘绿化景观价值,建设滨河、沿渠绿化步行休闲带及小型公园,构成有临南水乡特色的城市景观。(2)城市景观轴城市内外环路,皇亭路、郑马路、郑东路的城区主要交通干道及白马河为城市景观轴线,对其沿线绿化种植,立面街景及环境布置要进行规划设计。(3)城市标志及景观节点主城区外环、郯东路、人民路分别为城区入城主要通道,在入口地带、沿路两侧或交通环岛中应设计城市雕塑、小品、绿化,作为出入城区的标志性识别点。在县级商业中心的建筑群、入口广场、各个片区中心或片区入口地段应建设雕塑小品等类似设施。(4)建筑风貌控制城市居住建筑外观色彩、建筑材料、建筑形式要取得某种形式的统一,以冷色淡雅色彩为主。城市商业中心建筑风格可以较为自由,有所创新。城市旅游建筑、文化建筑整体上应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局部地段可结合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和市民要求,作个性化处理。第九章 城市专项规划9.1 给水规划9.1.1 水源选择和保护规划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另外某些工业用水可利用白马河地表水作为水源。城区水源地及其上游补给区应划为为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严禁各类污水排放,严禁设置垃圾堆场,严禁设置危险品仓库,严禁设置渗坑、厕所,污水塘源,严禁使用污水灌溉,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逐步削减化肥使用量。城区地下水源开采应统一管理、计划开采、严禁超采。9.1.2 用水量预测规划预测近期(2005年)城市用水量为8万吨/日;远期(2020年)为24万吨/日。9.1.3 水厂规划近期城区一水厂、三水厂保持现有1.5万吨/日供水能力不变,重点加强水源保护;二水厂由现状3.0万吨/日扩建到5.0万吨/日供水规模。远期在白马河西、工业园区西北侧建设第四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规模为5.0万吨/日,占地1.2公顷,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座水厂联网向主城区及工业园区供水。规划在马头新区东北角新建第五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规模为5.0万吨/日,占地1.2公顷,向马头新区供水。耗水大的工业、企业应自备水源,规划要求工业用水规模由现状的4.3万吨/日控制在6.0万吨/日以下,其用水不足部分通过提高重复用水率,予以补给。9.1.4 供水水质及水压生活饮用水应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GB5479-85),处理回用的城市污水必须通过消毒满足国家CI25.1-89的卫生标准,并根据使用场合和用途进一步处理。生活供水管网水压按满足6层楼考虑,城区不利点供水水压为28米,消防时城区不利点水压为10米。9.1.5 供水管网规划城区给水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管网相结合布置形式。规划主城区与郯城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系统,马头新区供水系统独立。9.1.6 消防供水规划城区消防用水量按照同一时间火灾两次,一次灭火用水量65升/秒,火灾持续时间2小时计,消防储水量为936吨。消防供水采用生活、生产统一供水系统。规划沿道路按不大于120米的间距布置消防栓。9.2 排水规划9.2.1 排水体制规划采取雨污分流制。老城区现合流管道随旧城改造逐步向雨水排放管道过渡。其中位于一水厂和三水厂上游补给范围内的合流管道应率先改造。城市污水处理采取集中处理与耗水量大的自备水源自行处理相结合的方式。9.2.2 排水量计算规划期末城区污水排放量为16.0万吨/日,其中主城区与工业园区污水量为13.0万吨/日,马头镇污水量为3万吨。9.2.3 污水系统规划规划设置东西两大污水排水系统。西部排水系统由马头新区污水系统和工业园区污水系统合并构成,在白马河西岸工业园区西南角设置城市西部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吨/日,采取二级处理,占地8.0公顷,处理后出水排入白马河。东部排水系统由主城区污水系统组成,在主城区南外环以外、李墨干渠南部设置东部污水处理厂,规模为6.0万吨/日,采取一级强化处理,未来再发展为二级处理,占地面积6.0公顷,处理后出水可就近排入渠塘,进一步稳定后用于农灌。9.2.4 雨水系统规划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城区水系排水功能,采取分散就近排放原则布置雨水管道系统,其中白马河以东地区分为56个排水片区;白马河以西的工业园区可分为4个排水区,马头新区分为11个排水区,各片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就近河渠水系。9.3 电力规划9.3.1 负荷预测规划采用单位用电密度法预测规划期末城区最大计算负荷为28.8万千瓦,其中马头新区最大用电负荷25.2万千瓦。9.3.2 电源规划近期在县城西北建设小型热电厂一座,一期装机容量24000千瓦,发展热电联产。另在主城区以西马头新区附近新建220千伏变电站一座,变电站最终规模415万千伏安,一期工程安装两台15万千伏安变压器。远期将张扬、白河110千伏变电站升压为220千伏变电站,城区周边35千伏变电站逐步改为张扬、白河两站供电。9.3.3 城网变电站布局规划(1)结合化工厂扩建工程,厂用电量最大负荷达到4.5万千瓦,新建110千伏化工厂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5万千伏安。