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56358673 上传时间:2022-02-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翻译和断句考点解析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练习,它属于理解类,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考点。目前高考采用的是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在高考考纲上被列为理解类,能力层级为B级,分值一般为10分,一般拟制二至三个小题。考点解析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现在是高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一个变式。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它在高考考纲上也被列为理解类,能力层级同样为B级,一般以给一个文段或直接从文言文材料中找出一段当作断句材料。一般地,这类题目要求断开的不超过6处,赋分为3分。真题回放( 2012年江西卷)(原材料参见该卷)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真题回放( 2012年北京卷)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医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取材于战国策秦策)高考答案江西卷答案(1)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2)(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3)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高考答案 北京卷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解题思路 江西卷: (1)该题要特别注意前面是判断句式,在翻译中要用“是”迷个判断词来表示;其次,“所以”,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表手段,一个是表原因,这里是表手段,可以翻译为“用来”;“鬻”是卖的意思,在病梅馆记中有: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y)梅者。(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重要实词含义,以及省略句式。首先要把省略的主语“世祖”补上;同时要注意“毁诋”“礼体”“左右”“批”意思。“批”在庖丁解牛出现过,“批大郤,导大髋”,在这里,“批”的意思就是“击”的意思,迁移到这里就是“打,掌”的意思了。(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重要实词含义。判断句式、“意”“岂”“良”“污暴”。“良”在课本的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出现: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这里“良”就是确实的意思。解题思路 北京卷:本题最重要的要注意断句的标志,如句末语气词“也”、完整的句子结构主谓宾等。当然,还可以根据文言句子的句式来断句,如介宾结构、判断句、以及对偶、排比句式。其中“之”“曰”“也”“曰”“之”“之”“也”这些特殊的断句标志基本能将文段断开,其他的再按句意就可以断开了。设问形式翻译:请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请把文言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断句:请用“/”把文言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断开,不多于6处。请用斜线把文言材料中的句子断开,不多于6处。方法指津一、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方法指津二、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方法指津三、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有:留、删、补、换、调、变。方法指津“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方法指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方法指津常见的翻译失误类型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因为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可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方法指津2、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误译: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卑鄙”属于感情色彩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方法指津3、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误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误译:不爱惜珍珠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爱惜”不当,“爱”有爱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方法指津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误译: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后面省略“之”,指代曹操的书信,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应该在“孙权”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晰完整。7、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在翻译时,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须增添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误译: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方法指津 断句:找虚词:没有虚词就不成其为文言文。句首的虚词主要有“若夫、夫、盖、故”,句末常用“哉、焉、乎、与(欤)、矣、耶(邪)、也”等。利用这些:虚词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进行:点断。此外句首的连词对判断句子也是十分重要的。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方法指津 察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方法指津 据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例(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例(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方法指津 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解题步骤 翻译的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解题步骤 断句的步骤先找出明显的对话标志;再寻找出句首发语虚词、句末语气词;第三,要找出句段中的人物、事物等,它们往往是一个句子的开头;最后根据句意来逐一分辨。巩固练习翻译: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巩固练习断句:请用“”给下面文段断句。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平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练习答案 翻译:大将军王敦年轻时,原来就有乡巴佬这个外号,说的话也是土话。晋武帝召来当时的名流一起谈论技艺的事,别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无话可说,神态、脸色都很不好,自称只懂得打鼓。武帝叫人拿鼓给他,他马上从座位上振臂站起,扬起鼓槌,精神振奋地击起鼓来,鼓音急促和谐,气概豪迈,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赞叹他的威武豪爽.练习答案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答案解析翻译: 这道题是写晋人风流的。人名、官职名可不译,把每一个实词都对译出来,个别虚词可不译,但通假字“傍”应该译出“旁”意,所字结构应译出。 答案解析断句: 这段文字是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段前面写的是杜环急公好义,对不是自己亲生母亲的张氏尽力赡养。这一段文字是模仿史记的“太史公曰”的笔法,是作者对前文发表的议论。既然是议论性的段落,我们就要找到其观点和支撑观点的理由。可以看出,作者对杜环的为人处事是高度赞扬的,全段的观点是“交友之道难矣”。从论证的条理来看。先用对比阐述“意气相得时”和“至事变势穷”两种情况下截然相反的对人态度,再用杜环事来证实,最后联系现实。指出世俗看法的错误。在断旬时。要抓住文言虚词“矣”、“乎”和连词“若”、“况”、“虽”、“而”。据此我们可以进行点断考点小结 翻译和断句是两个综合能力很强的考点,需要平时多朗读文言文,形成较强的文言语感;做题时要“瞻前顾后”,要谨记翻译六字口诀和翻译的三大原则,断句时要利用上下文推断词义;划分成分组合句子时,属上属下要仔细辨别、推敲:还要做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