(2)新建35千伏钢铁厂变电站;逐步扩建增容水泥厂、化肥厂35千伏变电站。(3)马头新区规划新增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为35万千伏安。(4)郯北、郯南两座110千伏变电站电源由220千伏郯城站提供,主变增至35万千伏安,同时架设一条两站点110千伏联络线。马头新区110千伏变电站电源由郯城220千伏站双回供电。9.3.4 高压走廊预留高压及中压走廊宽度及防护要求按220千伏45米;110千伏25米;35千伏15米;10千伏5米预留。高压走廊下严禁违章建筑。9.3.5 10千伏中压配电网10千伏中压配电网沿道路方格网布局,按城市功能分区尽量按区分线,灵活设置环网开关,开环运行。城区内10千伏线路供电半径控制在510公里范围内。在城区范围内采用电缆地下铺设。9.4 电信规划9.4.1 市话预测远期市话普及率按35计算,城区市话容量为14万门,其中马头新区8万门,主城区6万门。9.4.2 市话规划(1)将现状城区电信局程控交换容量增至24万门,分近期、远期逐步到位。(2)城区规划设置电信支局一个,程控交换机容量为21.5万门。(3)在马头新区规划设置电信模块局一个,程控交换机容量为22万门。9.4.3 新技术、新业务发展规划规划设置移动通信扩充信道,使信道数达到38个。开发和发展DDN网、ISDN网,集电子信箱、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系统为一体,向社会提供会议电视、智能网、可视图文等多种服务。9.4.4 管道建设规划电信线路城区内采用电缆穿管或直埋地下敷设方式,电信管道建设考虑用户线路网、中继网、专用网和租用管孔的需要,主干管管孔不小于12孔。9.5 邮政设施9.5.1 规划在主城区设邮局一个,邮政支局一个、马头新区设邮政支局一个。9.5.2 按0.8公里的服务半径,增加邮政服务网点。9.6 有线电视9.6.1 规划建立县级有线电视站,加长有线电视主干线路的长度,使有线电视入户率城区达到98。9.6.2 规划建设有线电视网,实现村村通电视,家家有电视看。9.7 燃气规划9.7.1 气源选择:本次燃气规划选择炼焦制煤气作为主要燃气气源,辅以瓶装、管道液化气。9.7.2 供气对象:本规划供气对象为:居民用户、公共服务设施(如机关、食堂、茶浴炉、旅馆、饭店饮食业)、生产工艺上必须使用的工业用户。9.7.3 燃气消耗量:规划燃气供应中民用气与工业用气按9:1的比例分配。规划人均生活用气量按照130立方米/年计算,近期气化率为80%,远期气化率为95%,计算得郯城城区近期用气量为2080万立方米,远期用气量为4940万立方米。9.7.4 管网布置:规划燃气管网采用两级系统,由中、低压两种燃气输配系统组成,主要干线宜逐步连接成环状,规划城区燃气管道一般采用直埋敷设,低压燃气干管一般在小区内部道路下敷设。9.8 供热规划9.8.1 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为燃料,全面安排城市集中供热,建设集中供热锅炉房,使郯城城区集中供暖率近期达35%,远期达80%。9.8.2 热源设置:位于主城区西部、西外环路东侧的郯化集团热电分厂,对郯城工业园区、主城区的西部、中部供热;主城区南外环与东外环相交地带之西北角新建一锅炉房,对主城区东部地带集中供热;马头城区东部入口地带、郯马公路北部新建一集中锅炉房,对马头城区供热。9.8.3 规划管网设置:规划供热管网均采用枝状管网进行分区供热,并能保障远期实现区间并网供热。对于那些对供暖系统可靠性要求特别严、不允许出现中断情况的工厂企业,可采用复线枝状管网,在发生事故时保证对那些重点用户及时供热。规划要求供暖管道沿街道一侧敷设,并考虑上面荷载的影响与地下附件室的布置。供暖管道和其它管道平行或交叉时,供热管道和其它地下管道之间要有必要距离。9.9 城市抗震规划9.9.1 郯城新建一般建筑物、构筑物按照基本烈度八度设防;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如行政指挥中心、医疗中心、供水、供电等城市生命线工程和国家规范规定的其它建筑物、构筑物提高标准设防。9.9.2 新建住宅区、工厂、学校等单位,按1至2平方米/人标准设置公共绿地和运动场地;已建住宅区适应增加绿地,同时加设取水措施。9.9.3 城市干道确定为城市内主要疏散通道,以软性沥青路面为主。9.10 城市人防规划9.10.1 城区居住用地保证2%的地下空间,城区按人均11.3 平方米的人防工程面积标准。9.10.2 规划确定对易燃易爆的化工等工业企业及主要加油站、危险品仓库、液化石油气储罐站等基本设置于城市外围和城区主导风向下风向。位于城区内部的液化气供应点,部分加油站要按规划划定安全距离。9.10.3 城市道路宽度+两侧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1/2(H1+H2)+48米 (H1、H2为两侧建筑物高度)。9.10.4 建立城市灾害预测和应急预警系统,加强城市要害部位的保护,健全城市防灾组织机构。9.11 城市生命线系统规划9.11.1 生命线系统为水供应系统;能源供给系统;情报系统。9.11.2 城市生命线系统都采用较高标准进行设防。9.11.3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一些节点,如交通线的桥梁、隧道、管线的接口,都必须进行重点防灾处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特大桥,其防洪标准应达到300年一遇。9.12 环境保护规划9.12.1 环境保护目标大气:城区环境空气中TSP、SO2浓度达二级质量标准。城市地面水:沂河马头断面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准;沭河高峰头断面水质达到地面三类水质标准;白马河捷庄断面水质达到地面水三类水质标注;城市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城市地下水水质均达到三类地下水质量标准。环境噪声: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大于85%。噪声达标面积达到了8.5平方公里。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近期97.6%,远期98.5%。增设垃圾废弃物填埋场。生活垃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近期100%,远期100%。9.12.2 大气环境整治规划(1)限制、处理现有大气污染源,一、二、三级主导功能区内的污染源搬迁,四级功能区内的污染达标排放。(2)加强城市货运车辆扬尘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在城区道路上逐步限制符合运输标准的车辆通行。(3)积极开展植物绿化工作,降低城市粉尘污染。(4)加强对汽车尾气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在城区道路上限制、逐步淘汰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9.12.3 噪声环境整治规划对策:(1)加强主城区外环路的防护林的建设,过境车辆走外环路,入境车辆经外环路进入车站,控制主城区的流动声流。(2)建设噪声达标区,严格控制居住、文教、机关区域的噪声污染,逐步提高环境噪声的覆盖率。(3)需监测的城市道路交通干线包括:郯东路、人民路、外环路。9.12.4 水环境环境整治规划(1)水源卫生保护城区水厂水源地的范围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2)雨污分流。改造城区排水系统。雨水排入白马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入处理系统。9.13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9.13.1 垃圾量预测规划期末(2020年)垃圾转运量为350吨/天。9.13.2 垃圾收集与处理(1)垃圾收集: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生活垃圾逐步实行袋装化。商业大街每2550米、交通干道每5080米、次干道每80100米设废物箱。(2)河道、水渠水上漂浮物定期打捞。(3)垃圾转运站的设置:小型转运每0.71平方公里设置一座,主干道每500800米设置一座(结合公厕建设),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发米,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不小于5米;小型转运站总计210座,其中现状已有140座。(4)垃圾处理设施:拟定在马陵山选址修建一大型垃圾处理厂。近期达到卫生填埋。远期部分处理,并增设垃圾焚烧炉。9.13.3 环卫所设置(1)中转站:2020年城区集装箱式垃圾转定结数量达到26座,平均每座服务人口约1万人。(2)规划期末洒水车20辆,垃圾运输车35辆,粪便运输车5辆,特殊垃圾运输车1辆。9.13.4 修建4座进城车辆冲洗站,分别位于主城区城北进城口、城南进城口、城东进城口、高速公路郯城入口位置。9.13.5 规划在主城区建设环境卫生专用停车场2处,规模5000平方米/处。9.13.6 城市公厕按2500人/座设置,到2020年城市公厕数量为100座,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为3050m2。9.13.7 粪便化粪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经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远离污水管道的住宅区可设立净化沼气池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第十章 郊区规划10.1 郊区范围本次城市规划郊区范围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郯城、马头两镇镇域范围。10.2 郊区规划布局10.2.1 郊区范围内村庄、工矿企业、居住点建设统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安排。城市郊区风景林地范围内村庄控制扩大建设,分期分批迁村并点,统筹安排。10.2.2 郊区乡镇工业集中布置,并有计划地疏散部分城区企业。郊区工业基地主要沿京沪高速公路、哈长铁路两侧布置。10.2.3 保留和扩建原有村镇道路网,并与新建城市路网相衔接。郊区村镇道路采用三级公路标准。10.2.4 加强郊区风景林地绿化建设,形成沐河、白马河、沂河两侧绿化林带,大外环两侧绿化林带、京沪高速公路、洽长铁路两侧主干林带建设。10.2.5 郊区蔬菜基地安排在中小埠、王城后、葛庄、溪汪、田站、西杜港口等地,总用地面积1.4万亩。10.2.6 绿色果品基地为原归义镇板栗生产基地、原十里葡萄种植基地。10.2.7 牲猪、禽蛋基地安排在中小埠、田站、大旺。10.2.8 水产养殖基地安排在归义农场、鸭汪、茅茨。10.2.9 奶牛基地安排在县城南部村镇。10.2.10 近期加强马陵山旅游风景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财经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